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故事:
宋國時期,有一個老頭養了一群猴, 他特喜歡這些猴子,他們好象爺孫關系一樣.這些猴子每天要吃好多的橡子,老頭家也不是太富裕, 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老頭對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老頭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這就是“朝三暮四”成語的由來。
其實橡子的總數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怒為喜。在與 賣場 費用周旋過程中,如何變通將原本降低或減少的資源合理的分配給 賣場 又讓他們能夠樂意受之呢?
與大 賣場 合作伊始,就開始直面各式各樣的費用項目,供應商總是希望能夠使費用少之再少,而 賣場 卻希望盡量提高費用率以增加收入。當各項名目繁多的費用呈現在面前,而雙方又處在這樣一個矛盾的中心時,該如何去與 賣場 談判,能夠巧妙的周旋于供需雙方的矛盾之中,又有效降低費用成本,使經營費用合理化呢?
首先,與 賣場 談判費用的心態。在與 賣場 合作中沒有絕對的低費用,只有相對的低費用。不能懷抱著要求采購一降再降,直至最低還希望有特殊照顧優惠的心理去談判,很容易讓對方留下不配合不專業貪心不足的不良印象,無益后期長久的合作。
與 賣場 談判前應做到心中有數,清楚了解 賣場 運營狀況,己方對該 賣場 的費用承受限度如何,在談判前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將費用分解為必須支持的部分和可協商部分。有些費用是 賣場 硬性指標,采購方面必須執行沒有可回旋余地的,一個會處理的供應商應以配合和支持的態度面對,避免雙方談判因此而陷入僵局。而還有一些費用則是可以靈活把握的,可交可不交,可多可少,可一次性可分期,可現金可帳扣,都是可以通過協商與談判,最終選擇自己最可以接受的方案。
如何與 賣場 談判費用,拿到最優惠最合算的政策?靈活的變通才能夠讓談判雙方都有路可退,使談判結果皆大歡喜。這時候就要轉換我們的思維方式。 賣場 費用可變通的方法有:
分散費用與合并費用的轉換;
固定費用與扣點的轉換;
現金費用與物品費用的轉換;
無條件返利與有條件反復的轉換。
分散和與合并費用的轉換:
熟悉 賣場 合同的銷售人員都知道, 賣場 的合同條款中,體現費用的地方非常多,按照常規的習慣性思維操作,每項費用都按格式合同中的條款逐一明克,單項費用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很少,但最終合計卻發現居然簽回一筆很龐大的費用,有時候甚至是到年終財務總核算的時候才發現總費用金額令人咋舌。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為如何減少這種格式費用絞盡腦汁,甚感為難。從格式合同上來看,每一項似乎都是非交不可的,而且每筆費用也不多,再去跟采購逐項討價還價未免也有點難以啟齒,弄得不好反而會與采購為此產生不快,但核算一下又確實無法承擔這樣的費用支出,怎么辦呢?
當面對多項目組合的費用群時,我們的方法就是:化零為整。
我們來看兩份合同條件對比:
這種化零為整的方式,一方面使費用情況簡單明了,降低了后期財務對帳中的誤差率,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它用一個表面看起來較大的費用值替換了那些看起來微小的費用,實際上卻有效降低了費用占比。
有過相關操作經驗的人都知道,通常正是因為合同中費用值的小才讓供應商很容易接受,不引起重視,正是無數個“這點小費用不算什么”最終導致龐大費用產生時已來不及更正,只得打落門牙肚里吞,要么咬牙堅持,要么堅持不下去了就只好結束生意。
當費用值轉化為一個較大的整數值時,供應商和采購雙方之間由于費用方式的簡單明朗化,避免了后期再為各項費用的無休止談判,也不會再因費用問題使雙方合作出現不快因素,同時在后期推進新品上市、促銷活動時也因不減少了費用談判的程序,可以提高效率。再者,一個看起來較大的費用值也會給采購帶來一定心理上的成就感,必竟收幾萬的費用比收幾百的費用感覺要好很多。
固定費用與扣點的轉換:
賣場 費用的轉換方式除了化零為整外,固定費用與扣點的互相轉換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式。當對未來的銷售沒有太大把握時,通常可以將固定費用轉換成扣點的方式來降低供應商自身的風險性,而對未來的銷售可有較高的準確把握度時,則可以將扣點轉換成固定費用。
某品牌在與某 賣場 的合同條件談判中, 賣場 提出費用為總扣點10%。得知 賣場 采購對該品牌全年銷售額預估為100萬時,該品牌廠家代表由于對公司年度產品規劃及市場推廣計劃非常清晰,很清楚本年度在該 賣場 的銷售額必定遠大與采購預期,于是提出,將10%以現金方式支付,10萬元一次性支付給 賣場 ,在年度合作中該 賣場 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對于采購來講,將來一年的實際合作情況尚不確定,是否能銷售到100萬也是未知數,目前一下就有10萬元費用可以先交付到位,而且并不低于自己的期望值,自然是欣然同意。實際該品牌費用情況如何呢?
當然,這種扣點與固定費用的轉換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關鍵在于,與 賣場 談判前要對自己的生意情況清楚了解,同時對發展前影有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現金費用與物品費用的轉換:
通常在與 賣場 談判促銷支持、開業慶典時,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將現金費用以物品的方式來轉換。很多供應商都會有一些贈品、試用裝,這些物品一般是由廠家免費提供,用以產品推廣,成本較低,而且一般來說只計入市場費用而不計入銷售部門運營成本的。另一方面,給 賣場 試用裝及贈品的支持, 賣場 會在相關活動中將這些物品派發給消費者,當做吸引人氣的一種手段,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產品宣傳推廣的渠道。與默默交一些費用給 賣場 相比,自然是利大于弊了。
類似以上方式還可用于,當 賣場 需廠商予以毛利補差或 賣場 盤點損耗補償。 賣場 一般會以產品進貨價來核算,而供應商實際成本則是出廠價。以物品支付時,則可以將其中的差價部分也核算進來,供應商實際支付的成本并沒有 賣場 計算的那么高,相應還說就是降低了支出費用。
無條件返利與有條件返利的轉換:
談到返利,很多廠商理解中就是 賣場 會按供貨額直接按約定百分比扣除的費用,一旦約定返利點數,相當于直接降低了成本。因此很多供應商在與 賣場 談返利時總是堅持不懈,決不松口,由于1%的返利使整個合同流產的例子在零售圈中并非屈指可數。
其實返利也是一項可以靈活轉換的費用。在與 賣場 談判中可以為返利設定一些條件,一有些 賣場 的文本合同中會設置返利條件。比如:年度進貨額達到____萬到_____萬時,返利___%,這都是可以設置成返利條件的條款。
返利條件可以設置成幾個階梯:
比如:
年度進貨額 10萬(含)到 20萬(不含)時,返利 1 %;
年度進貨額 20萬(含)到 30萬(不含)時,返利 2 %;
年度進貨額 30 萬(含)以上時,返利 3 %。
返利的操作性就體現在這幾個數值的設置中。一般來說,若年均銷售在20萬以內,無特殊情況不可能超過時,所謂20萬以上的返利幾乎形同虛設, 賣場 并沒有機會拿到這部分費用。另一方面來講,當銷售到達一個比預期銷售目標高很多的值時,由于一些固定費用并未產生變化,因此總的費用占比還是會有所下降,能夠通過這些返利條件的設置有效激勵 賣場 與供貨商配合將銷售額有效提升,所給予 賣場 的獎勵返利也算是物有所值了,雙方可以為達到共同的銷售目標更加緊密的配合,隨著銷售額的提升,整體費用比例的體現也會隨之變的不明顯了。
總之,在與大 賣場 的費用談判中,首先要清楚了解各項費用的產生原因、支付方式,然后在談判過程中靈活掌控,變換,從自身與 賣場 兩個層面去考慮問題,談判前先找到讓對方接受的充分理由,談判中將各種變換方式融會貫通,迅速找出最適合雙方合作的方式,會發現在 賣場 花樣百出的費用密網中實現華麗的轉身也并非難事,事在人為而已!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供應商如何談判賣場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