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互聯網,“以物易物”這種原始模式重獲新生,參與這種交易方式的人,被稱為“換客”。
這些人,支持“需要決定價值”的節約理念,抵制奢侈消費和鋪張浪費。經網絡平臺,他們展示、交換閑置物品,交換過程完全擺脫了真實貨幣。
最近,杭州首家以物易物的實體店“易吧”,在信義坊低調開業。如今,它已是“換客”和周邊居民交換資源、溝通交友的沙龍。
自創虛擬貨幣“明碼標價”
走進“易吧”,你多半會感覺這是一間很“潮”的雜貨倉庫,吃穿用行,凡是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幾乎都能在這里找到。
六月一日開店至今,“易吧”天天有市民捧著自家物品上門。就連“吧主”顧忠,一下子也說不清收了多少商品,“二千件應該有吧……”
顧忠本身從事網絡IT業,受國外“換客”的啟發,兩年前有了開“易吧”的構想。憑借從業十多年積累下的經驗和資源,他在今年終于將之付諸實行。
目前,除了信義坊的實體店“易吧”,交易網站“易吧網”是他架設的另一個平臺。
顧忠說,目前杭城不少“換客”家住得遠,不方便把物品運到信義坊,都是先通過網絡達成交易,然后雙方來實體店驗收、交流。
吧里的每件商品上,都貼有一張數字標簽,用以“明碼標價”,但這個數字并非表示人民幣價格,而是“易吧”自創的虛擬貨幣“易幣”。
顧忠介紹,“易幣”主要是為了標明商品的價值,所以基本“匯率”是按照人民幣來制定的。但它是虛擬的,每個換客賬戶的易幣不可兌現,也無法充值,完全不和現實貨幣掛鉤。
“易吧”的交易規則是:只有自己的商品被人“換”走,換客才能得到標示的易幣;而一旦看上某件“高價”物品,即便易幣不足,換客也可以通過向吧主“借貸”得到物品,其后再用自己的其他物品補足“欠款”。
大部分商品比市價便宜七八成
兩個多月來,已有二千多人加入“換客”行列,成為“易吧”的登記會員。顧忠說,實行會員制是為了保障在交易時,雙方身份、物品來源都盡可能真實、透明,也避免了許多糾紛。
“目前在中國,大家還是普遍傾向于實體商品交易,通過在現實中面對面交換,也能彌補網絡上信任度普遍不足的問題。”顧忠說。通過面對面的交換,不少“換客”還結成了朋友。
每天晚上六點過后,是“易吧”最熱鬧的時間,“換客”們紛紛來了,交換的交換,淘寶的淘寶,聊天的聊天。據“易吧”介紹,開業至今,日均人流量能達到二百人。
“易吧”的大部分商品至少比市價便宜七八成,吸引了各種人士前來淘寶。不少“換客”通過交流物品,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時相約來這里淘寶聊天。“一名開寶馬7系的設計師,在店里花十個易幣交換到一幅精美的裝飾畫,感覺很值,之后就經常來店里淘寶。”
隨著交流的加深,不少“無形商品”也逐漸出現在“易吧”,參與交換。幾天前,一名“換客”鋼琴老師想給上高中的孩子找個生物家教,正好一名生物老師對學鋼琴也很有興趣,一番交談,就此達成了“換客協議”,兩人也成了好友。
顧忠說,他也沒想到,“易吧”除了方便大家交換物品,還成了交友沙龍。不久前,信義坊小區的一名古箏老師還把自己的琴搬到店里,如今有空就和同事們過來彈上幾曲。
越“奢侈”,交換速度越快
“換客”的興起,源于加拿大人麥克唐納,經過十六次交換,他最終用一枚回形針換來了一套雙層公寓兩年的免費使用權。但在“易吧”,“要達成這樣的交換,可能性幾乎為零”。
顧忠說,目前在給吧里的物品“定價”時,都需要經過店方的審核。同時,大多數“換客”提供閑置物品時,都是抱著捐贈的心態來的,根本不在乎回報。
“比如在信義坊開業后,不少老伯老太都帶著家里的鍋碗瓢盆杯來了,對我說‘反正在家里閑著也是浪費,如果有人正好需要,我還樂得送他呢!’”因此,幾乎所有物品標的都是“超值價”。
顧忠說,前幾天,一名女“換客”提供了一只LV錢包,并附上了正品消費發票,原價六千多元,在店里標的是1000易幣。這也是開店以來,第一次有“奢侈品”入駐。
“越是高級的物件,交換速度越快,沒幾個小時,就被人欣喜若狂地‘貸款’換走了。”
堅持無償服務,天天虧本
“易吧”為“換客”搭建了實體平臺,每天達成多件商品交換,但由于不收取任何交易中介費、入會費,“無償”服務,它不得不面對天天虧本的窘境。
據了解,這家實體店除了請專人精心布置設計,桌椅家具大多是由單位個人贊助的二手物件,店員也是義工,但日常水電費、租金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他表示,如果今后影響力、會員數都發展壯大了,他會考慮“轉型升級”,通過引進其他合作商等方式,緩解實體店的成本壓力。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換客”的出現讓以物換物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