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一旦醒過來,能夠洞察消費者的那些團隊,就會迅速由“坐商”變成“做商”。因而,未來做零售,新的價值來自于兩端。一端是品牌和媒體影響力,另一端是源頭的供應鏈資源。
任何一個國家零售市場的發展,都會經歷效率提升期和品牌服務創新期兩個關鍵時期。
在效率提升期,龍頭企業獲得過去渠道效率低的紅利。在過去10年,淘寶利用渠道紅利,成為巨頭。本質上,從舊的、低效的 傳統零售 那里搶了市場和客戶。
在品牌服務創新期,隨著消費者基本需求被滿足,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高精神附加值品牌,和帶來更多美好體驗的服務。簡言之,消費者需要:1.讓自己生活變得愉悅和有品質感的商品;2.讓自己驕傲的品牌;3.讓自己感到滿足的綜合服務體驗。這時候,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降低,精神和體驗的溢價成為商品內在價值主導。
在理解和討好用戶方面,線下商業原本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們可以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有能力通過“眼、耳、鼻、舌、身”五感來吸引用戶——而電商能抓住的,只有眼。 傳統零售 做的是“人、貨、場”三要素,而電商手里只有“貨”。
線下一旦醒過來,能夠洞察消費者的那些團隊,就會迅速由“坐商”變成“做商”。“坐商”被動等著客人接受、等客人上門;而“做商”主動出擊,“做”出客戶忠誠度和溢價。
例如,新銀泰新開出的精品小型超市“西選”(銀泰旗下保稅商品直營中心“Choice西選”),在1000平米的營業面積上,創造了超千萬的月銷售,進超市居然還要排號排隊。老簡猜想“西選”能夠成功的原因來自于:對于年輕消費者,購物體驗本身越來越成為購物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可能超過貨品本身。消費者期待超市能像游樂場一樣,不僅品質好,性價比高;而且好玩、有新鮮感,購物過程很愉悅。購物變成了一種休閑社交活動,體驗和感受自然成為消費者選擇一個購物場所的最主要原因。
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期待:讓生命的每一分鐘,過得更有滿足感。
樂友揭示了一個趨勢,垂直零售商為了求存,更多轉向和供應鏈整合。如果買賣差價不夠賺,可不可以玩自有品牌、品牌直銷和產地直供?顯然可以,而且必須這么做,這是已經被Costco和Whole Foods Market(均為美國著名連鎖超市品牌)證明可行的戰略路徑。不僅提升了利潤,而且由于“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間接提升了客戶忠誠度。
樂友CEO胡超分享了另外一個數據:“90后”年輕媽咪對嬰童用品的網購意愿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雖然這個數字對于電商行業的人有些吃驚和意外,但符合我的觀察。90后女性對價格敏感度進一步降低,非常少聽到她們會說出“貴”字,她們更期望在一個購物體驗好的地方,親眼體驗,拿到高品質的商品。配合自有品牌或直供品牌,就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下體驗,手機復購,線上線下同價的購物方式。
P&G最近幾年的日子雖然越來越不好過,但這家以品牌營銷起家的老牌消費品公司并沒有那么容易被打倒。作為中國品牌營銷人才的夢之隊和黃埔軍校,嚴謹的方法論體系、深刻的消費洞察和嚴格的市場效果評估,依舊是這家公司在新媒體環境下得以制勝的法寶。從P&G分享的兩個案例看,營銷點和營銷手法依舊精準老道,顯示出訓練有素市場戰隊的強大突擊能力,武器升級了,人家依舊戴著狙擊鏡和激光瞄準儀,短暫適應一下新武器,攻擊繼續毒辣。
其實,無論是陳曉東、Matthew Price或是胡超,還有滴滴的柳青,他們對消費者和人性的關注更多。對消費者需求和產品創新的關注更多。而傳統電商,對交易效率、流量變現和商業模式的關注更多。而基于消費者和人性的產品創新,才是未來下一個增長點。
未來做零售,新的價值來自于兩端。一端是品牌和媒體影響力,媒體和品牌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牢牢把握客戶,影響客戶的選擇,形成忠實的粉絲群。網紅經濟在最近兩年已經逐步浮出水面。就像美麗說、蘑菇街。另一端是源頭的供應鏈資源,就像Zara把握快速供應鏈,UNIQLO從源頭把握棉花供應鏈。
過去的價值核心是優化和效率,未來的價值核心是創造和體驗。
過去 傳統零售 業攫取的毛利要遠遠高于它們創造的價值,所以它們被淘寶這種低成本交易平臺革命了。就想當年舊有的百貨大樓,被批發市場搶了生意。下一個革命浪潮中崛起的是高溢價品牌。
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便宜的東西,要的是有價值感的商品和服務。在收入低、商品匱乏的年代,人們廉價產品非常饑渴。隨著收入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我們已經慢慢進入了“物質極大豐富”時代。更年輕的中產階級和潛在中產階級,沒有像“60、70后”那樣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危機感,特別是90后群體,它們更愿意把錢花在滿足自己上,而不僅僅花時間四處掃廉價貨。
當然,這個市場上依舊有巨量的存量舊消費群體和低收入人群。滿足他們依然重要,繼續養活著低成本廉價交易平臺。就像現在各個城市的批發市場依舊存在。但未來的新商業機會和溢價部分,會逐漸轉移到精神和服務溢價。
我們需要更多能給我們美好、幸福和滿足感的產品和服務,這對淘寶交易平臺,既是新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
任何一個國家零售市場的發展,都會經歷效率提升期和品牌服務創新期兩個關鍵時期。
在效率提升期,龍頭企業獲得過去渠道效率低的紅利。在過去10年,淘寶利用渠道紅利,成為巨頭。本質上,從舊的、低效的 傳統零售 那里搶了市場和客戶。
在品牌服務創新期,隨著消費者基本需求被滿足,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高精神附加值品牌,和帶來更多美好體驗的服務。簡言之,消費者需要:1.讓自己生活變得愉悅和有品質感的商品;2.讓自己驕傲的品牌;3.讓自己感到滿足的綜合服務體驗。這時候,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降低,精神和體驗的溢價成為商品內在價值主導。
在理解和討好用戶方面,線下商業原本就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們可以和消費者面對面溝通,有能力通過“眼、耳、鼻、舌、身”五感來吸引用戶——而電商能抓住的,只有眼。 傳統零售 做的是“人、貨、場”三要素,而電商手里只有“貨”。
線下一旦醒過來,能夠洞察消費者的那些團隊,就會迅速由“坐商”變成“做商”。“坐商”被動等著客人接受、等客人上門;而“做商”主動出擊,“做”出客戶忠誠度和溢價。
例如,新銀泰新開出的精品小型超市“西選”(銀泰旗下保稅商品直營中心“Choice西選”),在1000平米的營業面積上,創造了超千萬的月銷售,進超市居然還要排號排隊。老簡猜想“西選”能夠成功的原因來自于:對于年輕消費者,購物體驗本身越來越成為購物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可能超過貨品本身。消費者期待超市能像游樂場一樣,不僅品質好,性價比高;而且好玩、有新鮮感,購物過程很愉悅。購物變成了一種休閑社交活動,體驗和感受自然成為消費者選擇一個購物場所的最主要原因。
年輕消費者越來越期待:讓生命的每一分鐘,過得更有滿足感。
樂友揭示了一個趨勢,垂直零售商為了求存,更多轉向和供應鏈整合。如果買賣差價不夠賺,可不可以玩自有品牌、品牌直銷和產地直供?顯然可以,而且必須這么做,這是已經被Costco和Whole Foods Market(均為美國著名連鎖超市品牌)證明可行的戰略路徑。不僅提升了利潤,而且由于“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間接提升了客戶忠誠度。
樂友CEO胡超分享了另外一個數據:“90后”年輕媽咪對嬰童用品的網購意愿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雖然這個數字對于電商行業的人有些吃驚和意外,但符合我的觀察。90后女性對價格敏感度進一步降低,非常少聽到她們會說出“貴”字,她們更期望在一個購物體驗好的地方,親眼體驗,拿到高品質的商品。配合自有品牌或直供品牌,就可以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線下體驗,手機復購,線上線下同價的購物方式。
P&G最近幾年的日子雖然越來越不好過,但這家以品牌營銷起家的老牌消費品公司并沒有那么容易被打倒。作為中國品牌營銷人才的夢之隊和黃埔軍校,嚴謹的方法論體系、深刻的消費洞察和嚴格的市場效果評估,依舊是這家公司在新媒體環境下得以制勝的法寶。從P&G分享的兩個案例看,營銷點和營銷手法依舊精準老道,顯示出訓練有素市場戰隊的強大突擊能力,武器升級了,人家依舊戴著狙擊鏡和激光瞄準儀,短暫適應一下新武器,攻擊繼續毒辣。
其實,無論是陳曉東、Matthew Price或是胡超,還有滴滴的柳青,他們對消費者和人性的關注更多。對消費者需求和產品創新的關注更多。而傳統電商,對交易效率、流量變現和商業模式的關注更多。而基于消費者和人性的產品創新,才是未來下一個增長點。
未來做零售,新的價值來自于兩端。一端是品牌和媒體影響力,媒體和品牌的核心價值在于,能夠牢牢把握客戶,影響客戶的選擇,形成忠實的粉絲群。網紅經濟在最近兩年已經逐步浮出水面。就像美麗說、蘑菇街。另一端是源頭的供應鏈資源,就像Zara把握快速供應鏈,UNIQLO從源頭把握棉花供應鏈。
過去的價值核心是優化和效率,未來的價值核心是創造和體驗。
過去 傳統零售 業攫取的毛利要遠遠高于它們創造的價值,所以它們被淘寶這種低成本交易平臺革命了。就想當年舊有的百貨大樓,被批發市場搶了生意。下一個革命浪潮中崛起的是高溢價品牌。
消費者要的不僅僅是便宜的東西,要的是有價值感的商品和服務。在收入低、商品匱乏的年代,人們廉價產品非常饑渴。隨著收入提升、生產效率提高,我們已經慢慢進入了“物質極大豐富”時代。更年輕的中產階級和潛在中產階級,沒有像“60、70后”那樣巨大的生存壓力和危機感,特別是90后群體,它們更愿意把錢花在滿足自己上,而不僅僅花時間四處掃廉價貨。
當然,這個市場上依舊有巨量的存量舊消費群體和低收入人群。滿足他們依然重要,繼續養活著低成本廉價交易平臺。就像現在各個城市的批發市場依舊存在。但未來的新商業機會和溢價部分,會逐漸轉移到精神和服務溢價。
我們需要更多能給我們美好、幸福和滿足感的產品和服務,這對淘寶交易平臺,既是新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統零售業醒了:由“坐商”變成“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