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經濟社會:成本+利潤=產出。
推論一:
1、以上公式適用于所有的經濟活動。
2、成本是自己的也是別人的,成本可以養活別人,利潤才可以養活自己。
3、你的成本是別人的產出,包含了別人的成本和利潤。
4、成本是生產資料,是起點。
5、利潤代表分配方式。
推論二:
1、利潤跟產出有關,單位時間內產出越多利潤才可能越大,規模(銷售量)具有實在意義。
2、成本是投資方式和運營方式。
3、個人可以選擇投資方式和運營方式,但無法完全控制成本。成本會降低是因為更進了物質和關系,當成本降低必然有人利益受損。
4、利潤是盈余,按照公平交易的原則,交易中不該存在盈余;所以一定有某些隱性成本沒有計算進去,因此看起來有盈余的其實沒有盈余。 如果將資金成本、技術成本、聲譽成本、機會成本、時間成本、風險成本、道德成本、勞動成本等等隱性因素都算進去,可以認為交易中不存在盈余。交易是一種人之間的物質和信息交換,并不存在盈余。
推論三:
1、在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每人自食其力,其盈余取決創造和消費。 當發生物品交換,如果被認為是等價的,不應該改變各自盈余實質,交易本身不應當產生盈余。而供應鏈的本質就是需求鏈和交易鏈,因此供應鏈不足以產生盈余。盈余(利潤)的產生必然有其它潛在因素,而供應鏈實現利潤的秘密就是在創造該因素。利潤通過交易獲得,但交易卻不是獲得利潤的核心因素。
2、在自然經濟中,個人獲得盈余的方式是開源節流。 因此供應鏈創造利潤的實質是效率——個人能開源節流,供應鏈當然也可以。供應鏈中的交易只是獲得利潤的手段卻不是實質,供應鏈是社會化的勞動,其實現盈余的本質是創造更多財富且付出更少成本。
3、成本是經濟體賴以存在的基礎,成本是被消耗的,只有使資本獲得保值增值才能持續存在。 成本是一種義務和風險,當投入成本便接替了上游的風險。 成本對上游來說意味著價值的實現,對下游來說是價值的開始。 成本是產生利潤的基礎,投入成本是因為可以將事情做得更好;在成本的基礎上付出努力就會更多的回報,如果將努力和機遇也看作付出的一部分,便出現了:成本+努力+機遇=產出=成本+利潤。 因此我們說:利潤是一部分靠自己,一部分天意。
推論四:
1、供應鏈中,上游的產出是下游的成本。 成本是一種負擔,但卻是別人價值的體現。 你的產出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是不是也構成了別人的負擔呢?
2、利潤存在哪里? 別人的利潤在我們的成本里,我們的利潤在別人的成本里;別人的產出是我們的成本,我們的產出又構成了別人的成本。。。一個怪圈。
3、供應鏈又稱需求鏈和價值鏈,上下游之間存在供求關系。 它包含了供應商,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倉儲和運輸,消費者。 在這個鏈條中,物質從上游到下游,資金從下游到上游;由消費者驅動的稱為拉動型,由生產者驅動的稱為推動型。
4、在供應鏈中,每個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所以我們需要探討利潤的獲得本質,唯有利潤才能讓每個人感覺安全。大家抱成一個圈,誰沒有利潤誰就會很危險。 這不是個零和游戲,因為物質確實在創造,財富確實有盈余。但這個怪圈怎么能一直轉下去卻值得考究,無疑,保證適當的盈余才能在這個游戲中一直不被淘汰。。。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淘寶掌柜需了解成本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