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創業 是很挑人的:
最近,有朋友來鼎旌公司做客,閑聊之際無意中提及 創業 的問題,我深感 創業 是很“挑人"的——不是誰都適合 創業 ,不是什么性格的人都適合 創業 的。
2006年,央視《贏在中國》火遍大江南北,全國上下掀起空前的 創業 熱潮。一時間好像人人都成了 創業 標兵,個個都能 創業 成功,我在當年萬人空巷追捧那波 創業 大潮的時候,寫下了非常扎眼甚至非常格格不入的犀利評論《央視贏在中國:贏不過三代!》,當年曾經遭到很多人的批評。但轉眼5年過去了,吹盡狂沙始到金,當年數以百萬計的報名參賽選手不知今安在?甚至當年的三屆冠軍和各大獎項得主,不知今天的經營狀況又將如何?
我也曾跟人合伙 創業 ,短短4個月時間賠了近80萬,我刻骨銘心,沒齒難忘。但我不服氣,我想看看這次 創業 失敗究竟是誰的責任,這就像一對不育夫婦一樣,不能光看到不育,更應該要查查究竟是誰不會生。于是我選擇了獨立自主 創業 ,不再跟任何人合伙,短短幾年來,公司業績在穩健提升。事實證明我是對的——合伙,賠了;自營,賺了。看來不是我不行。
今天,經過我長期對周遭真實 創業 案例的觀察思考,再加上我自身經營公司的親身體會,我總結了《 創業 容易失敗的“八大"典型癥狀》,之所以說是“八大",是因為他們恰恰都與“大"字有關,其實 創業 型小公司在很多時候并不怕“小",反而怕“大"。小了很靈巧,大了反而會快速流失元氣。
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奉勸正在 創業 和準備 創業 的諸君,如果您身上確有以下一條或多條癥狀,那么最好不要 創業 ,否則會很容易失敗,甚至還會很快。不信您就試試。
二、 創業 容易失敗的“八大"典型癥狀:
1、 好大喜功【公司形象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者在 創業 之初最容易患上的典型癥狀,尤其是剛剛從打工變身為 創業 的時候更是明顯。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暢快與自豪。常見的具體表現為,先租一個很大的辦公室、按自己的喜好進行豪華裝修、辦公設備全新購置、辦公室哪怕只有五六個員工也擺上二三十個工位撐門面、連前臺都配備兩個前臺小姐等等,這樣的環境果然讓人賞心悅目,公司形象直接上升到了中級規-全球品牌網-格,但是盤算下來,房租、裝修、辦公家具、辦公設備等花費不小,在公司還沒有業務的時候,已經花去了很大一部分寶貴的本金。從而導致公司最初的本金預虧期本來可以支撐1年的,現在只能支撐半年,本來可以支撐半年的,現在只能支撐三四個月。
其實,對很多在100萬元以內小規模 創業 的微型公司來講,一定要記著“生存第一"的真理,千萬不要盲目先去追求辦公環境的奢華。小公司破舊一點不丟人,相反還會給人形成“你是在認真 創業 "的誠意形象,所謂“艱苦 創業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在剛開始以業務為導向來配置資本傾斜方向,則公司形象越豪華就死得越快,因為別人可以在一個相對破舊的辦公環境中輕松支撐1年,而你在如此豪華的環境中只能支撐4個月,那么當在第六個月或者第10個月來了生意的時候,別人雖然破落但依然存在,這時候就可以從容去接單,而你自己雖然奢華但此時卻早已灰飛煙滅。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出師未捷身先死,徒留奢華給下家。——當年有秦始皇辛辛苦苦給劉邦修了長城,今天有多少 創業 者給下家裝修了辦公室。——這就是“好大喜功"對剛剛起步的 創業 型公司的真實危害。值得大家深思。
當然,如果你資本雄厚,足以燒錢擺闊,那么此條可以不聽。
2、 大張虎皮【品牌推廣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在品牌推廣方面典型的“外強中干"宣傳手法。本來僅僅是三五個人的小公司,動輒卻是某某集團、某某國際、某某跨國公司中國代表處、香港某某公司等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殊不知在今天的網絡“人肉"時代,質疑已經成為大多數網民看到一則信息之后的第一反應。這就像很多電視購物節目一樣,你越是大張虎皮,大家的質疑感越強,你宣傳得越玄乎,大家越不去買。
俗話說:咳嗽和貧窮都是掩蓋不住的,甚至是欲蓋彌彰。與其挖空心思去穿一件“皇帝的新裝",還不如誠懇面對客戶,以真誠的態度和踏實的服務來征服客戶。我們鼎旌公司近幾年來回頭客不斷,甚至像品牌中國、國家創推委、高郵市政府、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輝煌太陽能等著名機構和企業都能多次與我們合作,與我長期堅持的“不回避掙錢,不管掙多掙少,都先要認真把事做好"的樸素價值觀是分不開的。
今天的時代,合作雙方都已經彼此變得非常務實,你的客戶可能也早已閱人無數,如果你很真誠地面對他,他也會很真誠地給你業務。如果你像小丑一樣上躥下跳,自以為花枝招展,其實客戶早已把你當成了笑談。
3、 妄自尊大【工作決策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小老板的另一個弊端表現。跟上述的“大張虎皮"是一脈相承,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心理學里面有一種說法叫做“自尊的背后其實是極度的自卑"。妄自尊大更是如此。剛剛 創業 之初,當上了老總,名片上印的是某某董事長或總經理,內心總免不了會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感。心想“老子今天也終于混抖了", 很多小事都會認為“這些事都應該是下人干的"。于是便開始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凡事開始支使手下人去干,自己開始擺譜。而對外則是以獨立主權法人機構自居,動輒以為公司無論規模大小但我們都是老總,要級別對等,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贏得外部客戶和內部員工的尊敬。其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
客觀上說,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在草創之初應該忘記自己是一個老總的身份,其實你就是一個比手下兄弟們略為全面、綜合素質略為偏高一些的“大業務員"而已。很多事情對外時需要勤奮踏實、認真負責來面對客戶,對內時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來面對員工。比如剛剛開拓業務的時候有難度,員工可能有畏難情緒,那么員工不敢打的電話你要敢打,要做出表率。律人要先從律己開始。變“給我上"為“跟我上",只有這樣才能給整個團隊以振奮,到了后來隊伍逐漸壯大之后再慢慢從一線淡出也不遲。
4、 大企業病【管理層級層面】
這是很多職業經理人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主動或被動出來 創業 時最容易犯的毛病。自己在大公司工作時各個機構部門都已非常完備,于是自己出來 創業 時也如法炮制,人事、行政、財務、等機構健全,市場部、營銷部、客戶部、策略部等部門林立。結果往往是快速失敗。這就是典型的小公司提前先患上了大企業病。為什么呢?
就在于大公司有足夠的內部運營費用預算來支撐,一方面是因為人員眾多確實需要設置諸多部門來進行分工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據此來彰顯名企氣派。但 創業 型的小公司就不能這樣,必須一切以業務營收為導向,其他不能帶來收益的部門就需要精簡或整合。比如人事和行政就需要整合、前臺小姐就可以肩負一定行政職能、會計可以用兼職即可。其他部門也需要高度精煉,該合并的要盡可能合并,一切要盡可能短平快,只有這樣才會充分發揮出“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上面說的是小公司患上的大企業病——“機構臃腫",而大企業病的另一個典型癥狀還表現在“層級森嚴"。比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或想象到,一個小公司,前臺本來可以直接說給老板的一個急事兒卻需要先報給人事行政總監,業務員本來可以直接說給老板的一個急事兒卻需要先報給業務總監,本來可以讓老板直接拍板的事情卻要等著各位總監簽字然后向上層層報批。等到最后真正匯報給大老板的時候,機會早就錯過了。用這樣貌似嚴密規范的等級觀念卻人為地拉長了辦事流程。所以我現在一聽說哪個小公司動輒說某某事“我們要走個流程"就感到可笑,等他說的“流程"走完,差不多又要一星期了,裝哪門子蒜呢。
對于一個人來講,在寒冷的冬天,蜷縮成一團會比四肢舒展更能節約體能;同樣道理,對于一個 創業 型的小公司來講,在 創業 之初的艱難時期,“刻意做小"要比“盲目做大"更能保全實力,更能夠堅持斗爭到底。
5、 大手大腳【成本控制方面】
大手大腳是 創業 型小公司的運營大忌。
我曾經在《張會亭 12句感言》中提到過關于對成本控制方面的論述,原文兩條分別是“成本控制意識是 創業 的首要必備思想"和“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企業、發展中個人的最科學理財之道"(詳細論述大家可網上搜索查閱,在此不予重復)。
不可否認, 創業 型小公司的原始資本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捉襟見肘。這么緊缺的資金,該如何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值得每個 創業 者深思。雖然說現在3萬、10萬注冊資金都可以開公司,但嚴格說,如果沒有50-100萬的原始資本,則很難展開手腳。甚至即便是100萬注冊資本,也會很快坐吃山空。當年我跟人合伙 創業 ,100萬原始資本在短短4個月時間賠了近80萬,我們當時的董事長感覺接下來恐將難以為繼,這時候大家又不敢再繼續投錢,于是只好遣散了員工,公司關門大吉。
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百廢待興,處處都要花錢,房租、裝修、辦公家具、辦公電腦、辦公耗材、員工工資預留、業務費、運營費、水電費、電話費、網費、車費、停車費、差旅費、必要的招待費等等,哪柱香都要燒到。這時候個中差距就非常明顯,首先房租跟地段關系就十分明顯,裝修規格、辦公家具等也有著很大的伸縮空間,如果能找到帶家具的辦公場地則可以省去一筆不小的固定資產(小公司要謹記:固定資產現在占著資金,而將來這些東西都基本沒用,所以固定資產能少則少),出差時住不同的星級和餐飲規格成本差距就很大等等。凡事要不怕算細賬,善于算細賬,套用溫總理的話來說就是:再小的開支,對整個公司的長期運營來講都是不小的數目。所以千萬不能在 創業 之初就先盲目擺闊當上敗家子。
請記住,對 創業 而言,任何“曇花一現的壯觀"都比不上“簡約樸素的持久"更值得尊敬。生存第一,剩者為王,只有先存活下來并堅持多活一會兒,才有資格去討論什么很好聽、很誘人的所謂“基業常青"。否則都是扯淡和空談。
6、 只盯大單【業務經營方面】
大單,毋庸置疑,誰都想做。但大單也要與自己的公司規模和高度境界相匹配。蛇吞象的可能不是沒有,而是很罕見、很偶然。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不擇細流。同樣道理,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時刻要牢記“蒼蠅也是肉"的樸素真理,一切以能“盤活困局、歷練團隊、多拉快跑"為導向,大單小單都要做。只不過是均衡評估而已。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只有兼顧大單和小單,才更能凸顯經營者的謀略和經營智慧。有些業務必須賺大錢才能做,有些業務適度賺錢就可以做,還有些業務則是略有利潤甚至不怎么賺錢也要做。要有所取舍,你的價值回報決不能僅僅以單一的現金收益為衡量。我曾經在7月份的一篇微博上這樣寫過:“我從不奢望跟每個人合作都有同樣的收益,應該允許有不同,因為訴求不同。比如做主持的出場費,幾乎每場都不一樣,這沒有什么不好,因為跟每個客戶的合作回報價值點不一樣。相反如果都一樣價反而就很怪了。"
還有一個特點是 創業 型小公司只盯大單的衍生癥狀。那就是對大單客戶很殷勤,而對小單客戶很輕慢。我就親眼見識過有的 創業 者動輒說“你這一單,我就賺你這一點點錢,你還怎么怎么……",其言下之意就是因為賺錢少所以可以隨便應付一下即可。這可是萬萬不可的。要知道客戶今天給你一個小單,只要你服務認真負責,那么就有可能明天給你一個大單。反之如果你看客下碟,對小單不屑一顧,客戶一看你如此功利,那么大單也不會給你。
這里分享一個直觀的案例,或許能有助于大家理清小單與大單的辯證關系:江蘇輝煌太陽能最早曾僅僅給我們兩次單價1.5萬的業務,但兩次下來我們都高度認真負責效果很好,于是輝煌今年在準備上市之際,在土豆網推出了輝煌太陽能一鍵全自動拳頭產品的“美女出浴、難得一鍵"系列網絡公關活動,在全國有獎征集美女、帥哥、小孩子的出浴視頻和照片(這個活動現在就能搜到),這個一百多萬的單子,輝煌很果斷、很信任地交給了我們鼎旌公司。我承認我們可能并不是網絡公關服務最專業的公司,但我們絕對是對輝煌最認真負責的公司。所以我們贏得了輝煌兩次小單之后的大單,我們將繼續以熱情和負責的態度做好服務。——小單與大單的辯證法,由此可見一斑。
7、 胸無大志【企業戰略方面】
與上述的“只盯大單"相對應的另一個極端癥狀便是“胸無大志"。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 創業 者的眼界高度和理想追求,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發展方向。
當年劉備編草鞋的時候,心里想的卻是光復漢室。于是他開始拉上一票兄弟去革命,最后三分天下。如果他當年只是想著在涿郡當地鎮上支個草鞋攤,那么他最多也只能成為涿郡當地最大的個體工商戶而已,所謂蜀國將在歷史上不會產生。這就是追求和境界決定了自身的成就高度。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說追求不高是一種胸無大志的表現,那么只盯大單這種急于求成的做法也同樣是胸無大志的表現。前者是做不大,后者則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在這方面毛主席足以堪稱戰略典范。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該逃跑就逃跑,還樂觀地稱之為長征,該生產自救就生產自救,美其名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既要敢于打持久戰的煎熬,又要敢于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豪邁;既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慢功夫,又要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果斷。每一個看似矛盾的戰略戰術卻被他圓熟地融為一體來駕馭。至今仍值得我們每個 創業 者認真學習。
8、 爭當老大【權力分配方面】
這一條癥狀是對很多合伙 創業 者說的。很多合伙 創業 的兄弟,最初因志趣相投而聚,最終卻因權力之爭而分。對他們來講,合作 創業 經營過程中的決策分歧,在很多時候還并不是金錢利益之爭,而恰恰是權力分配之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放眼開去,當年海南淘金的“萬通六君子"、新東方俞敏洪的內部糾葛等 創業 故事仍讓大家耳熟能詳。 創業 時同學、好朋友因為信任最容易走到一起,大家股份相當、權力相當、只做簡易分工,但這種美妙的理想化狀態會很快被現實所打破,大家都是一同出道的 創業 者,憑什么你當老大?憑什么你有一支筆簽字權?憑什么都向你匯報工作?憑什么樹立你做領袖享受員工尊敬膜拜?憑什么你跟客戶談業務時翹起二郎腿做總指揮?——所有這些,人性的利己天然意志與權力心態的失衡將會很快占據原本理性的內心,從而快速出現不服氣、爭簽字、搶做主,甚至對著干。內耗由此產生,公司業務從內部開始瓦解。
其實,平心而論,本文開篇第一段就提出了: 創業 是很“挑人"的——不是誰都適合 創業 ,不是什么性格的人都適合 創業 的。此刻我們再引申一步, 創業 其實也是很挑合作伙伴的——不是誰都適合合伙 創業 ,也不是什么人都適合跟人合伙。
有很多時候,不管合伙 創業 有再多的優勢,諸如資本共出、風險共擔、責任分工、難題共商等,但也依然不可否認獨立 創業 的魅力,諸如獨立決策、不受干擾、效率較高、內耗較少等。
今年是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也是共和國建國62周年,想想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教導的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優勢與必然性,類比下來,獨立 創業 原來也是如此美妙。至少我本人已經嘗到了這個樂趣,合伙賠了,單挑賺了,關鍵是獨立 創業 比合伙的時候省心多了。這一點,咱不是黨員也要向黨看齊。咱很自豪。
最近,有朋友來鼎旌公司做客,閑聊之際無意中提及 創業 的問題,我深感 創業 是很“挑人"的——不是誰都適合 創業 ,不是什么性格的人都適合 創業 的。
2006年,央視《贏在中國》火遍大江南北,全國上下掀起空前的 創業 熱潮。一時間好像人人都成了 創業 標兵,個個都能 創業 成功,我在當年萬人空巷追捧那波 創業 大潮的時候,寫下了非常扎眼甚至非常格格不入的犀利評論《央視贏在中國:贏不過三代!》,當年曾經遭到很多人的批評。但轉眼5年過去了,吹盡狂沙始到金,當年數以百萬計的報名參賽選手不知今安在?甚至當年的三屆冠軍和各大獎項得主,不知今天的經營狀況又將如何?
我也曾跟人合伙 創業 ,短短4個月時間賠了近80萬,我刻骨銘心,沒齒難忘。但我不服氣,我想看看這次 創業 失敗究竟是誰的責任,這就像一對不育夫婦一樣,不能光看到不育,更應該要查查究竟是誰不會生。于是我選擇了獨立自主 創業 ,不再跟任何人合伙,短短幾年來,公司業績在穩健提升。事實證明我是對的——合伙,賠了;自營,賺了。看來不是我不行。
今天,經過我長期對周遭真實 創業 案例的觀察思考,再加上我自身經營公司的親身體會,我總結了《 創業 容易失敗的“八大"典型癥狀》,之所以說是“八大",是因為他們恰恰都與“大"字有關,其實 創業 型小公司在很多時候并不怕“小",反而怕“大"。小了很靈巧,大了反而會快速流失元氣。
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奉勸正在 創業 和準備 創業 的諸君,如果您身上確有以下一條或多條癥狀,那么最好不要 創業 ,否則會很容易失敗,甚至還會很快。不信您就試試。
二、 創業 容易失敗的“八大"典型癥狀:
1、 好大喜功【公司形象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者在 創業 之初最容易患上的典型癥狀,尤其是剛剛從打工變身為 創業 的時候更是明顯。有一種“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暢快與自豪。常見的具體表現為,先租一個很大的辦公室、按自己的喜好進行豪華裝修、辦公設備全新購置、辦公室哪怕只有五六個員工也擺上二三十個工位撐門面、連前臺都配備兩個前臺小姐等等,這樣的環境果然讓人賞心悅目,公司形象直接上升到了中級規-全球品牌網-格,但是盤算下來,房租、裝修、辦公家具、辦公設備等花費不小,在公司還沒有業務的時候,已經花去了很大一部分寶貴的本金。從而導致公司最初的本金預虧期本來可以支撐1年的,現在只能支撐半年,本來可以支撐半年的,現在只能支撐三四個月。
其實,對很多在100萬元以內小規模 創業 的微型公司來講,一定要記著“生存第一"的真理,千萬不要盲目先去追求辦公環境的奢華。小公司破舊一點不丟人,相反還會給人形成“你是在認真 創業 "的誠意形象,所謂“艱苦 創業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在剛開始以業務為導向來配置資本傾斜方向,則公司形象越豪華就死得越快,因為別人可以在一個相對破舊的辦公環境中輕松支撐1年,而你在如此豪華的環境中只能支撐4個月,那么當在第六個月或者第10個月來了生意的時候,別人雖然破落但依然存在,這時候就可以從容去接單,而你自己雖然奢華但此時卻早已灰飛煙滅。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出師未捷身先死,徒留奢華給下家。——當年有秦始皇辛辛苦苦給劉邦修了長城,今天有多少 創業 者給下家裝修了辦公室。——這就是“好大喜功"對剛剛起步的 創業 型公司的真實危害。值得大家深思。
當然,如果你資本雄厚,足以燒錢擺闊,那么此條可以不聽。
2、 大張虎皮【品牌推廣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在品牌推廣方面典型的“外強中干"宣傳手法。本來僅僅是三五個人的小公司,動輒卻是某某集團、某某國際、某某跨國公司中國代表處、香港某某公司等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殊不知在今天的網絡“人肉"時代,質疑已經成為大多數網民看到一則信息之后的第一反應。這就像很多電視購物節目一樣,你越是大張虎皮,大家的質疑感越強,你宣傳得越玄乎,大家越不去買。
俗話說:咳嗽和貧窮都是掩蓋不住的,甚至是欲蓋彌彰。與其挖空心思去穿一件“皇帝的新裝",還不如誠懇面對客戶,以真誠的態度和踏實的服務來征服客戶。我們鼎旌公司近幾年來回頭客不斷,甚至像品牌中國、國家創推委、高郵市政府、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輝煌太陽能等著名機構和企業都能多次與我們合作,與我長期堅持的“不回避掙錢,不管掙多掙少,都先要認真把事做好"的樸素價值觀是分不開的。
今天的時代,合作雙方都已經彼此變得非常務實,你的客戶可能也早已閱人無數,如果你很真誠地面對他,他也會很真誠地給你業務。如果你像小丑一樣上躥下跳,自以為花枝招展,其實客戶早已把你當成了笑談。
3、 妄自尊大【工作決策方面】
這是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小老板的另一個弊端表現。跟上述的“大張虎皮"是一脈相承,都是不自信的表現。
心理學里面有一種說法叫做“自尊的背后其實是極度的自卑"。妄自尊大更是如此。剛剛 創業 之初,當上了老總,名片上印的是某某董事長或總經理,內心總免不了會有一種揚眉吐氣的快感。心想“老子今天也終于混抖了", 很多小事都會認為“這些事都應該是下人干的"。于是便開始吆五喝六、指手畫腳,凡事開始支使手下人去干,自己開始擺譜。而對外則是以獨立主權法人機構自居,動輒以為公司無論規模大小但我們都是老總,要級別對等,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贏得外部客戶和內部員工的尊敬。其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
客觀上說,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在草創之初應該忘記自己是一個老總的身份,其實你就是一個比手下兄弟們略為全面、綜合素質略為偏高一些的“大業務員"而已。很多事情對外時需要勤奮踏實、認真負責來面對客戶,對內時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來面對員工。比如剛剛開拓業務的時候有難度,員工可能有畏難情緒,那么員工不敢打的電話你要敢打,要做出表率。律人要先從律己開始。變“給我上"為“跟我上",只有這樣才能給整個團隊以振奮,到了后來隊伍逐漸壯大之后再慢慢從一線淡出也不遲。
4、 大企業病【管理層級層面】
這是很多職業經理人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主動或被動出來 創業 時最容易犯的毛病。自己在大公司工作時各個機構部門都已非常完備,于是自己出來 創業 時也如法炮制,人事、行政、財務、等機構健全,市場部、營銷部、客戶部、策略部等部門林立。結果往往是快速失敗。這就是典型的小公司提前先患上了大企業病。為什么呢?
就在于大公司有足夠的內部運營費用預算來支撐,一方面是因為人員眾多確實需要設置諸多部門來進行分工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據此來彰顯名企氣派。但 創業 型的小公司就不能這樣,必須一切以業務營收為導向,其他不能帶來收益的部門就需要精簡或整合。比如人事和行政就需要整合、前臺小姐就可以肩負一定行政職能、會計可以用兼職即可。其他部門也需要高度精煉,該合并的要盡可能合并,一切要盡可能短平快,只有這樣才會充分發揮出“船小好調頭"的優勢。
上面說的是小公司患上的大企業病——“機構臃腫",而大企業病的另一個典型癥狀還表現在“層級森嚴"。比如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或想象到,一個小公司,前臺本來可以直接說給老板的一個急事兒卻需要先報給人事行政總監,業務員本來可以直接說給老板的一個急事兒卻需要先報給業務總監,本來可以讓老板直接拍板的事情卻要等著各位總監簽字然后向上層層報批。等到最后真正匯報給大老板的時候,機會早就錯過了。用這樣貌似嚴密規范的等級觀念卻人為地拉長了辦事流程。所以我現在一聽說哪個小公司動輒說某某事“我們要走個流程"就感到可笑,等他說的“流程"走完,差不多又要一星期了,裝哪門子蒜呢。
對于一個人來講,在寒冷的冬天,蜷縮成一團會比四肢舒展更能節約體能;同樣道理,對于一個 創業 型的小公司來講,在 創業 之初的艱難時期,“刻意做小"要比“盲目做大"更能保全實力,更能夠堅持斗爭到底。
5、 大手大腳【成本控制方面】
大手大腳是 創業 型小公司的運營大忌。
我曾經在《張會亭 12句感言》中提到過關于對成本控制方面的論述,原文兩條分別是“成本控制意識是 創業 的首要必備思想"和“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企業、發展中個人的最科學理財之道"(詳細論述大家可網上搜索查閱,在此不予重復)。
不可否認, 創業 型小公司的原始資本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捉襟見肘。這么緊缺的資金,該如何把好鋼用到刀刃上,值得每個 創業 者深思。雖然說現在3萬、10萬注冊資金都可以開公司,但嚴格說,如果沒有50-100萬的原始資本,則很難展開手腳。甚至即便是100萬注冊資本,也會很快坐吃山空。當年我跟人合伙 創業 ,100萬原始資本在短短4個月時間賠了近80萬,我們當時的董事長感覺接下來恐將難以為繼,這時候大家又不敢再繼續投錢,于是只好遣散了員工,公司關門大吉。
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百廢待興,處處都要花錢,房租、裝修、辦公家具、辦公電腦、辦公耗材、員工工資預留、業務費、運營費、水電費、電話費、網費、車費、停車費、差旅費、必要的招待費等等,哪柱香都要燒到。這時候個中差距就非常明顯,首先房租跟地段關系就十分明顯,裝修規格、辦公家具等也有著很大的伸縮空間,如果能找到帶家具的辦公場地則可以省去一筆不小的固定資產(小公司要謹記:固定資產現在占著資金,而將來這些東西都基本沒用,所以固定資產能少則少),出差時住不同的星級和餐飲規格成本差距就很大等等。凡事要不怕算細賬,善于算細賬,套用溫總理的話來說就是:再小的開支,對整個公司的長期運營來講都是不小的數目。所以千萬不能在 創業 之初就先盲目擺闊當上敗家子。
請記住,對 創業 而言,任何“曇花一現的壯觀"都比不上“簡約樸素的持久"更值得尊敬。生存第一,剩者為王,只有先存活下來并堅持多活一會兒,才有資格去討論什么很好聽、很誘人的所謂“基業常青"。否則都是扯淡和空談。
6、 只盯大單【業務經營方面】
大單,毋庸置疑,誰都想做。但大單也要與自己的公司規模和高度境界相匹配。蛇吞象的可能不是沒有,而是很罕見、很偶然。
古語有云,海納百川,不擇細流。同樣道理,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時刻要牢記“蒼蠅也是肉"的樸素真理,一切以能“盤活困局、歷練團隊、多拉快跑"為導向,大單小單都要做。只不過是均衡評估而已。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只有兼顧大單和小單,才更能凸顯經營者的謀略和經營智慧。有些業務必須賺大錢才能做,有些業務適度賺錢就可以做,還有些業務則是略有利潤甚至不怎么賺錢也要做。要有所取舍,你的價值回報決不能僅僅以單一的現金收益為衡量。我曾經在7月份的一篇微博上這樣寫過:“我從不奢望跟每個人合作都有同樣的收益,應該允許有不同,因為訴求不同。比如做主持的出場費,幾乎每場都不一樣,這沒有什么不好,因為跟每個客戶的合作回報價值點不一樣。相反如果都一樣價反而就很怪了。"
還有一個特點是 創業 型小公司只盯大單的衍生癥狀。那就是對大單客戶很殷勤,而對小單客戶很輕慢。我就親眼見識過有的 創業 者動輒說“你這一單,我就賺你這一點點錢,你還怎么怎么……",其言下之意就是因為賺錢少所以可以隨便應付一下即可。這可是萬萬不可的。要知道客戶今天給你一個小單,只要你服務認真負責,那么就有可能明天給你一個大單。反之如果你看客下碟,對小單不屑一顧,客戶一看你如此功利,那么大單也不會給你。
這里分享一個直觀的案例,或許能有助于大家理清小單與大單的辯證關系:江蘇輝煌太陽能最早曾僅僅給我們兩次單價1.5萬的業務,但兩次下來我們都高度認真負責效果很好,于是輝煌今年在準備上市之際,在土豆網推出了輝煌太陽能一鍵全自動拳頭產品的“美女出浴、難得一鍵"系列網絡公關活動,在全國有獎征集美女、帥哥、小孩子的出浴視頻和照片(這個活動現在就能搜到),這個一百多萬的單子,輝煌很果斷、很信任地交給了我們鼎旌公司。我承認我們可能并不是網絡公關服務最專業的公司,但我們絕對是對輝煌最認真負責的公司。所以我們贏得了輝煌兩次小單之后的大單,我們將繼續以熱情和負責的態度做好服務。——小單與大單的辯證法,由此可見一斑。
7、 胸無大志【企業戰略方面】
與上述的“只盯大單"相對應的另一個極端癥狀便是“胸無大志"。對很多 創業 型小公司來講, 創業 者的眼界高度和理想追求,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發展方向。
當年劉備編草鞋的時候,心里想的卻是光復漢室。于是他開始拉上一票兄弟去革命,最后三分天下。如果他當年只是想著在涿郡當地鎮上支個草鞋攤,那么他最多也只能成為涿郡當地最大的個體工商戶而已,所謂蜀國將在歷史上不會產生。這就是追求和境界決定了自身的成就高度。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說追求不高是一種胸無大志的表現,那么只盯大單這種急于求成的做法也同樣是胸無大志的表現。前者是做不大,后者則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在這方面毛主席足以堪稱戰略典范。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該逃跑就逃跑,還樂觀地稱之為長征,該生產自救就生產自救,美其名曰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既要敢于打持久戰的煎熬,又要敢于百萬雄師過大江的豪邁;既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慢功夫,又要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果斷。每一個看似矛盾的戰略戰術卻被他圓熟地融為一體來駕馭。至今仍值得我們每個 創業 者認真學習。
8、 爭當老大【權力分配方面】
這一條癥狀是對很多合伙 創業 者說的。很多合伙 創業 的兄弟,最初因志趣相投而聚,最終卻因權力之爭而分。對他們來講,合作 創業 經營過程中的決策分歧,在很多時候還并不是金錢利益之爭,而恰恰是權力分配之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放眼開去,當年海南淘金的“萬通六君子"、新東方俞敏洪的內部糾葛等 創業 故事仍讓大家耳熟能詳。 創業 時同學、好朋友因為信任最容易走到一起,大家股份相當、權力相當、只做簡易分工,但這種美妙的理想化狀態會很快被現實所打破,大家都是一同出道的 創業 者,憑什么你當老大?憑什么你有一支筆簽字權?憑什么都向你匯報工作?憑什么樹立你做領袖享受員工尊敬膜拜?憑什么你跟客戶談業務時翹起二郎腿做總指揮?——所有這些,人性的利己天然意志與權力心態的失衡將會很快占據原本理性的內心,從而快速出現不服氣、爭簽字、搶做主,甚至對著干。內耗由此產生,公司業務從內部開始瓦解。
其實,平心而論,本文開篇第一段就提出了: 創業 是很“挑人"的——不是誰都適合 創業 ,不是什么性格的人都適合 創業 的。此刻我們再引申一步, 創業 其實也是很挑合作伙伴的——不是誰都適合合伙 創業 ,也不是什么人都適合跟人合伙。
有很多時候,不管合伙 創業 有再多的優勢,諸如資本共出、風險共擔、責任分工、難題共商等,但也依然不可否認獨立 創業 的魅力,諸如獨立決策、不受干擾、效率較高、內耗較少等。
今年是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也是共和國建國62周年,想想我們從小到大一直被教導的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優勢與必然性,類比下來,獨立 創業 原來也是如此美妙。至少我本人已經嘗到了這個樂趣,合伙賠了,單挑賺了,關鍵是獨立 創業 比合伙的時候省心多了。這一點,咱不是黨員也要向黨看齊。咱很自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創業容易失敗的“八大”典型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