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比較散,受篇幅限制,很難梳理出結構,就用分點描述的方式簡單講一講:
1丶電商的本原是基于互聯網的信息交互,相比于線下,電商就是讓消費者避開信息不對稱丶地理交通成本丶時間耗費成本丶選擇多樣性局限等壁壘的“不費腿腳”購物行為。
這些都是本原特征,也是電商興起之源。
2丶電商對于消費者是一種福利,因為電商將供貨商之間的相互競爭變得慘烈丶透明,消費者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充當冤大頭的角色。電商喚起了“消費民主”。
從這一點上看,傳統品牌和傳統渠道在初始階段是痛恨電商的。
但電商是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消費趨勢變革,無論你有多討厭互聯網,你還是要被融入。這個門一旦打開,想要關上是不可能的。
3丶電商的本原應該是反渠道的,但是受限于缺乏實物感受這一天然劣勢,電商不可能很快消滅線下渠道,也不可能完全消滅線下渠道。
電商反“線上渠道寬度”的特征才是其第一反渠道特征。基于此,電商的未來一定是品牌商親自參與零售,渠道商在今后一定不會是電商的主角。
4丶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品牌電商意識的覺醒,電商的“去中心化”真的可能成為現實。
在我看來,目前的開放平臺具有一定的“中心化”的特征,但垂直平臺的“中心化”特征才是更加堅固的。京東其本質和蘇寧國美是一樣的,甚至更加中心化。
吹捧微信顛覆理論的專家們最喜歡的就是拿出“失控”去中心化概念(雖然微信的思路和現實還遠沒有成氣候),這本沒有理論上的悖論;但同時又極力吹捧京東,這個理論體系就完全是精神分裂了。
5丶無論京東速度有多猛,我仍然不看好京東。
1)渠道商(含一般小賣家):一般不會吹捧京東,因為渠道商一般沒有機會和京東產生對接。偶爾吹捧一下,也是基于消費者體驗角度表示一下贊賞而已;
2)小品牌商:有相當一部分會贊賞京東,因為自身電商團隊薄弱和電商能力不足,在開放平臺難有建樹,而把貨直接供給京東安心做個供貨工廠角色似乎比較省心。這是吹捧之源。
目前,有能力在開放平臺獲得成長的小品牌的看法正在或者已經開始重新審視垂直平臺的價值;
3)大品牌商:絕大多數覺醒的大品牌商已經開始對垂直平臺和開放平臺進行重新審視。
很多的大品牌商,已經開始聚焦電商渠道,并且已經開始思考和實踐諸如多品牌思路丶產品差異思路。
如果你觀察得足夠仔細,對比垂直平臺,相當一部分大品牌商已經在開放平臺上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其在開放平臺的獲益已經遠遠超出垂直平臺。
大品牌商的內心深處,一直在謀劃是品牌官網的破局。
6丶基于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可以預測電商的發展模式也會是多樣性的。這是另外的話題,但傳統的實物電商會以品牌商為主導幾乎是非常明確的方向。
7丶消費者的認知正在不斷成長,消費者的經驗也在不斷成長,消費者會變得越來越理性。一般的電商操作技巧丶價格戰丶流量推廣會越來越無力。消費者正在逼迫品牌商回歸零售消費的本原。
8丶電商聚焦的核心原因不是那些天花亂墜的理論,其原因只有一個:消費者無法忍受注冊并且記住那么多的賬號和密碼。
微信公眾號目前似乎正在做去中心化的事情,但要消費者關注那么多的品牌公眾號,也是強人所難。
9丶未來一定會有一個平臺形式,能夠通過一個賬號密碼和支付體系,解決對接N多品牌官網的事情。
如果要具備便利性,這里一定不能繞開的一個功能點,就是搜索。
搜索環節更加智能的算法,已經極具吸引力的成本,將會是成敗的關鍵。
其數據對接的包容性便利性,將會對消費者體驗電商魅力產生決定性影響。而后端的能力,則又回歸到品牌商的各顯神通。
目前平臺恨鐵不成鋼式的裹挾丶教育丶逼迫品牌商提升電商能力的狀況,將會逐漸消失。
電商圈的話題多得離譜,很多話題也荒繆的離譜。但,存在即是合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對于中小企業,追根溯源丶挖掘本質丶獨立思考的能力則顯得更加迫切和更加重要。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詳解做電商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