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受到一家媒體邀請作講座,在準備時順便在網上查了一下于丹在百家講壇的講座,由于我一直很少看電視,對于于丹和易中天等先生的百家講壇,并不曾完整地聽過。最近在網上看了于丹教授兩場講座,不禁感慨于于丹評書聯播般流暢而書面化的口語。后來在搜索中又無意中看到《百家講壇》的一期特別節目:柴靜采訪于丹,易中天先生也被邀請到場作為特別嘉賓。
談到對于丹的評價,易中天先生說于丹的《論語心得》講得很深,就像高度的美酒,聽眾需要一定的水平才能品味,而主持人柴靜則提出:很多觀眾認為于丹講的很淺。于是,易中天先生、于丹女士、柴靜主持三人對“深”、“淺”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具體內容我記不清了,但是感覺問題沒有說清。
我個人認為,于丹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除了其口才與美女教授的品牌形象,最主要的內容是借古代圣賢之名,以斷章取義(無貶義)的方式融入現代人心靈感受,其最主要的價值在于給人以啟發。
因此,對于“深”、“淺”問題要從受眾感到的“啟發”角度入手分析。
就一次講座或文章的內容而言,什么叫“深”?什么叫“淺”?
能夠一眼看到底,無論多深,都是淺的。能夠通過大家一目了然的現象,揭示出大家恍然大悟的本質,才叫做深。真正的“深”,不是讓人看不懂,而是能讓人從現象背后看到本質,從本質當中找出規律,從規律當中預見趨勢,最終讓人或恍然大悟、或茅塞頓開、或心悅誠服、或目瞪口呆、或喟然長嘆、或于我心有凄凄焉,能達到如此之效果,可謂之深。
這就牽扯到一個層次問題。因為所謂的深淺,不是指垂直距離的遠近,而是指穿透層次的多少。沒有層次,垂直落差再大,也只是淺淺的一層。就像“窄胡同里趕小豬——直來直去”,胡同再“深”,也是淺的,因為一眼就看到的東西往往只是現象,不是本質。
例如,麥當勞的本質和贏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你認為麥當勞是快餐業,靠賣漢堡掙錢,那就大錯特錯了。麥當勞的老總經常咬牙切齒地提醒自己的員工:“切記,我們麥當勞不是餐飲業,我們是娛樂業?!边@就是“錯層思維”。
“錯層思維”的好處就在于它能不斷往下“錯”,錯開的層面越多,達到的本質越深。如果我們沿著“錯層思維”再往下“錯”一層,就會發現,麥當勞更深層的本質和盈利模式是“娛樂業”背后的“房地產業”——麥當勞卓越的選址能力和主打“娛樂”的品牌效應能迅速在當地建立起一個人潮涌動的“麥當勞商圈”,不斷拉動該區域房地產的持續升值,然后再水漲船高地不斷上調加盟商的房租。這就是麥當勞成為“史上最牛房地產公司”的秘密。只有不斷“錯層”才能發現,麥當勞表面上看起來是賣漢堡的快餐業,其實,它的第二層是賣歡樂的娛樂業,更深一層則是房地產業。這才是發現行業本質的真正訣竅所在。
不能穿透,就談不上深。因為深的本質就在于能穿透的層次的多少。一般來講,穿透的層次越多,達到的深度就越深。
我們說,一個故事、一則寓言之所以能在世間流傳、婦孺皆知、老幼咸宜,那么它一定會包含著人類精神中某些本質的、共同的東西。這些東西絕不僅僅是童話的情節和寓意,而是某些隱含在童話中不易被人發覺,但是在潛意識中與人們的精神或心理底層的東西有共鳴的地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而真正的“深”就是要把“看熱鬧”的外行變成“看門道”的內行。
在這方面,安徒生的童話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例子。
“既然游行已經開始了,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這是《皇帝的新裝》中的最后一句話。也就是在皇帝聽到一個小男孩說“他并沒有穿衣服呀”之后,最終認識到自己并非因為愚蠢而看不到華麗的新衣,而是自己的確一絲不掛。
從幼年時我就熟讀這個故事,但令我一直迷惑的是:既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上當了,皇帝為什么不幡然醒悟,下令捉拿那兩個騙子,并分赴手下趕緊拿其他衣服來遮掩自己不雅的裸體,而是認為:“既然游行已經開始了,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
為什么皇帝意識到自己“光著腚推磨,轉著圈丟人”之后,依然無怨無悔地繼續這一荒唐裸奔呢?
這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
最淺顯的答案是皇帝固執,固執的背后是面子,面子背后是自尊,自尊背后壓力,壓力背后是風險,如此一來,層層穿透之后,我們就已經逼近了問題的本質。
從心理學上講,做任何事,中途改變都是冒風險的,也會因此而承受某些不必要的壓力,而保持過去一貫的做法往往意味著安全。例如說,在同一環境下,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以沉默寡言的面目出現,后來即使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活躍分子,但他也很難做到。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換一個全新的環境,讓他從頭開始做一個“開朗”的人,因為在新環境下,沒人知道他過去“沉默”的歷史。而在原來大家都熟悉他的環境下,如果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大家一定以為他“犯神經病了”。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和壓力,在同樣的環境下繼續抱保持“沉默”反而安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樹挪死,人挪活?!?
皇帝老兒也是如此,他寧肯繼續光著腚游行,也不能拆穿這個騙局,打掉了牙可以往肚子里咽,但決不能吐出來給人看。這就是為什么明知道受騙還要繼續上當的原因。(這一點也證明了我一貫認定的:最好的招數不是“出奇制勝”而是“屢試不爽”。)
出于心理安全的考慮,人們很難在不改變環境的情況下突然改變其行為表現。即使他意識到某件事自己做錯了,往往也不愿承認并改正錯誤,而是不惜故意犯更大的錯誤來掩蓋原來的較小的錯誤,從而力圖證明自己一直沒有錯誤。
認識問題不等于解決問題,那么對于皇帝老兒,該怎樣說服他結束這一荒唐的裸奔行為呢?
你只能順從他,決不能說他沒穿衣服,只能說他穿的太多,天氣太熱,陛下如此盛裝游行恐有中暑之虞,萬民都為皇上的龍體擔憂,不如換件衣服或者早回寢宮避暑。
我一貫強調:說服的唯一途徑是順從你的說服對象,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力圖改變他們。
這就是受于丹教授“論語心得”之啟發而得到的廣告攻心秘籍之“九陰真經”,從這個意義上說,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不可謂不深。
談到對于丹的評價,易中天先生說于丹的《論語心得》講得很深,就像高度的美酒,聽眾需要一定的水平才能品味,而主持人柴靜則提出:很多觀眾認為于丹講的很淺。于是,易中天先生、于丹女士、柴靜主持三人對“深”、“淺”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具體內容我記不清了,但是感覺問題沒有說清。
我個人認為,于丹的《論語心得》、《莊子心得》除了其口才與美女教授的品牌形象,最主要的內容是借古代圣賢之名,以斷章取義(無貶義)的方式融入現代人心靈感受,其最主要的價值在于給人以啟發。
因此,對于“深”、“淺”問題要從受眾感到的“啟發”角度入手分析。
就一次講座或文章的內容而言,什么叫“深”?什么叫“淺”?
能夠一眼看到底,無論多深,都是淺的。能夠通過大家一目了然的現象,揭示出大家恍然大悟的本質,才叫做深。真正的“深”,不是讓人看不懂,而是能讓人從現象背后看到本質,從本質當中找出規律,從規律當中預見趨勢,最終讓人或恍然大悟、或茅塞頓開、或心悅誠服、或目瞪口呆、或喟然長嘆、或于我心有凄凄焉,能達到如此之效果,可謂之深。
這就牽扯到一個層次問題。因為所謂的深淺,不是指垂直距離的遠近,而是指穿透層次的多少。沒有層次,垂直落差再大,也只是淺淺的一層。就像“窄胡同里趕小豬——直來直去”,胡同再“深”,也是淺的,因為一眼就看到的東西往往只是現象,不是本質。
例如,麥當勞的本質和贏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你認為麥當勞是快餐業,靠賣漢堡掙錢,那就大錯特錯了。麥當勞的老總經常咬牙切齒地提醒自己的員工:“切記,我們麥當勞不是餐飲業,我們是娛樂業?!边@就是“錯層思維”。
“錯層思維”的好處就在于它能不斷往下“錯”,錯開的層面越多,達到的本質越深。如果我們沿著“錯層思維”再往下“錯”一層,就會發現,麥當勞更深層的本質和盈利模式是“娛樂業”背后的“房地產業”——麥當勞卓越的選址能力和主打“娛樂”的品牌效應能迅速在當地建立起一個人潮涌動的“麥當勞商圈”,不斷拉動該區域房地產的持續升值,然后再水漲船高地不斷上調加盟商的房租。這就是麥當勞成為“史上最牛房地產公司”的秘密。只有不斷“錯層”才能發現,麥當勞表面上看起來是賣漢堡的快餐業,其實,它的第二層是賣歡樂的娛樂業,更深一層則是房地產業。這才是發現行業本質的真正訣竅所在。
不能穿透,就談不上深。因為深的本質就在于能穿透的層次的多少。一般來講,穿透的層次越多,達到的深度就越深。
我們說,一個故事、一則寓言之所以能在世間流傳、婦孺皆知、老幼咸宜,那么它一定會包含著人類精神中某些本質的、共同的東西。這些東西絕不僅僅是童話的情節和寓意,而是某些隱含在童話中不易被人發覺,但是在潛意識中與人們的精神或心理底層的東西有共鳴的地方。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而真正的“深”就是要把“看熱鬧”的外行變成“看門道”的內行。
在這方面,安徒生的童話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例子。
“既然游行已經開始了,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這是《皇帝的新裝》中的最后一句話。也就是在皇帝聽到一個小男孩說“他并沒有穿衣服呀”之后,最終認識到自己并非因為愚蠢而看不到華麗的新衣,而是自己的確一絲不掛。
從幼年時我就熟讀這個故事,但令我一直迷惑的是:既然已經認識到自己的上當了,皇帝為什么不幡然醒悟,下令捉拿那兩個騙子,并分赴手下趕緊拿其他衣服來遮掩自己不雅的裸體,而是認為:“既然游行已經開始了,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
為什么皇帝意識到自己“光著腚推磨,轉著圈丟人”之后,依然無怨無悔地繼續這一荒唐裸奔呢?
這是一個饒有趣味的問題。
最淺顯的答案是皇帝固執,固執的背后是面子,面子背后是自尊,自尊背后壓力,壓力背后是風險,如此一來,層層穿透之后,我們就已經逼近了問題的本質。
從心理學上講,做任何事,中途改變都是冒風險的,也會因此而承受某些不必要的壓力,而保持過去一貫的做法往往意味著安全。例如說,在同一環境下,如果一個人從一開始就以沉默寡言的面目出現,后來即使他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活躍分子,但他也很難做到。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換一個全新的環境,讓他從頭開始做一個“開朗”的人,因為在新環境下,沒人知道他過去“沉默”的歷史。而在原來大家都熟悉他的環境下,如果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大家一定以為他“犯神經病了”。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和壓力,在同樣的環境下繼續抱保持“沉默”反而安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樹挪死,人挪活?!?
皇帝老兒也是如此,他寧肯繼續光著腚游行,也不能拆穿這個騙局,打掉了牙可以往肚子里咽,但決不能吐出來給人看。這就是為什么明知道受騙還要繼續上當的原因。(這一點也證明了我一貫認定的:最好的招數不是“出奇制勝”而是“屢試不爽”。)
出于心理安全的考慮,人們很難在不改變環境的情況下突然改變其行為表現。即使他意識到某件事自己做錯了,往往也不愿承認并改正錯誤,而是不惜故意犯更大的錯誤來掩蓋原來的較小的錯誤,從而力圖證明自己一直沒有錯誤。
認識問題不等于解決問題,那么對于皇帝老兒,該怎樣說服他結束這一荒唐的裸奔行為呢?
你只能順從他,決不能說他沒穿衣服,只能說他穿的太多,天氣太熱,陛下如此盛裝游行恐有中暑之虞,萬民都為皇上的龍體擔憂,不如換件衣服或者早回寢宮避暑。
我一貫強調:說服的唯一途徑是順從你的說服對象,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力圖改變他們。
這就是受于丹教授“論語心得”之啟發而得到的廣告攻心秘籍之“九陰真經”,從這個意義上說,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不可謂不深。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錯位營銷”背后的“錯層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