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狀一:要經營最好的產品或服務
典型反應
和朋友到一家酒店西餐廳用餐,由于自身喜好,朋友單點了菜單上沒有的漢堡。過了一會,服務員端來了一個“極其正宗”的漢堡。由于是菜單外品種,在朋友吃了幾口之后,服務員連忙問道“口味怎么樣”,可我這位朋友卻毫不客氣地說:“不好吃,這樣的漢堡還要68塊?”
過了一會,廚師和餐廳經理都來了,經翻譯溝通,才了解這個廚師做的漢堡,無論選料、營養,還是口味,都是最正宗的漢堡。看到酒店如此認真,朋友當場也沒再說什么,只能自認無知。等廚師和經理走了之后,朋友卻對我說:“我就是覺得沒有麥當勞的漢堡好吃?!?
病狀分析
麥當勞的漢堡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正宗、最好的漢堡,美國人卻用它發展了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連鎖;柯達的數碼沖印技術一直不能和日本富士相比,美國人卻用它開創了世界上最大的數碼沖印連鎖。
為什么?
究其原因在于,做連鎖不是要經營最好的產品或服務,而是經營最容易復制和傳播的產品或服務。
治療對策
特許 企業在規劃產品時,不能一味抱著“做最好的產品”的想法,而要在便于加盟店操作和建立競爭壁壘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企業以贏利為目的,陷入客觀的“做最好的產品”和主觀的“做自己喜歡的產品”這兩個誤區都不應該,“最好”也罷、“喜歡”也罷,和建立 特許 網絡、開店賺錢完全是兩碼事,無論是 特許 人還是受許人,都必須理性清醒對待
病狀二:做好統一就能做好連鎖
典型反應
很多盟主都強調統一,要求所有加盟店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營銷策略、統一價格、統一核算,進而又發展到統一經營理念、統一的經營管理、統一操作標準、統一服務標準等等。
統一的名目和主題越來越多。加盟商也誤認為統一條件越多,總部管理就越得力,品牌就越可信。
但現實中,加盟商仍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困惑:一切按照總部的統一要求,該做的都做了,與業績較好的店也沒什么區別,但就是不能實現贏利。
怎么回事?
病狀分析
原因很簡單:沒有實現本土化!本土化有多個層次:外國品牌進入中國需要的本土化;從總部城市到加盟城市的本土化;各個單店商圈的本土化;甚至是單品特殊商圈的本土化。
“上班路過”和“回家必經”的店面營運會有差別,“5+2”和“白加黑”的店面營運更是差異巨大。
特許 總部必須明確知道這些特點,給加盟商明確的富有個性化的單店指導,而不是沒有個性的極端統一。
推向世界各地的可口可樂,就是以能夠適應當地文化的包裝進行溝通的;麥當勞也一樣,不但針對世界各地的推廣策略和手段各異,而且在目標客戶上也能尋找到差異,而不是“統一”。
比如,很多人以為麥當勞店面都是以黃色為主色調,但在國外、香港、深圳機場卻都出現了黑色或者黑紅雙色為主色調的麥當勞。
治療對策
特許 企業強調“統一”是必要的,但總部必須針對每個單店的商圈、客群、交通特點、營業能力及營業特點,給予個性化營運的指導。
總部對單店的營運督導能力和督導水平,往往就體現在總部對單店差異的認識、處理思路和善用方法上。
因此, 特許 企業在強調給外界一個統一印象的同時,更應該去關注如何做好每個連鎖店的個性和“不統一”。
總部要想做好對加盟商的個性化指導,必須對每個店鋪進行專業的商圈調查。
一方面,在加盟商資格審核通過后,總部應提供店址評估的基本工具;對于沒有開店經歷的加盟商,總部最好能代其進行店址評估;遇到旺地商鋪時,還應提高店址調查效率,爭取盡快給加盟商一個評估結果。
另一方面,總部要根據單店商圈特點,為每個加盟店在“統一”中調整出單店的“個性”;在加盟店開業后,督導人員要認真聽取店員、店長的意見,根據周邊商家的經營業態和商圈特點,及時地做出必要的調整。如果沒有這個專業能力,總部最好將業態規劃、單店督導環節外包給專業公司。
如果每個 特許 人都能本著“求同存異”的業態規劃原則,那么,加盟店的存活比率一定能大大提高。有句亙古不變的名言: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強的,而是最適應的。
病狀三:連鎖經營是總部給自產產品建立渠道
典型反應
你是否要求過加盟商在店里只能賣你的產品?
你是否要求加盟商所有的商品必須從總部采購,哪怕某些產品你不能生產?
……
如果是,很不幸,你很可能患上了這種病癥。
當然,你也有很多“病友”!
病狀分析
加盟店通過總部統一采購產品,總部作為加盟店的供應商沒錯,但如果總部試圖成為加盟店商品的唯一供應商,那就大錯特錯了。
為自產產品建渠道,很自然地會排斥其他供應商的產品,這樣就違背了連鎖經營應有的本質。退一步講,如果只是為了給自產產品建立渠道,你完全可以不招加盟店,而直接采取專賣授權的方式。
治療對策
總部設定的采購規則應該是:不論是誰生產的產品,一律通過總部采購,包括總部開設的工廠在內,總部工廠與其他供應商平等;除非憑單店采購成本的測算,單店自主采購某一商品比從總部統一采購更劃算,且值得為此放棄供應商的賬期,那么這種商品可以由單店自主采購,比如果汁店在附近的沃爾瑪超市中采購水果。
成熟的連鎖品牌,只有非自產不可的產品才親自生產,能外包生產的產品堅決外包,集中精力做好連鎖,不斷擴大網絡。其中,這個“非自產不可的產品”,往往凝結著連鎖總部的“獨門武功”。連鎖體系產品規劃中的所謂“特色產品”,往往都是由 特許 人自產的,這也是打造連鎖系統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病狀四:讓連鎖店“遍地開花”
典型反應
一些 特許 企業在招商時,從不對加盟店的城市做出限制,導致很多加盟店既可以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見到,還可以在幾萬人口的小城鎮見到。
還有一些 特許 企業則集中在某一城市,不限量、不限店址地發展,甚至在媒體上不知羞恥地宣傳:我們在一個兩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有一千多家連鎖店。這不明擺著拿自己的無知去忽悠別人嗎?要不,怎么會出現同一個月里幾十家連鎖店同時關門的“壯觀”場面?
病狀分析
特許 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往往會忽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加盟城市發展策略”。
這一策略規劃了 特許 人以后的連鎖格局,總部設在哪個城市?先發展哪個城市、哪一類城市?幾年后再發展什么樣的城市?最終可以在哪幾類城市開店發展,不能在哪種城市開店?并詳細制定在本埠連鎖發展到多少家之后,然后再啟動1個新城市的招商,還是再同時啟動多個城市的招商?
這樣, 特許 人能較好地把握加盟的節奏和速度,以求得總部發展的成本和效益最優,而不是規模最大。
治療對策
第一,一個 特許 品牌是否應該進軍某個城市,主要取決于自身品牌的特點和該城市的經濟環境、消費水平及文化演變過程。一些 特許 人為此規定了城市人口規模、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一系列的經濟指標。
在實際操作中,最好直接列舉有把握發展的城市名稱,對于沒把握的城市,可以進行實地調查或進行相關研究。
當然,你也可以采取參照法,考察該城市是否有麥當勞、肯德基、7-11等連鎖品牌,以及當地大型商超購物中心的發展狀況。
總部直營2、3家單店后,可以考慮發展加盟;總部在開發3、5個示范城市之后,同樣可以考慮合作開發新城市。
第二,對于適合做加盟的城市或區域,還應給出一個容量參考值。
例如,北京最多發展120家,以傳統商業區和成熟商圈為主;深圳最多發展40家,以福田、羅湖及南山商業區為主,適當考慮大型居民社區。同時,還應規定某一類商圈中相鄰兩家店的最短距離。
城市的具體容量,可以依據最初單店定位時確定的參數——每多少萬人口可以養活一家單店——進行換算。當然,還應考察該城市的文化、消費水平和發展狀況等多方面具體的因素。
病狀五:中國式缺錢
典型反應
作為一個真心想做一番事業的盟主,你是否感覺一直缺錢?
可你真正想明白過你為什么缺錢嗎?
病狀分析
你是不是還沒磨好刀就去砍柴?內功還沒練好,就去搶地盤?
特許 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融資渠道,若沒練好內功,就等于 特許 人身上沒有裝錢的口袋、或者口袋太小,裝了錢當然也就不夠花了。
缺錢的另一個原因則是由于總部無法通過采購取得可觀的賬期。
只有從供應商那里談得較長的賬期,總部才有理由從加盟商那里收取更多的保證金。很多 特許 企業無法理解賬期的重要作用,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總部自己生產的,收到的保證金只是總部的生產成本,即便馬上結賬,總部因為需要庫存準備可能還是缺錢。
治療對策
第一,練好內功。
成熟且優異的 特許 項目就像一部“印鈔機”,“單店老板完全可以外出旅游、在家睡覺或者到另一家企業正常上班”。
想達到這種境界, 特許 人就必須做好試驗經營,把 特許 模式和單店贏利模式優化到過硬的水平,對總部和單店操作進行充分的標準化。
練好這兩項內功,再思量如何開展招商也不遲。在此期間, 特許 人要耐得住寂寞,在潛在加盟商面前要能坐懷不亂。
設想,如果你因為沒有練好內功,有將近一半的單店不能如期贏利,會怎么樣?你想收取管理費,單店集體抵制;你想做某個產品的同步促銷,但單店客流不足,同步促銷自然無效,就更無法實現產品融資了。
第二,爭得賬期。
本土的許多 特許 企業連一天的賬期都沒有,這是對 特許 連鎖模式的一大誤解,也是與國際上 特許 模式的一大差距。因此,我把這種 特許 企業所稱的“缺錢”,定義成“中國式缺錢”。
作為一種成熟的 特許 連鎖模式,總部收取保證金,只是用作對供應商的信用,而不會用保證金對供應商進行支付,支付還是由單店自己支付,只是在收到供應商配送商品的幾十天之后的賬期日才付錢。這樣一來,總部事實上囤積了比較龐大的資金,如果連鎖店達到可觀的數量,完全可以把這筆錢放在資本市場中進行理財投資。
要實現 特許 連鎖模式的融資功能,作為 特許 總部,除了必須練好內功之外,還應把多數商品進行外包生產,并同時與供應商談定可觀的賬期。
總之,只要模式好,總部要想籌資,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病狀六:招商有奶就是娘,加盟商來者不拒
典型病狀
你在招商時一般都對潛在加盟商講些什么?加盟費?采購條件?……
除此之外呢?你會對潛在加盟商的素質做出實質性的要求嗎?
很多 特許 企業都是在發展到三、四十家加盟店,召開加盟商會議時才突然發現:加盟商的素質千差萬別,意見很難統一;對于總部即將出臺的新政策、即將統一的促銷行動,加盟商普遍存在著抵制情緒;一些好的想法,在加盟系統中很難執行,而一些加盟商的不良行為,卻在系統中像瘟疫一樣地快速傳染。
往往到這個時候,總部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只有3、5家加盟店,什么問題都好解決?,F在加盟店多了,問題更加復雜了,出問題的店也多了;需求多了,提出新需求的店也多了。現存問題就已經很難解決,如果加盟店繼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和需求將會亂得像團麻。原本以為復制了一個創業贏利模型,怎么就變成了一個不斷制造新問題、新麻煩的網絡模型?
這時,總部的心態可能只有三個字:累!煩!怕!
病狀分析
陷于這種境地,你怨不得加盟商,必須反思自己。在正式招商前,你必須首先弄清楚“你的潛在加盟商是誰?”這一問題。
這必須從加盟商的素質和能力兩方面進行審查。但現實中大多數 特許 人卻只看潛在加盟商能否交得起加盟費,根本就不考察其價值觀、投資經歷和管理經驗,更不要說考察心理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醫療對策
要解決這類問題,總部必須加強對潛在加盟商的審核。
首先,招商不能“有奶就是娘”。
這意味著, 特許 企業在招商時,不能只看潛在加盟商是否具有足夠的“奶”(資金準備),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有足夠的“造奶”能力。
衡量一個潛在加盟商是否有實力,可以從加盟申請表中透露的申請人通訊習慣、住址信息、家庭信息、家庭成員、居住狀況、職業經歷、經營經驗、出行習慣以及投資理財偏好等一些信息,進而做出判斷。
其次,不是所有有實力的人都適合加盟,加盟不能“來者不拒”
要讓申請人感覺到“不是誰都可以加盟的”,越是這樣,越容易找到實力、素質雙優的加盟商。要讓申請人感覺到:這只是虛的,還要落實!
申請人確定進入加盟程序,總部告知具體程序后,應簽訂加盟意向確認書,并要求申請人繳納小額誠意金,這可以過濾一部分觀望者;然后對申請人進行必要的測試,如合作敬業、思考學習、決策管理等能力測試,積極性、快樂感、創造性、遠見、控制力及創業性等性格或心理素質測試,價值觀、規模、質量及準備等投資能力素質測試。通過一系列的條件約束,目的是找到和總部同心、同力、同德的優質加盟商。
總部怕招不到加盟商,怕初期加盟店數量太少,這是要不得的。
一定要記住以下五條忠告:
1.在總部“來者不拒、有奶就是娘”地批準加盟的同時,實力素質雙優的潛在加盟商正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
2.好的加盟商,是選出來的,不是招出來的;
3.有資金想投資賺錢的人,永遠比有錢想買東西消費的人更加急迫;
4.只要做好直營店,并準備好加盟系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加盟商一定會自己找上門的;
5.最初招到的幾家加盟商一定要嚴格審核,保證其經營成功,這對下一步的發展至關重要。
典型反應
和朋友到一家酒店西餐廳用餐,由于自身喜好,朋友單點了菜單上沒有的漢堡。過了一會,服務員端來了一個“極其正宗”的漢堡。由于是菜單外品種,在朋友吃了幾口之后,服務員連忙問道“口味怎么樣”,可我這位朋友卻毫不客氣地說:“不好吃,這樣的漢堡還要68塊?”
過了一會,廚師和餐廳經理都來了,經翻譯溝通,才了解這個廚師做的漢堡,無論選料、營養,還是口味,都是最正宗的漢堡。看到酒店如此認真,朋友當場也沒再說什么,只能自認無知。等廚師和經理走了之后,朋友卻對我說:“我就是覺得沒有麥當勞的漢堡好吃?!?
病狀分析
麥當勞的漢堡雖然不是世界上最正宗、最好的漢堡,美國人卻用它發展了世界上最大的快餐連鎖;柯達的數碼沖印技術一直不能和日本富士相比,美國人卻用它開創了世界上最大的數碼沖印連鎖。
為什么?
究其原因在于,做連鎖不是要經營最好的產品或服務,而是經營最容易復制和傳播的產品或服務。
治療對策
特許 企業在規劃產品時,不能一味抱著“做最好的產品”的想法,而要在便于加盟店操作和建立競爭壁壘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企業以贏利為目的,陷入客觀的“做最好的產品”和主觀的“做自己喜歡的產品”這兩個誤區都不應該,“最好”也罷、“喜歡”也罷,和建立 特許 網絡、開店賺錢完全是兩碼事,無論是 特許 人還是受許人,都必須理性清醒對待
病狀二:做好統一就能做好連鎖
典型反應
很多盟主都強調統一,要求所有加盟店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營銷策略、統一價格、統一核算,進而又發展到統一經營理念、統一的經營管理、統一操作標準、統一服務標準等等。
統一的名目和主題越來越多。加盟商也誤認為統一條件越多,總部管理就越得力,品牌就越可信。
但現實中,加盟商仍會經常產生這樣的困惑:一切按照總部的統一要求,該做的都做了,與業績較好的店也沒什么區別,但就是不能實現贏利。
怎么回事?
病狀分析
原因很簡單:沒有實現本土化!本土化有多個層次:外國品牌進入中國需要的本土化;從總部城市到加盟城市的本土化;各個單店商圈的本土化;甚至是單品特殊商圈的本土化。
“上班路過”和“回家必經”的店面營運會有差別,“5+2”和“白加黑”的店面營運更是差異巨大。
特許 總部必須明確知道這些特點,給加盟商明確的富有個性化的單店指導,而不是沒有個性的極端統一。
推向世界各地的可口可樂,就是以能夠適應當地文化的包裝進行溝通的;麥當勞也一樣,不但針對世界各地的推廣策略和手段各異,而且在目標客戶上也能尋找到差異,而不是“統一”。
比如,很多人以為麥當勞店面都是以黃色為主色調,但在國外、香港、深圳機場卻都出現了黑色或者黑紅雙色為主色調的麥當勞。
治療對策
特許 企業強調“統一”是必要的,但總部必須針對每個單店的商圈、客群、交通特點、營業能力及營業特點,給予個性化營運的指導。
總部對單店的營運督導能力和督導水平,往往就體現在總部對單店差異的認識、處理思路和善用方法上。
因此, 特許 企業在強調給外界一個統一印象的同時,更應該去關注如何做好每個連鎖店的個性和“不統一”。
總部要想做好對加盟商的個性化指導,必須對每個店鋪進行專業的商圈調查。
一方面,在加盟商資格審核通過后,總部應提供店址評估的基本工具;對于沒有開店經歷的加盟商,總部最好能代其進行店址評估;遇到旺地商鋪時,還應提高店址調查效率,爭取盡快給加盟商一個評估結果。
另一方面,總部要根據單店商圈特點,為每個加盟店在“統一”中調整出單店的“個性”;在加盟店開業后,督導人員要認真聽取店員、店長的意見,根據周邊商家的經營業態和商圈特點,及時地做出必要的調整。如果沒有這個專業能力,總部最好將業態規劃、單店督導環節外包給專業公司。
如果每個 特許 人都能本著“求同存異”的業態規劃原則,那么,加盟店的存活比率一定能大大提高。有句亙古不變的名言: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強的,而是最適應的。
病狀三:連鎖經營是總部給自產產品建立渠道
典型反應
你是否要求過加盟商在店里只能賣你的產品?
你是否要求加盟商所有的商品必須從總部采購,哪怕某些產品你不能生產?
……
如果是,很不幸,你很可能患上了這種病癥。
當然,你也有很多“病友”!
病狀分析
加盟店通過總部統一采購產品,總部作為加盟店的供應商沒錯,但如果總部試圖成為加盟店商品的唯一供應商,那就大錯特錯了。
為自產產品建渠道,很自然地會排斥其他供應商的產品,這樣就違背了連鎖經營應有的本質。退一步講,如果只是為了給自產產品建立渠道,你完全可以不招加盟店,而直接采取專賣授權的方式。
治療對策
總部設定的采購規則應該是:不論是誰生產的產品,一律通過總部采購,包括總部開設的工廠在內,總部工廠與其他供應商平等;除非憑單店采購成本的測算,單店自主采購某一商品比從總部統一采購更劃算,且值得為此放棄供應商的賬期,那么這種商品可以由單店自主采購,比如果汁店在附近的沃爾瑪超市中采購水果。
成熟的連鎖品牌,只有非自產不可的產品才親自生產,能外包生產的產品堅決外包,集中精力做好連鎖,不斷擴大網絡。其中,這個“非自產不可的產品”,往往凝結著連鎖總部的“獨門武功”。連鎖體系產品規劃中的所謂“特色產品”,往往都是由 特許 人自產的,這也是打造連鎖系統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病狀四:讓連鎖店“遍地開花”
典型反應
一些 特許 企業在招商時,從不對加盟店的城市做出限制,導致很多加盟店既可以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見到,還可以在幾萬人口的小城鎮見到。
還有一些 特許 企業則集中在某一城市,不限量、不限店址地發展,甚至在媒體上不知羞恥地宣傳:我們在一個兩百萬人口的城市,就有一千多家連鎖店。這不明擺著拿自己的無知去忽悠別人嗎?要不,怎么會出現同一個月里幾十家連鎖店同時關門的“壯觀”場面?
病狀分析
特許 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往往會忽視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加盟城市發展策略”。
這一策略規劃了 特許 人以后的連鎖格局,總部設在哪個城市?先發展哪個城市、哪一類城市?幾年后再發展什么樣的城市?最終可以在哪幾類城市開店發展,不能在哪種城市開店?并詳細制定在本埠連鎖發展到多少家之后,然后再啟動1個新城市的招商,還是再同時啟動多個城市的招商?
這樣, 特許 人能較好地把握加盟的節奏和速度,以求得總部發展的成本和效益最優,而不是規模最大。
治療對策
第一,一個 特許 品牌是否應該進軍某個城市,主要取決于自身品牌的特點和該城市的經濟環境、消費水平及文化演變過程。一些 特許 人為此規定了城市人口規模、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一系列的經濟指標。
在實際操作中,最好直接列舉有把握發展的城市名稱,對于沒把握的城市,可以進行實地調查或進行相關研究。
當然,你也可以采取參照法,考察該城市是否有麥當勞、肯德基、7-11等連鎖品牌,以及當地大型商超購物中心的發展狀況。
總部直營2、3家單店后,可以考慮發展加盟;總部在開發3、5個示范城市之后,同樣可以考慮合作開發新城市。
第二,對于適合做加盟的城市或區域,還應給出一個容量參考值。
例如,北京最多發展120家,以傳統商業區和成熟商圈為主;深圳最多發展40家,以福田、羅湖及南山商業區為主,適當考慮大型居民社區。同時,還應規定某一類商圈中相鄰兩家店的最短距離。
城市的具體容量,可以依據最初單店定位時確定的參數——每多少萬人口可以養活一家單店——進行換算。當然,還應考察該城市的文化、消費水平和發展狀況等多方面具體的因素。
病狀五:中國式缺錢
典型反應
作為一個真心想做一番事業的盟主,你是否感覺一直缺錢?
可你真正想明白過你為什么缺錢嗎?
病狀分析
你是不是還沒磨好刀就去砍柴?內功還沒練好,就去搶地盤?
特許 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融資渠道,若沒練好內功,就等于 特許 人身上沒有裝錢的口袋、或者口袋太小,裝了錢當然也就不夠花了。
缺錢的另一個原因則是由于總部無法通過采購取得可觀的賬期。
只有從供應商那里談得較長的賬期,總部才有理由從加盟商那里收取更多的保證金。很多 特許 企業無法理解賬期的重要作用,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總部自己生產的,收到的保證金只是總部的生產成本,即便馬上結賬,總部因為需要庫存準備可能還是缺錢。
治療對策
第一,練好內功。
成熟且優異的 特許 項目就像一部“印鈔機”,“單店老板完全可以外出旅游、在家睡覺或者到另一家企業正常上班”。
想達到這種境界, 特許 人就必須做好試驗經營,把 特許 模式和單店贏利模式優化到過硬的水平,對總部和單店操作進行充分的標準化。
練好這兩項內功,再思量如何開展招商也不遲。在此期間, 特許 人要耐得住寂寞,在潛在加盟商面前要能坐懷不亂。
設想,如果你因為沒有練好內功,有將近一半的單店不能如期贏利,會怎么樣?你想收取管理費,單店集體抵制;你想做某個產品的同步促銷,但單店客流不足,同步促銷自然無效,就更無法實現產品融資了。
第二,爭得賬期。
本土的許多 特許 企業連一天的賬期都沒有,這是對 特許 連鎖模式的一大誤解,也是與國際上 特許 模式的一大差距。因此,我把這種 特許 企業所稱的“缺錢”,定義成“中國式缺錢”。
作為一種成熟的 特許 連鎖模式,總部收取保證金,只是用作對供應商的信用,而不會用保證金對供應商進行支付,支付還是由單店自己支付,只是在收到供應商配送商品的幾十天之后的賬期日才付錢。這樣一來,總部事實上囤積了比較龐大的資金,如果連鎖店達到可觀的數量,完全可以把這筆錢放在資本市場中進行理財投資。
要實現 特許 連鎖模式的融資功能,作為 特許 總部,除了必須練好內功之外,還應把多數商品進行外包生產,并同時與供應商談定可觀的賬期。
總之,只要模式好,總部要想籌資,簡直就是信手拈來。
病狀六:招商有奶就是娘,加盟商來者不拒
典型病狀
你在招商時一般都對潛在加盟商講些什么?加盟費?采購條件?……
除此之外呢?你會對潛在加盟商的素質做出實質性的要求嗎?
很多 特許 企業都是在發展到三、四十家加盟店,召開加盟商會議時才突然發現:加盟商的素質千差萬別,意見很難統一;對于總部即將出臺的新政策、即將統一的促銷行動,加盟商普遍存在著抵制情緒;一些好的想法,在加盟系統中很難執行,而一些加盟商的不良行為,卻在系統中像瘟疫一樣地快速傳染。
往往到這個時候,總部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只有3、5家加盟店,什么問題都好解決?,F在加盟店多了,問題更加復雜了,出問題的店也多了;需求多了,提出新需求的店也多了。現存問題就已經很難解決,如果加盟店繼續增加,越來越多的問題和需求將會亂得像團麻。原本以為復制了一個創業贏利模型,怎么就變成了一個不斷制造新問題、新麻煩的網絡模型?
這時,總部的心態可能只有三個字:累!煩!怕!
病狀分析
陷于這種境地,你怨不得加盟商,必須反思自己。在正式招商前,你必須首先弄清楚“你的潛在加盟商是誰?”這一問題。
這必須從加盟商的素質和能力兩方面進行審查。但現實中大多數 特許 人卻只看潛在加盟商能否交得起加盟費,根本就不考察其價值觀、投資經歷和管理經驗,更不要說考察心理素質和抗風險能力。
醫療對策
要解決這類問題,總部必須加強對潛在加盟商的審核。
首先,招商不能“有奶就是娘”。
這意味著, 特許 企業在招商時,不能只看潛在加盟商是否具有足夠的“奶”(資金準備),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有足夠的“造奶”能力。
衡量一個潛在加盟商是否有實力,可以從加盟申請表中透露的申請人通訊習慣、住址信息、家庭信息、家庭成員、居住狀況、職業經歷、經營經驗、出行習慣以及投資理財偏好等一些信息,進而做出判斷。
其次,不是所有有實力的人都適合加盟,加盟不能“來者不拒”
要讓申請人感覺到“不是誰都可以加盟的”,越是這樣,越容易找到實力、素質雙優的加盟商。要讓申請人感覺到:這只是虛的,還要落實!
申請人確定進入加盟程序,總部告知具體程序后,應簽訂加盟意向確認書,并要求申請人繳納小額誠意金,這可以過濾一部分觀望者;然后對申請人進行必要的測試,如合作敬業、思考學習、決策管理等能力測試,積極性、快樂感、創造性、遠見、控制力及創業性等性格或心理素質測試,價值觀、規模、質量及準備等投資能力素質測試。通過一系列的條件約束,目的是找到和總部同心、同力、同德的優質加盟商。
總部怕招不到加盟商,怕初期加盟店數量太少,這是要不得的。
一定要記住以下五條忠告:
1.在總部“來者不拒、有奶就是娘”地批準加盟的同時,實力素質雙優的潛在加盟商正從你的身邊悄悄溜走;
2.好的加盟商,是選出來的,不是招出來的;
3.有資金想投資賺錢的人,永遠比有錢想買東西消費的人更加急迫;
4.只要做好直營店,并準備好加盟系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的加盟商一定會自己找上門的;
5.最初招到的幾家加盟商一定要嚴格審核,保證其經營成功,這對下一步的發展至關重要。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你不知道的特許六大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