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直想要打造一個公平的購物平臺,對打假這一塊是越來越嚴格,賣家們對這一塊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提到互聯網、電子商務,就會聯想到互聯網上的假貨、信息泄露等。這就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不可避免,要解決假貨這一社會難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5年底,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宣布成立,負責電商平臺的規則、知識產權保護、打假、打擊信用炒作等管理事務。
阿里打假有高招,阿里打假的重點項目有:
1、LOGO涂抹治理。賣家在上商品圖片時,會打上馬賽克遮住LOGO,這是LOGO涂抹。今年阿里巴巴在規則層面的投訴理由部分,增加了遮擋商標信息的選項。如果發現這樣的情況可以投訴。LOGO涂抹治理上線時間不長,但上線之后已經通過這個方式處罰超過5000個。
2、掃霾行動。掃霾行動針對的其實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真正的假貨,但它在標題上亂用甚至堆砌使用其他品牌的關鍵詞,而事實上它本身真正的品牌和這些都沒有關系。第二重意思是傍大牌,傍名牌,它本身和這個品牌沒有關系,真正的品牌在商品屬性里寫了,但在標題里會傍上各種大牌名稱。最后一個就是標準不一,比如標題里寫的是某品牌名,但實際上是另外一個品牌。
這種針對使用他人品牌的情況,上半年都進行了處理。通過規則宣導,自查自糾,再對存量進行清理。據統計,這個項目5月份上線,處理商品數2千多萬。權利人的投訴量下降了超過5成。
3、針對重復侵權,加大處罰力度。
4、山寨治理。這是一個法律難題。很多時候,山寨品牌和被山寨的品牌都是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申請拿到合法的商標。但是消費者很多時候會覺得這就是假貨,“我以為是那個,結果你倆太像了,讓我買了山寨的”。
阿里巴巴上線了“定軍山”項目來進行山寨治理,運用獨創的大眾評審機制,由消費者投票,如果投票結論確實對消費者造成了混淆,就會對這個品牌進行處理。這個項目從天貓試水,今年上半年開始嘗試在淘寶實施。在2016年上半年,摘牌清退的品牌有160多家。通常品牌摘牌不是一家店,所有售賣這個山寨品牌的店都會清理。
5、線下專案,2016年到現在為止破獲的案件量和去年全年比,很多都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量,這是上半年重點的項目。
上半年推送公安、工商、權利人等,共輸出線索682條;經過這半年已經立案、有結論的、搗毀的窩點250多個;公安預估案值超過30億;其中抓取犯罪嫌疑人180多人。這些數字,也只是針對重點的“頭部”的處理。此外,還有大量其它輔助手段進行共治,這些數據都沒有統計在內。
另外阿里還推出的誠信維權機制,它根據品牌權利人提供的品牌、產品型號、假貨特征等,結合大數據模型進行全網搜索,隨時向權利人提供需要進行專業判斷的疑似侵權鏈接。權利人在做出判斷后,可以通過誠信投訴賬號對侵權鏈接發起一鍵投訴,阿里將依據平臺規則作出決策。
看到這里很多賣家應該心里清楚了一些,阿里的打假力度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在開店的過程中,可能有時想要推廣的效果而犯了上述的錯誤,比如說標題那一塊,或者一些山寨品牌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阿里打假到你,所以大家在開店的過程中,一定要了解了解清楚買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了解這些知識,避免被阿里誤“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