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了包括“外賣黑作坊”、“二手車交易欺詐”、“二維碼病毒”、“智能設備安全隱患”、“網店虛假信譽”等諸多消費欺詐行為。
在晚會進行同時,企鵝智酷聯合騰訊新聞、騰訊科技、騰訊財經共同發布“網上315:全民打假調查”,全程共有20136名網民反饋了自己的假貨欺詐經歷。企鵝智酷在對全部樣本進行采集后,結合中國網民畫像做性別匹配,最終發布《網上315:中國網民受騙大數據報告》(2016版)。
報告覆蓋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網民,用網民真實的聲音,匯聚成最重要的數據。
一、最迫切“打假領域”:房產排第二
在九大類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領域中,大家對于“打假”痛點給出了一個明顯的趨勢。日常消費品“不滿意度”位列第一,占比超過三成。房產中介&物業排名第二,食品、電商、電信服務緊隨其后。
二、投訴渠道之痛:近三成網民“忍了”
在遭遇假貨欺詐后,超過30%網民選擇忍了。在投訴渠道中,通過社交網絡“吐槽”占第一位,聯系銷售渠道排名第二,聯系媒體投訴則排在最后。
注:在同企鵝智酷2015年做的同期315調查數據對比,網民面對假貨選擇“隱忍”的比例降幅明顯(從2015年的五成降低為2016年的三成)。反映了網民在投訴意識和投訴行為上,有了明顯提升。
三、維權之惑:缺少對法律了解成首選
在關于維權困惑的調查中,四成網民選擇“缺少相關法律了解”,覺得“維權過程太繁瑣”的意見排名第二位。與之相對的是,“擔憂商家報復”占比僅為12%——網民對于維權還是很勇敢的!
四、互聯網成正能量:半數用戶認可“網絡打假”
互聯網在方便人們溝通和生活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樣,在打假領域,網絡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半數網民認可“互聯網對于打假的促進作用”,另有四分之一用戶認為“說不清”。
五、錢的流失:四成網民損失在五百到五千元
在過去一年里,有四成網民在假貨欺詐方面,損失了500-5000元人民幣。低于五百元的網民占比近半數。約3%網民損失金額超過五萬元。
盡管高額區間的網民占比較少,但我們比較去年同期調查數據發現,網民損失金額整體呈增長趨勢。
六、餐飲外賣欺詐:三成用戶因為“便捷”忍了
關于“外賣送餐是否與宣傳不符”的調研,在有外賣消費經歷的用戶中,遭遇過的網民占比八成。其中半數用戶欺詐后減少了外賣的使用率,但有30%左右用戶,因為外賣的方便性,而選擇“忍受”。
七、買二手車難嗎:四成用戶懷疑過自己“被欺詐”
在有過二手車購買經歷的用戶中,約16%用戶遭遇過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不確定但懷疑過的用戶,占比約41%。
八、二維碼病毒:三成用戶“疑似遭遇”
人們對“病毒”談虎色變。在關于二維碼病毒的調查中,近三成用戶疑似遭遇過二維碼中毒或信息泄露。
九、App惡意扣費:安卓手機成為重災區
在遭遇過App惡意扣費的網民中,安卓手機用戶占比最高,達到44%,與之相比,蘋果系統用戶占比僅為8%。
十、網店刷單:七成網民遭遇過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中國網民“被騙”大數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