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移動互聯焦慮癥”困擾以及行業大規模并購整合的背景下,2013年中國互聯網大會依然是熱熱鬧鬧。筆者十分關心,最近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之后將在此次大會上面發生怎么樣的聲音,然而似乎除了一份不錯的財報之外,并無多余的言語。
最新的新浪微博財報數據顯示,營收增長209%,活躍度也止住下跌之勢,有所提升。筆者對這份財報并不太意外,甚至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新浪微博增加了阿里這個有力的籌碼,有所提升,是必然之事,并不意外。本屆大會主題是“共建良好生態環境,服務美好網絡生活”,筆者就從生態圈的角度談談微博的商業化進程之路。
歷時4年,砸下不少于2億美金,2013年的新浪微博遭遇到內部商業變現與外部微信、騰訊微博等雙重競爭。筆者認為,探討微博商業化,一定需要關注整個微博平臺系統的生態圈狀況。生態圈的健康與否對于社交電商的發展與成長,潛移默化,影響深遠。
目前,影響微博生態圈的主要因素有信息過載、僵尸橫行(真實用戶活躍度下降)、開放理念三個主要問題,它們構成微博生態圈的三大毒瘤,有意無意地影響著用戶對微博這種社交電商的認可態度,以及發展軌跡。
毒瘤一:信息過載,亂花漸欲迷人眼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曾經說過,現在全世界兩天產生的信息量比2003年全年產生的信息都要多。
微博擁有海量的用戶群體,他們每天自發地產生數以億計的各種信息。實際上,很多用戶的觀點與評論很可能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對于用戶而言,高度重疊的信息只會成為負擔,沒有多大價值的,但是如何方便快捷地在海量的信息里面篩選到合適的,有價值的信息,則需要耗費用戶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信息過載并非是微博特有的問題,早期的BBS也存在這個問題,但它在微博的表現尤其嚴重,赫然已經成為影響微博生態圈健康發展的一大毒瘤。
實際上,面對狂潮一般的信息過載,很多用戶并沒有有效的辦法管理信息,以及獲取真實有效的信息。當用戶長期無法吸收到有效信息,產品體驗就會下降,他們就會選擇離開。
顯然,信息過載也不是普通用戶可以解決的問題,它的實質就是微博平臺信息過濾機制的問題!早在2010年,Twitter CEO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就表示,Twitter將通過技術手段處理信息過載這一問題。所幸,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都已經開始從技術層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努力為用戶提供更健康的微博生態圈環境。
對于這一點,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都在行動。新浪微博選擇與阿里牽手,不管是櫥窗廣告、基于信息沉淀的page頁面、還是剛剛推出的重磅產品“微博淘寶版”,從時間節點而言,都或多或少顯得有些急迫。如果說新浪微博是在做“加法”,騰訊微博則明顯是在做“減法”。基于QQ、微信、空間等軍團式作戰系統,騰訊微博在提高用戶對熱點信息的獲取效率,聚合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內容,給予了普通用戶的生活類、垂直類信息更多的呈現機會。
事實上,微博平臺要解決的并不僅僅是信息過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將有價值的信息快速呈現于用戶面前。筆者在為廣交會提供電子商務運營建議的時候,曾就此策略做過深入的研究與溝通,即針對不同的用戶瀏覽時間、語義、詞組等做深入的挖掘與分析,推斷用戶最感興趣的信息與內容,從而實現平臺式的系統性推送。我相信,這才是解決信息過載背后的核心價值與目的,筆者將此歸結為“大數據營銷”。
新浪微博最直接的變現方式就是廣告,廣告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出現得宜,則好;不得宜,則容易激化用戶的反感之心,新浪微博需要掌握好其中的力度與關鍵才好。
毒瘤二:僵尸橫行,真實用戶活躍低
半月前,香港知名演員黃秋生在新浪微博發出最后一條微博,稱離開的原因是“喪尸太多”。某些發布心靈雞湯的公知、明星和營銷大號,動輒數十萬計的轉發量,最近“王朔編劇”的烏龍事件等等,都讓人明顯感受到微博認證系統形同虛設,表面的熙熙攘攘已經掩蓋不住背后的虛假。
微博僵尸粉的問題由來已久,Twitter在2008年的時候,也遭遇過這個問題。所謂的僵尸粉是指微博的虛假粉絲,花錢就能買到“關注”,有名無實的微博粉絲,它們通常是由系統自動產生的惡意注冊用戶。
目前,并沒有確切的數據表示在微博僵尸粉占整體微博用戶的比例有多高。筆者曾經專門請教過幾位從事微博營銷的朋友,他們提到,很多微博營銷公司通過技術手段,每天都可以產生數以十萬計的僵尸粉。
微博商業化的基本前提就是誠信(我們親愛的馬云老師經常強調這事),一個僵尸粉比例過高的微博平臺,顯然是不健康的。一個健康的微博生態圈應該是由無數的草根屌絲群體、威猛無雙的大V用戶以及靠譜的商家聯合構筑而成,我們在這里歡笑,在這里哭泣,在這里活著。當然,也在這里SHOPPING!
事實上,不健康的微博生態環境不但會使得用戶群體逐步流失,微博活躍度下降,更重要的是將直接導致商家的付出無法獲取有效的回報(或者說回報逐步下滑),長此以往,雙方將越來越不信任彼此,從而無法真正推動社交媒體商業化的發展與崛起!
毒瘤三:開放理念,封閉不是大未來
2013年7月31日下午,一條消息在互聯網上炸開了鍋:阿里將屏蔽微信淘寶客類營銷應用數據接口。8月14日,淘寶再下“封殺令”,宣布在一個月內全面屏蔽外鏈二維碼圖片,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是為了對抗微信5.0強大的支付功能。
上述兩次封殺,阿里方面都高舉安全之名。事實上,誰都看得出來,這是赤裸裸的“陽謀”,背后的根源就是移動電商的利益之爭。
新浪微博與阿里攜手之后,迅速推出“微博淘寶版”并引入更多的淘寶廣告。筆者以為,新浪微博走的是一石二鳥之計,既迅速實現新浪微博商業化,也能從側面達到遏制微信移動電商的勢頭。早在今年6月,淘寶已經做出封殺美麗說與蘑菇街的行動。事實上,阿里有可能想把新浪微博變成另類大號的“美麗說”和“蘑菇街”。
最近關于BAT三巨頭開放與封閉的話題也很熱門,從第三方收益角度而言,騰訊無疑是最為開放的一家。筆者于2011年從事團購銷售的時候,曾經和騰訊有過合作,合作初期,騰訊占據團購銷售的比例一度曾達到30%左右。近日,10萬臺紅米手機在QQ空間在1分30秒內售罄。這些案例或多或少印證了騰訊對第三方的開放性以及變現價值。類似的案例,似乎從未在新浪微博得以體現過。
封閉之路,短期之內,或許有所收益,但從戰略層面來看,是會越走越窄的,封閉不是大未來。未來,肯定會出現更多的挑戰與變數,如何保持和確立微博自身的存在感,是微博平臺商必須思考的戰略方向。
毫無疑問,開放是全球互聯網的主流趨勢,任何生態環境只有共榮才能共生,利益共享才能成就長遠利益。任何竭澤而漁注定不會長久,如何讓微博生態構成的每一個微小單元,都能在里邊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最終構建一個穩定的生態和價值系統,是微博平臺商需要向未來交出的一份答卷。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開放的平臺,對用戶,對商家,才是真正有利的。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微博生態圈商業化道路要注意的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