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經過過去一年的撕殺,洗化市場上依舊就是三雄爭霸。寶潔依靠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市場支持,勉強保持住其市場份額;麗花絲寶通過其獨特的終端促銷,依舊高歌猛進;聯合利華雖使出渾身解數,但仍江河日下。拿洗發水而言(ACNielson-Mar/Apr),寶潔的銷售額份額是37%,比去年同期下降10%;利華為6%,比去年同期下降80%;而絲寶為13%,比去年同期上升13%。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利華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包括裁員降薪,調整分銷商運作費用等。但其中最重要一條拿出300萬美金與500家重點大型超市門店簽定貨架合同。從絲寶的成功之路來看,此舉很容易理解。但做為全球推廣ECR理念的先驅,在中國卻走上購買貨架的之路,卻真讓人費解。
業界對利華這一舉措反應不一。寶潔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利華破壞游戲規則,把大家帶往惡性競爭的歧途,并表示絕不會買貨架,但會加強力度爭奪店內貨架和堆頭資源。世界零售巨頭WAL*MART明確表示不會賣貨架給利華。
零售商該不該賣貨架,供應商又該不該買?買貨架的合法嗎?這一系列問題對FMCG行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它的復雜和多樣性可能會導致行業市場運作的整體變革。錯誤的估計形勢會迅速丟失費勁千辛萬苦得來的市場份額。
筆者只是想通過簡單而實際的案例,和大家探討思考這一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更希望大家來一起探討。
[案例]:
零售商——賣還是不賣
[背景資料]
民客隆超市是一家坐落在鬧市區的大型超市,主要經營食品和日用品。它的營業面積在5000平米左右。在過去三個月內每月總營業額在300萬,毛利率為10%。其中日用品占到超市銷量的30%,毛利率為12%。
日用品過往3個月平均銷量:(單位:萬元)
洗發水 品類 過往3個月平均銷量:(單位:萬元)
總計 寶潔 利華 絲寶其它
月平均銷量 19 7.5 1.5 2.8 7.2
今年六月,聯合利華的銷售經理王某前來洽談聯合利華貨架革命年度計劃,建議將其洗發水貨架增加50%并且加一個貨架端頭,每月付給商店和舒蕾同樣多的費用4000元。
隔天,某一廣東的業務經理前來洽談,要求商店代銷他們的新洗發水(高利潤產品,25%的利潤)的業務,讓商店給予他們5%的洗發水貨架,并且有一個貨架端頭,每月付給8000元貨架陳列費。
第三天寶潔公司銷售代表孫某前來游說,用 品類 管理和ECR的理論告之現在這種按照品牌在店內銷售份額來擺放的方法比較科學,建議保持現有貨架。
場地示意圖:
食品區洗發水 洗發水 其他用品 衛生巾
PG S O F
主過道
食品區 C PG D W
牙膏香皂 洗衣粉 其他紙品
PG-寶潔堆頭 U-利華堆頭
C-高露潔堆頭 D-雕牌堆頭
S-舒蕾堆頭 F-蘇菲堆頭
W-維達堆頭 O-其他堆頭
[分析]:
這是一個復雜的商業案例,我們首先確定目前商店的主要目標和針對客戶群。商店目前的目標非常明確,增加銷售提高利潤。
目前,商店是根據ECR理論來布置貨架和堆頭的,即按照銷量份額來分配的。
ECR貨架觀點:相同位置貨架單位平米的產出量由品牌決定。同一品牌從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角度來看,是先邊際遞增再超過市場份額后再邊際遞減。
ECR堆頭觀點:堆頭是現代商店刺激沖動性購買的重要工具,數據表明商店25%的商品是從堆頭上買走的。堆頭的產出量也是由品牌決定的。
該商店對堆頭的管理相當成功,經常與供應商合作對堆頭產品進行特價、新品推廣。現在寶潔堆頭每月銷量為3萬元,舒蕾為1.75萬元,而利華原來為1.5萬元。
[方案一]:商店目前每月洗發水銷售和利潤(元)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75000 40% 1 10% 7500 - 7500
利華 15000 8% - 12% 1800 - 1800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其他 72000 37% - 15% 10800 3000 13800
總計 190000 100% 2 13% 24300 7000 31300
[方案二]:接受利華銷售經理的建議,店內銷售和利潤如下: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40313 38% - 10% 4031 - 4031
利華 35625 12% 1 12% 4275 4000 8275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其他 67133 35% - 15% 10070 3000 13070
總計 171071 100% 2 13% 22576 11000 33576
計算方法如下:
寶潔銷量為:75000*(1-(40%-38%)/40%*1.25)-30000=40313元
利華銷量為:15000*(1+(12%-8%)/8%*0.75)+15000=35625元
其他銷量為:72000* (1-(37%-35%)/37%*1.25)=67133元
舒蕾由于已有貨架協議貨架面積和堆頭位置不變,所以銷量保持不變。
注:為討論方便假設邊際速度恒定:下降1.25,上升0.75
(以下同)
[方案三]:接受廣東廠家的建議,店內銷售和利潤情況如下: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39609 37.7% - 10% 3961 - 3961
利華 13829 7.5% - 12% 1659 - 1659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廣東 8000 5% 1 25% 2000 8000 10000
其他 64699 34.8% - 15% 9705 3000 12705
總計 154137 100%
2 12% 21525 15000 36525
計算方法如下:
寶潔銷量為:75000*(1-(40%-37.7%)/40%*1.25)-30000=39609元
利華銷量為:15000*(1-(8%-7.5%)/8%*1.25)=13829元
新廣東品牌銷量為:5000+3000=8000 (此數據為類比假設值)
其他銷量為:72000* (1-(37%-34.8%)/37%*1.25)=64699元
舒蕾由于已有貨架協議貨架面積和堆頭位置不變,所以銷量保持不變。
三種方案結果對比:
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三
銷售額 190000 171071 154137
利潤額 31300 33576 36525
綜合以上三種情況,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方案一銷量最高,方案三利潤最大,但是否因此就可以簡單做出判斷呢?問題還相當復雜,因為我們剛才所討論的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模型。
Store Share(商店占所在城市銷售份額) = Penetration(滲透力)* Loyalty(忠誠度)* Spending Index(花費比例)
注:這是著名的商店市場份額的公式,在此就不做詳細解釋。
關于銷量,從動態的角度考慮應該是所在城市的銷售份額更為科學和合理。從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到決定它的三個因素。店內的貨架陳列將主要影響忠誠度和花費指數。
忠誠度(loyalty):是該商店是否成功地讓它的顧 客在該商店花錢(相對比顧客也去的其他競爭商店) ,計算公式:
忠誠度 = 這家商店的顧客在該商店的總快速流通商品花費/該商店的顧客的在所有商店的總快速流通商品花費
第一,它取絕于消費者來這家商店購物的次數。它和商店的整體印象密切相關,包括定價,陳列,環境,服務等一系列因素。錯誤的陳列方法會嚴重影響顧客對商店的評價。如采用方案三,會給顧客留下賣雜牌產品同時它所喜好的產品難于尋找的印象,影響他下次的到來。一般來說方案三是絕對不可取的。
第二,它取絕于消費者的單次購買量。大家都知道,人們在超市買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沖動購買,數據表明超過50%的花費是沖動性購買。而陳列的目的正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沖動性購買,不同的陳列方法對沖動性購買的刺激是截然不同。同時不同的品牌對于顧客沖動性購買的刺激效果也是不同的。你所熟悉的產品,你經常用的產品,新鮮吸引人的產品加上一些促銷和陳列才能刺激足夠的沖動性購買,從前面不同品牌在相同位置堆頭的表現,就說明了這一點。
消費指數(Spending Index)說明:該商店的顧客在快速流通商品方面的購買力的大小,定義:指標詳細說明了這商店顧客總的消費力大小(不單指在這家零售店的消費力大小)與市家庭戶總消費力大小的比較,計算公式:
消費指數 = 該商店快速流通商品購買者在所有商店的快速流通商品(FMCG)的人均花費 / 所有快速流通商品購買者在所有商店的快速流通商品(FMCG)的人均花費 x 100%
不恰當的陳列方式會改變商店的定位,如為追求利潤擺放更多的低價,高利潤的不知名品牌會使商店形象受影響,從而降低消費者的檔次(購物能力降低),使得消費指數下降。
關于利潤問題,這是ECR理論所忽略的方面,但事實上商店存在的目的一定是為了獲得利潤。我們可以從上面圖表看到方案方案二比方案一銷量下降10%,利潤卻上升7%。這兩個方案,其實對于商店而言沒有絕對的對錯,取決于你是更關心利潤,還是更關心銷量,是一種長期和短期目標的平衡。所以用哪一種方案取決于你目前對商店主要目標的定位。如果你的商店是剛開張,你想要取的更多的顧客青睞,更大的市場份額,方案一顯然更佳。反之,如果你處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你的目標客戶群相對忠誠度較高,獲得更多的利潤是你的主要目標的話,你可以采用方法二。但這時候你要注意你的主要競爭對手的動向,如果它采用方法一,你會迅速丟失市場份額。
供應商——買還是不買
同樣對于供應商而言,買或者不買取決于產品的特點和針對這一產品的當前主要目標。
供應商利潤表:
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三
寶潔 26250 14110 13863
利華 5250 8469 4840
舒蕾 5800 5800 5800
廣東 - - -5200
其他 22200 20497 19645
總計 59500 48876 38948
注:假設所有產品的利潤率(不包括貨架陳列費用)一致為35%
根據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方案二使行業銷量下降10%,方案三使之下降20%。而行業利潤分別下降18%,35%,利潤率從30%下降到28%,25%。行業生存環境由于貨架購買計劃變得惡劣。從整個產品供應鏈來看,產品增值總量也是減少。
但從單一品牌看,貨架購買計劃使得弱勢品牌利用搏弈論,首先打破市場平衡重新分配行業內利潤。我們可以看出,利華通過貨架購買可以在大型超市內使市場份額從8%提高到21%,利潤增加60%。但如果強勢品牌同樣采用貨架購買的方法,最終將兩敗具傷。利華全國性的買貨架行動雖說引起了寶潔公司的高度重視,但傲慢的寶潔卻未曾有實質性的東西出臺應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更多的商店接受利華的計劃,寶潔絕不會視貨架和市場份額丟失而不管,到時可能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會空前惡劣。
對于方案三其實是一種新產品推廣計劃。推廣新產品,基本的要求是建立:知名度,嘗試度,美譽度和忠誠度。貨架陳列的方法可以迅速搞定第一和第二步驟,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新品買貨架的原因。
建立知名度的傳統的方法是廣告,而建立嘗試度的傳統方法是派發,店內演示等。上述案例中該陳列估計可以讓3-6萬人次知曉該產品,1個月內大概會有400人嘗試該產品。而如按傳統電視媒體的價格計算,覆蓋3-6萬人只需花費600-1200元。同時它的缺點是無法告之完整的產品信息和品牌形象,對于新 品類 ,新功能的產品效果較差。所以新產品的陳列對于供應商而言是否一定是最經濟科學的方法,需要三思。
品牌的力量
在國外買貨架是違法行為,它屬于不正當競爭范疇。但在國內仔細讀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后,卻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參考的條款。可能這也是利華敢于在中國大張旗鼓買貨架的原因吧。盼望國內法律能早日健全來保護行業的健康競爭。
同樣在國外由于消費者的成熟度包括對品牌的忠誠度,貨架對消費者的影響較小,幾乎沒有供應商想要去買貨架。國內的消費者目前的消費心理還不夠理智和成熟,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響。但歸根結底消費者最終所關心的是產品所能提購給他的功效,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所以建立品牌才是一個產品的終極和健康之路。
經過過去一年的撕殺,洗化市場上依舊就是三雄爭霸。寶潔依靠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市場支持,勉強保持住其市場份額;麗花絲寶通過其獨特的終端促銷,依舊高歌猛進;聯合利華雖使出渾身解數,但仍江河日下。拿洗發水而言(ACNielson-Mar/Apr),寶潔的銷售額份額是37%,比去年同期下降10%;利華為6%,比去年同期下降80%;而絲寶為13%,比去年同期上升13%。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利華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包括裁員降薪,調整分銷商運作費用等。但其中最重要一條拿出300萬美金與500家重點大型超市門店簽定貨架合同。從絲寶的成功之路來看,此舉很容易理解。但做為全球推廣ECR理念的先驅,在中國卻走上購買貨架的之路,卻真讓人費解。
業界對利華這一舉措反應不一。寶潔第一個跳出來指責利華破壞游戲規則,把大家帶往惡性競爭的歧途,并表示絕不會買貨架,但會加強力度爭奪店內貨架和堆頭資源。世界零售巨頭WAL*MART明確表示不會賣貨架給利華。
零售商該不該賣貨架,供應商又該不該買?買貨架的合法嗎?這一系列問題對FMCG行業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它的復雜和多樣性可能會導致行業市場運作的整體變革。錯誤的估計形勢會迅速丟失費勁千辛萬苦得來的市場份額。
筆者只是想通過簡單而實際的案例,和大家探討思考這一問題的角度和方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更希望大家來一起探討。
[案例]:
零售商——賣還是不賣
[背景資料]
民客隆超市是一家坐落在鬧市區的大型超市,主要經營食品和日用品。它的營業面積在5000平米左右。在過去三個月內每月總營業額在300萬,毛利率為10%。其中日用品占到超市銷量的30%,毛利率為12%。
日用品過往3個月平均銷量:(單位:萬元)
洗發水 品類 過往3個月平均銷量:(單位:萬元)
總計 寶潔 利華 絲寶其它
月平均銷量 19 7.5 1.5 2.8 7.2
今年六月,聯合利華的銷售經理王某前來洽談聯合利華貨架革命年度計劃,建議將其洗發水貨架增加50%并且加一個貨架端頭,每月付給商店和舒蕾同樣多的費用4000元。
隔天,某一廣東的業務經理前來洽談,要求商店代銷他們的新洗發水(高利潤產品,25%的利潤)的業務,讓商店給予他們5%的洗發水貨架,并且有一個貨架端頭,每月付給8000元貨架陳列費。
第三天寶潔公司銷售代表孫某前來游說,用 品類 管理和ECR的理論告之現在這種按照品牌在店內銷售份額來擺放的方法比較科學,建議保持現有貨架。
場地示意圖:
食品區洗發水 洗發水 其他用品 衛生巾
PG S O F
主過道
食品區 C PG D W
牙膏香皂 洗衣粉 其他紙品
PG-寶潔堆頭 U-利華堆頭
C-高露潔堆頭 D-雕牌堆頭
S-舒蕾堆頭 F-蘇菲堆頭
W-維達堆頭 O-其他堆頭
[分析]:
這是一個復雜的商業案例,我們首先確定目前商店的主要目標和針對客戶群。商店目前的目標非常明確,增加銷售提高利潤。
目前,商店是根據ECR理論來布置貨架和堆頭的,即按照銷量份額來分配的。
ECR貨架觀點:相同位置貨架單位平米的產出量由品牌決定。同一品牌從吸引消費者購買的角度來看,是先邊際遞增再超過市場份額后再邊際遞減。
ECR堆頭觀點:堆頭是現代商店刺激沖動性購買的重要工具,數據表明商店25%的商品是從堆頭上買走的。堆頭的產出量也是由品牌決定的。
該商店對堆頭的管理相當成功,經常與供應商合作對堆頭產品進行特價、新品推廣。現在寶潔堆頭每月銷量為3萬元,舒蕾為1.75萬元,而利華原來為1.5萬元。
[方案一]:商店目前每月洗發水銷售和利潤(元)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75000 40% 1 10% 7500 - 7500
利華 15000 8% - 12% 1800 - 1800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其他 72000 37% - 15% 10800 3000 13800
總計 190000 100% 2 13% 24300 7000 31300
[方案二]:接受利華銷售經理的建議,店內銷售和利潤如下: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40313 38% - 10% 4031 - 4031
利華 35625 12% 1 12% 4275 4000 8275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其他 67133 35% - 15% 10070 3000 13070
總計 171071 100% 2 13% 22576 11000 33576
計算方法如下:
寶潔銷量為:75000*(1-(40%-38%)/40%*1.25)-30000=40313元
利華銷量為:15000*(1+(12%-8%)/8%*0.75)+15000=35625元
其他銷量為:72000* (1-(37%-35%)/37%*1.25)=67133元
舒蕾由于已有貨架協議貨架面積和堆頭位置不變,所以銷量保持不變。
注:為討論方便假設邊際速度恒定:下降1.25,上升0.75
(以下同)
[方案三]:接受廣東廠家的建議,店內銷售和利潤情況如下:
銷量 貨架% 堆頭毛利率 毛利 其他收入 總毛利
寶潔 39609 37.7% - 10% 3961 - 3961
利華 13829 7.5% - 12% 1659 - 1659
舒蕾 28000 15% 1 14% 4200 4000 8200
廣東 8000 5% 1 25% 2000 8000 10000
其他 64699 34.8% - 15% 9705 3000 12705
總計 154137 100%
2 12% 21525 15000 36525
計算方法如下:
寶潔銷量為:75000*(1-(40%-37.7%)/40%*1.25)-30000=39609元
利華銷量為:15000*(1-(8%-7.5%)/8%*1.25)=13829元
新廣東品牌銷量為:5000+3000=8000 (此數據為類比假設值)
其他銷量為:72000* (1-(37%-34.8%)/37%*1.25)=64699元
舒蕾由于已有貨架協議貨架面積和堆頭位置不變,所以銷量保持不變。
三種方案結果對比:
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三
銷售額 190000 171071 154137
利潤額 31300 33576 36525
綜合以上三種情況,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方案一銷量最高,方案三利潤最大,但是否因此就可以簡單做出判斷呢?問題還相當復雜,因為我們剛才所討論的是一個相對靜止的模型。
Store Share(商店占所在城市銷售份額) = Penetration(滲透力)* Loyalty(忠誠度)* Spending Index(花費比例)
注:這是著名的商店市場份額的公式,在此就不做詳細解釋。
關于銷量,從動態的角度考慮應該是所在城市的銷售份額更為科學和合理。從上面的公式我們可以看到決定它的三個因素。店內的貨架陳列將主要影響忠誠度和花費指數。
忠誠度(loyalty):是該商店是否成功地讓它的顧 客在該商店花錢(相對比顧客也去的其他競爭商店) ,計算公式:
忠誠度 = 這家商店的顧客在該商店的總快速流通商品花費/該商店的顧客的在所有商店的總快速流通商品花費
第一,它取絕于消費者來這家商店購物的次數。它和商店的整體印象密切相關,包括定價,陳列,環境,服務等一系列因素。錯誤的陳列方法會嚴重影響顧客對商店的評價。如采用方案三,會給顧客留下賣雜牌產品同時它所喜好的產品難于尋找的印象,影響他下次的到來。一般來說方案三是絕對不可取的。
第二,它取絕于消費者的單次購買量。大家都知道,人們在超市買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沖動購買,數據表明超過50%的花費是沖動性購買。而陳列的目的正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沖動性購買,不同的陳列方法對沖動性購買的刺激是截然不同。同時不同的品牌對于顧客沖動性購買的刺激效果也是不同的。你所熟悉的產品,你經常用的產品,新鮮吸引人的產品加上一些促銷和陳列才能刺激足夠的沖動性購買,從前面不同品牌在相同位置堆頭的表現,就說明了這一點。
消費指數(Spending Index)說明:該商店的顧客在快速流通商品方面的購買力的大小,定義:指標詳細說明了這商店顧客總的消費力大小(不單指在這家零售店的消費力大小)與市家庭戶總消費力大小的比較,計算公式:
消費指數 = 該商店快速流通商品購買者在所有商店的快速流通商品(FMCG)的人均花費 / 所有快速流通商品購買者在所有商店的快速流通商品(FMCG)的人均花費 x 100%
不恰當的陳列方式會改變商店的定位,如為追求利潤擺放更多的低價,高利潤的不知名品牌會使商店形象受影響,從而降低消費者的檔次(購物能力降低),使得消費指數下降。
關于利潤問題,這是ECR理論所忽略的方面,但事實上商店存在的目的一定是為了獲得利潤。我們可以從上面圖表看到方案方案二比方案一銷量下降10%,利潤卻上升7%。這兩個方案,其實對于商店而言沒有絕對的對錯,取決于你是更關心利潤,還是更關心銷量,是一種長期和短期目標的平衡。所以用哪一種方案取決于你目前對商店主要目標的定位。如果你的商店是剛開張,你想要取的更多的顧客青睞,更大的市場份額,方案一顯然更佳。反之,如果你處在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你的目標客戶群相對忠誠度較高,獲得更多的利潤是你的主要目標的話,你可以采用方法二。但這時候你要注意你的主要競爭對手的動向,如果它采用方法一,你會迅速丟失市場份額。
供應商——買還是不買
同樣對于供應商而言,買或者不買取決于產品的特點和針對這一產品的當前主要目標。
供應商利潤表:
方案一 方案二方案三
寶潔 26250 14110 13863
利華 5250 8469 4840
舒蕾 5800 5800 5800
廣東 - - -5200
其他 22200 20497 19645
總計 59500 48876 38948
注:假設所有產品的利潤率(不包括貨架陳列費用)一致為35%
根據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方案二使行業銷量下降10%,方案三使之下降20%。而行業利潤分別下降18%,35%,利潤率從30%下降到28%,25%。行業生存環境由于貨架購買計劃變得惡劣。從整個產品供應鏈來看,產品增值總量也是減少。
但從單一品牌看,貨架購買計劃使得弱勢品牌利用搏弈論,首先打破市場平衡重新分配行業內利潤。我們可以看出,利華通過貨架購買可以在大型超市內使市場份額從8%提高到21%,利潤增加60%。但如果強勢品牌同樣采用貨架購買的方法,最終將兩敗具傷。利華全國性的買貨架行動雖說引起了寶潔公司的高度重視,但傲慢的寶潔卻未曾有實質性的東西出臺應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更多的商店接受利華的計劃,寶潔絕不會視貨架和市場份額丟失而不管,到時可能整個行業的生存環境會空前惡劣。
對于方案三其實是一種新產品推廣計劃。推廣新產品,基本的要求是建立:知名度,嘗試度,美譽度和忠誠度。貨架陳列的方法可以迅速搞定第一和第二步驟,這也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新品買貨架的原因。
建立知名度的傳統的方法是廣告,而建立嘗試度的傳統方法是派發,店內演示等。上述案例中該陳列估計可以讓3-6萬人次知曉該產品,1個月內大概會有400人嘗試該產品。而如按傳統電視媒體的價格計算,覆蓋3-6萬人只需花費600-1200元。同時它的缺點是無法告之完整的產品信息和品牌形象,對于新 品類 ,新功能的產品效果較差。所以新產品的陳列對于供應商而言是否一定是最經濟科學的方法,需要三思。
品牌的力量
在國外買貨架是違法行為,它屬于不正當競爭范疇。但在國內仔細讀過反不正當競爭法后,卻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參考的條款。可能這也是利華敢于在中國大張旗鼓買貨架的原因吧。盼望國內法律能早日健全來保護行業的健康競爭。
同樣在國外由于消費者的成熟度包括對品牌的忠誠度,貨架對消費者的影響較小,幾乎沒有供應商想要去買貨架。國內的消費者目前的消費心理還不夠理智和成熟,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響。但歸根結底消費者最終所關心的是產品所能提購給他的功效,包括物質和精神的。所以建立品牌才是一個產品的終極和健康之路。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貨架品類管理實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