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化妝品 丁家宜 日前為自己定下了2016年5億元的銷售目標,這距離 丁家宜 重返市場已有半年時間。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在這半年中, 丁家宜 新推的部分產品已經降價近半,且銷售渠道主要依賴于線上,KA渠道卻久久沒有鋪貨,這與80%的銷量要來自于KA賣場的目標相差甚遠。業內人士表示,在消失了一年多后, 丁家宜 已經遺失了幾乎所有的市場和銷售渠道,所以5億元的銷售額對于目前的 丁家宜 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目標 銷售5億元的挑戰
在去年8月重新回歸市場后,日化老品牌 丁家宜 為自己的2016年描摹了5億元銷售額的藍圖。有消息稱,該公司總經理高偉淳表示,將著力通過KA網點的鋪設、渠道的開發以及營銷推廣的加強來達成5億元銷售目標。
資料顯示, 丁家宜 品牌為莊文陽于1995年創建,曾經創下年產值近10億元的傲人成績。不過,2010年莊文陽卻將 丁家宜 以2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科蒂集團,被接手后 丁家宜 銷售業績急劇下滑,2011年銷售額超8億元,2012年同比大幅下滑50%,成為科蒂集團的拖油瓶。2014年6月,科蒂集團宣布,將重組中國大眾化妝品業務,并停止出售 丁家宜 護膚系列產品。在市場上消失一年多后,去年莊文陽低價回購了 丁家宜 。
丁家宜 重新出發,第一年5億元的銷售額目標定的是高、是低?對此,日化行業天使投資人夏天表示,如果 丁家宜 確定的5億元銷售額是終端總銷售額,那這個目標并不算高,因為目前不少本土化品牌一年的銷售額也已經達到10億元以上。“但如果說的是回收款項,那對于 丁家宜 來說就算是較高的目標了,憑借5億元回收款項足以進入本土品牌的一線陣營”,夏天進而表示,按照5億元回收款項計算的話, 丁家宜 完成難度較大,消費者不僅對品牌陌生,還養成了別的消費習慣。
新品 推出半年即大促銷
產品是一個品牌最核心的價值,若想要預測 丁家宜 5億元銷售目標能否如愿達成,首先要看 丁家宜 新產品的市場表現。
在去年8月重新回歸之時, 丁家宜 率先在其電商平臺推出 丁家宜 潔面霜、保濕霜、BB霜等8款新品。但是時隔半年,北京商報記者發現, 丁家宜 再沒有推新品,該品牌旗艦店頁面的首推產品還是去年8月上線的水BB,且去年新推出的這些產品大多都在搞促銷。該店首頁的推薦產品 丁家宜 水BB彈力保濕修顏露,定價是118元,去年剛上架時的活動價是108元,但現在只要69元,京東上更是賣到49元;還有一些護膚品套裝,如 丁家宜 花漾Q彈尊享禮盒,包括水BB修顏露、潔面乳、爽膚水、果凍霜四種產品,定價為204元,現在的活動價格只要129元,一套護膚品的價格還沒有百雀羚一個產品的價格高。在去年新推的單個產品中,只有 丁家宜 花漾美肌采眼霜價格是159元,其他產品都在100元以下。
雖然 丁家宜 旗艦店的銷售頁面并沒有顯示產品銷量,不過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 丁家宜 水BB彈力保濕修顏露半年的累計評價為2477條,相比較同樣作為國產品牌的韓束而言卻差很多,同樣作為重磅推出的明星產品,韓束紅BB一年的累計評價已經超過13萬條。
渠道 選擇KA劍走偏鋒
除了在電商平臺上發力外, 丁家宜 在沖刺5億元目標的路上更看重了線下渠道。高偉淳表示:“2016年 丁家宜 的目標是鋪設超過5000家KA網點,這代表我們整個品牌與消費者能夠互動到的鋪貨率。” 他預計5億元的業績目標中85%的份額將產自線下渠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丁家宜 的渠道鋪設在大力度展開,但是在北京卻難覓該品牌產品蹤跡。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幾家大型超市,包括京客隆、家樂福、AEON永旺、歐尚等超市,并沒有發現 丁家宜 產品的身影。京客隆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過去 丁家宜 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確實很受消費者歡迎,銷量也不錯,但在前兩年開始不再上貨,此后便再沒有銷售過這個牌子的產品。北京商報記者也詢問了 丁家宜 天貓旗艦店的客服,客服表示現在 丁家宜 主要是做線上銷售,線下渠道很少。
線下鋪貨沒有跟上速度,而KA渠道存在的問題,也讓行業人士對于 丁家宜 的戰略產生了質疑。據了解,大賣場的高額費用和導購員的高成本已是不爭的事實。有日化企業人士曾透露,大賣場索要的進場費、陳列費、扣點、DM(快訊商品廣告)、促銷等費用加總起來,要占到產品售價的30%-35%。夏天也坦言,高成本之壓下,藍月亮等產品去年已退出KA渠道,但是 丁家宜 卻要迎難而上,而KA渠道一直被國際巨頭占據, 丁家宜 再戰KA難度較大。海博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劍鋒也認為, 丁家宜 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丁家宜 要從零開始,需要新的經銷商體系、新的媒介傳播,需要吸引新的消費者,雖然新品在互聯網上首發,但是落地操作非常困難。所以,新品的推出短期內不會讓 丁家宜 的現狀以及整體運營達到正常運轉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就 丁家宜 銷售目標及戰略問題聯系到該公司,但是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清楚,此后也未對提問做出回應。
目標 銷售5億元的挑戰
在去年8月重新回歸市場后,日化老品牌 丁家宜 為自己的2016年描摹了5億元銷售額的藍圖。有消息稱,該公司總經理高偉淳表示,將著力通過KA網點的鋪設、渠道的開發以及營銷推廣的加強來達成5億元銷售目標。
資料顯示, 丁家宜 品牌為莊文陽于1995年創建,曾經創下年產值近10億元的傲人成績。不過,2010年莊文陽卻將 丁家宜 以2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科蒂集團,被接手后 丁家宜 銷售業績急劇下滑,2011年銷售額超8億元,2012年同比大幅下滑50%,成為科蒂集團的拖油瓶。2014年6月,科蒂集團宣布,將重組中國大眾化妝品業務,并停止出售 丁家宜 護膚系列產品。在市場上消失一年多后,去年莊文陽低價回購了 丁家宜 。
丁家宜 重新出發,第一年5億元的銷售額目標定的是高、是低?對此,日化行業天使投資人夏天表示,如果 丁家宜 確定的5億元銷售額是終端總銷售額,那這個目標并不算高,因為目前不少本土化品牌一年的銷售額也已經達到10億元以上。“但如果說的是回收款項,那對于 丁家宜 來說就算是較高的目標了,憑借5億元回收款項足以進入本土品牌的一線陣營”,夏天進而表示,按照5億元回收款項計算的話, 丁家宜 完成難度較大,消費者不僅對品牌陌生,還養成了別的消費習慣。
新品 推出半年即大促銷
產品是一個品牌最核心的價值,若想要預測 丁家宜 5億元銷售目標能否如愿達成,首先要看 丁家宜 新產品的市場表現。
在去年8月重新回歸之時, 丁家宜 率先在其電商平臺推出 丁家宜 潔面霜、保濕霜、BB霜等8款新品。但是時隔半年,北京商報記者發現, 丁家宜 再沒有推新品,該品牌旗艦店頁面的首推產品還是去年8月上線的水BB,且去年新推出的這些產品大多都在搞促銷。該店首頁的推薦產品 丁家宜 水BB彈力保濕修顏露,定價是118元,去年剛上架時的活動價是108元,但現在只要69元,京東上更是賣到49元;還有一些護膚品套裝,如 丁家宜 花漾Q彈尊享禮盒,包括水BB修顏露、潔面乳、爽膚水、果凍霜四種產品,定價為204元,現在的活動價格只要129元,一套護膚品的價格還沒有百雀羚一個產品的價格高。在去年新推的單個產品中,只有 丁家宜 花漾美肌采眼霜價格是159元,其他產品都在100元以下。
雖然 丁家宜 旗艦店的銷售頁面并沒有顯示產品銷量,不過北京商報記者觀察到, 丁家宜 水BB彈力保濕修顏露半年的累計評價為2477條,相比較同樣作為國產品牌的韓束而言卻差很多,同樣作為重磅推出的明星產品,韓束紅BB一年的累計評價已經超過13萬條。
渠道 選擇KA劍走偏鋒
除了在電商平臺上發力外, 丁家宜 在沖刺5億元目標的路上更看重了線下渠道。高偉淳表示:“2016年 丁家宜 的目標是鋪設超過5000家KA網點,這代表我們整個品牌與消費者能夠互動到的鋪貨率。” 他預計5億元的業績目標中85%的份額將產自線下渠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丁家宜 的渠道鋪設在大力度展開,但是在北京卻難覓該品牌產品蹤跡。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北京幾家大型超市,包括京客隆、家樂福、AEON永旺、歐尚等超市,并沒有發現 丁家宜 產品的身影。京客隆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過去 丁家宜 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確實很受消費者歡迎,銷量也不錯,但在前兩年開始不再上貨,此后便再沒有銷售過這個牌子的產品。北京商報記者也詢問了 丁家宜 天貓旗艦店的客服,客服表示現在 丁家宜 主要是做線上銷售,線下渠道很少。
線下鋪貨沒有跟上速度,而KA渠道存在的問題,也讓行業人士對于 丁家宜 的戰略產生了質疑。據了解,大賣場的高額費用和導購員的高成本已是不爭的事實。有日化企業人士曾透露,大賣場索要的進場費、陳列費、扣點、DM(快訊商品廣告)、促銷等費用加總起來,要占到產品售價的30%-35%。夏天也坦言,高成本之壓下,藍月亮等產品去年已退出KA渠道,但是 丁家宜 卻要迎難而上,而KA渠道一直被國際巨頭占據, 丁家宜 再戰KA難度較大。海博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劍鋒也認為, 丁家宜 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 丁家宜 要從零開始,需要新的經銷商體系、新的媒介傳播,需要吸引新的消費者,雖然新品在互聯網上首發,但是落地操作非常困難。所以,新品的推出短期內不會讓 丁家宜 的現狀以及整體運營達到正常運轉狀態。
北京商報記者就 丁家宜 銷售目標及戰略問題聯系到該公司,但是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清楚,此后也未對提問做出回應。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丁家宜新品降價近半 線下渠道未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