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視海底撈為第二個家,為之真心付出,甚至為這個家拼命。海底撈出色的服務就是這么來的。
“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海底撈了!”這本是躥紅網絡的一句戲言,如今,海底撈卻想用自身行動顯示這句話的力量。
隨著在美國、新加坡開設分店的消息被證實,海底撈正式進軍海外市場,近期還有媒體曝出海底撈欲涉足商業地產,為其上市做準備。雖然對于這家憑借“超 級服務”贏得中國市場的四川火鍋店能否得到國外消費者的歡迎眾說紛紜,對其進入地產行業的評論也很多,但不可否認,海底撈已經成為一種現象。
2009年,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黃鐵鷹主筆的《海底撈的管理智慧》 成為《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進入中國八年來影響最大的案例。2011年,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特刊部策劃、黃鐵鷹主筆的《海底撈你學不會》出版,成為管理 暢銷書。一夜之間,幾乎中國所有的商學院都開始講授海底撈,幾乎中國所有企業都開始學習海底撈。盡管如此,就像書名說的一樣,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學會 海底撈。原因何在?就因為這是一個關乎人和人性的故事。
技校畢業的張勇,發跡在偏僻的四川簡陽,一切經驗都摸索自簡陋的麻辣燙店。他的邏輯很簡單:“公平”。這詞一點都不陌生,向來是人心最普通、卻殊難 成真的訴求之一。但張勇卻把這簡單的口號貫徹到海底撈治理中。員工視海底撈為第二個家,為之真心付出,甚至為這個家拼命。海底撈出色的服務就是這么來的。
第二個“家”
讓員工用心工作,這是全世界老板都想征服的珠穆朗瑪峰,可是真正做到的卻鳳毛麟角。
張勇的答案卻很簡單:“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人家好,人家也就對你好;只要想辦法讓員工把公司當成家,員工就會把心放在顧客上。”
中國人信仰的東西不多,家最能觸動神經,一生的追求與榮辱都同家連在一起。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公私不分。家的成員很多,地位有高有低,可每個家庭成員都愿意為它做出最大貢獻。
怎么才能讓員工把海底撈當成家?好像一切問題的答案在張勇這里都變得很簡單——把員工當成家里人。
楊小麗的故事是一個注腳。她是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家在四川農村,上世紀90年代初,兩個哥哥做蜂窩煤生意賺了不少錢,可惜后來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高利貸,楊小麗只好到海底撈干起了服務員。
快過年了,楊小麗的媽媽來到店里,原來是一個債主今年來得早,把家里所有值點錢的東西都拿走了。媽媽讓小麗想想辦法借800元錢,否則別的債主打發不了。
海底撈每月發的工資在楊小麗手中從沒超過半個小時,就進了海底撈旁邊的郵局。她每月只給自己留10元。一起打工的姐妹也都要回家過年,去哪兒借這800元?沒辦法的女兒跟著媽媽哭紅了眼。
小麗送走媽媽后,張勇知道了此事。他讓公司借給小麗800元。小麗說:“每月從我工資里扣吧。”
“扣了,你家不還沒錢?年底再還吧。”
過年了,公司發獎金。楊小麗覺得肯定沒自己的份兒,獎金要還那800元借款。可是會計找到她,讓她去領獎金。
小麗不解地問:“我還有獎金?”會計告訴她:“張大哥說了,你家還債的800元由公司出。”
為了家,楊小麗敢拼命。國外打架最多的地方是酒吧,中國就是餐館。在中國做餐館,如果沒有過打架那一定是有菩薩保佑。特別是海底撈這種營業到深夜的餐館,店越做越火,麻煩自然就多起來。
一天,三個男人同西安海底撈的服務員吵起來,并且動手連打了兩個女服務員。海底撈男服務員把對方打了一頓。結果不到三個小時,對方來了兩輛卡車,跳下60多條手持棍棒的大漢。條件是:給5萬元賠償,要不就砸店!
楊小麗一聲令下,100多員工沖出店。男員工在前面,女員工在后面。她,一個不到一米六,21歲的小女子,站到了中間。那60多大漢站在馬路對面,硬是沒敢過來。
“忘了害怕。當時就想一件事,這個店裝修花了那么多錢,絕不能讓他們砸。”楊小麗說。
海底撈進入西安十幾年了,共有八間店,打過很多次架。楊小麗經常進局子,最長一次,被公安局關了一夜才放出來。
信任是一種尊敬
人不僅需要愛,還需要尊敬。對員工的尊敬就是信任。
在海底撈,每個人都能有被信任的感覺,這種信任的標志就是授權。張勇在公司簽字權是100萬以上;100萬以下是由副總、財務總監和大區經理負責;大宗采購部長、工程部長和小區經理有30萬元簽字權;店長有3萬元簽字權,這種放心大膽的授權在民營企業實屬少見。
張勇對一線員工的信任更讓同行匪夷所思。一線普通員工有給客人先斬后奏的打折和免單權。不論什么原因,只要員工認為有必要都可以給客人免一個菜或加一個菜,甚至免一餐。這等于海底撈的服務員都是“經理”,這種權力在其他所有餐館都是經理才有的。
2009年春天,張勇被請到北京大學給MBA學生講課,一個學生問:“如果每個服務員都有免單權,會不會有人濫用權力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們免單?”
張勇反問那個學生:“如果我給了你這個權力,你會嗎?”
整個課堂200多個學生,一下子鴉雀無聲。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海底撈也有濫用權力的員工。
當海底撈賦予服務員免單權的同時,就意味著公司必須要承擔極少數員工對權力濫用的風險;同時,還必須承擔當少數人濫用得不到制止時,權力就有可能大面積被濫用的風險。
海底撈是如何監控這種員工被大面積授權的?那就是海底撈的特殊干部選拔制度:除了工程總監和財務總監之外,所有干部都必須從一線服務員做起。這條晉升政策甚至極端到包括廚師長的職位。原因是不論你的廚藝多么好,沒有親自服務過客人,就不知道服務員需要什么樣的后廚支持。
這樣層層選拔出來的管理者太清楚了,什么時候員工才必須用免單這種極端方式讓客人滿意。因此,有心作弊的員工能騙過他們一次,但不可能逃過第二次。
除了有效的監督之外,人的自律也使海底撈員工的免單權沒被有大面積濫用。
雙手改變命運
管理者最難的事,是讓別人相信明天的大蛋糕會有自己的一份。張勇卻讓海底撈的員工們相信了,雙手能改變命運。
師洪橋是北京海底撈的一位普通員工,童年家里連一個雞蛋都很難吃到。看到小朋友們吃冰棒和方便面她都很羨慕。
后來她和哥哥都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可父母只能供一個。“那天晚上,我爸爸哭了,媽媽看著我說,孩子,你就讓你哥上吧。他是你爺爺的命根子,你爺爺生前就一直想讓他上大學。”
師洪橋什么也沒說,就把錄取通知書撕了。
她后來和媽媽都進了海底撈打工。現在拿的工資除了給哥哥寄生活費外,還能給自己買新衣服和零食。
楊小麗當年開創了海底撈在西安的市場,最初大門打開,硬是沒客人來,真急死了。她看到電線桿上那些辦證開發票治性病的小廣告可以隨便貼,也帶著幾個 服務員去貼小廣告宣傳海底撈。第一天沒事,第二天就讓城管抓到了。她哭天抹淚折騰了一通,一分錢罰款沒交,還把城管科長拉成了客戶。
張勇不僅讓他的員工相信了“雙手改變命運”的真理,還讓他們在海底撈享受到了人“生而平等”的待遇。海底撈評價員工或晉升的標準不是學歷、出身、背景這些因素,而是只有一個標準——能不能干。只要能干,也能像楊小麗一樣,通過晉升到管理職位改變命運。
張勇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盡管沒成文,但他說的東西,海底撈人真信。
他如此許諾:在海底撈做店長超過一年以上,不論什么原因走,海底撈都要給8萬元“嫁妝”。他的解釋是:“海底撈工作太繁重,能在海 底撈做到店長以上的,對海底撈都有相當貢獻。所以不論什么原因走,我們都應該把人家的那份給人家。小區經理走,我們給20萬;大區經理以上走,我們會送一 間火鍋店,差不多800萬。”
然而,在海底撈十幾年的歷史中,上百個店長以上的干部,只有3個人拿走了海底撈的“嫁妝”。
張勇的故事
企業文化的形成與創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張勇總被商學院請去講授管理之道,他說的最多的總是“雙手改變命運”、“把人當人看”、“人生而平等”之類的話,這不得不追溯張勇的創業過程。
1971年,張勇出生在距離成都80公里的四川簡陽。父親是農機廠的廚師,母親是小學教員,張勇下面有兩個弟弟,家里還有奶奶。
張勇的童年雖然貧窮,但并沒有占據他全部注意力,他的興趣在于讀書。上個世紀80年代,簡陽有個免費圖書館,當時年僅十四五歲的張勇就成了那里的常 客。他很快看完了圖書館里的言情和武俠小說,之后又把躲在角落里的盧梭、尼采、巴拉圖、孟德斯鳩等西方哲學家的書囫圇吞棗看了一遍,甚至把《第三帝國興 亡》讀了三遍,還有耐心看完了《上帝已死》這樣的書。
然而,張勇卻不是一個安于在國營企業做一輩子電焊工的人,20歲時就開始四處尋找生意機會。被汽車上兜售假金表的騙子騙過,經歷過倒賣汽油的失敗,22歲時,張勇終于發現了成都有一種很受歡迎的小火鍋,于是,他在簡陽找了一個十幾平米的街邊店,開始了他第三次生意嘗試。
張勇雖然是一個不滿足于現狀的人,但他卻算不上是一個精明的人。汽車上,人家說手上是一塊價值1200元的金表,他就相信并買了下來;第一次開火鍋 店,房主告訴他租金180元一個月不貴,他就一口答應下來;海底撈剛剛開張要定做正規火鍋桌子,老板收他每張440元,事后才發現被多收了300元。
世界就是如此奇怪,任何事情都好壞參半,張勇相信別人的性格,不可能不延續到他對海底撈的管理上,他對海底撈員工和干部的信任也是天下無雙。這就是海底撈服務員有給客人送菜、打折和免單權力的源頭。
海底撈最初有四個股東,除了張勇,還有后來成為他太太的舒萍,他在技校的同班同學施永宏,以及施永宏的太太李海燕。海底撈在相當長時間內管理得比家族企業還家族,四個股東既是老板,又是員工,還是兩對戀人。顧客來了,大家憑著自覺性干,客人走了,就喝水聊天打麻將。
看著這支忠誠但散漫的隊伍,張勇覺得這不是干事業的做法。他很快采取了行動,簡單而有些無情。除了很早就讓自己的太太回家,2004年他讓施永宏的 太太李海燕也回家了。2007年在海底撈生意快速起飛的時候,張勇竟讓在法律上跟自己平起平坐的股東、最忠誠的死黨、20多年的朋友,同他一手一腳創建海 底撈的施永宏也下崗了。
張勇對施永宏的處理,讓人不能不想到卸磨殺驢,而且殺得毫不留情。作為朋友,張勇顯然不厚道;然而,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張勇無疑是優秀的。因為海底撈要想成為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就必須解決家族企業創業者天花板的問題。否則,職業經理人不可能在海底撈有大作為。張勇的兩個弟弟也都曾在海底撈干過,但最終也因不符合張勇的標準,從海底撈走了。張勇的不講情義,在他對施永宏的處理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個管理創新論壇請張勇去講話,張勇說:“我們的管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員工都很簡單,受教育不多、年紀輕、家里窮的農民工。只要我們把他們當人對待就行了。”
把人當人待,也算管理創新?
對,這就是海底撈最大的創新。
【相關文章】 “中年宅男”張勇:人是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王永強
國內喜歡“玩”的企業家中,萬科董事長王石頗為有名。而繼登山之后,2011年他在哈佛的游學“聞道”,更讓大家津津樂道。
相形之下,以“斗地主”為樂的張勇,愛好似乎難登大雅之堂。
張勇是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底撈”)董事長兼總經理。“宅”、“電影”、“旅游”、“美食”,是他在微博上給自己貼的標簽。而自2010年4月30日開出微博,張勇到目前只發表了114條微博。
顯然,這位在外界眼中頗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川企業家,縱然真的很“宅”,也屬于“宅而不露”的那款。
低調
2011年年初,因為《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的風行,海底撈的服務口碑廣為傳播。而經過網民的發酵,2011年8月,一些看起來“調笑”甚至“惡搞”海底撈服務的微博在網上流行,這直接導致了海底撈可能被“捧殺”的熱議。
但即便如此,張勇甚至并未公開現身回應。
海底撈綜合管理部部長鄭操犁曾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張勇彼時一直忙于考察美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的餐飲市場,希望將海底撈開到國外去。
“這半年,一會捧,一會揍,有點亂,有點難。”2011年8月23日,張勇通過微博談及自己的感受時說。
一個多月后,他進一步借微博表態稱:“我們沒有出錢請人寫任何關于海底撈的書,也沒有搞微博營銷。”
而這期間,盡管媒體努力“捕捉”,張勇卻猶如穿上了“隱形的翅膀”,再未在公眾場合露面。
2012年1月初,長江商學院在三亞舉辦年會。張勇作為長江商學院第十四期EMBA畢業生,被透露出肯定參會的消息,但希望圍堵他的媒體再度失望:年會第一天,他的名字甚至都未在班級簽名分組活動表上出現。“小范圍私人交流”讓其再次“遁形”。
張勇到底在干什么?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月15日,他再次通過微博留言。
看得出來,盡管公司業務運營繁忙,處于“旺季”,海底撈甚至還在2月初推出了“遠程視頻聚餐系統”,但張勇將“躲避”進行到底的決心相當堅定。
關心
張勇之所以如此受到關注,與其在企業內推行的獨特管理方式密不可分。
例如,很多企業都會將“顧客是上帝”掛在嘴上,但真正落到實處的往往少之又少。但在海底撈,考核每一家店長的指標都是顧客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這與絕大多數企業將營業額和利潤放在首位的做法大相徑庭。
熟悉海底撈運營模式的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兩者做法并無實質區別:顧客滿意度獲得提升,回頭率提高,海底撈單店的營業額自然會上升;而員工滿意度高 漲,對于促進員工工作的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節約成本、提升服務水平、改善單店利潤率,同樣具有決定作用。從這個角度分析,海底撈的考核只是將目光放得 更遠,更人性,而不是那么“赤裸裸”。
這樣的說法相當中肯。
2011年6月,張勇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餐飲是一個完全競爭的行業,消費者體驗至關重要。我們在很早的時候就非常重視顧客滿意度,而顧客滿意度是 由員工來保證和實現的。所以,我們確立了‘雙手改變命運’的核心理念來凝聚員工,想借此傳達的是,只要我們遵循勤奮、敬業、誠信的信條,我們的雙手是可以 改變一些東西的。員工接受這個理念,就是認可我們的企業,就會發自內心地對顧客付出。我們在服務上的創新都是員工自己想出來的,因為他們深受‘雙手改變命 運’這個核心理念的鼓舞。這個價值觀一旦確立,我們的制度體系就會圍繞這個理念來設計。比如,我們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其實就是建立在這個理念基礎上 的。”
海底撈能夠像Google對待自己的白領員工那樣善待企業中以農民工為主的雇員群體,讓人尊敬,畢竟,餐飲是傳統行業,其行業利潤并不高。
張勇喜歡把員工當成家里人。也因此,靠賣麻辣燙起家的他在公司里既不是董事長、也不是總經理,而是多數員工嘴里的“張大哥”。
張勇為海底撈的員工租下正規住宅,安上空調和暖氣,可以免費上網,步行20分鐘到工作地點;雇人給員工宿舍打掃衛生,換洗被單;在四川簡陽建立海底撈寄宿學校,為員工解決子女的教育問題;海底撈優秀員工的一部分獎金,每月由公司直接寄給他們在家鄉的父母。
“對于員工的關懷,我一直希望我們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我們的員工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工,他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處在社會最底層。十幾年前,很多 農民工還拿不到工錢,很多餐飲業的員工就住在地下室。我們給員工的待遇稍微改善了一下,給他們的照顧適當多一些,外界就覺得我們把員工擺在第一位了。其實 我覺得這些還是不夠的,和歐美國家相比也還是有差距的。我希望未來在這方面我們能夠做得更好。”張勇說。
探尋
看起來,張勇有點像做“鄉村實驗”的社會學家,而不像個企業家。
這當然是更大的誤解。作為在全國擁有60多家直營店的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本人即便不那么看重利潤,他也要為公司14000多名員工的生計奔波。
“做生意還是要賺錢的,我覺得(員工、顧客、股東)三個都一樣重要,而不是說哪一個更重要。比如股東不掏錢投資,員工就沒有工作的平臺。但員工進到公司以后,你不停地壓榨他,他就不會好好服務你的客戶。所以在我看來,這三個是同等重要。”張勇表示。
既然要賺錢,張勇就不能不考慮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
“我一直在琢磨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是環境、口味、食品安全還是服務品質。我想了很多,發現這些到最后都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我覺得人力 資源體系對餐飲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能把這個人力資源體系打造好的話,它會形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文化。我認為這個可能會成為海底撈未來的一個核心競爭 力。”張勇說。
也基于此,張勇將曾為海底撈做管理咨詢顧問的王填“挖”過來,聘請其出任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至此,張勇終于有了更多時間去“斗地主”,去考察國外市場,希望將來把海底撈開到全世界。
來自:創業家雜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海底撈的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