“企業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在4月11日舉辦的聯商網大會上,大潤發中國區董事長黃明端一上臺就拋出這樣一個形而上的命題。接著,黃明端引用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話:沒有顧客,就沒有企業。
作為行業交流大會,參會者最想知道的是大潤發如何在短短幾年內超過沃爾瑪、家樂福成為行業老大的,希望能夠分享到一些“干貨”。沒想到黃明端一上來就大談顧客,在一些聽眾看來,多少有些空洞。但《第三只眼看零售》認為,正所謂大巧若拙,黃明端分享的,正是零售業本質——以顧客為核心,而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精神要義。
但凡偉大的零售商,沒有不把顧客需求放在第一位的:沃爾瑪規定了員工面對消費者三米遠就要面帶笑容,從而有了著名的沃爾瑪微笑;日本伊藤洋華堂考核門店的第一指標居然不是銷售額和利潤而是來客數。
作為零售業近年來崛起的一匹黑馬,大潤發之前一直在二、三線市場默默布局。2010年5月,大潤發挺進北京,從而真正意義上成為全國連鎖企業。而在之前的2009年,大潤發以404億元的銷售額首次超越家樂福,成為業界老大,業界這才意識到,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橫空出世。
時間退回到1997年,當時大潤發還只是一個在臺灣桃園縣平鎮市起家的雜貨店,大潤發第一家門店的就開在母公司潤泰紡織平鎮廠的舊廠房。而當時的黃明端也并非從事零售業,而是潤泰紡織的總經理。
大潤發是如何從當初的一個舊廠房發展到連鎖業巨頭?除了黃明端講的服務顧客“道”的層面之外,還有哪些“術”層面的技巧?筆者為你獨家解讀。
秘訣一:做好選址,開出一家成功一家
業內有句話,做好一家店,第一是選址,第二是選址,第三還是選址。可見選址對門店的銷售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潤發的選址理念:謹慎選址,寧缺毋濫。“與其開得不好,還不如不開,我們在選址方面特別重視”,大潤發董事長助理洪萬康說。謹慎選址的另一層含義是,一旦地址選定,便堅持經營下去,不輕言放棄。
事實上,以沃爾瑪、家樂福為代表的外資大賣場與物業主簽訂租賃協議的時候有一項“免責退出”條款,即無論租期多長,如果經營不善,商戶可以提前幾個月通知業主,選擇適當的時間“全身而退”。但洪萬康不贊同這種做法,洪認為,可以對門店進行調整,但地址一旦選定,就要堅持開下去。“至今為止,大潤發沒有關閉過一家門店”,洪萬康說。
為了選址之前考察物業,大潤發的總裁時常放下身段,親自到實地調研。一個真實的例子是,為了東北某個門店選址,大潤發的總裁曾經兩度微服私訪,詳盡了解了當地的市場狀況才最后拍板的。而這兩次微服私訪,在大潤發的總裁離開當地以后當地的員工才聽說。由此,大潤發可以在網點剛剛確定之際就為這家新門店奠定了非常好的利潤基礎——他們的租金總是業內最低水平/租期也是最長的,而且取得這種利潤的成本是最低的。
秘訣二:妙用商品比價策略,打造價格形象
在大潤發民族園店長辦公室墻壁上掛著一張“特殊”的北京市地圖,該地圖詳細地標記著北京各個居民區的人口數,以及周邊其他超市的地理位置。
這便是店長劉正誠的作戰地圖。劉正誠手下有一支由六、七人組成的“突擊隊”,他們主要負責調查周邊競爭對手的商品價格和組合。“我們會抽出顧客日常需要的商品,在商圈周邊的大賣場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的結果對我們的商品價格進行調整,確保要低于競爭對手”,劉正誠表示。
據了解,大賣場數萬種商品中間,有一些日用消費品如洗衣粉、牛奶、雞蛋等被稱為價格敏感商品。由于消費者對這些商品反復購買、使用,因此特別在意其零售價格。為了吸引消費者,大賣場對于此類商品低價甚至貼錢銷售,從而給消費者造成物美價廉的印象。超市有意識地把此類商品的價格定得低些,把從屬的、消耗大的商品價格定得高些。以低價誘導消費者購買主要商品后,繼續大批量地購買消耗大的從屬性商品和其他商品,從而保證整體利潤。
這種價格形象策略被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賣場廣泛使用,但大潤發卻能脫穎而出,超越對手。對此,桂碧園超市運營總監熊杰認為,大潤發巧妙地避開了與家樂福、沃爾瑪的正面競爭,選擇與不同品牌的同類商品以更低的價格來打動消費者。“以牛奶為例,家樂福、沃爾瑪會使用伊利或者蒙牛來做低價,但大潤發可能會選擇光明或者其他品牌。前者每箱牛奶價格為36元左右,而大潤發選擇的其他品牌可能只需要29元”,零售專家熊杰認為。
秘訣三:挖掘團隊潛力,開出“歷史上最好的門店”
除了商品價格形象之外,大潤發的內部機制使其每一家新門店都要成為“歷史上最好的門店”,從而創下了“開一家店,成功一家”的記錄。在大潤發內部,有這樣一個規定:“每開一家新店成大潤發有史以來最好的門店,門店團隊要達到100分”。
事實上,由于門店大小不一樣,所處的商圈環境不同,如果單純從銷售額來考核,門店是否達到了100分,是無法統計的。
那么大潤發的100分是什么含義呢?其真正的內涵是指這家店無論換了大潤發的哪個團隊來開,都很難比現在這個團隊做得更好的了,這也就意味著現在這個團隊已經能夠將大潤發截止這家店開張前的所有的企業內沉淀下來的賣場經營的智慧都融入到這家新店的運作中去了。
為了確保這一點,大潤發會派公司最有經驗的店長去組建團隊,這些店長帶領的是非常有經驗的處長、課長一起組隊去開新店,這樣就能夠保證這家新店的運作水平一開始就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例如,大潤發民族園店店長劉正誠曾經在杭州的蕭山店當過店長。
對此,上海益尚咨詢總經理胡春才認為,這要歸功于大潤發良好的內部交流機制。“大潤發每次開店的商品組合方案、陳列方案和營促銷方案都會在商品部和門店管理者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直到達成一致的共識了才會行動,其實這種溝通就是商品部所追求的規模效應與門店所追求的靈活性之間達到合理的平衡,”胡春才對筆者表示。
秘訣四:提升來客數,造就傲人業績
“我現在最關心的是來客數”。作為北京的首家門店店長,劉正誠坦誠自己肩頭壓力巨大。然而,總部考核劉正誠的指標并非銷售業績,而是顧客服務,顧客服務量化之后的體現,就是來客數。
其實,劉正誠的算盤是這樣打的:銷售額=客單價x來客數。劉自信通過商品的陳列、動線設計、營銷手段等提高客單價,只要改進來客數,他便有把握創造高額銷售業績。
因此顧客服務是劉正誠時常掛在嘴邊的。在大潤發賣場門口,設有專門的迎賓員招呼消費者;劉正誠還要求賣場工作人員都要熟練掌握每一類商品擺放的位置,當消費者找不到需要購買的商品時,工作人員要把顧客帶到該商品陳列的位置;此外,為了減少客人排隊等待的時間,在一些零散的食品旁邊,劉正誠安排人手幫客人打包、稱重。
事實上,整個大潤發都將顧客服務提高到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大潤發在自己的門店設立飲水機,這在高端的百貨店里面也是不多見的;與同類超市相比,大潤發的免費購物班車也是數量最多的,在服務臺,印刷精美的乘車卡片,上面印有大潤發的班車路線;為了讓賣場清潔后立即能立即干燥,以免消費者不小心滑到,大潤發配置了全自動的拖地機。據了解,一臺這樣的機器要數千元。
筆者認為,大潤發的做法與日本伊藤洋華堂理念不謀而合,就是將來客數提升到甚至比銷售、毛利率更重要的地位。這種做法看起來似乎好不關心門店業績,但實際的效果是極大提升了門店業績,值得本土零售商借鑒。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四大秘訣解讀大潤發的道與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