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科技成果發展傳統農業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方向,網絡等科技手段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以轉化為農業的巨大生產力。農業的科技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之一。
西黃垡村概況
西黃垡村緊鄰京開高速公路,現有農戶283戶,耕地2500畝。全村主要以從事種植、養殖及服務業為主。幾年來,西黃垡村充分利用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通過發展設施農業、實施多種經營,使農村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該村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現在每年到西黃垡村參觀調研的團體有150多批、7000多人次。
她賣瓜,不用拉著西瓜滿街叫賣,只在網上“吆喝”。
這一“吆喝”不要緊,她足不出村,在不到兩個月的西瓜銷售期,家里的西瓜不僅銷售一空,且賣了個前所未有的好價錢:入賬20萬!
她叫曹得梅,大興區榆垡鎮西黃垡村瓜農。她帶動全村人在網上賣瓜,使西黃垡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往年是拉著西瓜出村賣,賣得煩惱又繁忙;今年是貨車進村來,賣主買主都歡暢。
半夜三更賣瓜忙
9月27日,西黃垡村。朱紅大門、木質窗框……一座座典雅氣派的仿古宅院,錯落有致。其中一座就是曹得梅的家。
曹得梅,高中畢業,算是村里的“文化人”。在村里,她不算種瓜“把勢”,只有5年的種瓜歷史。但她與所有瓜農一樣,都有許多辛酸的賣瓜記憶。
“不容易呀!前幾年我們賣瓜,每天凌晨兩三點,就是再累再困也要從床上爬起來,開著裝滿西瓜的汽車把瓜拉到新發地、沙窩等批發市場,天亮之前必須把貨發完。”曹得梅說,那時把瓜拉到市場,干等著顧客上門,還必須在市場里轉悠幾圈,了解一下當天的瓜市行情,再根據瓜的質量定自己的瓜價。
賣瓜就是賣運氣
“真的,幾年前賣瓜就是碰運氣!”曹得梅說,總有運氣不好的時候。一路顛簸著把瓜拉到市場后,有時候賣不了,只好把瓜再拉回去,這樣往返兩三趟是經常的事情,最后只好把瓜賤賣。
碰上這種運氣不好的時候,瓜農的一番辛勞只是換來了“三賠”:賠油錢、賠攤位費、賠管理費。更讓人心疼的是,往返兩三趟,好瓜也顛壞了,只能忍痛扔掉!
常被瓜販子忽悠
和曹得梅一樣,村民王鳳蘭以前賣瓜也遇到過不少難題。西黃垡村種瓜采用了不少新技術,多層覆蓋是其中一種。這種技術雖然能使西瓜早上市10多天,但這也給村民帶來了難題。
“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比較怵,”王鳳蘭說,“不了解市場到底是個什么價,雖然收成很好,可是我們莊稼人成天待在地里,不了解外面的情況,就怕遇上那些狡猾的瓜販子。讓他們給‘忽悠’了,收成再好也賣不上價啊。”
初學電腦感覺費時間
沒想到,這種傳統的賣瓜方式,這么快就結束了。
“其實在今年以前,我還是個電腦盲,僅會打字而已!”曹得梅說,“以前通過電視,了解一些網上銷售的知識,但總覺得那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只有大老板做大生意時才通過網絡。”
今年3月,大興區啟動了“數字家園”工程,20臺嶄新的電腦被送到了村委會。看著電腦進了村,很多村民都說“學那玩意兒能干嗎,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這正是大興區榆垡鎮的領導所擔心的。的確,今年以前,西黃垡村70%以上的村民從未接觸過電腦,能夠熟練使用的就更少了。“千萬不能讓這些先進設備放在那里變成擺設!最起碼要教會農民用電腦賣西瓜。”
機關干部當電腦老師
設備來了,老師從哪兒請?
考慮到農民的實際需要,榆垡鎮從鎮機關科室抽調了15名熟悉電腦的大學生到西黃垡村當起了老師,老師之一就有榆垡鎮宣傳部的副部長張華義。
包括曹得梅在內的20名村民成了首批學員。張華義說:“很多村民是從開機關機教起的。”
點擊鼠標、建立文檔、網頁瀏覽……村民們從笨拙到熟練,慢慢地,他們都成功地在“農村供求信息全國聯播”網站上發布了至少一條信息,并建立了一個收藏夾,收集了一組經常瀏覽的鎮、區、市政府網站以及農業信息相關網站;申請了一個郵箱……每名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都要將自己寫的東西和收藏夾內容,通過信箱發送到鎮信息培訓考核部門,進行檢驗。
一批學員、兩批學員……村民們終于接觸了網絡,并開始學會運用網絡。
“網上瓜農”總結銷售經
一個銷售期下來,曹得梅總結了一套生意經。
客戶來了,她會主動向客戶要電話,積累自己的客戶資源;她也會定期給客戶打電話,預告客戶什么品種的瓜快熟了;她還會拿出各種創意,為客戶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務。
“今年西瓜的銷量上去了,明年的銷量會更大,因為今年的客戶明年還會找上門,明年還會有新客戶。不像以前在批發市場賣瓜,碰上一家算一家,幾乎沒有固定客戶。”
曹得梅逐漸找到了“大老板做大生意”的感覺。全村人忙著發信息。
村里人誰都沒想到,曹得梅在網上發布一個信息能起到這么大的市場效應。
曹得梅家接到的訂單驚動了全村瓜農。他們也紛紛開始進行網上銷售。原來是忙著進市場擺攤,現在變成了忙著上網發信息。
網絡銷售,使西黃垡村田園大豐收:今年全村大棚種植戶約80%的西(甜)瓜通過網絡銷售到北京各大市場、超市以及東北、河南、河北等地。此外,網上發布的信息,還吸引了大批觀光采摘客,據統計,目前已有300余支團隊、4000余人次到村里觀光采摘。
三分之一家庭購置電腦
網上發個信息,就能找到銷售渠道,多掙很多錢。西黃垡村的村民對電腦有了新的認知,在他們眼中,電腦已經不再是一個高科技的東西,而是一個掙錢工具。
通過“數字家園”的建設,激發了很多村民購買電腦的熱情,現在,西黃垡村的家庭電腦普及率已超過三分之一!
大學生村官握緊接力棒
今年7月,大學生村官于海霞到西黃垡村走馬上任,并接過了電腦培訓的任務。這促使西黃垡村的瓜果網上銷售更加規范。
8月份,為了幫助村民銷售西瓜和蔬菜,于海霞專門建了一個網站,網上欄目有供求信息、特產信息、農家樂項目等。
西黃垡村支部書記李瑞平告訴記者,西黃垡村還有個西(甜)瓜產銷協會。協會定期舉辦培訓班,請農科院的專家給農民舉辦種植西瓜講座,協會還幫助農民找優質的西瓜種子,找好肥料,并幫助農民識別假肥假藥。
采訪結束時,李瑞平還告訴記者一個好消息:中國-移動為解決村民上網難的問題,已進駐村里施工,很快,村民在家里都可以無線上網了。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網上開店傳奇故事:網上擺瓜攤兩月入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