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假日購物潮來襲,互聯網看上去成了大贏家,而犧牲的則是零售業的利潤。
據Channel Advisor有關“網絡星期一”(Cyber Monday)的初步數據顯示,電商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5.6%。Channel Advisor從周一午夜至第二天下午對2,700多家零售商的在線銷售交易數據進行了追蹤。
上述數據凸顯出,黑色星期五銷售疲軟后,作為零售增長一大來源的互聯網所起的作用已經達到了何種程度。據來自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的數據顯示,傳統零售商,例如百貨店和服裝連鎖店的在線業務正在迎頭趕上,各家都公布了今年在線業務的巨大增長,但要說都是好消息也不盡然。
傳統觀點認為,在線銷售更加有利可圖,因為網絡銷售不像線下銷售那樣需要昂貴的場地和人工來維持商店網絡的運營,但實際上如果從訂單處理、運輸成本以及高 退貨 率方面考慮,不少零售商開展網絡銷售賺得更少甚至是賠本。
業界分析師稱,對于那些將網絡和訂單執行業務外包出去的零售商來說,成本在其銷售額中最高占到25%。
Kohl''s Corp.稱,該公司的在線盈利不及實體店中的一半。沃爾瑪(Wal-Mart Stores Inc.)則預計,至少在2016年初之前,該公司的在線業務都是不盈利的,因為該公司在技術、基礎設施以及訂單執行網絡方面都花錢進行了投資。Target Corp.稱隨著其在線銷售增長,該公司利潤率將縮水。百思買(Best Buy Co., BBY)表示,其網絡業務更快的增長速度將給其年末的盈利能力帶來壓力。
利潤率下降并不僅僅是實體零售商頭疼的問題。和其他許多純電子商務零售商一樣,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以非常微薄的利潤維持運營。亞馬遜發言人不予置評。
在線銷售增長速度遠快于實體店銷售。Forrester Research數據顯示,到2018年美國網絡銷售額可能達到4,140億美元,占全美零售額的11%。預計2014年網絡銷售額2,940億美元,占全美零售額比例9%。
在線銷售的利潤率很大程度是個謎,因為絕大多數零售商不太透露網上業務的確實數據。不過這也從側面證明網絡銷售利潤要低一些。
富國證券(Wells Fargo Securities)分析師Paul Lejuez對2011-2013年間15家零售商的網絡滲透率和利潤表現進行了跟蹤。隨著電子商務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增加,其中九家零售商利潤率下降,其中包括Abercrombie、Lululemon和Kohl''s。
利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客流量減少、實體店折扣力度更大等。但Lejuez認為實體店面臨的挑戰至少有一部分是電子商務興起所帶來的,網上購物可以更便捷地比價,從而壓低了價格水平。
侵蝕電子商務利潤的另一項因素是線上銷售可變成本更高。對于實體零售商而言,10人和50人在店里買一條褲子的成本大體一樣。電費、租金和人員費用差不多,剩下的就是看銷售好壞了。
但網絡銷售不同,每多一個訂單都會有成本。員工必須在倉庫找到這條褲子,然后包裝和運輸, 退貨 時還要處理 退貨 物流事宜以及將貨品重新歸入倉庫, 退貨 成本通常是店內購物的2-3倍。
再加上免運費服務,這些成本對利潤率的侵蝕遠大于經營配送中心和計算機網絡的固定花銷。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運營成本退貨率被低估 線上銷售利潤率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