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有機會去華東的幾個鄉鎮賣場任職營運整改,做為老超市人,作為擁護國家千村萬店工程的 零售 人,做為有志于 零售 并時刻增加豐富歷練的一份子,我內心期待離開城市,去深入縣鄉鎮,去領略改革開放30年 零售 業漫山遍野綻放的景象。
的確有一些鄉鎮賣場老板依靠前幾年打拼積累了一定的資本,但現在全國情勢一樣,要面臨經營上的“三高一微”(高房租、高人工、高能耗、微利潤)的困境,而且內地鄉鎮又有別于其他地方,人力資源缺、供應商品資源缺、租賃商戶資源缺,不是一般的缺,是特缺。我曾去參加一個中小 零售 業老總的論壇,會上主持人問一個老板“如果有個機會要你放棄,你要放棄什么?”這位憨厚的老板不假思索答“我要放棄我的超市,太累了,不想再干了”,主持人又問“如果有來世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么”,老板答:“我選擇做超市,因為超市讓我家庭順當。”回答很樸實,也很反應當下他們的困境,舉步維艱、進退維谷。
“這是一份從事商品銷售與顧客服務的工作,市場與時代要求我們為人處事上不斷的學習和進步,沒有大家的進步就無從談起企業的進步,不進步就會落伍,落伍就會被淘汰。” 這段話是我前幾年在為一家賣場編寫員工手冊時的序語。的確人人都要學習和提升自我,特別是在困境中的 零售 賣場,我感覺更多鄉鎮老板追求的是快速提升和改觀營業現狀,這無可厚非,很多培訓機構和空降的經理人也或多或少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我以為作為老板而且有志把本身已有的賣場發揚光大成事業的人,更不能忽視對自身素質的提升,我認為堅持提升以下幾方面是必須的。
使命感
如果說軍人的使命感是國家和民族賦予的,那么我認為小老板們的使命感就是被逼的。創業本身就是夾縫中求生存的一件事,僅僅知道務實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僅僅知道 零售 理論知識和作業技術是遠遠不夠的,你得想象自己是個企業家,求生存、要溫飽、追發展。逼自己有使命感,為自己家業也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強烈地驅動自己去謀劃賣場的今天、明天,而不是做完今年看明年形勢,形勢不妙一轉了之另從他業。
缺乏使命感就沒有十足的拼勁,就底氣不足,就是給自己留后路,就是徹頭徹尾。逼自己有使命感,去學習、嘗試去改變,從自身形象、口頭表達、人品道德、行業知識、交際能力、思想和態度、對事理的通達等等自身素質方面去改善。一個企業主,你自己都沒有強烈的使命感或驅動力去做一件事、你自己從來沒想過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對人和事的態度,你能把自己的賣場真正整改好并發揚光大么?!
學會大氣。
鄉鎮賣場的老板們多有從小攤販出身,保持小商人的精明很好,但家底子大了是企業了,得學會當一個企業家,學會大氣處事。你用心、讓你的管理人員用腦、讓你的一線員工用手,不要總是胡子眉毛一齊抓,自己很能干,要人人齊動手,忙不亦累乎的,連做計劃的時間都免了。還有的人不夠大氣和通達事理也罷,連精明也談不上,做那么年的生意像是關門起來做的,基本不上街走市場或是有意去調查市場,有時間努力去斗酒斗義氣不努力去精明。好漢啊!過了5年后也許你就會知道企業家的義氣概念是什么了。
要相信商場和超市是引領時尚的載體,從而謀劃好貨架配套、柜臺陳設、店頭形象、店內布局、商品引進、導識系統等等,不要以為在鄉鎮就可以很俗套地很粗放地經營,停車場不舍地方做,存包柜也不考慮做,標價簽也不用電腦打印了,打稱臺干脆隨便一張小木桌……一切從簡抓緊財源滾滾,一切從“摳”力求快速做大做強。現在什么時代了,聽說過賣垃圾是可以發財的,沒聽過把超市做成垃圾場也能發財的。急功近利、希望短期內盈利翻本——哪個老板都想這樣,可是天方夜譚啊,真如此最好去買體彩不用辦超市了。奇葩啊!
探索盈利模式
經營超市不要抱著搗鼓一下或只想試試水這樣的心理。偏偏有部分鄉鎮賣場的老板就有這種心理,特別是自有物業的老板。到城里逛一逛,看著城里大賣場一排排收銀臺不停的收錢,眼饞的很啊。回去一想,反正自家有房子租給人家賺錢還不如自己賺,請個策劃公司,其實就一倆個人來弄一下,開業時連大門招牌都是爽歪歪的。沒有營運流程、沒有毛利政策、沒有規范的分類、打開系統查不到實際銷售數據等等……說這些不是貶低同志,作為一個秉承職業道德的 零售 人,我們來了,我們拿什么讓人家賣場盈利?!這是良心話。復制也總得拿出復制的水平啊,人家老板是不懂,但畢竟做的是良心企業,個別老板傾其所有、孤注一擲投資賣場,在 零售 業微利的今天,勇者無畏令人刮目!
關注品類、關注商品結構、優化品項,凸出門店主題的經營特色,時刻探索并豐富盈利之道。比如大家都知道,鄉鎮賣場的生鮮經營多是失敗的,其中缺人才、缺標準、損耗大三個原因是關鍵,然而許多老板認為是這樣一番話:咱這里是農村集鎮,農民自種菜、自養雞、鎮頭有條河魚多的很,生鮮做不起。呵呵,回答真可愛。這與專業素質有關,更與思想視界有關,想想咱國以動車高鐵的速度飛奔向共產主義社會,當家作主的人民會一直站在街邊日照淋雨頂雪買菜殺豬宰雞么?神啊給他點覺悟吧,創業也得培養點想象力吧!沒有思想上的提高和認識及“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盈利之道就躺在你身邊,你也發覺不了。時刻探索盈利之道不僅僅是老板要做,也是經理人要做的頭等事,可惜啊!很多人沒有明白這一點,累在表面的瑣事上,經年時日,才幡然醒悟自己沒及時捉住機會進步。
走捷徑
不尊重規范,時刻想著走上正軌,天天揀輕怕重,怕麻煩怕繁瑣,凡事想走捷徑。 自采商品入不入庫無所謂,打價格就賣,反正都是賣;收貨時在貨架旁邊收,目視一下簽字,一切由業務員上架陳列;盤點就不用說了,19年的老店都沒有“盤點”這個概念。沒有流程和規范嗎?NO,掛在墻頭接蛛網呢。走捷徑很好,一不小心也會走到死路上來的,知道“不明相損耗”這個說法么?賣場管理是一項嚴謹而且注重細節的工作,我們的境界還達不到拋棄規章和制度的高度,要相信制度和規章,必須腳踏實地地去做,漠視良好的規范和有效的流程就是漠視企業的生命。都是急功近利惹的禍,自廢武功啊!
尊重知識,相信人才
差不多每個老板都舍得花銷送自己的兒女去好的學校就讀,希望子女成才。看的出他們很尊重知識,也相信人才。可是在經營管理上就不見的他們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有多少分量了,外聘經理人過來說白就是利用一下,都是臨時工,我是老板我是長工嘛。高薪請個經理就是來移移貨架,調調排面,就這樣可以保證你生意駛得萬年船么?你讓他給你挖地三尺找出你的優劣勢來,搭班子、搭建盈利模式、培訓鞏固、建立一套適合你賣場的管理機制、深化和推行這套機制塑造顧客良好口碑,不會做口碑的經理人和老板,一開始就是已經失敗了。鄉鎮賣場的消費群體是基本上是固定商圈的鄉里鄉親,建立良好口碑至關重要!!
只要經理人能給你做出這樣的計劃你就大力支持他做,不要因為你聽的茫然就可以讓他做一個高薪的理貨員,不要舍得拿錢玩牌也不舍得拿錢做一個打稱臺或請一個稱職的經理人!
選對榜樣,學會總結
咱中國足夠大,做的成功的 零售 企業和賣場足夠多,你怎么找個榜樣去學習和模仿都找不到呢?我認識的一位老板的確是一個學習型老板,6年前幾乎每個月有2次開車一百公里路去鄰縣他一個朋友的超市尊點學習,學到現在把自己3個店變1個店了,而他朋友的店也從5家變3家了。
有人說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從而促使模仿和復制成為追趕進步的有效手段。反觀鄉鎮 零售 賣場,不論規模大小多現粗糙,大店不顯大氣、小店不顯精致。表層體現在賣場的布局、貨架擺放與通道設計等等,內涵體現在運用系統的信息化程度和營業流程的規范上。比如賣場的電腦系統集ERP、收銀模塊、人力模塊、財務結算、數據分析模塊等等,但他們基本上只當收銀機使用,偶爾打單入庫,數據分析談不上、財務現金流監控更談不上。選對榜樣,再千方百計挖請榜樣店的人才,你依葫蘆畫瓢還畫不出瓢來么!?咱們中國 零售 業的蓬勃發展不就是一部依葫蘆畫瓢的進程史么,還青出于藍勝于藍呢。
與時俱進
定好戰略,解放思想,放開手腳,但不能頭腦發熱,把資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認真體會“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常見的現象,跟風著去建一大堆房子留著風吹日曬,盲目建賣場大建筑體。有個老板在5萬人口的鄉鎮(大部分人分散在20公里內的鄉間田頭村落里),他建4千方的賣場,艱難地開業后開始留著大片空置面積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2和3樓是可以租賃做KTV、旅業、網吧、酒樓之類的,他不做,固執地等待要求服裝和家電的商戶來。這樣邊尋找資源邊等待就過了倆年,倆年里自我衰敗,就差是自我放棄了。他不知道電商是靠服裝和家電起家的。老板不刻意訓練自我市場行業嗅覺(摸市場的能力),就會變得反應會很遲鈍,反應遲鈍對 零售 賣場是不可救藥的,有一天等你醒來會發現的市場已是面目全非了,后悔都來不及。
個別老板不了解時政,怕與行政機構打交道,不知道政府扶持和補貼政策,不善于交際,固步自封,孤陋守聞,自高自大,影響視野和事業的拓展,心胸不夠開闊,視競爭對手如敵人,心態不健康,無知并盲目畏懼,死要面子等等都有。做為普通人我們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足為奇,但作為一個企業的負責人,作為有把企業做大做強的使命的老板,肯定不能把自己普通掉,要時刻自覺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以面對未來激變的市場。據報載,未來的我國將會有8億人口的就業大軍,失業人口數量將更龐大,希望我們廣大鄉鎮 零售 賣場的企業家們與時俱進,敢于自我革命和改造,使事業興旺并能擔負相應的社會責任,不負家國之眾望。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鄉鎮賣場老板的十萬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