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東環商圈兩年多,昨日,日本最大的食品超市品牌在本地開出的美思佰樂東環店關門。
昨天上午,萬科美好廣場一樓美思佰樂東環店,貼在門上的“閉店通知”上寫著“本店將于2016年6月30日閉店”。東環路沿線是市區 賣場超市 競爭最激烈的“戰場”,對業內人士來說,夾在幾大 賣場超市 巨頭包圍圈中,美思佰樂的關門,更像是預料中的“靴子”落地。市區 賣場超市 的“洗牌”還將不斷加劇,已經成為業內共同看法。
美思佰樂東環店黯然退場 賣場超市 競爭慘烈,銷售滑坡
記者前天上午“探店”,看到美思佰樂東環店超市內大多數貨架已“搬空”。據一位顧客介紹,“閉店通知”是6月1日貼出的,清倉打折也有半個多月了。“在這里工作一年半了”,據一位超市工作人員透露,周邊 賣場超市 競爭太激烈了,每周3天的超市“均價日”,價格下降生意會好一點,平時一般般。
美思佰樂隸屬于世界500強、亞洲最大的零售集團日本永旺株式會社,在全球已開設店鋪1500家。2013年12月,美思佰樂進入本地市場,在蘇州樂園南廣場開出的華東區首店,以蔬果、肉類、水產等生鮮食品為主,也是當時蘇州首家連鎖生鮮超市。2014年5月,美思佰樂在萬科美好廣場開出第二家連鎖門店。然而僅僅經營了兩年多,東環店黯然退場。
美思佰樂的撤退,讓東環路沿線 賣場超市 ,感受到了撲面寒風。據業內人士介紹,1999年7月8日,市區首家大賣場、當時的“百潤發”就選址東環路,此后歐尚、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賣場競相來此安營扎寨,在3公里之內聚集如此多的賣場巨頭,曾引發商界爭議。作為市區 賣場超市 布點最密集的區域,競爭慘烈。
某大賣場營銷人員介紹,他們派出了實力最強的店長坐鎮,緊盯競爭對手出“價格大招”,生鮮商品“打”得最兇,“刀刀見血”下,生鮮綜合價格在旗下賣場網點中墊底,有不少是“賠本賺吆喝”。 賣場超市 銷售額持續滑坡,“今年5月和去年同期比,少做700萬元生意”,有的門店銷售額年下跌幅度達15%到20%。
多重因素夾擊,客源大量流失“老少通吃”的時代遠去
東環路沿線 賣場超市 “火拼”,只是一個縮影。隨著市民消費理念、消費模式改變, 賣場超市 “老少通吃”的時代漸遠去。
“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專門去 賣場超市 采購了”,42歲的家庭主婦陶女士介紹,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就能下單,網購新鮮菜當天就能送上門。“去 賣場超市 買菜,路上時間長,逛一圈起碼要一個小時”,67歲的老蘇州顧好婆說,小區門口開出了社區超市,買菜買食品圖個路近省事。此外,農貿市場、社區直銷菜店、批發市場社區直銷點等都成為市民“買菜”的好去處。不少市民改變了專程到大賣場“批發”采購方式,轉為在家門口買菜的“便利模式”。
電商網購帶走了大批客源。據賣場營銷人員介紹,電商平臺生鮮、日用品等的迅猛發展,沖擊以往 賣場超市 的“拳頭業務”。年輕人去超市次數越來越少,實體超市線下客戶流失嚴重。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出現,社區便利店形式的消費方式,也在“蠶食”以往 賣場超市 蛋糕。據貝恩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統計,2014年中國家庭光顧大賣場的次數同比減少5%,單次購物的件數也有所下降。集團消費的急劇下降,讓 賣場超市 “雪上加霜”。據市區一家賣場營銷人員透露,前幾年賣場購物卡消費,一般占門店銷售的20%左右,最多達到50%,目前卻寥寥無幾。
從2007年以來,本地大賣場、購物中心等大體量商業經歷擴張“風暴”,大賣場開店最多時一年要開出七八家門店。 賣場超市 迅猛擴張,造成的“僧多粥少”,成為“壓垮駱駝”的一大關鍵因素。貝恩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統計,全國大賣場的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從2012年到2013年的7.9%,下降到2013年到2014年的3.7%。我市今年1月到5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2.52億元,同比增10.1%,而從市區10余家重點超市賣場看,下跌幅度達3.01%,下跌幅度最大的超市達36%。
賣場超市 的“洗牌”從2013年開始,2014年成為轉折點。據聯商網公布數據,截至去年6月30日,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至少關閉120家,超市賣場業態成為重災區,共計關閉95家。
供大于求成為一大趨勢便利店、電商等多種業態共闖“江湖”
“洗牌”,調整,將成為 賣場超市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據市商聯會會長謝錫良介紹,今年上半年商聯會調研發布的《蘇州商貿業未來發展十大趨勢》中,商業地產“產能過剩”、供大于求,成為一大趨勢。
據謝錫良介紹,市區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業項目,已建750萬平方米,在建440萬平方米。僅市區近兩年建成的20多家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中,近半數經營不理想。我市大賣場門店目前達80余家,僅市區就達40多家。“已經連續3年沒有新開大賣場的計劃了”,前幾年在本地市場“跑馬圈地”的 賣場超市 業態,開始“金盆洗手”。據多家知名大賣場人員介紹,今年在本地市場沒有新開賣場計劃。
放緩傳統業態布點的同時,一場“自救”調整轉型戰役緊鑼密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而全”業態走下坡路,節省時間、適合現代人快捷生活方式的專業店、便利店業態異軍突起。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的“2015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去年業態銷售增幅分化明顯,增長最快的是專業專賣店,增幅達16.1%,便利店的銷售增幅達15.2%。
市民購物買菜,既能去大賣場逛逛淘淘,也能在家門口便利店解決,大 賣場超市 進軍便利店小業態,“大小通吃”成為調整方向。2014年華潤萬家收購TESCO中國項目,并在購物中心、小業態等多領域嘗試。“目前在蘇州開了160多家小業態門店,銷售業績能夠持平,今年計劃開25家小業態門店”,據華潤萬家有關人士介紹,今年6月25日開出的華潤萬家南環匯鄰廣場店,就屬于社區小業態超市。據家樂福有關人士介紹,去年在上海開出300平方米左右的社區店,今年在無錫落地,蘇州也會有計劃。
市民還能上 賣場超市 電商平臺,過把網購癮。據介紹, 賣場超市 進軍電商,是調整另一主旋律。各大賣場爭相“觸電”,探索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大潤發建設的飛牛網,到去年年底拓展1000萬注冊會員,日均訂單量超過4萬單,今年計劃將商品品類拓展至300萬到500萬個。
美思佰樂東環店黯然退場 賣場超市 競爭慘烈,銷售滑坡
記者前天上午“探店”,看到美思佰樂東環店超市內大多數貨架已“搬空”。據一位顧客介紹,“閉店通知”是6月1日貼出的,清倉打折也有半個多月了。“在這里工作一年半了”,據一位超市工作人員透露,周邊 賣場超市 競爭太激烈了,每周3天的超市“均價日”,價格下降生意會好一點,平時一般般。
美思佰樂隸屬于世界500強、亞洲最大的零售集團日本永旺株式會社,在全球已開設店鋪1500家。2013年12月,美思佰樂進入本地市場,在蘇州樂園南廣場開出的華東區首店,以蔬果、肉類、水產等生鮮食品為主,也是當時蘇州首家連鎖生鮮超市。2014年5月,美思佰樂在萬科美好廣場開出第二家連鎖門店。然而僅僅經營了兩年多,東環店黯然退場。
美思佰樂的撤退,讓東環路沿線 賣場超市 ,感受到了撲面寒風。據業內人士介紹,1999年7月8日,市區首家大賣場、當時的“百潤發”就選址東環路,此后歐尚、家樂福、沃爾瑪等大賣場競相來此安營扎寨,在3公里之內聚集如此多的賣場巨頭,曾引發商界爭議。作為市區 賣場超市 布點最密集的區域,競爭慘烈。
某大賣場營銷人員介紹,他們派出了實力最強的店長坐鎮,緊盯競爭對手出“價格大招”,生鮮商品“打”得最兇,“刀刀見血”下,生鮮綜合價格在旗下賣場網點中墊底,有不少是“賠本賺吆喝”。 賣場超市 銷售額持續滑坡,“今年5月和去年同期比,少做700萬元生意”,有的門店銷售額年下跌幅度達15%到20%。
多重因素夾擊,客源大量流失“老少通吃”的時代遠去
東環路沿線 賣場超市 “火拼”,只是一個縮影。隨著市民消費理念、消費模式改變, 賣場超市 “老少通吃”的時代漸遠去。
“已經有很長時間沒專門去 賣場超市 采購了”,42歲的家庭主婦陶女士介紹,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就能下單,網購新鮮菜當天就能送上門。“去 賣場超市 買菜,路上時間長,逛一圈起碼要一個小時”,67歲的老蘇州顧好婆說,小區門口開出了社區超市,買菜買食品圖個路近省事。此外,農貿市場、社區直銷菜店、批發市場社區直銷點等都成為市民“買菜”的好去處。不少市民改變了專程到大賣場“批發”采購方式,轉為在家門口買菜的“便利模式”。
電商網購帶走了大批客源。據賣場營銷人員介紹,電商平臺生鮮、日用品等的迅猛發展,沖擊以往 賣場超市 的“拳頭業務”。年輕人去超市次數越來越少,實體超市線下客戶流失嚴重。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出現,社區便利店形式的消費方式,也在“蠶食”以往 賣場超市 蛋糕。據貝恩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統計,2014年中國家庭光顧大賣場的次數同比減少5%,單次購物的件數也有所下降。集團消費的急劇下降,讓 賣場超市 “雪上加霜”。據市區一家賣場營銷人員透露,前幾年賣場購物卡消費,一般占門店銷售的20%左右,最多達到50%,目前卻寥寥無幾。
從2007年以來,本地大賣場、購物中心等大體量商業經歷擴張“風暴”,大賣場開店最多時一年要開出七八家門店。 賣場超市 迅猛擴張,造成的“僧多粥少”,成為“壓垮駱駝”的一大關鍵因素。貝恩與凱度消費者指數統計,全國大賣場的銷售額年復合增長率,從2012年到2013年的7.9%,下降到2013年到2014年的3.7%。我市今年1月到5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2.52億元,同比增10.1%,而從市區10余家重點超市賣場看,下跌幅度達3.01%,下跌幅度最大的超市達36%。
賣場超市 的“洗牌”從2013年開始,2014年成為轉折點。據聯商網公布數據,截至去年6月30日,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至少關閉120家,超市賣場業態成為重災區,共計關閉95家。
供大于求成為一大趨勢便利店、電商等多種業態共闖“江湖”
“洗牌”,調整,將成為 賣場超市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題。據市商聯會會長謝錫良介紹,今年上半年商聯會調研發布的《蘇州商貿業未來發展十大趨勢》中,商業地產“產能過剩”、供大于求,成為一大趨勢。
據謝錫良介紹,市區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業項目,已建750萬平方米,在建440萬平方米。僅市區近兩年建成的20多家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中,近半數經營不理想。我市大賣場門店目前達80余家,僅市區就達40多家。“已經連續3年沒有新開大賣場的計劃了”,前幾年在本地市場“跑馬圈地”的 賣場超市 業態,開始“金盆洗手”。據多家知名大賣場人員介紹,今年在本地市場沒有新開賣場計劃。
放緩傳統業態布點的同時,一場“自救”調整轉型戰役緊鑼密鼓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而全”業態走下坡路,節省時間、適合現代人快捷生活方式的專業店、便利店業態異軍突起。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的“2015年度行業發展狀況調查”顯示,去年業態銷售增幅分化明顯,增長最快的是專業專賣店,增幅達16.1%,便利店的銷售增幅達15.2%。
市民購物買菜,既能去大賣場逛逛淘淘,也能在家門口便利店解決,大 賣場超市 進軍便利店小業態,“大小通吃”成為調整方向。2014年華潤萬家收購TESCO中國項目,并在購物中心、小業態等多領域嘗試。“目前在蘇州開了160多家小業態門店,銷售業績能夠持平,今年計劃開25家小業態門店”,據華潤萬家有關人士介紹,今年6月25日開出的華潤萬家南環匯鄰廣場店,就屬于社區小業態超市。據家樂福有關人士介紹,去年在上海開出300平方米左右的社區店,今年在無錫落地,蘇州也會有計劃。
市民還能上 賣場超市 電商平臺,過把網購癮。據介紹, 賣場超市 進軍電商,是調整另一主旋律。各大賣場爭相“觸電”,探索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大潤發建設的飛牛網,到去年年底拓展1000萬注冊會員,日均訂單量超過4萬單,今年計劃將商品品類拓展至300萬到500萬個。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蘇州美思佰樂東環店關門 賣場超市加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