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好像是阿司匹林一樣,對于零售超市來說,經常用到。一說起促銷,對于消費者來說肯定是有實惠的,要么單品價格便宜,要么可以同樣的價格可以獲得更多的東西,反正就是,花的錢少了,得到的東西多了,從而可以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繼而帶動更多的人購買這類產品,達到比正常銷售的時間段內銷售更多倍商品的目的。
我現在操作一個超市,是鄉鎮超市,因為是剛剛開業的緣故,所以說一個月進行兩次促銷,說是促銷其實也相當于一種營銷,帶有超市整體宣傳和消費者心理植入的目的。每次進促銷,銷售額都會有所上升,通過ERP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分析來分析去,都是毛利如何如何,銷售額如何如何,想要知道更多的,就需要自己進行人工計算了。畢竟,BI的設計關于促銷的 ,缺少些真正的智能。
我常說,促銷要的不是毛利率,不僅僅是銷售額,更主要的是促銷期內毛利的環比與同比數據增幅。但是我們的ERP統計出來的,往往忽略了成本投入和周期內的毛利對比。比方說,我做金龍魚的價格促銷活動,活動周期為三天,活動前供價加價兩元,活動期間供貨商價格下調,我的加價也下調,僅加價五毛,活動期間銷售額為10000元假定,活動前三天銷售額為2000元假定,單單從銷售額來看,活動目的達到了,銷售額獲得大幅提升,但毛利呢?你的宣傳成本投入呢?人力投入呢?人工提成呢?這些都是后臺計算的,前臺毛利的賬面雖然好看,但還是需要和后臺毛利進行綜合之后,才能得出促銷活動的成功與否,這個,現在的BI系統還不容易達到。
促銷從某種程度來說是 信息 的擴散,促銷效果的評估是 信息 的搜集與分析,雖然現在的促銷還是以價格促銷為主,但是如何正確的制定選出促銷商品制定促銷價格,不但關乎到短期促銷活動的成功,也影響到后期超市的經營。首先,促銷應該有理由,有讓消費者信服的理由。比方說我們超市做促銷,會發現食品的促銷相對于其他非食品效果會要一點,當然這個與品類有關系,食品是快銷品,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消費者從內心就會進行促銷定位:你食品促銷,肯定是保質期快到了,所以價格便宜。保質期快到了,畢竟沒有到,買了吃是沒問題的,所以這個促銷消費者容易接受。但非食品,比方說衛生紙拿來促銷,促銷價定的低了,給消費者的感覺是之前加價率太高了,促銷價定的高了,可能起不到促銷效果,這個根源,還是讓消費很難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為什么這個商品可以低價促銷?!所以,有些超市,非食品的單品,做一個促銷就死一個商品,當然,這個也不盡然,比方說洗化就可以自由些,比如超市的大寶SOD霜搞活動就很成功,活動過后恢復價格對于銷售影響也不大,為什么呢?原因無他,就是價格比較透明化。
說起價格透明化,就說到商品的加價上。現在超市無論是促銷價格還是日常零售價,都喜歡從成本價(供貨價)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毛利率,來推出價格。比方說超市的日常毛利在15――18%,那么一塊錢的東西,我加到一塊二三就可以了,大不了根據品類不同,相應增大和減少就好了。其實這個也不盡然,美國一個調研組織搞過市場調查,發現價格上浮1%利潤相應上浮11.1%,而銷售額上浮1%利潤只上浮3.3%,這里就說明了成本和商品本身價值對于市場需求。
的迎合對于利潤的共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個綜合作用,在ERP系統特別是現在中小零售企業運行著的系統內,是很難進行分析的。這也是對于促銷的信息化管理,還是主要通過人工進行而不是BI,對于超市軟件開發的企業,這方面應當進行改進的。
我現在操作一個超市,是鄉鎮超市,因為是剛剛開業的緣故,所以說一個月進行兩次促銷,說是促銷其實也相當于一種營銷,帶有超市整體宣傳和消費者心理植入的目的。每次進促銷,銷售額都會有所上升,通過ERP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分析來分析去,都是毛利如何如何,銷售額如何如何,想要知道更多的,就需要自己進行人工計算了。畢竟,BI的設計關于促銷的 ,缺少些真正的智能。
我常說,促銷要的不是毛利率,不僅僅是銷售額,更主要的是促銷期內毛利的環比與同比數據增幅。但是我們的ERP統計出來的,往往忽略了成本投入和周期內的毛利對比。比方說,我做金龍魚的價格促銷活動,活動周期為三天,活動前供價加價兩元,活動期間供貨商價格下調,我的加價也下調,僅加價五毛,活動期間銷售額為10000元假定,活動前三天銷售額為2000元假定,單單從銷售額來看,活動目的達到了,銷售額獲得大幅提升,但毛利呢?你的宣傳成本投入呢?人力投入呢?人工提成呢?這些都是后臺計算的,前臺毛利的賬面雖然好看,但還是需要和后臺毛利進行綜合之后,才能得出促銷活動的成功與否,這個,現在的BI系統還不容易達到。
促銷從某種程度來說是 信息 的擴散,促銷效果的評估是 信息 的搜集與分析,雖然現在的促銷還是以價格促銷為主,但是如何正確的制定選出促銷商品制定促銷價格,不但關乎到短期促銷活動的成功,也影響到后期超市的經營。首先,促銷應該有理由,有讓消費者信服的理由。比方說我們超市做促銷,會發現食品的促銷相對于其他非食品效果會要一點,當然這個與品類有關系,食品是快銷品,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消費者從內心就會進行促銷定位:你食品促銷,肯定是保質期快到了,所以價格便宜。保質期快到了,畢竟沒有到,買了吃是沒問題的,所以這個促銷消費者容易接受。但非食品,比方說衛生紙拿來促銷,促銷價定的低了,給消費者的感覺是之前加價率太高了,促銷價定的高了,可能起不到促銷效果,這個根源,還是讓消費很難找到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為什么這個商品可以低價促銷?!所以,有些超市,非食品的單品,做一個促銷就死一個商品,當然,這個也不盡然,比方說洗化就可以自由些,比如超市的大寶SOD霜搞活動就很成功,活動過后恢復價格對于銷售影響也不大,為什么呢?原因無他,就是價格比較透明化。
說起價格透明化,就說到商品的加價上。現在超市無論是促銷價格還是日常零售價,都喜歡從成本價(供貨價)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毛利率,來推出價格。比方說超市的日常毛利在15――18%,那么一塊錢的東西,我加到一塊二三就可以了,大不了根據品類不同,相應增大和減少就好了。其實這個也不盡然,美國一個調研組織搞過市場調查,發現價格上浮1%利潤相應上浮11.1%,而銷售額上浮1%利潤只上浮3.3%,這里就說明了成本和商品本身價值對于市場需求。
的迎合對于利潤的共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個綜合作用,在ERP系統特別是現在中小零售企業運行著的系統內,是很難進行分析的。這也是對于促銷的信息化管理,還是主要通過人工進行而不是BI,對于超市軟件開發的企業,這方面應當進行改進的。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超市促銷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