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上海4家 易買得 門店全部停業、員工聚集拉橫幅維權、高層表示不了解后續情況等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讓 易買得 退出中國市場的舉措略顯倉促。
上海4家門店全部停業 員工拉橫幅索賠
在坐實賣旗下5家門店撤出中國市場的消息后,上海 易買得 門店又出現了新情況。
9月13日上午,記者獲悉, 易買得 上海南橋店突然停業,超市入口張貼著“合法維權依法賠償還我血汗錢”十三個紅字。門店員工聚集在超市門前,喊著統一口號“ 易買得 賠錢”。除此之外,門店接送顧客的免費班車也被貼上“依法賠償還我血汗錢”字樣。
對于門店停業、員工維權一事, 易買得 上海南橋店管理人員表示,“門店是昨天上午從 易買得 寶山總部得到上海 易買得 4家門店一起賣給卜蜂蓮花的消息,事先也并未提前告知該消息及門店員工的后續安置問題。”
“非常突然”是 易買得 南橋店管理人員對上海4家 易買得 賣給卜蜂蓮花一事的評價。該管理人員表示,“員工現在都不知道要不要上班,我們對轉給卜蜂蓮花后會產生什么問題也都一概不知。”
另據了解,除 易買得 南橋店停止營業外,上海的其他3家 易買得 超市也處于停業狀態。與此同時,其他門店也出現員工聚集在超市入口的情況。
9月13日,卜蜂蓮花發布致顧客的通知稱,9月12日起,卜蜂蓮花接收 易買得 長江、牡丹江、瑞虹、南橋、花橋等五家超市,所有 易買得 原有對顧客的服務承諾保持不變。原 易買得 購物卡、顧客會員權益保持不變。
易買得 賣旗下5家門店 卜蜂蓮花接盤
9月12日,卜蜂蓮花表示,其將收購中國區上海 易買得 超市有限公司、上海新易百貨有限公司和昆山 易買得 購物中心有限公司旗下的5家門店。至此,韓國 易買得 超市在華僅剩無錫店1家門店。
據記者了解, 易買得 超市為韓國數一數二的零售巨頭,于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 易買得 在上海商務中心開出第一家門店曲陽店,至此拉開在中國市場的擴張道路。在 易買得 超市最繁榮鼎盛時期,其在中國的門店最多達到27家。
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初, 易買得 超市曾定下在中國開設1000家門店的計劃。然而好景不長,自2011年開始, 易買得 超市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急轉直下,陸續關閉旗下門店。華東地區6家門店以1.25億元賣給新華都,北京地區1家門店以2000多萬元賣給永輝超市。
在卜蜂蓮花接手 易買得 5家門店之前, 易買得 在中國的門店僅剩6家門店,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分別為上海的4家門店瑞虹店、牡丹江店、南橋店、長江店和無錫的錫山店、昆山的華僑店。
此次收購完成后,標志著僅剩1家門店的 易買得 基本退出中國市場。
韓媒將“敗走”歸于“進入中國太晚”
其實, 易買得 退出中國市場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今年4月份,韓國媒體就傳出“ 易買得 超市年內將關6店,全面退出中國”的消息。
4月24日,一名 易買得 企業負責人曾表示,“我們預計 易買得 在中國將無法繼續生存,因此決定今年年內將剩余的6家門店全部撤出中國”,未來, 易買得 的經營中心將轉移至越南、蒙古等快速增長的市場。
據韓國媒體報道, 易買得 中國公司在2015年營收為2212億韓元(約合1.9億美元),虧損351億韓元(約合3032萬美元);2016年營收降低至1480億韓元(約合1.3億美元),但虧損也減少至155億韓元(約合1339萬美元)。
起個大早卻趕個晚集,用這話來形容 易買得 在進駐中國的發展再適合不過。
對于 易買得 最先進入中國卻始終沒有成功,韓國媒體《韓國經濟日報》曾分析認為,最大原因是門店的地理位置不佳,這歸因于 易買得 進入中國時間過晚。另外,與本土零售商相比, 易買得 在中國市場的價格也沒有競爭力。
現如今,5家 易買得 門店已找到接盤俠,卜蜂蓮花接盤后擬將5家 易買得 翻牌為卜蜂蓮花品牌。待僅剩的1家門店找到下家后,中國市場將再無 易買得 超市。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易買得上海4家店突然關停 員工拉橫幅要求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