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其實是 百盛 嘗試新業態最多的一年,不過想要重拾昔日外資第一品牌的地位,并不容易。
真以為是嘗試新業態拯救了 百盛 ?賣資產才是扭虧的真正原因。
2月20日, 百盛 集團(03368)公布了2016年業績報,財報顯示,2016年 百盛 集團銷售總額為165.99億元,比2015年的180.998億元下降了8.2%。經營收益總額為46.0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7.39億元下降2.8%,主營業務實現利潤1.54億元,跟去年的虧損1.83億元相比大幅扭轉。
在銷售綜合和經營收益都在下滑的情況下,扭虧主要借助賣資產得以實現。2016年12月, 百盛 集團完成了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華德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貸款的賣,一次性獲得稅前利潤人民幣12.83億元。
另一個沒有下滑的數據是, 百盛 同店銷售在第四季度出現了1.4%的增長,扭轉了前三季度降幅為9.0%的下跌趨勢,全年同店銷售下降至6.7%。
作為最早在中國經營時尚百貨外資連鎖企業之一, 百盛 1994年在北京復興門內大街開設首家百貨店,大大滿足了當時的中高檔消費群體。一度成為國內高端百貨的代表。
但是隨著國內零售環境和消費者需求發生變化, 百盛 的日子不再像以前一樣好過。自2012年以來其凈利潤連續5年下降,2015年甚至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在 百盛 自身物業條件難以改造、百貨業態逐步衰退等客觀條件下,2016年其實是 百盛 嘗試新業態最多的一年。2016年1月, 百盛 與韓國衣戀集團合作,將一家 百盛 百貨改造成了 百盛 優客城市廣場,這家近5000平方米的韓國主題的百貨店在開業之初獲得了平日8倍的客流量和銷量,在當時被認為是 百盛 轉型成功的代表。 百盛 官方透露,目前這家優客中心的銷售額和客流量均比改造之前翻了一番。這樣的業績讓 百盛 打算在2017年上半年將南昌的 百盛 也改造為 百盛 優客城市廣場。
2016年9月, 百盛 在上海協信星光廣場開出了其首家獨立超市—— 百盛 精品超市,按照計劃,其在2017年會在上海再布局一家此類的超市。
2016年10月,從臺灣引入烘焙品牌“Hogan Bakery”(哈肯鋪),并在上海新天地開業,此后,這家面包店又在上海永興坊再開一家,而且這兩家店鋪選址均不在 百盛 百貨內部。
在嘗試新業態的同時,對于扭虧無望的門店, 百盛 則直接閉店。2016年9月, 百盛 賣了北京太陽宮店所在的物業,最近, 百盛 重慶財富中心店也被傳出將于3月19日關閉。官網數據顯示, 百盛 目前在全國33個城市運營著57家門店。
百盛 在財報中提出,2017年 百盛 集團計劃新設立兩間百貨門店,分別位于長沙與郴州,其中一家美妝概念零售店——Parkson Beauty將開在長沙,以美麗、美容、美妝的生活方式為主題,包括化妝品、專業美容、剪發、頭發護理、家居生活等加強體驗和服務的業態。
類似的業態伊勢丹百貨也嘗試過,在2016年1月,伊勢丹在上海大悅城開出了Isetan beauty美妝零售集合店,除了集合各路美妝品牌之外,這家店還提供美甲美睫、綠色主題輕餐吧等服務。
百盛 顯然還在繼續嘗試更多新業態,不過在不斷變換的市場環境下,想要重試昔日外資第一品牌的地位,并不容易。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創新業態能否幫助百盛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