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業的絕對額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的第6位,實力難以撼動。而按城區人口計,武漢人均擁有大商場面積高達0.38平方米,市場幾近飽和。外來 百貨 店本身經營成本就高,若無殺手锏,定位不準,沒有研究透武漢市民的消費心理,實難立足。
對外來商家來說,武漢是個賺得八方的淘金地,更是一個讓人黯然神傷的落風坡。
近日,在漢堅守14年的SOGO(莊勝崇光) 百貨 ,被傳因經營慘淡而將“撤離武漢”。該商場回應稱,品牌大批撤柜只是“經營整改”需要。
不論是否撤離或整改,SOGO在此前與本土商業企業的“交手”中已顯劣勢。這也是繼港資的天合 百貨 、北京投資的匯商、上海投資的上海商城、廣州投資的廣百 百貨 之后,又一家與本埠四大商業集團(武商、中商、中百和漢商)競爭中敗北的大型外來商企。
有業內人士質疑:這樣一個千萬人口特大城市,外來商業企業是否還有進入的空間?
外來 百貨 水土不服
9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解放大道的SOGO 百貨 ,這里地處武漢繁華核心商圈,但商場的現狀與周圍的喧囂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只見一樓大部分柜臺已經清空,只剩下幾個珠寶、眼鏡品牌還在營業。在一樓周大福專柜,正在挑選首飾的張女士告訴記者,“聽說SOGO要關門了,我趕緊來把還沒有花完的購物卡花掉。”
時尚品牌C&A店面,跨商場兩個樓層,進去購物的顧客不多。與C&A店面相接的中庭電梯處,突兀地安裝了一道玻璃門,已被鎖死,上面貼有告示“SOGO商場裝修整改,請您從其他入口進入商場4、5、6樓層”。透過玻璃門,可以看到里面空蕩蕩的。在C&A專柜,看到記者對商場的情況很關心,一位營業員關切地詢問記者是不是想來租柜臺。“這里整改有一個月了,目前商場就剩我們這一個服裝品在營業。”該營業員告訴記者,一個半月前,就有不少的專柜在慢慢撤離,而他們的衣服一直賣得不錯,就一直營業到現在。
記者又從員工入口來到該大樓7樓,商場辦公區里一片安靜,員工們仍在有條不紊地做著手頭的工作。“我們只是調整,絕不是外界說的要垮了。”一位工作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商場處于整改階段,不便透露很多。“如果真的離開武漢,我們會發公告的。”對于商場調整后的經營模式,該人士表示不便透露。
一位熟悉 百貨 業的業內人士稱,盡管SOGO開業曾在武漢轟動一時,但對于商業企業這樣的“整改”甚至“撤離”不足為怪。
他稱,從1998年至今,海派的上海商城,港資的天合 百貨 、佳麗廣場,廣東的珠江商城,北京的白匯商場,臺資的民意廣場紛紛“敗走江城”,風風光光的開張,爾后不久夭折。
去年年底,新加坡在華投資的長江廣場購物中心幾經盤整無力回天,終于正式關門歇業。總經理莫家杰臨走時留下句話:“武漢四大商業集團的促銷手段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而我們不了解武漢的商業氛圍和市民的購物習慣,在地址的選擇上也有問題,在開業初期商品的定位又比較高,競爭中處于劣勢了。”
逆市下的探險運動
此前,不少外來 百貨 店的老總們感嘆,武漢本地商業“水太深”,介入門檻太高。據了解,武漢商貿業的絕對額近年來一直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的第6位,實力難以撼動。而按城區人口計,武漢人均擁有大商場面積高達0.38平方米,市場幾近飽和。外來 百貨 店本身經營成本就高,若無殺手锏,定位不準,沒有研究透武漢市民的消費心理,實難立足。
實際上,為了在武漢立足,這些企業都曾做過許多努力。
以目前對外界號稱“整改”的SOGO為例。幾年前,SOGO就曾同時經營150多個女裝品牌,成為華中地區唯一一家擁有6個女裝樓層的時尚賣場,力圖打造華中第一時尚女性主題館。不過,并沒有獲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除此之外,還有曾經信心滿滿的廣百。據悉,為了提升自深競爭優勢,廣百 百貨 中更多陳列的是香港、歐美以及廣州本土品牌。但作為粵系 百貨 的龍頭,廣百在武漢的“敗走”,究其原因還是存在嚴重的“水土不服”。
一位從事 百貨 快銷業多年的業務人士分析稱,一方面,武漢人的品牌效應非常明顯,也追求時尚和快節奏。由于商品更新速度太慢,跟不上武漢人的需求節奏。廣百進入武漢以后,并沒有成功做到與本土熱門經銷商的對接,換季進貨更新太慢,自然不受歡迎。
另一方面,廣百 百貨 中更多陳列的這些品牌不僅在武漢知名度低,也因為地區環境不同,產生了異地的審美觀和需求不同,最終被武漢人拋棄。舉個例子來說,廣州人喜歡花哨亮色的衣服樣式,武漢人可能就會覺得老土,不能接受。
據介紹,最近十余年來,進入武漢商界的外來 百貨 企業多達十余家,但是經營至今且狀況良好的不過三四家。
盡管外來資本進軍武漢商業屢遭挫敗,但近年來,仍有更多的商業大佬不懈地往里“鉆”:去年3月,巴黎老佛爺 百貨 來武漢考察,意欲進軍武漢;此前,永旺也宣布進駐武漢,投資逾30億元,在東西湖、沌口、后湖開設3家大型購物中心;韓國樂天集團,目前也正在武漢密集選點,預備同時布局娛樂、 百貨 、超市、酒店等多種業態;去年11月,恒隆地產布局華中地區的首個項目——經營高端 百貨 的武漢恒隆廣場正式開工……
在先行者屢屢碰壁的情況下,為何他們還要前赴后繼地進入呢?據介紹,武漢龐大的消費群體和強大的市場輻射能力,可能是吸引一批外來商業企業前來“探險”的主因。
武漢某外來商場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外來 百貨 店的老總大多來自外地,但中高層領導都是武漢本土人才,這樣不但可以實時了解武漢市民的消費動態,促進 百貨 店發展,而且也可以更容易地與海外或者一線城市的時尚流行元素融合起來,不斷帶給消費者新鮮感”。
洗牌下的“造強”運動
誠然, 百貨 商場的競爭風起云涌,但也不乏站穩腳跟、“笑傲江城”的大型 百貨 。
據悉,一些與SOGO同時期看準武漢市場的外來 百貨 ,在武漢不但站穩腳跟,甚至有擴張之勢。位于武昌街道口商圈的群光廣場于2003年開業,開業11年來已經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近期,和群光廣場同屬臺灣藍天集團的“百腦匯”即將開業。
群光廣場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武漢是特大城市,其龐大的消費市場讓商家難以拒絕。群光廣場在剛進入武漢不久,也是虧損嚴重,但經過公司的研究,調整了布局,抓住了武漢本土消費定位,得以扭虧為盈。
再比如近年來,備受年輕人追捧的百聯奧特萊斯,不僅在消費者心中奠定了“大品牌、低折扣”的形象,還炒火了盤龍城這個片區。
據了解,2012年,百聯奧萊落戶盤龍城,在開業第一年里,就吸引逾200萬人次消費購物,營業額超過10億元,去年仍以8.6億的年營業額排名全國奧特萊斯第8位。
奧萊之所以深受消費者喜愛,主要是因為其“大品牌多、質量過硬、折扣也低”。對于那些想買名牌又苦于資金不多的年輕人來說,誘惑力很大。有消費者坦言,盡管奧特萊斯推出的產品都是斷碼或過季的大品牌,但折扣大多都在5折以下,當下買,來年穿,很實惠,又可以過足品牌的癮。
有業內人士指出,百聯奧特萊斯購物廣場,填補了盤龍城高檔商業體的空白,另外,隨著漢口湖畔三期情景商業體的招商啟動,越來越多的品牌會進駐盤龍城,這將大大提升了盤龍城區域整體的商業形態和功戰。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外地 百貨 陸續退出江城,應算是武漢消費者的一件憾事。”武漢王府井(600859,股吧) 百貨 副總經理刑毅剛此前對媒體稱,武漢已是全國的價格盆地,武漢商界的價格大戰已令國外和外地大品牌對武漢市場產生恐懼敢。
他補充道,自己此前在上海與一位知名服裝的中國總代理商談進貨事宜,對方表示武漢暫時不會考慮,因為商家相互殺價太厲害,不利保護品牌的形象和自己的利益。而據自己在上海的調查,武漢的商場里出售的品牌無論檔次和名類上與上海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外來 百貨 店在漢一味進少出多,很可能使這個城市的消費者只能看時尚,而沒有辦法買時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傳SOGO將撤離武漢 外來百貨緣何屢屢折戟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