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5年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其中日本零售企業 永旺 旗下企業進口的9批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2款砷超標;此前,在今年5月,該企業也被檢出類似問題。
昨日(8月5日), 永旺 的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批產品在海關檢查出問題后就已經銷毀,并未流入國內市場。
不過在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看來,類似的事情頻繁發生,對 永旺 在中國內地的經營影響不容忽視。畢竟外資企業出現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受到的關注和影響更大。
連續兩月被查出砷超標
8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5年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其中 永旺 特慧優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永旺 特慧優)進口的9批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2款砷超標。
記者注意到,在質檢總局公布的2015年5月進境不合格產品的名單中, 永旺 特惠優同樣“榜上有名”,被檢出14批次不合格產品,其中9款產品砷超標。
國家質檢總局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 永旺 特慧優進口的凱蒂貓小魚拌飯料、凱蒂貓雞蛋拌飯料等15款食品砷含量均超出國家標準。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規定,砷在油脂及其制品中含量不超過0.1mg/kg、調味品(水產調味品、藻類調味品和香辛料類除外)中不超過0.5mg/kg。
“砷超標原因比較復雜,有時候是因為標準體系不一樣,有時候是因為管理上的疏忽,也不排除人為因素的存在。”丁利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日本海鮮類生食比較多,核泄漏之后也可能會對海里的水產品產生影響,“具體原因只能猜測,還需權威機構給出判斷。”他向記者說道。
“上述產品并沒有進入中國國內,檢驗不合格以后在海關就被銷毀了,食藥監總局也不允許這樣的產品進入國內,更不可能上架銷售,” 永旺 的公關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砷超標原因,對方解釋稱,“標準上有一些出入,食藥監總局監督比較嚴格,處理也很嚴格。”
外資商超轉型面臨困境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外資商超來講,更大的困擾源于在中國的經營日漸趨冷。“ 永旺 下面有購物中心、百貨店等,是比較大的零售商,但是我國目前整個百貨業都不景氣,所謂的日式以及亞洲的聯營制的百貨公司都不太景氣,日本的這些百貨經營好的企業也寥寥可數。”丁利國介紹道,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經營還不錯,但是北京卻在關店,上海的高島屋也是經營慘淡。
在丁利國看來,日資百貨由于比較精致,以前在中國還是不錯,但是由于其自營的主要是日本的品牌,而日本品牌在我國認知度并不高,導致其百貨店在中國經營并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企業的決策速度本來就很慢,一個事情要很長時間決策,也影響了其在市場上參與競爭。此外,在中國內地,日資的百貨店、購物中心做得也并不成功。”丁利國表示。
永旺 中國區總裁兼 永旺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羽生有希曾宣稱,要在中國“再造一個日本 永旺 ”。2008年 永旺 曾表示,5年內新開30家門店,2010年發布中國門店總數破百計劃;從2012年開始,每年開設1~3個購物中心,不過這些計劃均未能如期完成。去年, 永旺 再次放出豪言,在2016年前在中國開15家購物中心。
對此,丁利國向記者表示,由于中國購物中心過剩導致百貨店經營不景氣,外資商超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很大的困境。“TESCO賣給華潤,韓國的易買得基本上都撤出了中國市場,泰國的易初蓮花也是岌岌可危,歐美的就剩下沃爾瑪、家樂福,其實家樂福日子也不好過,沃爾瑪相對好一些。”在丁利國看來,不少外資商超已經在慢慢撤離。
“應該說去年到今年, 永旺 都有新店開業,去年4月份和年底分別在蘇州、武漢新開門店,而今年已經有一家蘇州店開業,緊接著九月中旬將在北京豐臺開一家,年底可能在杭州、武漢開第二家店。”而對于 永旺 是否存在關店問題,上述人士僅表示從公關公司層面并不太清楚。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 永旺 超市濰坊早春園店就已經關店。
“日資企業也在想各種辦法,扭轉經營業績不佳的局面,比如引進更多日本風格的商品,做跨境電商等。然而,要成功轉型還任重道遠。”丁利國表示。
昨日(8月5日), 永旺 的公關公司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該批產品在海關檢查出問題后就已經銷毀,并未流入國內市場。
不過在資深零售專家丁利國看來,類似的事情頻繁發生,對 永旺 在中國內地的經營影響不容忽視。畢竟外資企業出現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受到的關注和影響更大。
連續兩月被查出砷超標
8月3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2015年6月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其中 永旺 特慧優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永旺 特慧優)進口的9批產品被檢出不合格,其中2款砷超標。
記者注意到,在質檢總局公布的2015年5月進境不合格產品的名單中, 永旺 特惠優同樣“榜上有名”,被檢出14批次不合格產品,其中9款產品砷超標。
國家質檢總局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 永旺 特慧優進口的凱蒂貓小魚拌飯料、凱蒂貓雞蛋拌飯料等15款食品砷含量均超出國家標準。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規定,砷在油脂及其制品中含量不超過0.1mg/kg、調味品(水產調味品、藻類調味品和香辛料類除外)中不超過0.5mg/kg。
“砷超標原因比較復雜,有時候是因為標準體系不一樣,有時候是因為管理上的疏忽,也不排除人為因素的存在。”丁利國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于日本海鮮類生食比較多,核泄漏之后也可能會對海里的水產品產生影響,“具體原因只能猜測,還需權威機構給出判斷。”他向記者說道。
“上述產品并沒有進入中國國內,檢驗不合格以后在海關就被銷毀了,食藥監總局也不允許這樣的產品進入國內,更不可能上架銷售,” 永旺 的公關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砷超標原因,對方解釋稱,“標準上有一些出入,食藥監總局監督比較嚴格,處理也很嚴格。”
外資商超轉型面臨困境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對于外資商超來講,更大的困擾源于在中國的經營日漸趨冷。“ 永旺 下面有購物中心、百貨店等,是比較大的零售商,但是我國目前整個百貨業都不景氣,所謂的日式以及亞洲的聯營制的百貨公司都不太景氣,日本的這些百貨經營好的企業也寥寥可數。”丁利國介紹道,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經營還不錯,但是北京卻在關店,上海的高島屋也是經營慘淡。
在丁利國看來,日資百貨由于比較精致,以前在中國還是不錯,但是由于其自營的主要是日本的品牌,而日本品牌在我國認知度并不高,導致其百貨店在中國經營并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企業的決策速度本來就很慢,一個事情要很長時間決策,也影響了其在市場上參與競爭。此外,在中國內地,日資的百貨店、購物中心做得也并不成功。”丁利國表示。
永旺 中國區總裁兼 永旺 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羽生有希曾宣稱,要在中國“再造一個日本 永旺 ”。2008年 永旺 曾表示,5年內新開30家門店,2010年發布中國門店總數破百計劃;從2012年開始,每年開設1~3個購物中心,不過這些計劃均未能如期完成。去年, 永旺 再次放出豪言,在2016年前在中國開15家購物中心。
對此,丁利國向記者表示,由于中國購物中心過剩導致百貨店經營不景氣,外資商超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很大的困境。“TESCO賣給華潤,韓國的易買得基本上都撤出了中國市場,泰國的易初蓮花也是岌岌可危,歐美的就剩下沃爾瑪、家樂福,其實家樂福日子也不好過,沃爾瑪相對好一些。”在丁利國看來,不少外資商超已經在慢慢撤離。
“應該說去年到今年, 永旺 都有新店開業,去年4月份和年底分別在蘇州、武漢新開門店,而今年已經有一家蘇州店開業,緊接著九月中旬將在北京豐臺開一家,年底可能在杭州、武漢開第二家店。”而對于 永旺 是否存在關店問題,上述人士僅表示從公關公司層面并不太清楚。不過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 永旺 超市濰坊早春園店就已經關店。
“日資企業也在想各種辦法,扭轉經營業績不佳的局面,比如引進更多日本風格的商品,做跨境電商等。然而,要成功轉型還任重道遠。”丁利國表示。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日本永旺連續兩月被查出砷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