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感冒,貓在房間里刷網頁,見到許多好玩的帖子丶好玩的微博和好玩的回復,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有過半都是混沌蒙昧。今天跟大家嘮一嘮幾個碎碎念,看完喜歡的歡迎頂一下,不喜歡的你就吐一下,悉聽尊便。
1丶我面試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會問他喜歡讀什么書,喜歡看什么電影。這兩個問題如果沒有任何亮點的話,我基本不會考慮這個人,我會認為即便今天當場的溝通沒有問題,以后的溝通一定會出問題。越是能力強,職位高的人,越是大老板,幾乎都有閱讀的習慣。
2丶讀書是最好的旅行,見人見事見天地。讀書少已經直接導致許多人的理解能力保持在“斷章取義”的水準,表達能力保持在“強詞奪理”的水準,而判斷能力保持在“不分好歹”的水準。那應該讀什么書呢?我的回答是:廣泛的讀經典的丶無用的丶不能當飯吃的書! 許多時候,不能當飯吃的東西,才真正能夠當飯吃。
3丶互聯網的新概念迭出,新熱點迭出,眼花繚亂的評論文章參差不起,你有時候壓根兒都想不到一個業務月銷10萬不到的網店老板大談韓都衣舍的危機丶小米的危機丶馬云的危機,這種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4丶過春節的時候,許多人說微信紅包2個月干了支付寶8年的事情,后來呢?至少還等等好久才能再對比。
5丶流量入口決定論:電商圈最大的泡沫軸心恐怕就是“流量決定論”,至今被這一軸心思想禍害的人已經不計其數。 兩岸咖啡和星巴克挨著開,他們賣的咖啡會是一樣多么?海底撈躲在商場6層里面,人們一樣能找過去排隊。
6丶關于“移動端”:1年前,許多人高喊著“PC不行了,我要移動端超車”,超成功了么?
7丶許多人都幻想有一條捷徑,可是誰見過捷徑?
8丶“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這兩個概念完全搞不懂,撿到一點頭皮屑就急不可耐的去克隆別人如何獲得成功。
9丶經常性把偶然丶特例當必然去看待(同時罔顧特定市場條件),卻無視一般性的基礎的市場規律。
10丶關于碎片化和去中心化:零售消費行為從來都是碎片化的,就算在電商誕生以前也充分具備這樣的特征。不具備碎片化特征的那是商業采購,是B2B丶是廣交會。你還別認為賣方也會碎片化,可能只會越來越集中。小米的買方肯定是碎片化了,但小米的賣方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了么?
11丶生意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消費也從來不是無節制的事情。大環境會有影響,但任何環境下都有活得很好的企業。如何成為活得很好的企業才是關鍵。
12丶線下業務從來都不是信息對稱的,因為有時間對接成本和地域隔離成本,所以存在很差的業務也能存活的狀況。而線上業務是完全去除了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將所有業務一一展現在消費者的面前。這個時候,消費者喜歡誰就變得特別有決定性意義。
13丶線上業務比的是定位丶深度丶專業度丶靈活性丶資本丶能力丶文化,起決定性作用的東西未必是剛性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柔性的。許多有想法的老板可能受資金和人才的制約不能快速成長,許多不差錢的老板不能做好電商的原因那只能是人的因素。
14丶電商初始階段,有競爭力的業務并不重視電商,所以超微的小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F階段,許多有競爭力的業務開始涉足電商了,一般的小店鋪的脆弱性就顯現出來了而已。
15丶不必過于苛責平臺的規則等浮云,平臺的目標是在消費者滿意和平臺賺錢之間找平衡點。
16丶許多店鋪經營得非常好,多去挖掘他們能夠給你什么啟示吧。別上來就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其實差的比較遠。
17丶要承認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正視自己的短板,并且清楚克服短板的必要艱辛。別老是抱著自己的短板哭。
18丶許多東西,比如文學丶音樂丶詩歌丶戲劇丶百科丶旅游等,是不能直接當飯吃的。許多人,瞧不起這些不能當飯吃的東西,并標榜自己是“實干家”。后來,許多的“實干家”都被具有“藝術家”情懷的實干家給PK掉了。在內心里,沒有給不能當飯吃的東西留夠空間,現在這個時代是沒法逆襲的。
19丶別人有什么,你也有什么;別人什么款式,你也什么款式;別人什么價格,你也什么價格......然后你發現,為什么賣不好呢?既然你和別人一樣,消費者為什么選擇你呢?消費者選擇你是基于偶然性還是必然性?消費者選擇你的內在必然性是什么?靠什么支撐?然后,你只能開始“戰略性虧損”了,汗!
20丶品牌是什么?首先,產品品質和服務在平均預期以上;然后,消費者開始記住了這個品牌的名字;再然后,因為沉淀了市場的互動丶廣告的水準,這個品牌的內涵越來越豐富和清晰。于是,強勢品牌誕生了!品牌不是廣告,是做好人。品牌是“好感”,不是知道。最成功的一批零售品品牌都具備強烈的文化含義。
21丶你的東西要比別人的好,你的成本必須比別人的貴;最快速證明你的東西比別人的要好,你的價格必須比別人的要貴;牛B的品牌似乎總在沉默的傲視一般的產品;幾乎所有的奢侈品,其產品丶店面丶營銷,都堪稱藝術品。許多時候,不能當飯吃的東西,的確是可以當飯吃的。
22丶給初涉電商的創業者幾條建議:1)建議做天貓,C店的商業姿態已經偏低了;2)需要看見,C店已經很難產出新的傳奇故事了;3)不要盲信流量丶老顧客維護的拉力,這跟朋友圈賣貨有什么區別么?能做大的還是商業邏輯丶商業姿態丶消費者免打擾模式下的信服;4)如果覺得乏力了,那就停下來丶做調整,不丟人。
23丶做電商的信心一定要堅定,這是比線下業務更加容易的創業道路。務必本著謹慎丶客觀丶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電商環境的特點和消費市場的特點,挖掘電商行業的商業規律(不是技術規律)。不要一味的樂觀,更不要一味的悲觀。聽那些缺團隊的丶虧錢的丶不懂商業丶沒有想法的人去評價電商前景,豈不要嚇死。 眼睛多看看做得好的店鋪。
24丶任何一個業績不錯的品牌或店鋪,其成功大約是不怕跟別人對比。這個對比,絕不僅是價格的對比,而是價值的對比。也絕不是剛性的對比,而是柔性的對比。流量就像驕傲的公主,要追她,你得先做足準備;若你是王子,自有公主來找你。世間事物,莫不如此。2014年已經過去了,2015年你還一味堅持追求流量么?
25丶電商最要命的誤區就是過于癡迷“流量”思維(搜索丶刷單丶推廣丶低價),從而忽視了自身業務說服力(競爭力)的短板。必須承認自身的短板!短板太厲害,必定不能去追求規模和快速成長。消費者永遠關心“我更喜歡誰,我為什么喜歡他”,而一般賣家只關心“我要讓更多的人看見我”,這完全處在兩個頻道。
26丶拽著大學畢業證回農村去,你或許會是一個人物;但把你扔上海,你能算一個人物么?這就是當今的就業者更加需要閱讀的意思。
27丶每一個商業個案都是一首有旋律的曲子,其頻率和風格需要對接到一部分聽眾的需要,保持穩定是艱難且可貴的。許許多多的演奏者掩藏不住擴張的野心,想要扮演交響樂的角色,其結果是背離原有聽眾的期待,走入荒腔走板的境地。大多數初始成功的商業后來步入衰退的起點便是盲目擴張。
28丶電商成交在于“對比”:網店營運中紛紛擾擾那么多方向,9成話題的核心目標其實只有一個:流量!這些其實都是可以跟的,也就是說,流量行為是完全可以被復制的,這就無法形成差異競爭力。網店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不怕比”,如果你的店鋪和別人的差不多,那市場選擇你的可能性只能用偶然來概括了。 舉個例子,童裝行業少有標桿類店鋪,因為每個店鋪都低價和仿款的漩渦中掙扎,消費者選擇任意一家店鋪似乎都是可以的。如果某家店鋪縮短款式的生命周期,提升包裝盒服務,在首頁做更多的品牌形象塑造,輔以許多的細節支撐,其將可能會成為BALABALA級別的店鋪。
29丶接到一個電話:“子道,我有很多產品,有洗護丶床品丶小家電丶皮鞋,我準備在在阿里巴巴開一個電商商城,線下我也有場地,準備做一個電商產業園,明年還準備做戶外用品......”我的頭就“嗡”了一下。
30丶不是所有的店鋪都有得救的。我能說你的品牌不行丶你的人不行丶你的格局不行么?“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話你又斷章取義了吧。有時候,改道走,停下來,甚至打退堂鼓也都是解決辦法。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做電商讀書少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