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傷慘重”,用來形容當下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局勢并不為過。繼2015年百分之百、原點手機倒下后,日前大可樂手機也正式宣布倒閉,此外還有聯想、HTC、索尼等多廠商卻是以虧損在堅守。而在這樣殘酷的市場環境下,手機廠商中卻有著一批特殊群體,他們線上不怎么活躍,傳統電視廣告滿天飛,銷量逆勢走高,這就是OPPO、vivo、金立。那么這些企業究竟經營情況如何,發展策略和其他企業有哪些不同,讓我們一一揭曉。
“最知名”的手機品牌
說起手機品牌,在一二線市場上,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已經較為全面,不管是蘋果、三星等國際大牌,還是華為、小米、vivo、OPPO等國內品牌,都有一個大概的認知。然而再往下到三四級乃至鄉鎮級市場,則就有所差異,最為用戶所熟知的可能不一定是三星、蘋果,而可能是vivo、OPPO和金立。
北京商報記者在春節期間走訪全國多地便發現,在三四級市場上,vivo、OPPO和金立的手機專賣店隨處可見,而三星、華為等品牌則要少上不少。
除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廣告”外,消費者只要看電視,幾乎很難躲避vivo、OPPO和金立這些企業的廣告“轟炸”。
資料顯示,在2015年,vivo、OPPO、金立等企業,以冠名和贊助等形式所涉及的電視節目幾乎覆蓋全年主流電視節目。如與vivo相關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跑男來了》等,與OPPO相關的有《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極限挑戰》等,與金立相關的有《最強大腦》、《快樂到家》、《鄉村愛情》等。
談及這些廣告的原因,上述企業則有著自己的看法。OPPO相關負責人便指出,OPPO做產品的宗旨,是為挑剔的年輕用戶提供最佳使用體驗,選擇投放部分電視節目也是因為這些節目受眾群體正是年輕用戶。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也表示,金立做營銷推廣,一方面是明確金立的品牌定位,另外,在產品型號越來越集中的時代,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產品有什么特點要讓消費者知要,品牌道保持一定的廣告投入。
一位從業者指出,vivo、OPPO、金立看起來廣告不少,其實整個行業都一樣,三星、華為的廣告支出甚至還要高出它們,蘋果在全球的廣告營銷也不少。
活得都不錯
不置可否的是,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新增市場主要來源于用戶更換,整體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 vivo、OPPO和金立表現出了更強的抗壓能力。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賽諾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2月,中國 線下 手機市場銷量為3357萬臺,環比下滑3.4%。行業整體下滑下,vivo、OPPO和金立卻呈現逆勢增長,其中OPPO銷量達455.4萬臺,環比增長52.4萬臺;vivo銷量為444萬臺,增長61萬臺;金立銷量167萬臺,增長16萬臺。
早在2015年,手機市場便進入盤整期。像原點、百分百等手機小品牌相繼倒下,前不久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也宣告大可樂手機倒閉。不僅小企業,很多國內外知名品牌也不樂觀。TrendForce數據顯示,2015年聯想和摩托羅拉全球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7.9%下滑至5.4%,三星、LG、索尼等企業的市場份額也有所下滑。
而在這些企業發展放緩甚至倒退的同時,vivo、OPPO、金立卻表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2015年,OPPO手機銷量超過5000萬臺,逆勢增長67%。另外在TrendForce推出的排名中, OPPO和vivo也首度上榜,憑借市場份額3.8%和3.3%排名全球第八和第九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小米等專注線上渠道的同行不同,vivo、OPPO、金立三家企業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主要陣營放在高端市場上。繼日前vivo推賣價超4000元的vivo xplay5之后,昨日OPPO推出的OPPO R9和R9 Plus,售價也分別為2799元和3299元。
偏高端的產品定位,也意味著企業擁有更健康的利潤空間。
堅守 線下 市場
有產業觀察家便指出,有健康的利潤才能夠支撐企業的廣告營銷,而借助廣告營銷也能夠支撐企業品牌溢價,兩者是相互推動。這也是中國手機廠商應該發展的方向,只有擁有更高的利潤,企業才能夠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創新,推動行業的進步。
至于銷量的提升,業內專家則認為,這與vivo、OPPO、金立堅守 線下 市場關系緊密。資料顯示,在2015年中,OPPO超過5000萬臺手機銷量中,國內 線下 渠道銷量便超過3200萬部。而vivo超4000萬臺的出貨量中,線上渠道占比僅為5%。
那么高定價和走 線下 渠道好復制嗎?其實并不然,這不僅需要和企業理念吻合,還需要企業耗費大量時間、資金和精力。金立總裁盧偉冰便指出,“金立 線下 渠道是一家店一家店去做,中國有近5萬人,印度有1萬人,在尼日利亞有1000個金立員工,這個時間是漫長的,非常辛苦”。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則認為,定位中高端、重視 線下 渠道是手機行業目前較為健康的經營狀態。但這種模式并非適合所有的企業,這與企業本身定位、自身優勢和發展階段都有關系。雖然這種模式比較健康,但弊端也很顯著,前期積累投入大、時間長、見效慢。另外, 線下 市場也有其局限性,輻射只有周邊地區用戶,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線上購物,也會壓縮 線下 市場空間。
隨著手機行業產能過剩、品牌過多,手機行業洗牌必然還將繼續。至于究竟哪種模式、策略能夠走到最后,未來整個行業又將如何衍變,則需要時間來一一揭曉。
“最知名”的手機品牌
說起手機品牌,在一二線市場上,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已經較為全面,不管是蘋果、三星等國際大牌,還是華為、小米、vivo、OPPO等國內品牌,都有一個大概的認知。然而再往下到三四級乃至鄉鎮級市場,則就有所差異,最為用戶所熟知的可能不一定是三星、蘋果,而可能是vivo、OPPO和金立。
北京商報記者在春節期間走訪全國多地便發現,在三四級市場上,vivo、OPPO和金立的手機專賣店隨處可見,而三星、華為等品牌則要少上不少。
除了遍布大街小巷的“廣告”外,消費者只要看電視,幾乎很難躲避vivo、OPPO和金立這些企業的廣告“轟炸”。
資料顯示,在2015年,vivo、OPPO、金立等企業,以冠名和贊助等形式所涉及的電視節目幾乎覆蓋全年主流電視節目。如與vivo相關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跑男來了》等,與OPPO相關的有《奔跑吧兄弟》、《天天向上》、《極限挑戰》等,與金立相關的有《最強大腦》、《快樂到家》、《鄉村愛情》等。
談及這些廣告的原因,上述企業則有著自己的看法。OPPO相關負責人便指出,OPPO做產品的宗旨,是為挑剔的年輕用戶提供最佳使用體驗,選擇投放部分電視節目也是因為這些節目受眾群體正是年輕用戶。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也表示,金立做營銷推廣,一方面是明確金立的品牌定位,另外,在產品型號越來越集中的時代,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好產品有什么特點要讓消費者知要,品牌道保持一定的廣告投入。
一位從業者指出,vivo、OPPO、金立看起來廣告不少,其實整個行業都一樣,三星、華為的廣告支出甚至還要高出它們,蘋果在全球的廣告營銷也不少。
活得都不錯
不置可否的是,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新增市場主要來源于用戶更換,整體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 vivo、OPPO和金立表現出了更強的抗壓能力。
據第三方研究機構賽諾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2月,中國 線下 手機市場銷量為3357萬臺,環比下滑3.4%。行業整體下滑下,vivo、OPPO和金立卻呈現逆勢增長,其中OPPO銷量達455.4萬臺,環比增長52.4萬臺;vivo銷量為444萬臺,增長61萬臺;金立銷量167萬臺,增長16萬臺。
早在2015年,手機市場便進入盤整期。像原點、百分百等手機小品牌相繼倒下,前不久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也宣告大可樂手機倒閉。不僅小企業,很多國內外知名品牌也不樂觀。TrendForce數據顯示,2015年聯想和摩托羅拉全球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7.9%下滑至5.4%,三星、LG、索尼等企業的市場份額也有所下滑。
而在這些企業發展放緩甚至倒退的同時,vivo、OPPO、金立卻表現出穩健的發展勢頭。2015年,OPPO手機銷量超過5000萬臺,逆勢增長67%。另外在TrendForce推出的排名中, OPPO和vivo也首度上榜,憑借市場份額3.8%和3.3%排名全球第八和第九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小米等專注線上渠道的同行不同,vivo、OPPO、金立三家企業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把主要陣營放在高端市場上。繼日前vivo推賣價超4000元的vivo xplay5之后,昨日OPPO推出的OPPO R9和R9 Plus,售價也分別為2799元和3299元。
偏高端的產品定位,也意味著企業擁有更健康的利潤空間。
堅守 線下 市場
有產業觀察家便指出,有健康的利潤才能夠支撐企業的廣告營銷,而借助廣告營銷也能夠支撐企業品牌溢價,兩者是相互推動。這也是中國手機廠商應該發展的方向,只有擁有更高的利潤,企業才能夠拿出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創新,推動行業的進步。
至于銷量的提升,業內專家則認為,這與vivo、OPPO、金立堅守 線下 市場關系緊密。資料顯示,在2015年中,OPPO超過5000萬臺手機銷量中,國內 線下 渠道銷量便超過3200萬部。而vivo超4000萬臺的出貨量中,線上渠道占比僅為5%。
那么高定價和走 線下 渠道好復制嗎?其實并不然,這不僅需要和企業理念吻合,還需要企業耗費大量時間、資金和精力。金立總裁盧偉冰便指出,“金立 線下 渠道是一家店一家店去做,中國有近5萬人,印度有1萬人,在尼日利亞有1000個金立員工,這個時間是漫長的,非常辛苦”。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則認為,定位中高端、重視 線下 渠道是手機行業目前較為健康的經營狀態。但這種模式并非適合所有的企業,這與企業本身定位、自身優勢和發展階段都有關系。雖然這種模式比較健康,但弊端也很顯著,前期積累投入大、時間長、見效慢。另外, 線下 市場也有其局限性,輻射只有周邊地區用戶,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線上購物,也會壓縮 線下 市場空間。
隨著手機行業產能過剩、品牌過多,手機行業洗牌必然還將繼續。至于究竟哪種模式、策略能夠走到最后,未來整個行業又將如何衍變,則需要時間來一一揭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揭秘OPPO們的另類手機生意經:堅守線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