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實體零售經濟不景氣,電商平臺的出現與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奢侈品造假行業的泛濫。
據WWD報道,Christian Dior 于上周末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法院向一些位于中國的假冒網站提起訴訟,稱這些網站使用其注冊的商標在美國銷售與品牌產品外觀設計極為相似的成衣與配飾產品,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損害。不過 Dior 未公布具體的假冒網站信息。
Dior 表示,鑒于品牌商標自創立以來在國際上取得的極高聲望與在消費者中的高知名度,這些售賣假貨的冒牌網站對 Dior 整體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損害,損失價值無法估量。
Dior 在遞交給法院的投訴文件中指出,這些中國假冒網站涉及使用的品牌標識可追溯到公司成立之初,并通過在線渠道在美國銷售假冒的 Dior 產品,甚至聲稱可一比一仿造消費者想要的名牌手袋,還可支持多種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西聯匯款及PayPal支付等。
雖然部分售假網站已被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但這些網站的總部基本都在中國,且運營商為躲避追蹤會使用多個虛假名字和地址來注冊網站,并定期創建新網站以隱藏身份。因此,即使 Dior 向美國法院針對這些網站提出訴訟,在判決結果出來后公司將如何落實對這些售假網站運營商的處罰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因此,該公司要求法院永久禁止這些網站使用 Dior 商標銷售任何商品,立即停業并將所有域名移交給公司,同時向每個假冒網站索賠200萬美元的損失費,每個包含 Dior 域名的網址索賠10萬美元。據WWD援引美國政府數據報道,這些售假網站年度總銷售額已達1000億美元。
早前外媒報道中國消費者喜歡追求“同款”在蠶食奢侈品正品市場。
有國外業界分析指出中國的山寨潮流已經快要結束的想法是荒謬的, 中國已經有創新的底子了,但對知識產權仍缺乏尊重。但也有觀點認為,奢侈品牌們反而能從“同款”產品中看到一線希望,因為“同款”的熱銷表明他們的設計能吸引中國消費者,而隨著年輕消費者們財富的增加,他們也將更有能力去購買真正的奢侈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 Dior 第一次起訴中國的售假平臺,早前公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也提交過類似的訴訟,當時涉及的售假網站數量超過400個。 由于數字化時代信息傳播非常迅速, Dior 公司也逐漸意識到被造假的負面新聞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并對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抵制假貨已成為品牌今年發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 Dior 已開始在產品中植入RFID無線感應防偽標識,以更好地避免消費者上當購買假貨,只要消費者背著 Dior 的手袋進店,銷售人員可以立刻查詢到該消費者先前在 Dior 的購買記錄,若無法查詢則證明該消費者所背的并非正品。 可見,在造假行業愈發猖狂的情況下,除了追究造假售假平臺的法律責任,借助新型科技也是奢侈品防偽的新出路。
有分析人士指出,防偽技術的高昂成本或許會拉高奢侈品的價格,但在假貨泛濫的社會中,奢侈品牌似乎也沒有太多選擇。
去年8月Valentino前設計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被任命為 Dior 的品牌創意總監,此舉將使她成為 Dior 女裝70年來的第一位女創意總監,有分析指 Dior 正開始重點發展配飾業務。
Dior 日前發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增長18%至5億歐元,零售渠道銷售額按實際匯率計算,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9%。 Dior 是奢侈品集團LVMH的主要控股公司,擁有其42.38%的股份,而LVMH集團的董事兼CEO Bernard Arnault則是 Dior 的大股東。
據WWD報道,Christian Dior 于上周末在美國伊利諾伊州法院向一些位于中國的假冒網站提起訴訟,稱這些網站使用其注冊的商標在美國銷售與品牌產品外觀設計極為相似的成衣與配飾產品,對品牌形象造成嚴重損害。不過 Dior 未公布具體的假冒網站信息。
Dior 表示,鑒于品牌商標自創立以來在國際上取得的極高聲望與在消費者中的高知名度,這些售賣假貨的冒牌網站對 Dior 整體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損害,損失價值無法估量。
Dior 在遞交給法院的投訴文件中指出,這些中國假冒網站涉及使用的品牌標識可追溯到公司成立之初,并通過在線渠道在美國銷售假冒的 Dior 產品,甚至聲稱可一比一仿造消費者想要的名牌手袋,還可支持多種付款方式,包括信用卡、西聯匯款及PayPal支付等。
雖然部分售假網站已被列入重點監控名單,但這些網站的總部基本都在中國,且運營商為躲避追蹤會使用多個虛假名字和地址來注冊網站,并定期創建新網站以隱藏身份。因此,即使 Dior 向美國法院針對這些網站提出訴訟,在判決結果出來后公司將如何落實對這些售假網站運營商的處罰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因此,該公司要求法院永久禁止這些網站使用 Dior 商標銷售任何商品,立即停業并將所有域名移交給公司,同時向每個假冒網站索賠200萬美元的損失費,每個包含 Dior 域名的網址索賠10萬美元。據WWD援引美國政府數據報道,這些售假網站年度總銷售額已達1000億美元。
早前外媒報道中國消費者喜歡追求“同款”在蠶食奢侈品正品市場。
有國外業界分析指出中國的山寨潮流已經快要結束的想法是荒謬的, 中國已經有創新的底子了,但對知識產權仍缺乏尊重。但也有觀點認為,奢侈品牌們反而能從“同款”產品中看到一線希望,因為“同款”的熱銷表明他們的設計能吸引中國消費者,而隨著年輕消費者們財富的增加,他們也將更有能力去購買真正的奢侈品。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不是 Dior 第一次起訴中國的售假平臺,早前公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也提交過類似的訴訟,當時涉及的售假網站數量超過400個。 由于數字化時代信息傳播非常迅速, Dior 公司也逐漸意識到被造假的負面新聞都會被媒體無限放大,并對品牌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抵制假貨已成為品牌今年發展策略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 Dior 已開始在產品中植入RFID無線感應防偽標識,以更好地避免消費者上當購買假貨,只要消費者背著 Dior 的手袋進店,銷售人員可以立刻查詢到該消費者先前在 Dior 的購買記錄,若無法查詢則證明該消費者所背的并非正品。 可見,在造假行業愈發猖狂的情況下,除了追究造假售假平臺的法律責任,借助新型科技也是奢侈品防偽的新出路。
有分析人士指出,防偽技術的高昂成本或許會拉高奢侈品的價格,但在假貨泛濫的社會中,奢侈品牌似乎也沒有太多選擇。
去年8月Valentino前設計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被任命為 Dior 的品牌創意總監,此舉將使她成為 Dior 女裝70年來的第一位女創意總監,有分析指 Dior 正開始重點發展配飾業務。
Dior 日前發布了2017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銷售額同比增長18%至5億歐元,零售渠道銷售額按實際匯率計算,較去年同期上漲了19%。 Dior 是奢侈品集團LVMH的主要控股公司,擁有其42.38%的股份,而LVMH集團的董事兼CEO Bernard Arnault則是 Dior 的大股東。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Dior起訴多家中國假冒網站 索賠數達百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