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不計其數的文章教導大家如何“優化寶貝名稱”、“優化關鍵詞”、“優化直通車”......等等。不能說不重要,但我想,對于有一定規模的店鋪,資源的把控能力、產品節奏的掌握程度,才是最終運用好這些推廣渠道的根本。它能夠從系統上、制度上確保資源有效投放。
我想很多人經歷過,不厭其煩的優化產品頁面,不厭其煩的優化店鋪、不厭其煩的尋找有價值單品的階段,但始終 找不到很好的辦法,對比那些夸張數據,你只能相形見拙。我不想打擊你,“NB人士”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大面積發生,具體原因你撞破頭應該也找不到。
那如何控制好自己的資源呢?根據我這邊的經驗,任何類目、單品都有一套可循的操作規律。關于如何做好提前周期,如何為下季類目做鋪墊,如何做好備貨計劃等等,請百度或者派代上找。今天,與大家介紹的一點點經驗,是在完成這些工作后,針對重點類目、單品所做的跟進工作,或者說是確保目標達成的工作。
首先很幸運的,我們在資源投放之前,基本理順了對淘內 “流量”、“排序”、“產品”、“運營水平”的理解(如果你沒理解請繼續派代搜索或百度搜索)。既然區別于傳統電商,那么就因該利用好傳統行業相對短板,而電商相對長處的——“數據分析”。在淘寶內你可以獲得幾乎你想要的任何數據,那么如何閱讀?
在資源投放和效果達成方面我們也有過很糾結的一段時期,不過最終還是理順了思路。我們內部有一套完整的寶貝數據跟蹤系統(各位沒有系統的也可以用excell人肉、找重點產品去做)。
從這個圖上面,可以看到某一個時間段內,店鋪所有產品的UV(注意是IPV-UV)以及轉化率。
一般是以周的時間段,按照類目排序,就能尋找到有價值的單品。
比如,在T恤類目中尋找,一周UV大于 500,且轉化率高于5%的產品。你很容易知道應該推什么寶貝(其實這個道理很多文章都介紹了,只不過沒有用系統的、信息化的方式去做)。
但,要注意有些單品在某一個流量級別會有高轉化率,這是應為長尾的因素,并非這款產品真的會受歡迎。所以數據需要找一個較長時間段(一周左右),UV量在一定水平上(500UV以上),轉化率較高(3.5%以上)。這只是我篩選潛質寶貝的一點經驗,不同行業和類目會有差別。
那么除了店鋪產品與產品間的橫向比較,我們還需要一個產品自身的連續比較來確定產品周期。
再深入一步,將產品每日數據做一個跟蹤。我們可以得到以上的一些數據。通過曲線圖,你能夠很直觀的了解某一時間段內某一特定產品流量走勢、轉化率走勢、甚至收藏量走勢。根據行業的經驗以及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數據判斷,你能夠比較清晰的了解,自己所處于什么樣的一個競爭位置,差距(優勢)有多大,短板的地方如何去找。
再進一步,有了單品的數據,再進行一次匯總(O(∩_∩)O),你能夠得到類目相關數據。
OK看到這里,有些人已經大致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別急,后面還有更干一點的東西等你。
了解到了單品走勢、類目走勢,那么我們就能夠很清晰的了解重點產品在競爭方面優劣地位,以及競爭類目所反應出來的實際情況。
比方說,你在12月中旬需要開始做一個來年春季某類目的鋪墊工作,那么你會發現在你想要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類目的前幾名(或者前3頁)肯定是有那么幾個(十幾個)商家在霸占著。先看看他們的數據,比如近30天的銷售數據,單品價格(折后),有條件的可以開“情報通”去收集對手的類目銷售數據。
好了,現在對手的所有數據都暴露在你的眼底。不用想你目前一定是有差距的。那么如何彌補?這就需要一些經驗和對投放的控制力了。
舉例:
比如此款產品類目排序前3,30天成交1900件,單價是79元,取轉化率值約為2.5% 。(如果一個單品在低流量狀態下都不能堅持2.5%....那就沒有推廣的價值)
大致能算出維持這樣的排序需要約每日2500左右的UV 才能完成。好了這2500UV 怎么找?肯定不可能所有的都從付費渠道找(有錢人除外)。
首先從店鋪找,我們這邊如果要推一款產品一定會首先利用日常免費流量。
這張圖很稀爛,不過夠用就好。從12月上架以來,流量從日均200UV——500UV——1000UV——2000UV——3000+UV。那么什么時候需要介入付費推廣才是最合理最節約的?
有錢的主會選擇從12月上架一直推廣到2月初,效果肯定有,但費用很大,而且不知道什么時候投?投多少?這是蠻糾結的。萬一中途發現不對,你就死翹翹了,投進去的十幾萬就水漂了。
有些文章在介紹打造爆款的時候會跟你侃很多蠻飄渺的因素。例如,你要考慮下一季類目的成長性對產品的貢獻。可惜,別人一樣會得到類目成長光環,而且排序越靠前的光環效果越大。
所以,我們考慮的只有少數幾個因數,排序名次、環比增長率、費用。
再給一張產品中后期的跟蹤圖,會稍微清楚一些
綠色:觀察
紅色:投放
黃色:縮減投放
藍色:穩定期
(說明:一款寶貝要推到這個位子,不可能只靠一次綠、紅、黃、藍階段就能推出來,實際上這款寶貝經歷了3次)
綠色:
在流量達到1000水平的時候維持了將近一周時間。目的有二:一、測試產品在這個排序、流量級別下是否還能達到預期的轉化率;二、如果增長趨勢不明顯,但轉化率達到預期,那么在某一個時間段就應當加大投放。
紅色:
加大投放。這個階段你會發現寶貝流量一步一步上升了,但是費用也是坑爹的。有時候直通是收不回來成本的(但不排除某些產品各方面數據奇好,這種情況也出現過多次)。目標是你設定的下一個流量階段,和排序名次
黃色:
這個階段逐步減少推廣投放,但不是不投,而是根據經驗控制。目的是ROI效果的平衡。如果出現投放減少與流量下降不成比例的時候(下降趨勢),那么這款寶貝就很不幸的“到頭”了。這個時期要特別注意產品排序、流量、費用之間的變化關系。操作不好前面投的資源就和你說拜拜了。
藍色:
在黃色期確認產品各方面數據都OK以后,大膽的再來一把,將數據完全甩開競爭對手!這一階段你累計的銷售量、銷售額可能還是沒有超過對手。但根據之前的分析,以及持續對競爭目標的跟蹤,很容易判斷——其實他已經被我甩開了,只不過時間而已,頂多一、兩周競爭對手會很無奈的發現自己TMD被超越了,而這個時候排序趨勢基本不可逆,除非他能死命的砸錢。
在類目正當銷售的季節,要趕超排名是需要付出極高成本的,這個應該大家都有經驗。(注:淘寶的近期銷售統計周期約是30天,這段時間累計的銷售會對產品排序有較大影響)
而根據我們的經驗,自身所在的行業如果一個類目排序比較靠前,會對整個店鋪相關類目的銷售有很大幫助。以此類推,可以占據多個類目較好的名次。但是,你有多大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這不僅僅是手法問題,也于店鋪日常流量、產品質量、推廣費用、時間等有關。我相信未來會有商家做到各個類目都NB,但是這樣的幾率不大,想把所有事都做好的商家還沒出現,或者他們還在打架。
我不建議新手這樣做,第一本新手的店鋪體質就不夠支撐這樣的推廣模式,第二較高的推廣費用不是每一家都能承受得起的。
寫了這么多其實并沒有寫得很詳細。很多點沒有展開聊,如果哪天有時間再詳解吧。很多需要經驗判斷的東西,真的只有在實踐當中才能獲得,比如產品周期流量的劃分、推廣階段的預估判斷、資源投放與排序的關系、提前期節點的確定......等等,都需要實際操作才能有收獲。這些都是被坑爹了多次以后積累的“戰斗經驗”。類似經驗之類、感覺之類的東西,不太好表達,或者要寫很多才能讓人明白吧。
對于推廣的手段有保守、有激進、有內斂、有奔放.....各種各樣只要符合店鋪發展水平就都是OK的,沒有那種方式是恒定正確的。這樣的手法只不過闡述了一種思路,不可能有一種思路是對應所有店鋪的,甚至一個店鋪都需要多種思路配合才能運轉得比較好。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淘寶上各種引流方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