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對經營電子商務有興趣,卻不知道面對復雜的市場應該如何發力?應該從哪一角度進入電子商務?如何將現有的優勢和資源,轉變成競爭優勢?
(一)網絡營銷市場角色
傳統企業之所以在網絡營銷過程中會屢受挫折、產生迷惘,除了因為沒有營銷技巧,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清晰的區分企業的角色定位。在傳統市場中,企業角色的定位幾乎固定不變的,企業也習慣于根據固有角色去不斷提升市場營銷手段,加強角色影響力。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企業并不是僅以一種身份出現,而是可以根據經營方式的不同,從而改變企業的市場角色。以單一的市場角色開展營銷工作時,很多道路是完全不通暢的。
企業先要明確市場切入點從而確定市場角色。而會根據環境變化衍生出五種市場角色:
1、加工商
擁有穩定生產加工能力的企業,根據B2C商城、團購網站、品牌商等企業的需求,接受訂單后進行生產代加工,是最普及但也是利潤最低的模式。如凡客、麥考林等電商平臺,都有眾多的工廠為其代加工。
點評:利潤率較低而且往往資金周期較長,企業雖然屬于供應鏈的上層,但是卻沒有任何市場主動權。嚴格意義來講,并不是在從事電子商務,而是作為輔助方出現。
2、貿易商
采購商品后利用已有分銷渠道進行銷售,通稱為買手。由于具備一次性現金結款的實力或承受倉儲風險的能力,所購得的商品成本較低,能承受延期結款能力。受到B2C、團購網站、淘寶店主的歡迎。
點評:購買的商品若不具備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只是OEM的普通商品。很難在電商市場獲得較高利潤,因為網民消費趨勢,已經在向品牌和省錢二個方向,形成極大分化。只能本著薄利多銷的理念,因為市場過于透明化。
3、品牌商
企業經營自有品牌后,尋找線上代理商、淘寶分銷商、入駐各B2C平臺。以實現全網履蓋銷售,并在銷售過程中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最終成為電商知名品牌。像麥包包、七格格、綠盒子等品牌一樣。
點評:傳統企業幾乎都沒有品牌包裝意識和專業營銷團隊,以為注冊了商標就擁有了品牌。不進行包裝、推廣和炒作,就不會具備品牌價值和市場吸引力。企業自認為擁有的品牌,只不過也是一款有了合法銷售資質的普通商品而己。
4、平臺商
企業建立銷售商品B2C平臺、在京東、當當等知名B2C中開設店中店、在淘寶上開店,自己提供產品的展示、推廣、銷售、物流、客服等服務。希望能獲得最大化收益的同時,直接掌握忠誠消費者的用戶信息。
點評:經營任何一種平臺,在擁有專業的營銷團隊的前提下,最容易被企業忽視而又最重要的就是市場推廣。沒有推廣,就沒有任何網民知道平臺的存在。這也是很多企業建立B2C商城后,日獨立訪客都達不到10人的主要原因。
5、投資商
以小額資金,投給一些擁有技術優勢、團隊優勢、電商資源的創業期的電商企業,占據大額股份。一方面可以通過創業公司獲取市場長遠利益,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創業公司建立的平臺銷售企業自有產品。
點評:電子商務的投資并不是動則幾百萬美金,幾十萬到二百萬的人民幣投資。也都是雪中送炭的大額資金了。這時的傳統企業,以投資方的角度從事電商,還避免了人員管理、市場經營等劣勢。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統企業步入電商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