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富、身家過2000億的 李嘉誠 家族正在勾畫248億資產大騰挪的路徑圖, 李嘉誠 “棄港投歐”意圖越來越明顯。在被譽為“超人”的 李嘉誠 ,近期一系列減持中資項目引來外界諸多猜測,“逃離香港入駐海外”的傳言喧囂至上。
雖然,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1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
但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里, 李嘉誠 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便相繼宣告或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涉及金額約為410億港元。
390億港元變賣內地香港資產
近期,李氏家族的“長江系”和“和記系”頻頻拋售內地、香港資產, 李嘉誠 “棄港投歐”的傳言喧囂至上。
華人首富 李嘉誠 為旗下創立了40年的百佳超市尋找買家,已設定8月16日為第一回合競購截止日,其估值最高達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
雖然百佳的業績逐漸走下坡路,但卻不乏一些零售業巨頭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日前,華潤、家樂福、泰國卜峰蓮花、香港利富、日本永旺、中糧集團均有意拿下百佳。
在百佳出售消息沒多久, 李嘉誠 計劃以60億元(約48億港元)底價叫賣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 寫字樓的消息不脛而走,此消息一直未得到長江實業正面回復。有消息人士稱,潛在接盤的投資者或為中資銀行。
在 李嘉誠 叫價60億元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短短幾天后,8月31日消息,和記黃埔公告稱,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售價26億元人民幣(約32.68億港元),買家為獨立第三方離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
近日,長園集團宣布,遭到 李嘉誠 旗下公司長和投資減持,今年來累計減持已經達到5%。
短短一個多月,“李氏家族”內地、香港資產出售事件連發生三宗,出售總價格在410億元,然而李氏幾組從香港、內地慢慢撤離的資產究竟去向何方?
1868億港元并購“整個英國”
“ 李嘉誠 拋售內地、香港部分資產,是加大海外投資的關鍵一步。”深圳某PE合伙人表示。
海外業務無疑成為和記黃埔收益總額占比最高的市場,而從近年來 李嘉誠 購買海外資產,也可以看出 李嘉誠 逐漸把一些事業重心轉向歐洲。
李嘉誠 的“歐洲情結”尤其濃厚,從2000年第一次海外投資被人熟知后;2010 李嘉誠 長子李澤鉅率領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 李嘉誠 基金會聯手,斥資58億英鎊(約700億港元)從法國電力公司(EDF)手中拿下英國電網業務后, 李嘉誠 的海外投資版圖迅速拉開;2013年上半年 李嘉誠 共4次出手購買海外資產。
2013年1月,長江基建以32億港元代價收購新西蘭EnviroWaste廢物管理公司,開拓廢物管理基建業務。
2013年3月,和記港口信托以39億港元從DP World收購亞洲貨柜碼頭全部股份,提升葵青港區整體操作的靈活性及效率,加強國際中轉業務。
2013年6月,嘉誠旗下長江基建集團、長江實業、電能實業按35:35:20:10的股權比例成立一家合營企業收購荷蘭一家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B.V.,作價9.4億歐元(約97.7億港元)。該公司廢物轉化能源廠房的處理量為歐洲第一。
2013年6月,和記黃埔旗下3愛爾蘭將以7.8億歐元(約80億港元)收購其愛爾蘭O2業務。
英國媒體更戲言稱, 李嘉誠 海外并購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棄港投英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 李嘉誠 旗下的“長和系”一直在歐洲拓展并購業務。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和黃歐洲業務占和黃整個集團盈利的比重已經由2010年的19%增長到了34%,而通過一系列的資產出售,其香港業務占集團盈利的比重,則已由2010年的25%逐步降到了16%。
李嘉誠 在報告中回應稱,集團致力于鞏固現有業務發展,同時放眼全球投資機遇。他強調,“長和系”會繼續在香港及海外投資,推動企業長期持續發展。
而在香港“地產霸權”的聲音越演越烈,樓市見頂的說法也不斷傳出,香港政府為抑制房價出重拳打壓樓市,讓房地產商受挫。
更不順的是,近三年, 李嘉誠 在香港僅參與的兩個碼頭在并購后,爆發了大規模的碼頭工人罷工事件。2013年5月,碼頭近千名工人因不滿工資低而停工40余天,最后和記黃埔妥協加薪9.8%才得以平息事端。
在港投資壓力越發加大,海外業務卻一片飄紅,最終讓有“歐洲情結”的 李嘉誠 棄港投英。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李嘉誠拋410億大陸香港眾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