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醬油、抽紙等日常生活用品缺乏時,你是會下樓到附近的小超市購買,還是直接網購送到家,或是趁著周末去大超市采購時屯上一批?小超市雖然離家近,但在商品品類、數量和貨物更新上都存在瓶頸;網購送到家盡管方便,但有時會發現送來的產品自己并不滿意;大超市雖然東西多、品類全,但往往離家較遠,大包小包扛回家頗為不便。那么究竟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夠兼得這些便利而無這些煩憂呢?
互聯網與傳統 零售業 的“聯姻”,就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這場互聯網對傳統 零售業 的變革,讓便利店站在“風口”上。
大賣場日漸式微“小而美”正在上位
4月11日,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位于合肥勝利路和馬鞍山路的兩家門店停止營業。這是自2008年沃爾瑪進入合肥市場之后,陸續關閉的第6家和第7家門店,目前合肥的沃爾瑪門店僅剩1家。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沃爾瑪在全球關閉了269家門店。
紛紛選擇關閉門店的超市巨頭并非只有沃爾瑪一家。 4月1日,瑪莎百貨正式關閉上海的最后3家門店,選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3月24日,大潤發上海港澳店也宣布關門。此前,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研報顯示,2011年至2015年,全國150家連鎖百貨企業麾下每年關閉停業的百貨門店數量分別是10家、15家、22家、40家和100家,關停數量呈逐年擴大趨勢。
與各大賣場“寒意漸濃”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小而美”的便利店業態正深入人心。便利店是生活中市民需要密切與之打交道的地方,7-eleven、全家、愛便利、美宜佳等名字大多耳熟能詳。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入發展,便利店的發展和經營模式也在悄悄變化,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的一句“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讓“新零售”概念徹底火了。
關于“新零售”,馬云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將電商和傳統零售商融合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東方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新零售是廣義模式下O2O的全面升級。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 ”便利店正是“新零售”的最好載體。
“線上與線下同步,客戶端與實體店并行”是很多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在店里,顧客可以“掃碼購物”,減少了排隊結算的等待時間。在家里,顧客可以選擇“線上選購—線下自提/送貨上門”的服務方式,既可以網購便利店內的商品,也可以去現場體驗挑選,操作方式都是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
在中國24小時營業的7-eleven,多數經營在大型寫字樓以及居民區旁邊,成為上班族日夜相見的聚點,很多白領在深夜下班還能在單位附近買一份快餐,這種溫暖的感覺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便利店也在貨品和服務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拿蘇果的新一代便利店來說,除了賣咖啡外,鮮食品類大大擴充,服務上也更加注重體驗,可以提供微波爐加熱、O2O洗衣、充電寶租用、充值繳費、外賣、免費WiFi等便民服務,成為很多城市居民的首選平臺。
便利店熱潮來襲 各巨頭蜂擁而至
便利店,可謂今年 零售業 最火的話題之一,其逆勢上揚的勁頭給低迷的實體 零售業 帶來了一針強心劑。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傳統 零售業 態的銷售額增長了1.6%。其中專賣店增長1.7%,專業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別增長了2.9%、1.9%、1.8%,而便利店的增長連續居 零售業 各類業態之首,銷售額增幅達到8%。
目前全國的中小超市數量已經超過680萬家,從物理位置上來看,中小超市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終端門店。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電商的日益普及,很多中小超市正面臨著客源減少、供應鏈管理成本上升等困境。事實上,電商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零售。基于此項認知,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電商巨頭在內,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量的線下便利店。
從2016年開始,馬云就不斷在各種場合大談“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也于2016年推出了B2B平臺“零售通”,讓中小零售店主可以通過“零售通”App直接進貨,并計劃用3年時間覆蓋100萬家零售店。 2016年12月,“零售通”當月動銷商店數量已突破10萬家。
而就在上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對外表示,未來5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實現每個村都有覆蓋的目標。不論是商戶還是個人,均可以加盟京東便利店,通過“京東掌柜寶”App線上進貨,京東則為其提供品牌和貨源支持。
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鑼鼓喧天地高調部署“新零售”戰略之時,A股唯一服務城鄉商品流通貿易企業供銷大集,更早完成了100萬家便利店門店的布局。這些業務覆蓋28個省、800多個城市的100萬家便利店,分屬“掌合天下”和“酷鋪”兩個品牌,其中“掌合天下”平臺服務便利店超85萬家,“酷鋪”平臺便利店突破15萬家。
有人稱,在“新零售”概念帶動下,便利店已成為又一個火爆的互聯網產業。 “在城市的每個轉角處邂逅你”,正是各品牌便利店眼下的目標。
“快消費”就在跟前“小時代”大有可為
為什么便利店能夠成功?專家認為,這與“2小時消費圈”有關。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崛起和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網絡購物逐漸取代超大賣場成為很多市民首選的購物平臺。一些電商系物流已經可以做到當天配送的地步,物流時間由原先的幾天縮短為幾個小時,電商平臺的低價格和快速物流體系帶給了顧客優良的消費體驗。
然而再快的物流,也很難破解“2小時消費圈”的魔咒,因為物流體系很難做到2小時之內的完全配送,例如不可能在你跑步的時候實時送來你需要的東西,所以便利店就產生了,滿足消費者碎片化、快節奏的消費需求。當網購大潮席卷而來,很多年輕消費者發現,去大賣場購物的次數的確越來越少,去便利店的次數卻有增無減。購物習慣悄然變化的背后,是便利店逐漸活躍的“小時代”來臨。
都市快節奏的生活,讓市民的購物時間加速破碎,時間成本越來越成為大家考慮的焦點,在有限的時間下,很多人都愿意把時間花費在文化、休閑、娛樂領域。由于便利店面積小、商品集中、支付便捷,可以比超市提供更多的即時消費體驗。再加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人們在家加工食材的時間不多,便利店中的關東煮、包子、速食米飯等便利飲食,也會讓追求快節奏的人在短時間內滿足自己的需求。
同時,便利店也成為多元消費的便民平臺。便利店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購物之余,往往還提供快遞、手機充值、水電氣繳費等多元化的便民服務,一些便利店甚至還可以購買機票車票,這些是傳統的超市并不擅長去做的事情。此外,很多電商也開始與遍地開花的便利店合作,由便利店代替社區居民接收存放快遞,解決了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便利店正迎來一波競爭熱潮,這將是一場優勝劣汰的持久戰?;ヂ摼W對傳統零售行業的改造與顛覆,目前還只是剛剛開始,行業面臨著迅速規?;?、線上線下融合、挖掘全產業鏈數據價值等眾多挑戰。而那些跑得最快、體驗最好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互聯網與傳統 零售業 的“聯姻”,就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這場互聯網對傳統 零售業 的變革,讓便利店站在“風口”上。
大賣場日漸式微“小而美”正在上位
4月11日,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宣布,位于合肥勝利路和馬鞍山路的兩家門店停止營業。這是自2008年沃爾瑪進入合肥市場之后,陸續關閉的第6家和第7家門店,目前合肥的沃爾瑪門店僅剩1家。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沃爾瑪在全球關閉了269家門店。
紛紛選擇關閉門店的超市巨頭并非只有沃爾瑪一家。 4月1日,瑪莎百貨正式關閉上海的最后3家門店,選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3月24日,大潤發上海港澳店也宣布關門。此前,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研報顯示,2011年至2015年,全國150家連鎖百貨企業麾下每年關閉停業的百貨門店數量分別是10家、15家、22家、40家和100家,關停數量呈逐年擴大趨勢。
與各大賣場“寒意漸濃”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小而美”的便利店業態正深入人心。便利店是生活中市民需要密切與之打交道的地方,7-eleven、全家、愛便利、美宜佳等名字大多耳熟能詳。隨著互聯網經濟的深入發展,便利店的發展和經營模式也在悄悄變化,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的一句“純電商時代已經過去”讓“新零售”概念徹底火了。
關于“新零售”,馬云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將電商和傳統零售商融合發展,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東方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新零售是廣義模式下O2O的全面升級。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 ”便利店正是“新零售”的最好載體。
“線上與線下同步,客戶端與實體店并行”是很多便利店的經營模式。在店里,顧客可以“掃碼購物”,減少了排隊結算的等待時間。在家里,顧客可以選擇“線上選購—線下自提/送貨上門”的服務方式,既可以網購便利店內的商品,也可以去現場體驗挑選,操作方式都是使用手機移動互聯網。
在中國24小時營業的7-eleven,多數經營在大型寫字樓以及居民區旁邊,成為上班族日夜相見的聚點,很多白領在深夜下班還能在單位附近買一份快餐,這種溫暖的感覺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便利店也在貨品和服務上不斷豐富和完善。拿蘇果的新一代便利店來說,除了賣咖啡外,鮮食品類大大擴充,服務上也更加注重體驗,可以提供微波爐加熱、O2O洗衣、充電寶租用、充值繳費、外賣、免費WiFi等便民服務,成為很多城市居民的首選平臺。
便利店熱潮來襲 各巨頭蜂擁而至
便利店,可謂今年 零售業 最火的話題之一,其逆勢上揚的勁頭給低迷的實體 零售業 帶來了一針強心劑。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傳統 零售業 態的銷售額增長了1.6%。其中專賣店增長1.7%,專業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別增長了2.9%、1.9%、1.8%,而便利店的增長連續居 零售業 各類業態之首,銷售額增幅達到8%。
目前全國的中小超市數量已經超過680萬家,從物理位置上來看,中小超市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終端門店。然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電商的日益普及,很多中小超市正面臨著客源減少、供應鏈管理成本上升等困境。事實上,電商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零售。基于此項認知,包括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電商巨頭在內,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海量的線下便利店。
從2016年開始,馬云就不斷在各種場合大談“新零售”概念,阿里巴巴也于2016年推出了B2B平臺“零售通”,讓中小零售店主可以通過“零售通”App直接進貨,并計劃用3年時間覆蓋100萬家零售店。 2016年12月,“零售通”當月動銷商店數量已突破10萬家。
而就在上月,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對外表示,未來5年將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一半在農村,實現每個村都有覆蓋的目標。不論是商戶還是個人,均可以加盟京東便利店,通過“京東掌柜寶”App線上進貨,京東則為其提供品牌和貨源支持。
在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鑼鼓喧天地高調部署“新零售”戰略之時,A股唯一服務城鄉商品流通貿易企業供銷大集,更早完成了100萬家便利店門店的布局。這些業務覆蓋28個省、800多個城市的100萬家便利店,分屬“掌合天下”和“酷鋪”兩個品牌,其中“掌合天下”平臺服務便利店超85萬家,“酷鋪”平臺便利店突破15萬家。
有人稱,在“新零售”概念帶動下,便利店已成為又一個火爆的互聯網產業。 “在城市的每個轉角處邂逅你”,正是各品牌便利店眼下的目標。
“快消費”就在跟前“小時代”大有可為
為什么便利店能夠成功?專家認為,這與“2小時消費圈”有關。
隨著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崛起和物流體系的日益完善,網絡購物逐漸取代超大賣場成為很多市民首選的購物平臺。一些電商系物流已經可以做到當天配送的地步,物流時間由原先的幾天縮短為幾個小時,電商平臺的低價格和快速物流體系帶給了顧客優良的消費體驗。
然而再快的物流,也很難破解“2小時消費圈”的魔咒,因為物流體系很難做到2小時之內的完全配送,例如不可能在你跑步的時候實時送來你需要的東西,所以便利店就產生了,滿足消費者碎片化、快節奏的消費需求。當網購大潮席卷而來,很多年輕消費者發現,去大賣場購物的次數的確越來越少,去便利店的次數卻有增無減。購物習慣悄然變化的背后,是便利店逐漸活躍的“小時代”來臨。
都市快節奏的生活,讓市民的購物時間加速破碎,時間成本越來越成為大家考慮的焦點,在有限的時間下,很多人都愿意把時間花費在文化、休閑、娛樂領域。由于便利店面積小、商品集中、支付便捷,可以比超市提供更多的即時消費體驗。再加上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人們在家加工食材的時間不多,便利店中的關東煮、包子、速食米飯等便利飲食,也會讓追求快節奏的人在短時間內滿足自己的需求。
同時,便利店也成為多元消費的便民平臺。便利店在滿足人們日常生活購物之余,往往還提供快遞、手機充值、水電氣繳費等多元化的便民服務,一些便利店甚至還可以購買機票車票,這些是傳統的超市并不擅長去做的事情。此外,很多電商也開始與遍地開花的便利店合作,由便利店代替社區居民接收存放快遞,解決了快遞物流“最后一公里”難題。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便利店正迎來一波競爭熱潮,這將是一場優勝劣汰的持久戰?;ヂ摼W對傳統零售行業的改造與顛覆,目前還只是剛剛開始,行業面臨著迅速規?;?、線上線下融合、挖掘全產業鏈數據價值等眾多挑戰。而那些跑得最快、體驗最好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互聯網+便利店 零售業“小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