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著名的工匠,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很多發明。魯班在教育弟子的時候講到,木材有長短、粗細、質地之分,人們在使用木材的時候,要根據它們的形狀和材質來決定適合做什么,例如又長又粗且質地堅硬的,應該用來做房梁;略短一點、略細一點的應該用來做椽子。只有這樣,既不大材小用,又不小材大用,才能使房子保持應有的功能,同時使每根木頭都發揮最大的作用而不浪費。
魯班講述造房子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 管理 過程。木料不同,實際需要也不相同,把那塊木料放在最適合它的地方,這就是量材使用。在現代的各種組織中,有很多身懷不同技能的人,同時也有很多需要不同能力的崗位,如何找到與人才匹配的崗位或找到與崗位匹配的人才是一個重要課題。如果能把人放對地方,這個人的才能就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否則既不利于個人的成長,又不利于組織整體利益的實現。這就是因才使用,是中國五行 管理 學的重要 管理 主張之一,是各種組織高效 管理 的必備寶典。
為什么說因才使用對組織的高效 管理 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先看一段歷史。三國時期,諸葛亮深知街亭戰略地位重要、對手司馬懿和張郃非等閑之輩、馬謖適合謀劃未必適合做將帥,仍然懷有僥幸心理,結果馬謖要按軍法處置不說,街亭一役,損兵折將,甚為慘重,使蜀國不得不由戰略反攻轉為戰略防御。站在全局的角度來分析這段歷史,我們會發現,用錯一個小兵,可能不會太影響大局,但一定會有損失;而用錯一個將帥,就會難以彌補的造成重大損失。
可見,因人使用對各種組織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導向作用,組織用對了人,可以使這些人發揮優勢,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教育作用,組織用對了人,可以教育成員不斷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是凝聚作用,長期堅持因才使用,組織會形成一種崇尚“才能”的組織文化,從而凝聚成一種合理,推動組織發展;四是約束作用,因才使用有利于降低費用,提高效率。總之,什么樣的人用到什么地方,既能勝任工作,又能節約資源。
在 管理 中,怎樣才能做到因才使用?在現代各種組織中,要想使用人才,首先要慧眼識英才。識別人才是任用人才的前提。蕭何識別韓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起初劉邦并沒有把韓信放在眼里,蕭何通過幾次談話和面試,斷定他是劉邦軍中的難得之才,并用身家性命保舉才被任用,后來漢高祖劉邦說:“連百萬之眾,攻必克,戰必勝,吾不如韓信”。當然,能夠識別人才,還要能夠深刻地認識到人才的能力和缺點,并且能夠用其所長,避其所短,這才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總之,高效 管理 要懂得因才使用,而因才使用的前提是清楚人才具備哪些能力,適合怎樣的崗位。只有因才使用,人崗匹配,我們的國家、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才能實現高效 管理 ,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高效管理要懂得因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