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忽然聽說一位做酒水的供應商在四處詢問:到哪里能弄到以前普爾斯馬特的會員顧客檔案呢?
盡管普爾斯馬特(中國)不算是一家好的零售商,但不能說它開發的十幾萬會員不是好的顧客。在某些地區,其會員卡曾被視為“有身份”的象征。
擁有顧客檔案,不只能團結一批忠誠客戶,它還可以幫零售商省錢,甚至賺錢。
分類,是一種趨勢
整個商品的分銷渠道都處于越來越有針對性的優化選擇當中。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供給過剩的家電和快速消費品領域,制造商開始拋棄以前的大流通模式,轉而對代理/經銷商進行初步分類(比如分國有還是民營),并選擇其中最優秀者進行合作。
隨著零售門店日漸增多,制造商也開始分類選擇零售商(終端)。最初它們把零售商分為ABC三類,今后,他們還會進一步細分,把A類零售商分為A-A、A-B、A-C……
同時,優秀的制造商也在對最終消費者進行分類,并采用地方電視臺、分眾媒體以及網絡(尤其是志同道合者建立的網站、論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一心提高對零售商的談判地位。
如果零售商仍然不仔細分析并牢牢抓住顧客,就會失去供應鏈上的優勢。當你沒有制造商那么貼近顧客時,你只有屈從于供應商的擺布:不進我的貨,你的銷量就上不去。
平均用力不合理
當然,針對細分需求的銷量,它增長勢頭并非想象的那么快,但目前制造商對渠道分類依然能降低成本。他們不用什么樣的終端都去插一腳。這樣覆蓋率雖然稍微低些,但利潤反而可能更高,因為通道費、談判投入等成本降低了。
那么零售商在顧客分類下,能獲得成本方面的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往零售商做促銷,其潛在的促銷對象是本店所有顧客,于是促銷設計、折讓、促銷信息推廣、銷售分成等方面的投入,是平均分配到所有顧客身上的。這合理嗎?顯然不合理。
上表給我們展示了如下信息:
1.這個零售商一周內發行一次插頁DM,每次分發50000份(0.08美元一份),總耗資4000美元。
2.由于只來了10000名顧客,假設他們都收到了DM,那該零售商也浪費了40000份DM,即浪費3200美元,一年是166400美元。
3.低消費顧客(錫類顧客)的利潤率更低,零售商花費了銷售額的2%去告知或取悅這些顧客(568/26000),而對金類顧客發廣告,僅僅花費了銷售額的0.1%(25.60/20000)。
比較結果非常明顯:金類顧客所貢獻的銷售額僅僅比錫類顧客低了23.1%,但他們貢獻的毛利率卻提升了63.8%,實際毛利額也提升了25.2%。
如果你是這個零售商,下次還會把DM毫無目的地撒向所有顧客嗎?
你可能會說:現在的金類顧客下次可能就變成錫類顧客。但幾個星期監測下來,你會發現金類顧客的群體數量變化幅度并不大—如果數量趨增,那說明你的定位準確,找到了利基;如果數量趨降,那么說明你的營銷策略大有問題,把投入都花到了不該花的人身上,比如那些專挑低價品的顧客上。
找到金類顧客
最好的辦法是讓顧客填寫資料,并給他們一張帶磁條的卡。他們付賬刷卡時自然就留下了其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
在2005年下半年,家樂福的門店開始請顧客填寫資料檔案,但并不發卡,只是用于投放DM(最近家樂福中國網站開始招收會員了)。如果沒有系統支持,先做到這一步也可以,至少可以提高DM的投放精度,甚至可以針對不同遠近、不同收入的顧客投放不同的DM。
以往,零售商在不該投放的人群中浪費了大量的DM。有些顧客,你不告訴他有特價,他也會天天來看看有沒有什么促銷品可以搶;有些消費能力很強的顧客,希望看到促銷活動再來購買,但他卻沒有等到DM。
掙脫 品類管理 的束縛
顧客分類管理后,你就能準確地判斷:某一類顧客更喜歡什么樣的商品?他們是不是該商品的目標顧客?他們對該商品做何評價?
例如,A品牌和B品牌,各有一堆規格不等的產品,各有自己認定的目標顧客,如果二者銷量不一樣,到底是哪一類顧客更看重A?哪一種組合帶給該品牌的利潤更高?這些信息零售商都可以知道。
供應商需要的正是這個。因為大部分制造商的所謂產品(品牌)管理以及品質(質量)管理,都與顧客需求是割裂的。但為了掩蓋這種對顧客需求的無知,制造商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奪取終端零售商的陳列空間。我是射不準,但架不住靶子大啊!
制造商(經銷商)驅動的 品類管理 就是這些辦法中的一個。他們依靠大量的促銷和價格運作,可能還兼有商品品質的降低,給零售商帶來大量的錫類顧客,并以此要求更多貨架和堆頭—銷量漲了嘛!
他們的銷量是漲了,可為了這點增量,他們占用了多大的排面?
當零售商開始驅動自己的 品類管理 ,其實是在奪回控制售賣空間的權力,并補回利潤。但只有那些進行顧客分類,并采取細分策略的零售商,才能繼續給收取通道費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這就像分眾傳媒因為針對高收入人群做廣告而發展迅速一樣。
假設你手上有一個名錄,上面有所有高收入、常消費顧客的信息,并號稱要專門針對他們做DM—你完全可以收取更高的費用,而且還有人搶著出。
我們把這稱為“客類管理”及其時代。
盡管普爾斯馬特(中國)不算是一家好的零售商,但不能說它開發的十幾萬會員不是好的顧客。在某些地區,其會員卡曾被視為“有身份”的象征。
擁有顧客檔案,不只能團結一批忠誠客戶,它還可以幫零售商省錢,甚至賺錢。
分類,是一種趨勢
整個商品的分銷渠道都處于越來越有針對性的優化選擇當中。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供給過剩的家電和快速消費品領域,制造商開始拋棄以前的大流通模式,轉而對代理/經銷商進行初步分類(比如分國有還是民營),并選擇其中最優秀者進行合作。
隨著零售門店日漸增多,制造商也開始分類選擇零售商(終端)。最初它們把零售商分為ABC三類,今后,他們還會進一步細分,把A類零售商分為A-A、A-B、A-C……
同時,優秀的制造商也在對最終消費者進行分類,并采用地方電視臺、分眾媒體以及網絡(尤其是志同道合者建立的網站、論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一心提高對零售商的談判地位。
如果零售商仍然不仔細分析并牢牢抓住顧客,就會失去供應鏈上的優勢。當你沒有制造商那么貼近顧客時,你只有屈從于供應商的擺布:不進我的貨,你的銷量就上不去。
平均用力不合理
當然,針對細分需求的銷量,它增長勢頭并非想象的那么快,但目前制造商對渠道分類依然能降低成本。他們不用什么樣的終端都去插一腳。這樣覆蓋率雖然稍微低些,但利潤反而可能更高,因為通道費、談判投入等成本降低了。
那么零售商在顧客分類下,能獲得成本方面的好處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往零售商做促銷,其潛在的促銷對象是本店所有顧客,于是促銷設計、折讓、促銷信息推廣、銷售分成等方面的投入,是平均分配到所有顧客身上的。這合理嗎?顯然不合理。
上表給我們展示了如下信息:
1.這個零售商一周內發行一次插頁DM,每次分發50000份(0.08美元一份),總耗資4000美元。
2.由于只來了10000名顧客,假設他們都收到了DM,那該零售商也浪費了40000份DM,即浪費3200美元,一年是166400美元。
3.低消費顧客(錫類顧客)的利潤率更低,零售商花費了銷售額的2%去告知或取悅這些顧客(568/26000),而對金類顧客發廣告,僅僅花費了銷售額的0.1%(25.60/20000)。
比較結果非常明顯:金類顧客所貢獻的銷售額僅僅比錫類顧客低了23.1%,但他們貢獻的毛利率卻提升了63.8%,實際毛利額也提升了25.2%。
如果你是這個零售商,下次還會把DM毫無目的地撒向所有顧客嗎?
你可能會說:現在的金類顧客下次可能就變成錫類顧客。但幾個星期監測下來,你會發現金類顧客的群體數量變化幅度并不大—如果數量趨增,那說明你的定位準確,找到了利基;如果數量趨降,那么說明你的營銷策略大有問題,把投入都花到了不該花的人身上,比如那些專挑低價品的顧客上。
找到金類顧客
最好的辦法是讓顧客填寫資料,并給他們一張帶磁條的卡。他們付賬刷卡時自然就留下了其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
在2005年下半年,家樂福的門店開始請顧客填寫資料檔案,但并不發卡,只是用于投放DM(最近家樂福中國網站開始招收會員了)。如果沒有系統支持,先做到這一步也可以,至少可以提高DM的投放精度,甚至可以針對不同遠近、不同收入的顧客投放不同的DM。
以往,零售商在不該投放的人群中浪費了大量的DM。有些顧客,你不告訴他有特價,他也會天天來看看有沒有什么促銷品可以搶;有些消費能力很強的顧客,希望看到促銷活動再來購買,但他卻沒有等到DM。
掙脫 品類管理 的束縛
顧客分類管理后,你就能準確地判斷:某一類顧客更喜歡什么樣的商品?他們是不是該商品的目標顧客?他們對該商品做何評價?
例如,A品牌和B品牌,各有一堆規格不等的產品,各有自己認定的目標顧客,如果二者銷量不一樣,到底是哪一類顧客更看重A?哪一種組合帶給該品牌的利潤更高?這些信息零售商都可以知道。
供應商需要的正是這個。因為大部分制造商的所謂產品(品牌)管理以及品質(質量)管理,都與顧客需求是割裂的。但為了掩蓋這種對顧客需求的無知,制造商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奪取終端零售商的陳列空間。我是射不準,但架不住靶子大啊!
制造商(經銷商)驅動的 品類管理 就是這些辦法中的一個。他們依靠大量的促銷和價格運作,可能還兼有商品品質的降低,給零售商帶來大量的錫類顧客,并以此要求更多貨架和堆頭—銷量漲了嘛!
他們的銷量是漲了,可為了這點增量,他們占用了多大的排面?
當零售商開始驅動自己的 品類管理 ,其實是在奪回控制售賣空間的權力,并補回利潤。但只有那些進行顧客分類,并采取細分策略的零售商,才能繼續給收取通道費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這就像分眾傳媒因為針對高收入人群做廣告而發展迅速一樣。
假設你手上有一個名錄,上面有所有高收入、常消費顧客的信息,并號稱要專門針對他們做DM—你完全可以收取更高的費用,而且還有人搶著出。
我們把這稱為“客類管理”及其時代。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從品類管理到客類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