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網店有一千個客服團隊的管理方法丶績效方案。
寫在今日分享之前,首先我希望大家用辯證的眼光去看接下來的內容。
我想沒有一套績效方案是絕對正確的,或者說絕對錯誤的。希望大家不要急于肯定或急于否定。
我認為一個好的績效方案,必定是目標明確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所以大家做團隊績效前,第一件事,首先應該了解自己團隊當前最欠缺的是什么,這個就是重點需要績效考核發力的點。
從數據角度簡單看客服:
以售前成功率為例模擬:
日銷售額=100(接待訪客)*45%(轉化)*100元(客單價)=4500元(營業額)
日銷售額= 100(接待訪客)*60%(轉化)*100元(客單價)=6000元(營業額)
日營業額差=6000-4500=1500元
月營業額差=1500*30=45000元
年營業額差=1500*365=54.75W元
以售前客單價為例模擬:
日銷售額=100(接待訪客)*50%(轉化)*100元(客單價)=5000元(營業額)
日銷售額= 100(接待訪客)*50%(轉化)*130元(客單價)=6500元(營業額)
日營業額差=6500-5000=15000元
月營業額差=1500*30=45000元
年營業額差=1500*365=54.75W元
如果一個優秀客服成功率、客單價全面超越別人,他年營業額差會有多少?
你想到過不同客服有這么大差異嗎?
一個給你帶來超過團隊水平50W以上業績的優秀客服,你給他的工資超過你的普通員工有多少?
換個角度看客服上班,很多很好玩的事情會發生:
如果一個客服:
(例假時期/失戀時期/XX時期)日銷售額=100(接待訪客)*45%(轉化)*100元(客單價)=4500元(營業額)
(滿血滿藍滿狀態)日銷售額= 100(接待訪客)*60%(轉化)*100元(客單價)=6000元(營業額)
7天損失營業額:(6000-4500)*7=10500
如果毛利50%,損失:10500*50%=5250
如果一個優秀的客服需投入5000/月
多加一個客服,哪怕他只是應急1周的,對于公司都是賺的!
-----------------我的績效調整歷程----------------
*事先聲明:里面有些數據由于時間或隱私等原因,部分已經失真,大家僅供參考。更多的是希望大家可以從我走過的彎路中學習到自己可用的點。
第一版本:單純目標達成
那時候店鋪還很小,團隊也很簡單,客服只有三四個人,大家都是菜鳥,連快捷回復都不會用,也談不上知道響應時間、成功率等XX指標了。
開始是沒有績效的,后來考慮對團隊的激勵,增加了績效模塊。方法很簡單,每月我們店鋪是有營業額目標的,達到了每人就獎勵300塊,沒達到就沒有。
第二版本:客服分級+目標達成考核
隨著店鋪的發展,團隊人員也越來越多,開始有了新老員工、開始有了誰誰接待很牛X,誰誰笨的要死等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大家感覺到大鍋飯的一刀切模式已經不適合我們的團隊了。于是考慮到要對員工進行能力上的區分,進行了員工分級。(這個時候依然是不知道響應時間、成功率等XX指標的)
1. 考試最低線達不到的,要績效復考,至達到為止。
話外音:
當時覺得最牛X的是,我們開始考文化和價值觀了,覺得考的好的人,對公司一定最認可,是可以走的長久。
最后發現,考試牛X的人,全走了……所以,很多時候價值觀不是考出來的。優“剩”劣汰,原來是“剩”!
第三版本: 單純營業提成
突然有一天,我們發現淘寶服務中心里面的績效考核軟件。研究出一個逆天的技能,原來軟件可以看到每個客服的成交額。
血淋淋的數據告訴我們,原來打字最快的不一定是成交最牛的!原來考試最厲害的不一定是成交最牛的!原來發工資最多的也不一定是成交最牛的!
老板說,他沒帶來最多的成交,給他最多的工資,不合理!
對啊,瞬間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部顛覆,覺得自己太SB,三觀盡毀,于是績效調整,一切看業績說話!
第四版本:效率型考核
按營業額提成方式實現了一段時間,又碰到一些問題:
1. 老客服又覺得自己跟新客服同一起跑線比營業額不公平
2. 大家都去追逐營業額,搶顧客,相互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好的技能方法不交流,新人也沒人樂意帶,不利團隊成長,團隊整體成功率反而在下滑
3. 剛好碰到店鋪成長較快的時期,有時候有活動營業額爆發很高,有些旺旺號在頁面展示的位置靠前、有些旺旺號歷史長老顧客多等等很多因素導致客戶咨詢量差異較大,客服業績差異大,不公平,抱怨的聲音非常多
4. 為了提升業績不管來多少人,不管能不能服務過來,都接著,從來不轉給別人。接了就有成交希望,不接沒希望。最后發現,接多了,反而效率降低,浪費很大。
考慮到以上問題,并且,隨著對赤兔名品的深入研究,發現客服除了營業額還有太多的點的去挖,成功率、響應時間、客單價等等。于是對績效做了以下調整:
等級工資:
半年調整1次
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基礎績效+靈活績效
基礎績效=基礎獎金+轉化率加權獎金+客單價加權獎金
基礎獎金=接待人數*獎金基數
轉化率加權獎金=基礎獎金*(個人轉化率-團隊轉化率)/團隊轉化率
客單價加權獎金=基礎獎金*(個人客單價-團隊客單價)/團隊客單價
在這個績效制度下,客服團隊產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績效考核效果非常不錯的:
1. 團隊逐漸認識到不是接越多的人,就有越高的成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接待上限,超過這個線以后自己的效率會顯著下滑,大家開始量力而行,主動尋求協同
2. 團隊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如何提升成功率成為整個團隊的核心,大家更加樂于互相幫助,每周定時由一個同事分享他搞定顧客的技巧
3. 越來越多主動性進入團隊,如何催付、如何跟單很多沒要求的事情,為了提升成功率,大家都自覺的開始考慮起來
4. 經4個月的變化,客服成功率由平均38%,一直提升到了最高平均50%+
PS:這個版本增加了客服主管的效率型績效考核(以前沒有),對團隊整體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如下:
獎金=獎金基數*平均轉化率/基礎轉化率
第五版本:綜合型考核
這一版本,自己也開始由閉門造車逐步走出去和同行交流,發現他們的績效才叫牛,考慮的才叫仔細,才夠廣度和深度。于是,績效又開始調整,并且堅信這一次的調整,客服團隊一定會再上一個巨大的臺階:
績效金額=(績效得分/100)(1%*營業額)
PS:這個只是簡化版,實際考核比這個要細致。
這個版本的考核結果是,考核很多,重點不突出,監督麻煩,團隊人員要么抱怨了、要么散漫了、失去了化學反映。拿來主義,直接套用不一定是適合自己團隊的。尤其是團隊本身化學反應良好的情況下,很容易帶來破壞。于是又調整回第四個版本。
第六版本:當前考核
在第四個版本基礎上,團隊成員提出要求,希望增加對營業額的提成,這樣可以促進大家多推高客單產品、多做關聯營銷。因為,第四個版本,大家推高價單品動力不強,更愿意推低價好成交的產品,成功率好。于是做了調整:
等級工資:
半年一加,以時間為標準
基礎績效:
基礎績效=接待人數提成+營業額提成
接待人數提成=接待人數*獎金基數
營業額提成=營業額*獎金提成
靈活績效:
同時如第四版本的考核一樣,依然要配合對客服主管的績效考核。
-------------------總結下來就是,需要明白和解決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總結下來就是,需要明白和解決以下幾個核心問題:
1. 如何提升客服技能?
更多的牽頭發動團隊自主創造性,而不是死搬硬套拿來主義。多開會丶多分享丶多溝通,團隊整體氣氛好,做很多事情都是事半功倍理所當然的。培養一個好的主管,保持精力去帶領團隊前進。
2. 如何選擇人?
建議多招大學剛畢業的學生,態度端正,可塑性強。
愛抱怨的丶不和諧的人,建議直接淘汰,教育改造的時間成本較大,能否成功的不確定因素也太大,時間越長對團隊整體影響越大。
3. 如何留人?
真正考驗員工的不是他技能多強,不是他考試能考多少,而是他最終有沒留在團隊,所以我認為時間是檢驗老員工的最核心標準。老顧客準時提升等級工資,必須保持待遇的差異性。業績績效跟新員工同等PK沒有問題。
老顧客帶新同事時候建議給適當補助,因為分心可能會給其帶來業績損失。
-------------------
結束語:
好的客服和一般的客服,沒有拉大差異,客服哪有精力去挖空心思做好客服?所以,優秀客服和普通客服的績效差異要大。
好的客服和一般的客服,給你帶來的效益差多少,你不清楚,你怎么放開力度去做績效?所以,要想客服績效做的好,首先你要能把客服效益算的好!
建議大家,從結果看問題,績效無外乎刺激客服團隊提升技能,首要任務是搞定顧客下單(也就是客服成功率高),然后就是搞定顧客多下單、下大單(也就是客戶客單高)。而打字速度、響應時間、專業程度、快捷回復使用率、公司價值觀考核、產品知識考核等等N多的指標,其實都是過程。條條大路通羅馬,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都是好貓。過程性的東西建議不用考的太細,不要把績效越做越復雜了,考核的點太多了,沒了重點。過程性的東西,放到經驗分享團隊建設去提升就好。給客服事情的結果定個目標,重點考核,過程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調整就好。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團隊一定是最好的團隊!
管他打字速度是快,是慢?
管他態度是傲嬌,是謙卑?
最后附一個績效差異對比圖: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客服績效考核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