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直處于市場焦點的 物美 集團繼和卜蜂蓮花交叉持股并進行門店整合之后,再出3.22億手筆拿下北京首宗地下地塊,落實了進軍商業地產的第一單。
物美 拿地,坐實進軍商業地產猜測
10月21日,根據北京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公告,北京 物美 置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3.22億元,摘得北京國際雕塑園地下文化娛樂中心地塊,溢價率達101%,折合樓面價4025元/平方米。
該地塊位于石景山區玉泉路,東鄰玉泉路,南鄰魯谷村路,西鄰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北鄰復興大路。土地面積28450平方米,建筑控制規模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經營性面積不大于42000平方米,車庫及配套用房面積38000平方米。
而根據網上公開信息, 物美 置地屬 物美 集團旗下企業。 物美 拿地的舉動,也被業界解讀為依托其零售背景打造“地下購物中心”,正式涉足商業地產。
其實,將目光放回3年前, 物美 進軍商業地產并非無跡可尋。早在2010年底, 物美 入主新華百貨董事會,就被業內人士分析為 物美 將涉足商業地產的信號。其時 物美 歷時四年完成對新華百貨的收購整合,并于當年4月在北京二環線新街口開設首家新華百貨。新街口新華百貨是 物美 集團下屬的 物美 生活廣場公司經營的一個商業品牌,定位于百貨業態的中高檔百貨,物業大樓為 物美 自購擁有,經營百貨業的建筑面積達到3.5萬平方米。
整合新華百貨之后, 物美 在商業地產布局上鮮有動作,直到此次拿下石景山區地下地塊。
據了解,該宗地因是北京掛出的首宗地下地塊,且為文娛用地。牽涉的回報周期較長,對于拿地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商業模式有較高的要求,因此一直乏人問津,競拍截止前僅有4次報價。因此對于此次 物美 拿地的舉動,業內人士也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微利時代,零售行業醞釀變革
物美 并非行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另一家行業大佬沃爾瑪,也在10月份傳出在華購物中心投資開發項目年前已正式啟動的消息。消息指,沃爾瑪預計在兩到三年的開發周期內,以沃爾瑪購物廣場或山姆會員商店為主力店的首批沃爾瑪購物中心有望亮相。沃爾瑪亞洲不動產租賃和資產管理副總裁潘麗君向媒體表示,目前沃爾瑪在華計劃開發的資產包括有4家購物中心。
而10月22日沃爾瑪的高層換血,中國發展部高級副總裁梁貴基辭職,迎來兩位新負責人,分別任職中國發展部高級副總裁、中國發展部地產高級副總裁,也被市場指為加碼商業地產。聯系此前沃爾瑪關閉門店的舉動,沃爾瑪似有意壓縮大賣場發展空間而將重心往電商和商業地產轉移。不難看出沃爾瑪已經在作出戰略布局、經營模式等方面的調整。
門店整合、布局商業地產, 物美 和沃爾瑪相似的舉動背后,是昔日風光的零售行業顯露疲態和暮氣的縮影。
由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3中國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2012年企業凈利潤率為2.46%,較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而在零售行業的企業類型中,大型超市、超市凈利潤率更低,分別為1.3%,2%。與上年比較,分別收窄0.2、0.35個百分點。
東邊不亮西邊亮,大賣場業態的式微卻也凸顯了網絡零售市場的如火勢頭。據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3205億元,同比增長64.7%。
報告還預測,未來幾年,以連鎖企業為代表的零售業仍將處于慢增長期。2013年國內零售企業面臨業態結構、經營模式乃至整體格局的調整變化。
窮則思變。連鎖零售業態風云涌動的大環境,促使這些昔日風頭正勁的企業順勢而變。而方興未艾的商業地產似乎正成為它們逐利的下一個戰場。不止 物美 和沃爾瑪,諸如家樂福等大賣場企業以及國美等電器零售企業也有意或已涉足商業地產。
然而對于零售企業紛紛跨界商業地產的舉動,有市場人士質疑,從零售業到商業地產領域,畢竟是轉型到一個復雜的行業,諸如招商資源的積淀、中國購物中心面臨過剩的風險、商業地產項目投入資金大、培養期長等都考驗其掌控和平衡決策。
商業地產是否能成為零售企業扭轉局面的勝負手,尚需時間的檢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北京3億拿地 物美跨界進軍商業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