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外賣上線了名為“快驢送貨”系統。據了解,“快驢進貨”目前為眾多B端用戶即為商家提供進貨服務,提供的商品主要包括米面糧油、酒、餐具、紙巾、打印機等產品,供貨商也很多。此外,美團也為商家提供餐盒等貨物,且為商家提供相比市面價格更低的產品。
事實上,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后加碼B端業務的意圖愈加明顯,去年底,美團-大眾點評將企業消費市場作為攻城略地的新據點,推出新產品“商企通”拓展企業用戶市場。“商企通”產品將幫助企業進行商務餐飲娛樂消費的預算管控、成本控制,實現財務透明,并且簡化員工報銷流程,提升員工滿意度,而快驢系統的上線則是其加速布局B端業務的表現。
美團與 餓了么 火并B端業務
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之后,外賣C端的格局已定,美團外賣及 餓了么 的市場份額不相上下,但是兩大外賣巨頭之間的博弈卻并未告一段落。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團低調加碼B端業務很可能是為了與 餓了么 推出的“有菜”進行對抗,外賣平臺之間的戰火也將蔓延至B端,即在餐飲供應鏈上展開PK。
餐飲供應鏈現狀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曾表示,由于中餐涉及的食材及調味品多且雜,導致餐飲行業的供應鏈十分冗長,中間的利益關系也十分復雜,因而整合供應鏈的難度非常大。
現存的餐飲B2B平臺雖然有優化餐飲供應鏈的愿景,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在此領域做得十分突出的企業。盡管有很多平臺以不同的模式活躍在餐飲行業的供應鏈端,但是目標客戶過于集中以及供應商匱乏等痛點,極大地限制了餐飲B2B平臺的發展。
餐飲后市場:下一個互聯網風口
中小餐館的食材采購是一個高頻高額的剛性需求,商家幾乎每天都需要采購,復購率高,粘性強,流水大。按傳統方式每家餐館都要投入人員、交通、時間成本,非常需求一個平臺把各家的采購需求整合在一起,做科學的供應鏈管理。
眾所周知,中國餐飲業市場巨大,年營收超過3萬億元,食材采購規模達8000億元,但中間渠道鏈接太長,損耗太多,若農產品供應鏈與互聯網結合,可誕生無比龐大的創新力量。
全球餐飲供應鏈服務領先者:sysco
在美國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大型餐飲原材料配送企業Sysco。美國西斯科(Sysco)公司成立于1969年,由John F. Baugh創立,開始為咖啡館,醫院,學校提供送餐服務。成立公司起名為Zero Foods。1969年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組建SYSCO公司。
目前,西斯科分支機構遍布北美地區,是北美最大的食品銷售企業,目前是美國最大的食品配送企業,為約42萬家餐廳、學校、醫院等客戶提供包括肉類、蔬菜、水果、廚房用品等食材,于1970年在紐交所上市。2014年,西斯科的年銷售額從上市時的1.15億美元,已發展到465億美元,市值231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約為17%。2015年營業額為444億美金,占據市場的25%的份額。
西斯科分支機構遍布北美地區,是北美最大的食品銷售企業,營銷網絡遍及美國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一部分。公司為356,000家餐廳、飯店、醫院和學校提供餐食。2014年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版中排名第234位。 食品包括鮮凍肉、海鮮、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環保餐具廚房用品等。服務客戶多達420,000,包括餐館、醫療中心、教育機構及其它食品服務客戶。
Sysco 的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點:
1、快速準確的送達,包括每日向客戶配送,以及對緊急需求的快速響應;
2、有競爭力的價格,通過規模化經營降低上游成本,包括通過兼并收購取得規模,減少競爭;
3、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有7000名市場銷售人員和以及 5000 名支持服務人員,密切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及向客戶介紹Sysco的新產品和服務;
4、廣泛的產品圖譜,滿足客戶多樣的需求,同時提供高品質的自有品牌產品;
5、對客戶經營的系統化建議,比如通過數據分析向客戶出具原材料消耗報告,庫存控制建議等;
6、廣泛的區域覆蓋,以及多種客戶類型,分散了經濟周期的風險。
國內餐飲供應鏈模式:重模式?輕模式?新模式?
以下來自品途商業評論作者非凡之見的觀點:
餐飲后端采購O2O從目前情況看來,窗口尚未關閉。從商業角度來看,好的模式應該包含以下幾點標準:
1.成本--運轉成本低。
2.可復制性---可復制性強,復制成本低。
3.效率--整個模式運轉高效。
4.競爭力---整體模式對產業鏈具有控制力,對外有競爭優勢。
模式選擇:
1.重模式:自營模式
2.輕模式:平臺模式
其中關鍵業務模塊是技術研發,倉儲,采購,物流是關鍵業務模塊。這四個模塊都是重投入。技術研發智力投入密集,應對業務的各種需求,包括物流排線,倉儲管理,采購管理,客戶端之類的。倉儲是勞動密集型,在沒有機械化設備的支持下,是人力堆起來的。物流依賴于成熟的物流體系,包括對應的技術研發和運轉效率,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了,自建車隊是不可取的。一般采用社會化物流解決。采購至關重要,品控就要在這里完成,沒有品控直接影響到客戶的體驗。
重模式
優勢:1、控制力強:因為很多環節都自己控制,所以能通過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直接解決服務體驗和效率的問題,同時介入的環節足夠多,控制力強。2、行業壁壘:一旦建立完成,能透過后端的投入及運轉將優勢傳達到前端,要擊破是非常難的。例如如果全城分倉布局完成,能做到下單后2小時送達,那分分鐘秒殺競爭對手。3、增量市場:完成部署,出了餐飲后端采購的利基市場以外,可擴展的增量市場多,想象空間大。
劣勢:1、運轉成本:接入的環節越多,運營成本越高,并且重資產,人力投入,資金損耗巨大。如果創始團隊的資金獲取能力不夠強,很有可能在沒有形成壁壘的時候就死掉了。還有擴張的復制成本太高,需重新組建團隊。2、管理成本:互聯網+傳統業務,要求創始團隊能游刃有余在兩種管理模式中切換。如果采用純互聯網團隊扁平化的方式來管理,講究少層級,以這種方式管理傳統業務團隊的時候就會比較被動。例如背景不同的地堆和倉儲團隊。扁平化講究層級少,命令快速布達,主人公意識強,有創新力,但是缺少掌控力。傳統企業的管理方式講究層級明確,嚴格執行,但是人員歸屬感和主人公意識弱。3、時間成本:在后端沒有部署完成之前,無法憑借后端的優勢快速占領市場。
輕模式
優勢:1、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低,因為省去了倉儲,物流環節,所以啟動成本低,并且經過電商的年代,信息系統基本都現成,不需要太多研發,直接改動就上線,最多加入LBS定位技術。2、啟動快速:因為這個本質上是電商,故事好講,團隊好組建,啟動速度快是一大優點。很多團隊會選擇這個模式來入場。3、成長快速:運用多種營銷手段,快速滲透市場,什么搶購,限量,套餐,積分之類的全上。數據暴增,指標漂亮,各種廠商合作找上門。
劣勢:1、競爭激烈:因為好啟動,所以很多人都會采取這種方式入場,就會出現很多競爭對手。并且直接進入最不愿意面對的環節--拼價格。2、行業壁壘:門檻不高,核心競爭力全部維系在線上運營及營銷活動,對手跟進成本低。3、商業模式:這個模式意味著要有一批跟淘寶店家一樣的人愿意使用你的平臺。然而,這很難找到合適的人來運作。因為原來的從業者是只送周邊,能做到隨叫隨到,但是基于哪個點跟他們合作?
從以上的市面主流的兩種模式來看,各有優劣。除了這兩種模式,或許還有更好的新模式供選擇。
新模式:重里做輕
顧名思義,就是采購、推廣、倉儲、分煉、物流、支付等環節中,有社會化工具能解決的就采用輕模式,如物流、推廣、支付等。企業只需要把最重要的資源花在必須采用重模式的環節上面,如勞動密集型的倉儲、采購員等,以降低成本為出發點。另外,就是從選品上切入,有非標品和標品兩種。供應鏈之所以會做重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品的問題。
非標品:以蔬菜為例,大部分就餐者選擇最多的是蔬菜,因此,對餐廳而言蔬菜是高頻,剛需。但蔬菜不好的地方在于有很多的不可控性:第一,非標品需要市場培育,這就存在培育的成本問題。第二,價格波動,價格波動受到天氣、交通等因素影響,導致初創公司無法對平臺上的蔬菜食材進行報價。價格報高了,第二天配送,商戶知道市場價格后會覺得虧了。價格報低了,虧損。能不能第二天知道價格后再報價呢,可以,這要求技術開發和采購緊密配合,采購完成同時完成價格錄入,能不能提前庫存呢?可以,庫房要求高。3.難保存。蔬菜類產品對保存環境和新鮮度要求高,別說保存一個晚上了,就是保持三個小時,加上運輸擠壓都會出現質量問題。雖然面臨種種問題,但不是意味著這個沒有價值,只要資金足夠,策略對路,應該會有比較好的辦法解決的。
標品:數據分析發現,蔬菜僅占每天整個采購額30%左右的資金,標品相對于蔬菜等非標品屬于低頻消費品,但是如果把全部標品都做了,這消費頻次并不低。標品的好處在于:第一,標準化,如米、面、醬油等物品,只要把供應商控制好,基本上就沒什么問題了。第二,易于保存,雖然米、面等食品的庫房可能需要控制溫度、濕度等,但相比蔬菜、魚等需要冷鏈庫房所需的成本和難度低很多。更多標品的只需普通倉庫就能儲存,而且運輸損耗小。第三,商業系統成熟,標品的經銷商和生產商可利用技術系統解決分銷問題,如進銷系統、CRM系統、物流系統等。第四,物流成本低,大部分非標品都需要特殊的物流手段將損耗率降到最低,如生鮮、蔬菜都需要冷鏈運輸車配送。同時,標品的運輸量也比非標品大,單位運輸成本低。
按照以上的方式,能在重模式里面做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增加存活率。
蔬菜為切入點的項目,建議關注三個點:1.準確率--質量,斤數。2.時效性---餐廳要預處理蔬菜,對到達時間要求很高,就是物流。3.價格--有效的方案解決價格問題,其實就是供應鏈問題。
標品為切入點的項目,建議關注三個點:1.渠道--=快速梳理上游渠道,完成招商。2.運營--線上產品的運營,用戶活躍度,客單價。3.物流---解決到店的物流。
結語:
由此可見,餐飲供應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類別。這也是為何其他門類都電商化,而唯獨只有餐飲供應鏈未完全電商化,且未出現巨頭公司的原因。美團與 餓了么 憑借雄厚的資金布局該市場,由于雙方在B端商家上有比較大的重合性,因此,未來不可避免的展開激烈競爭。當然,誰贏誰輸,很大程度上要看雙方是否解決了該領域的真正痛點,因為,8000億的市場,誰能占得先機,誰的贏面就會很大。
事實上,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后加碼B端業務的意圖愈加明顯,去年底,美團-大眾點評將企業消費市場作為攻城略地的新據點,推出新產品“商企通”拓展企業用戶市場。“商企通”產品將幫助企業進行商務餐飲娛樂消費的預算管控、成本控制,實現財務透明,并且簡化員工報銷流程,提升員工滿意度,而快驢系統的上線則是其加速布局B端業務的表現。
美團與 餓了么 火并B端業務
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之后,外賣C端的格局已定,美團外賣及 餓了么 的市場份額不相上下,但是兩大外賣巨頭之間的博弈卻并未告一段落。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團低調加碼B端業務很可能是為了與 餓了么 推出的“有菜”進行對抗,外賣平臺之間的戰火也將蔓延至B端,即在餐飲供應鏈上展開PK。
餐飲供應鏈現狀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曾表示,由于中餐涉及的食材及調味品多且雜,導致餐飲行業的供應鏈十分冗長,中間的利益關系也十分復雜,因而整合供應鏈的難度非常大。
現存的餐飲B2B平臺雖然有優化餐飲供應鏈的愿景,但就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在此領域做得十分突出的企業。盡管有很多平臺以不同的模式活躍在餐飲行業的供應鏈端,但是目標客戶過于集中以及供應商匱乏等痛點,極大地限制了餐飲B2B平臺的發展。
餐飲后市場:下一個互聯網風口
中小餐館的食材采購是一個高頻高額的剛性需求,商家幾乎每天都需要采購,復購率高,粘性強,流水大。按傳統方式每家餐館都要投入人員、交通、時間成本,非常需求一個平臺把各家的采購需求整合在一起,做科學的供應鏈管理。
眾所周知,中國餐飲業市場巨大,年營收超過3萬億元,食材采購規模達8000億元,但中間渠道鏈接太長,損耗太多,若農產品供應鏈與互聯網結合,可誕生無比龐大的創新力量。
全球餐飲供應鏈服務領先者:sysco
在美國已經有非常成熟的大型餐飲原材料配送企業Sysco。美國西斯科(Sysco)公司成立于1969年,由John F. Baugh創立,開始為咖啡館,醫院,學校提供送餐服務。成立公司起名為Zero Foods。1969年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組建SYSCO公司。
目前,西斯科分支機構遍布北美地區,是北美最大的食品銷售企業,目前是美國最大的食品配送企業,為約42萬家餐廳、學校、醫院等客戶提供包括肉類、蔬菜、水果、廚房用品等食材,于1970年在紐交所上市。2014年,西斯科的年銷售額從上市時的1.15億美元,已發展到465億美元,市值231億美元,市場占有率約為17%。2015年營業額為444億美金,占據市場的25%的份額。
西斯科分支機構遍布北美地區,是北美最大的食品銷售企業,營銷網絡遍及美國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一部分。公司為356,000家餐廳、飯店、醫院和學校提供餐食。2014年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版中排名第234位。 食品包括鮮凍肉、海鮮、家禽、蔬菜、水果、零食以及環保餐具廚房用品等。服務客戶多達420,000,包括餐館、醫療中心、教育機構及其它食品服務客戶。
Sysco 的核心競爭力有以下幾點:
1、快速準確的送達,包括每日向客戶配送,以及對緊急需求的快速響應;
2、有競爭力的價格,通過規模化經營降低上游成本,包括通過兼并收購取得規模,減少競爭;
3、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有7000名市場銷售人員和以及 5000 名支持服務人員,密切了解客戶的需求以及向客戶介紹Sysco的新產品和服務;
4、廣泛的產品圖譜,滿足客戶多樣的需求,同時提供高品質的自有品牌產品;
5、對客戶經營的系統化建議,比如通過數據分析向客戶出具原材料消耗報告,庫存控制建議等;
6、廣泛的區域覆蓋,以及多種客戶類型,分散了經濟周期的風險。
國內餐飲供應鏈模式:重模式?輕模式?新模式?
以下來自品途商業評論作者非凡之見的觀點:
餐飲后端采購O2O從目前情況看來,窗口尚未關閉。從商業角度來看,好的模式應該包含以下幾點標準:
1.成本--運轉成本低。
2.可復制性---可復制性強,復制成本低。
3.效率--整個模式運轉高效。
4.競爭力---整體模式對產業鏈具有控制力,對外有競爭優勢。
模式選擇:
1.重模式:自營模式
2.輕模式:平臺模式
其中關鍵業務模塊是技術研發,倉儲,采購,物流是關鍵業務模塊。這四個模塊都是重投入。技術研發智力投入密集,應對業務的各種需求,包括物流排線,倉儲管理,采購管理,客戶端之類的。倉儲是勞動密集型,在沒有機械化設備的支持下,是人力堆起來的。物流依賴于成熟的物流體系,包括對應的技術研發和運轉效率,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瓶頸了,自建車隊是不可取的。一般采用社會化物流解決。采購至關重要,品控就要在這里完成,沒有品控直接影響到客戶的體驗。
重模式
優勢:1、控制力強:因為很多環節都自己控制,所以能通過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直接解決服務體驗和效率的問題,同時介入的環節足夠多,控制力強。2、行業壁壘:一旦建立完成,能透過后端的投入及運轉將優勢傳達到前端,要擊破是非常難的。例如如果全城分倉布局完成,能做到下單后2小時送達,那分分鐘秒殺競爭對手。3、增量市場:完成部署,出了餐飲后端采購的利基市場以外,可擴展的增量市場多,想象空間大。
劣勢:1、運轉成本:接入的環節越多,運營成本越高,并且重資產,人力投入,資金損耗巨大。如果創始團隊的資金獲取能力不夠強,很有可能在沒有形成壁壘的時候就死掉了。還有擴張的復制成本太高,需重新組建團隊。2、管理成本:互聯網+傳統業務,要求創始團隊能游刃有余在兩種管理模式中切換。如果采用純互聯網團隊扁平化的方式來管理,講究少層級,以這種方式管理傳統業務團隊的時候就會比較被動。例如背景不同的地堆和倉儲團隊。扁平化講究層級少,命令快速布達,主人公意識強,有創新力,但是缺少掌控力。傳統企業的管理方式講究層級明確,嚴格執行,但是人員歸屬感和主人公意識弱。3、時間成本:在后端沒有部署完成之前,無法憑借后端的優勢快速占領市場。
輕模式
優勢:1、運營成本:運營成本低,因為省去了倉儲,物流環節,所以啟動成本低,并且經過電商的年代,信息系統基本都現成,不需要太多研發,直接改動就上線,最多加入LBS定位技術。2、啟動快速:因為這個本質上是電商,故事好講,團隊好組建,啟動速度快是一大優點。很多團隊會選擇這個模式來入場。3、成長快速:運用多種營銷手段,快速滲透市場,什么搶購,限量,套餐,積分之類的全上。數據暴增,指標漂亮,各種廠商合作找上門。
劣勢:1、競爭激烈:因為好啟動,所以很多人都會采取這種方式入場,就會出現很多競爭對手。并且直接進入最不愿意面對的環節--拼價格。2、行業壁壘:門檻不高,核心競爭力全部維系在線上運營及營銷活動,對手跟進成本低。3、商業模式:這個模式意味著要有一批跟淘寶店家一樣的人愿意使用你的平臺。然而,這很難找到合適的人來運作。因為原來的從業者是只送周邊,能做到隨叫隨到,但是基于哪個點跟他們合作?
從以上的市面主流的兩種模式來看,各有優劣。除了這兩種模式,或許還有更好的新模式供選擇。
新模式:重里做輕
顧名思義,就是采購、推廣、倉儲、分煉、物流、支付等環節中,有社會化工具能解決的就采用輕模式,如物流、推廣、支付等。企業只需要把最重要的資源花在必須采用重模式的環節上面,如勞動密集型的倉儲、采購員等,以降低成本為出發點。另外,就是從選品上切入,有非標品和標品兩種。供應鏈之所以會做重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品的問題。
非標品:以蔬菜為例,大部分就餐者選擇最多的是蔬菜,因此,對餐廳而言蔬菜是高頻,剛需。但蔬菜不好的地方在于有很多的不可控性:第一,非標品需要市場培育,這就存在培育的成本問題。第二,價格波動,價格波動受到天氣、交通等因素影響,導致初創公司無法對平臺上的蔬菜食材進行報價。價格報高了,第二天配送,商戶知道市場價格后會覺得虧了。價格報低了,虧損。能不能第二天知道價格后再報價呢,可以,這要求技術開發和采購緊密配合,采購完成同時完成價格錄入,能不能提前庫存呢?可以,庫房要求高。3.難保存。蔬菜類產品對保存環境和新鮮度要求高,別說保存一個晚上了,就是保持三個小時,加上運輸擠壓都會出現質量問題。雖然面臨種種問題,但不是意味著這個沒有價值,只要資金足夠,策略對路,應該會有比較好的辦法解決的。
標品:數據分析發現,蔬菜僅占每天整個采購額30%左右的資金,標品相對于蔬菜等非標品屬于低頻消費品,但是如果把全部標品都做了,這消費頻次并不低。標品的好處在于:第一,標準化,如米、面、醬油等物品,只要把供應商控制好,基本上就沒什么問題了。第二,易于保存,雖然米、面等食品的庫房可能需要控制溫度、濕度等,但相比蔬菜、魚等需要冷鏈庫房所需的成本和難度低很多。更多標品的只需普通倉庫就能儲存,而且運輸損耗小。第三,商業系統成熟,標品的經銷商和生產商可利用技術系統解決分銷問題,如進銷系統、CRM系統、物流系統等。第四,物流成本低,大部分非標品都需要特殊的物流手段將損耗率降到最低,如生鮮、蔬菜都需要冷鏈運輸車配送。同時,標品的運輸量也比非標品大,單位運輸成本低。
按照以上的方式,能在重模式里面做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增加存活率。
蔬菜為切入點的項目,建議關注三個點:1.準確率--質量,斤數。2.時效性---餐廳要預處理蔬菜,對到達時間要求很高,就是物流。3.價格--有效的方案解決價格問題,其實就是供應鏈問題。
標品為切入點的項目,建議關注三個點:1.渠道--=快速梳理上游渠道,完成招商。2.運營--線上產品的運營,用戶活躍度,客單價。3.物流---解決到店的物流。
結語:
由此可見,餐飲供應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類別。這也是為何其他門類都電商化,而唯獨只有餐飲供應鏈未完全電商化,且未出現巨頭公司的原因。美團與 餓了么 憑借雄厚的資金布局該市場,由于雙方在B端商家上有比較大的重合性,因此,未來不可避免的展開激烈競爭。當然,誰贏誰輸,很大程度上要看雙方是否解決了該領域的真正痛點,因為,8000億的市場,誰能占得先機,誰的贏面就會很大。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新美大VS餓了么:誰能搞定餐飲供應鏈就能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