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閃崩才怪。”這是某股票軟件上一名用戶對國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第一股的最新評價。
貝因美 (002570.SZ)7月11日離奇崩盤后,迷霧一直未能消散。盡管公司通過停牌躲過了市場的進一步拋售,但有關業績不佳的傳聞早已喧囂塵上。
市場的猜測在7月14日得到了證實。此前三緘其口的 貝因美 在盤后發布公告,對2017年上半年業績大幅向下修正。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凈虧損在3.5億-3.8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14億元。
貝因美 稱,業績預告修正的主要原因為配方注冊制的發布時間不在預期之內,注冊制發布過渡期行業混亂,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等。
今年4月份, 貝因美 曾在公布第一季度業績時預計,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00萬-5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7月11日下午, 貝因美 股價在8分鐘內突然閃崩,引發大量資金出逃。以超大單和大單為代表的主力資金出現超過9600萬元的凈流出,另有近2.2億元的賣單封死跌停而未能出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和職務的券商分析師對界面新聞表示,11日的跌停可能是有游資提前得知 貝因美 上半年業績不佳的消息。
根據Wind數據,7月11日賣出前五席位均為券商營業部,并且均位于江浙福建一帶。其中,中國中投證券南通姚港路營業部賣出2400萬元,位居第一。相比之下,港資似乎有點“不明就里”,深股通席位買入653萬元,位居買入席位第三。
貝因美 7月12日宣布臨時停牌,理由是籌劃對控股股東 貝因美 集團等關聯方出售資產。截至7月14日,該公司尚未復牌。
前述分析師補充說, 貝因美 以對關聯方出售資產的理由停牌,既可以避免股票遭遇進一步拋售,也為母公司“兜底”留出了空間。如果母公司購買盈利能力不佳的資產,不僅會提高 貝因美 的盈利能力,也能通過關聯交易給該公司帶來一筆收入,從而令業績有扭虧的可能。
貝因美 2016年營業總收入27.6億元,較2015年下降39%;凈虧損7.81億元,2015年為盈利1.04億元。若2017年繼續出現凈虧損, 貝因美 將被打上“*ST”的退市風險警示標簽。
停牌公告也顯示, 貝因美 “擬出售的資產屬于乳制品上游行業,并達到《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
根據深交所規則,如果上市公司發生的交易達到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之一:交易涉及資產總額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50%以上;交易標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50%,且絕對金額超過5000萬元;交易標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占公司凈利潤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
2016財年, 貝因美 總資產約60億元,營業收入約27.6億元,凈虧損7.8億元。因此,為了達到“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標準,最后一項條件可能是最容易滿足的,即交易標的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占公司凈利潤的50%以上,且絕對金額超過500萬元。
根據 貝因美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嬰幼兒食品的上游是奶牛養殖、生鮮乳生產、乳制品原料、糧食生產、包裝物等行業”。
貝因美 在黑龍江安達建有多個牧場,根據其2016年報的在建工程項目,建設中的奶源包括黑龍江安達的“優質奶源保障項目”一期和二期,以及在安達市中本鎮建設的安康牧場,工程進度分別為100%、75%和65%。
黑龍江安達市的牧場是 貝因美 重點建設的上游奶源,也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 貝因美 全資持有 貝因美 (安達)奶業有限公司,而后者在安達及周邊地區進行牧場開發。
此外,2015年 貝因美 收購敦化美麗健65%股權,也獲得兩個奶牛養殖場的控制權。敦化美麗健后改名為吉林 貝因美 。
貝因美 未在財報中披露各個奶牛養殖場的資產和盈利細節,只是披露去年吉林 貝因美 實現凈利潤逾1600萬元。此外,資產負債表項目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 貝因美 對吉林 貝因美 的長期股權投資余額為1.17億元,且計提約2000萬元的資產減值準備;對 貝因美 (安達)奶業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余額則為9800萬元左右。
分析人士認為, 貝因美 最有可能向母公司出售黑龍江安達的奶源資產,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項目尚未完工,需要公司繼續投入;另一方面,剝離尚未釋放盈利能力的資產也有利于幫助“做高”業績。
實際上,如果單純從毛利上看, 貝因美 的盈利能力并不差。上市六年以來,該公司毛利率維持在50%以上,最低為2014年的53.94%。去年 貝因美 大幅虧損,但毛利率卻接近60%。
那么利潤為何受到侵蝕?答案就在龐大的費用開支上,尤其是高昂的銷售費用。2016年全年, 貝因美 營業成本為11.2億元左右,銷售費用卻接近17.2億元,達到成本的1.5倍以上。
如此反常的銷售費用在 貝因美 上市以來也有所體現。2011年-2013年, 貝因美 銷售費用均高于營業成本,2014年與2015年的銷售費用也與營業成本相若。
而在銷售費用中,合同與促銷相關費用、廣告宣傳費以及人工費用為最主要的開支。去年 貝因美 合同與促銷相關費用達到9.5億元,廣告宣傳費約3.86億元,人工費用約2.3億元。
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貝因美 本身營銷模式存在問題,剝離資產只能是權宜之計。一位曾在嬰幼兒奶粉行業擔任銷售經理的人士對記者透露, 貝因美 在銷售時主要通過贈品的方式來帶動銷量,而現在消費者越來越喜歡進口產品,國產配方奶粉有點不好做。
這位人士表示,即便是知名的配方奶粉生產商,想要進入一些賣場和經銷商渠道,也必須支付相當可觀的費用。例如她原先代理的奶粉品牌,在簽訂產品合同時,有些客戶會索取產品條碼費、進場費、店慶費等費用。
她拒絕透露自己原先代理的奶粉品牌,僅表示原先代理的商品屬于三大外資嬰幼兒奶粉之一。
盡管假奶粉事件對市場造成沖擊,嬰幼兒配方奶粉注冊制令許多企業需要花時間適應,但在二胎利好政策的背景下, 貝因美 已在一年半的時間內虧損11億元以上,有點對不起國產嬰幼兒奶粉第一的排名了。
翻閱 貝因美 過往年報,自2014年起,基本上業績從下滑變成虧損。2014年, 貝因美 度營業總收入為50.5億元,同比下降17.5%;凈利潤約6300萬元,同比下降91.2%。2015年雖然凈利潤為1.04億元,但當年 貝因美 收到政府補貼約1.24億元。2016年則直接虧損7.8億元。
這與公司本身的經營有著逃不脫的關系。因此,與其說 貝因美 閃崩是一次意外,不如說是一次風險的集中釋放。半年多來,該公司多次進行人事變動,副董事長陳慧湘、董事林必清、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沈立軍相繼辭職。副董事長陳慧湘在2015年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提到 貝因美 需要改革,通過減少供應鏈環節來提高利潤空間。
今年6月, 貝因美 終止了年產2萬噸配方乳粉濕法生產改造項目,原因是“政策變化”。該項目預計投資3.5億元,但累計投資3000萬元左右時就匆匆下馬,令投資者對 貝因美 業績的好轉平添了一份憂慮。
深交所已就7月11日的“閃崩”對 貝因美 發出關注函,并對業績預告大幅修正和內幕交易提出多個問題。深交所要求 貝因美 解釋,一季度報告中的半年度業績預測是否充分考慮了各種影響因素,并要求說明大額虧損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此外,深交所提出尖銳問題,要求 貝因美 補充說明公司籌劃資產出售以及大幅修正業績預告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同時要求該公司報送內幕消息知情人名單。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貝因美巨虧 出售資產難解營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