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零售業態發展模式的探索,為 百盛 的轉型帶來了不少動力。
老牌百貨公司 百盛 的業績正在持續回升。
日前, 百盛 集團發布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經營收益總額10.8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6%,經營凈利潤0.15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0.8億元相比,扭虧為盈增長了0.95億元。 百盛 表示,第三季度經營收益總額增長,主要受益于化妝品與配飾類別銷售強勁所帶來的直接銷售金額的增加。
化妝品業務一直是 百盛 最具抗壓性的零售分部,對業績提升貢獻不小。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化妝品與配飾類別在商品銷售總額中占比最高,約為46.7%;時裝與服飾類別約占44.4%,其余為家電、食品和生鮮。
針對化妝品業務, 百盛 正在積極調整經營策略,試圖為追求“時尚生活體驗”的客戶提供創新的線下體驗。除了提供豐富的美妝知名品牌、及時推出新品, 百盛 還推出開展不同主題的“美妝節”營銷活動。
明年初, 百盛 還將在長沙國際金融廣場開設獨立概念門店“Parkson Beauty”,該項目會引進美妝品、專業美容、頭發護理、家居生活等多元業態,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體驗式的美妝消費及量身定制的延伸服務。
實際上, 百盛 實現業績反彈與其三年來持續推進的轉型密切相關。
2014年, 百盛 開始進入轉型期,起步階段就對內部架構做了調整,將化妝品、餐飲、超市等核心事業部單獨發展,各板塊既可以在 百盛 百貨店內經營,也可在 百盛 生態外自主經營。這種靈活、多元的發展模式,為轉型的后續推進添加了動力。
到今年第一季度,百勝業績開始扭虧為盈,實現經營收益總額12.55億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114.3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779.2萬元。而截止2017年9月30日的前三季度, 百盛 集團經營收益總額為34.57億元,同比增長1.8%;經營凈利潤為0.72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1.31億元相比,扭虧為盈增長了2.03億元。
在餐飲和超市業務方面, 百盛 也開出了獨立的自營品牌。2015年9月, 百盛 在上海協信星光廣場開出了首家獨立超市—— 百盛 精品超市,2016年10月, 百盛 在上海新天地引進了臺灣烘焙品牌“哈肯鋪(Hogan Bakery)”,目前已在上海開出了三家門店。據 百盛 稱,餐飲在其服務供應中日漸重要,已成為新的收入來源,未來會在上海及其他省份開出更多“哈肯鋪”。
同時,在商業地產項目中, 百盛 也在探索新的運營模式與升級形態,比如以合作模式開出定位“城市奧特萊斯”的城市購物廣場,并涉足自營購物中心。
2015年年底, 百盛 集團與韓國依戀集團合作,在上海開出了首家 百盛 優客城市廣場,并于2017年5月在南昌開設了第二家。該項目已經被 百盛 作為面向年輕消費群的折扣零售城市購物廣場業態樣板,“未來將推出更多城市購物廣場概念門店,以擴大我們在此市場分部的市場份額。” 百盛 稱。
百盛 嘗試的第一個購物中心項目是于2016年4月開業的青島金獅廣場。作為 百盛 的自有地產項目,該購物中心提供200多個品牌,其中包括 百盛 百貨店、超市、 時尚品牌及餐飲。 百盛 商業集團財務總監區振森此前對界面新聞透露,青島金獅廣場的開業率為90%,一季度 百盛 經營收益總額同比上升0.9%,漲幅就主要來源于青島金獅廣場的租金收入。
百盛 集團執行董事兼主席丹尼斯鍾廷森在財報中表示:“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的成績驗證了集團轉型策略的正確部署。在未來,集團會繼續開拓如哈肯鋪等成功的新業務,并持續投資如ParksonBeauty等獨立概念門店的新零售業態,從而鞏固集團作為中國領先生活概念零售商的地位。”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多元化業態正在幫助百盛扭虧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