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分析一下 麥當勞 公司的商業模式。相信讀者去到 麥當勞 時,都在想這樣一家世界級的連鎖企業到底靠什么賺錢?靠漢堡包嗎?我一直在講,我們要少去 麥當勞 吃漢堡,但要多去 麥當勞 學管理。 麥當勞 的經營管理有非常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麥當勞 的商業模式更是值得深入研究并引起我們深刻思考。
麥當勞 靠漢堡包賺錢嗎?
麥當勞 的主打產品也是吸引消費者走進 麥當勞 的無疑是它的漢堡包,但 麥當勞 靠漢堡包賺錢嗎? 麥當勞 的漢堡包賣12元人民幣,但我們要注意, 麥當勞 的漢堡其實利潤非常少,甚至不賺錢。因為這么大的漢堡,要用最好的牛肉,最好的面包,面包里的氣泡在4毫米時口感最佳,這樣的面包不能用有些餐飲企業用的地溝油,只能用最好的油,而且十分鐘以后不賣掉,只能扔掉。這么高的成本,加上房租、人員費用、推廣費用, 麥當勞 的漢堡包其實并不賺錢,但漢堡包恰恰是吸引眾多消費者去 麥當勞 的一個主要原因。
麥當勞 靠什么賺錢?
是那些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可樂、薯條等小產品,這就是它賺小錢的方法。一杯可樂6.5元,可能毛利4.5元,這是它賺小錢的地方。
麥當勞 怎么賺取“中錢”呢?
就是供應鏈。很多經理人都可以想到, 麥當勞 可以做集中采購,當 麥當勞 把全球幾萬家門店所用的牛肉、面粉、土豆集中采購時,利潤就出來了。
但是 麥當勞 的供應鏈高明之處還遠遠不止如此,如果 麥當勞 只想到集中采購,那就不是今天的 麥當勞 ,就無法成為全球單一品牌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全球擁有3萬家以上的門店。
麥當勞 不僅通過集中采購獲取穩定的利潤,同時還積極參與到供應鏈的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在所降低的供應鏈成本中與合作者分享,但最大的收益者肯定還是 麥當勞 。
舉一個例子,假設過去一斤土豆賣5元錢,畝產只有6000斤,那么 麥當勞 怎么做呢? 麥當勞 公司為農場提供土豆種植改良技術,免費的。當農場拿到免費的土豆種植改良技術后,畝產從6000斤漲到2萬斤。過去每畝收入3萬元,單價5元、畝產6000斤,現在畝產達到2萬斤以后,可以讓農民把價格降到每斤2元,這樣每畝總收入達到了4萬,比過去的3萬元增長了1萬元,這樣一來,農場企業很開心。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毫無疑問是 麥當勞 公司。因為它從5元的單價變成2元的單價,單位成本大幅度降低。
因此, 麥當勞 從供應鏈中獲取“中利”,并不是單純依靠集中采購,而是同時積極而深入地參與到供應鏈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使得整個價值鏈的整體收益大幅度增加,而它獲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能有讀者認為這樣不公平,是不是 麥當勞 欺負農民?其實不盡然,因為這里最大的貢獻者還是 麥當勞 ,所以它獲得最大的利潤合情合理。
麥當勞 靠什么賺大錢呢?
如果只有供應鏈的“中利”, 麥當勞 公司還走不了那么遠,還無法形成今天如此明顯的競爭優勢。 麥當勞 靠什么賺大錢呢?答案是 麥當勞 公司的房地產。 麥當勞 主要利潤來自于房地產,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是 麥當勞 專業的選址能力, 麥當勞 看中的地段房價往往都會漲,所以 麥當勞 靠房地產來盈利。注意了,這句話又只對了一半。
如果 麥當勞 只是像普通的企業或者普通的投資者那樣,通過專業選址能力獲取房產增值,這還不是 麥當勞 的高手所為,還只是普通的投資者。
麥當勞 的獨特之處或者高明之處,體現在它不僅有專業的選址能力,還通過辛辛苦苦地賣漢堡包,通過辛辛苦苦建立 麥當勞 的餐飲文化,建立起 麥當勞 商圈,通過 麥當勞 商圈不斷拉動海量的人流量來到 麥當勞 以及附近的商圈。
這種做法就會主動、直接地推動房產價格的提高,這就是 麥當勞 之所以成為“史上最牛的房地產公司”的秘密所在,它不是被動地等待房產升值,并不是單純依靠所謂的專業選址能力,而是積極主動地長期拉動房產價格的增長。
麥當勞 ,或者與原來的土地所有者簽署20~30年的長期租約,或者自己買斷整個土地建造房屋,或者是長期持有,或者轉租加盟商,這樣房地產就有升值的巨大空間。 麥當勞 公司的財務報表體現其主要的資產之一就是房地產。
麥當勞 公司1/3收入來自于直營,2/3的收入來自于加盟。在加盟費里收取的重要收入就是房產增值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講, 麥當勞 表面看來是賣漢堡包的快餐連鎖企業,但它的企業本質、核心價值卻是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公司的商業模式簡單而粗暴,但是,反過來看,全球超過40%的項目最終依靠房地產成為主要的盈利點或支撐點。 麥當勞 公司非常精彩地詮釋了這個論點。
利潤與風險緊密匹配
透過 麥當勞 的案例,對于企業應該如何獲取收入,相信讀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進一步分析,怎樣理解利潤?我們要清楚地掌握利潤是與風險緊密匹配的,不應該單純談利潤,如果商業模式是“無風險賺小利,小風險賺中利,中風險賺大利,大風險賺暴利”,那么這類模式還是可接受的。
像 麥當勞 ,如果能夠跨層獲取利潤,無風險賺中利,小風險賺大利,中風險賺暴利,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業模式了。因此,當我們講商業模式講利潤時,利潤和風險一定要相互匹配,最好是跨層匹配,這樣就更有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要高度關注利潤是有屬性的,有的利潤只是在業務市場領域,而真正賺大錢的往往都是在資本市場。賺取客戶的利潤永遠是固定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與客戶是對立的,你賺得越多,就意味著客戶成本越高。那么怎樣才能與客戶利潤形成共同的出發點呢?那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利潤當然是越賺越開心,達到 20倍、30倍,它來自于股民間的交易,并不會抬高客戶的成本。
為什么說房地產公司并沒有賺到真正的大錢呢?
因為絕大多數房地產公司雖然利潤很好,但上市都非常困難,因為資本市場不認可。有一些傳統的產業,可能規模做得很大,但上市卻困難重重。有一家家紡企業,年銷售額十幾億,利潤上億元,它一直計劃要上市,但幾年下來都不太順利。
而一些符合資本市場挑選眼光的企業則是好風憑借力,如浙江網盛科技,它把自己稱之為中國A股的阿里巴巴。在上市當年銷售額才7000萬元,利潤3000萬元,但是在中國股市市盈率倍數曾經是最高的,股票總價值曾經達到70億元。為什么前一家家紡企業上市很艱難,而網盛一家小公司在資本市場市值卻能達到70億元,這是因為后者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超級追捧。
有些利潤注定上不了市,而有些利潤雖然很少,但資本市場卻很認可,這就是利潤的所謂屬性不同、未來增長前景不同。所以,各位讀者設計盈利模式的時候,要關注盈利模式是不是既能讓業務市場認可,也能讓資本市場長期認可。
麥當勞 靠漢堡包賺錢嗎?
麥當勞 的主打產品也是吸引消費者走進 麥當勞 的無疑是它的漢堡包,但 麥當勞 靠漢堡包賺錢嗎? 麥當勞 的漢堡包賣12元人民幣,但我們要注意, 麥當勞 的漢堡其實利潤非常少,甚至不賺錢。因為這么大的漢堡,要用最好的牛肉,最好的面包,面包里的氣泡在4毫米時口感最佳,這樣的面包不能用有些餐飲企業用的地溝油,只能用最好的油,而且十分鐘以后不賣掉,只能扔掉。這么高的成本,加上房租、人員費用、推廣費用, 麥當勞 的漢堡包其實并不賺錢,但漢堡包恰恰是吸引眾多消費者去 麥當勞 的一個主要原因。
麥當勞 靠什么賺錢?
是那些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可樂、薯條等小產品,這就是它賺小錢的方法。一杯可樂6.5元,可能毛利4.5元,這是它賺小錢的地方。
麥當勞 怎么賺取“中錢”呢?
就是供應鏈。很多經理人都可以想到, 麥當勞 可以做集中采購,當 麥當勞 把全球幾萬家門店所用的牛肉、面粉、土豆集中采購時,利潤就出來了。
但是 麥當勞 的供應鏈高明之處還遠遠不止如此,如果 麥當勞 只想到集中采購,那就不是今天的 麥當勞 ,就無法成為全球單一品牌最大的快餐連鎖企業,全球擁有3萬家以上的門店。
麥當勞 不僅通過集中采購獲取穩定的利潤,同時還積極參與到供應鏈的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在所降低的供應鏈成本中與合作者分享,但最大的收益者肯定還是 麥當勞 。
舉一個例子,假設過去一斤土豆賣5元錢,畝產只有6000斤,那么 麥當勞 怎么做呢? 麥當勞 公司為農場提供土豆種植改良技術,免費的。當農場拿到免費的土豆種植改良技術后,畝產從6000斤漲到2萬斤。過去每畝收入3萬元,單價5元、畝產6000斤,現在畝產達到2萬斤以后,可以讓農民把價格降到每斤2元,這樣每畝總收入達到了4萬,比過去的3萬元增長了1萬元,這樣一來,農場企業很開心。但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毫無疑問是 麥當勞 公司。因為它從5元的單價變成2元的單價,單位成本大幅度降低。
因此, 麥當勞 從供應鏈中獲取“中利”,并不是單純依靠集中采購,而是同時積極而深入地參與到供應鏈改造之中,通過改造供應鏈,使得整個價值鏈的整體收益大幅度增加,而它獲得其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能有讀者認為這樣不公平,是不是 麥當勞 欺負農民?其實不盡然,因為這里最大的貢獻者還是 麥當勞 ,所以它獲得最大的利潤合情合理。
麥當勞 靠什么賺大錢呢?
如果只有供應鏈的“中利”, 麥當勞 公司還走不了那么遠,還無法形成今天如此明顯的競爭優勢。 麥當勞 靠什么賺大錢呢?答案是 麥當勞 公司的房地產。 麥當勞 主要利潤來自于房地產,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是 麥當勞 專業的選址能力, 麥當勞 看中的地段房價往往都會漲,所以 麥當勞 靠房地產來盈利。注意了,這句話又只對了一半。
如果 麥當勞 只是像普通的企業或者普通的投資者那樣,通過專業選址能力獲取房產增值,這還不是 麥當勞 的高手所為,還只是普通的投資者。
麥當勞 的獨特之處或者高明之處,體現在它不僅有專業的選址能力,還通過辛辛苦苦地賣漢堡包,通過辛辛苦苦建立 麥當勞 的餐飲文化,建立起 麥當勞 商圈,通過 麥當勞 商圈不斷拉動海量的人流量來到 麥當勞 以及附近的商圈。
這種做法就會主動、直接地推動房產價格的提高,這就是 麥當勞 之所以成為“史上最牛的房地產公司”的秘密所在,它不是被動地等待房產升值,并不是單純依靠所謂的專業選址能力,而是積極主動地長期拉動房產價格的增長。
麥當勞 ,或者與原來的土地所有者簽署20~30年的長期租約,或者自己買斷整個土地建造房屋,或者是長期持有,或者轉租加盟商,這樣房地產就有升值的巨大空間。 麥當勞 公司的財務報表體現其主要的資產之一就是房地產。
麥當勞 公司1/3收入來自于直營,2/3的收入來自于加盟。在加盟費里收取的重要收入就是房產增值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講, 麥當勞 表面看來是賣漢堡包的快餐連鎖企業,但它的企業本質、核心價值卻是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公司的商業模式簡單而粗暴,但是,反過來看,全球超過40%的項目最終依靠房地產成為主要的盈利點或支撐點。 麥當勞 公司非常精彩地詮釋了這個論點。
利潤與風險緊密匹配
透過 麥當勞 的案例,對于企業應該如何獲取收入,相信讀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進一步分析,怎樣理解利潤?我們要清楚地掌握利潤是與風險緊密匹配的,不應該單純談利潤,如果商業模式是“無風險賺小利,小風險賺中利,中風險賺大利,大風險賺暴利”,那么這類模式還是可接受的。
像 麥當勞 ,如果能夠跨層獲取利潤,無風險賺中利,小風險賺大利,中風險賺暴利,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商業模式了。因此,當我們講商業模式講利潤時,利潤和風險一定要相互匹配,最好是跨層匹配,這樣就更有機會。
與此同時,我們要高度關注利潤是有屬性的,有的利潤只是在業務市場領域,而真正賺大錢的往往都是在資本市場。賺取客戶的利潤永遠是固定的,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與客戶是對立的,你賺得越多,就意味著客戶成本越高。那么怎樣才能與客戶利潤形成共同的出發點呢?那就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利潤當然是越賺越開心,達到 20倍、30倍,它來自于股民間的交易,并不會抬高客戶的成本。
為什么說房地產公司并沒有賺到真正的大錢呢?
因為絕大多數房地產公司雖然利潤很好,但上市都非常困難,因為資本市場不認可。有一些傳統的產業,可能規模做得很大,但上市卻困難重重。有一家家紡企業,年銷售額十幾億,利潤上億元,它一直計劃要上市,但幾年下來都不太順利。
而一些符合資本市場挑選眼光的企業則是好風憑借力,如浙江網盛科技,它把自己稱之為中國A股的阿里巴巴。在上市當年銷售額才7000萬元,利潤3000萬元,但是在中國股市市盈率倍數曾經是最高的,股票總價值曾經達到70億元。為什么前一家家紡企業上市很艱難,而網盛一家小公司在資本市場市值卻能達到70億元,這是因為后者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超級追捧。
有些利潤注定上不了市,而有些利潤雖然很少,但資本市場卻很認可,這就是利潤的所謂屬性不同、未來增長前景不同。所以,各位讀者設計盈利模式的時候,要關注盈利模式是不是既能讓業務市場認可,也能讓資本市場長期認可。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麥當勞的賺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