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在一定意義上還是屬于季節性產品,旺季的銷售遠遠大于平時的銷售,尤其是非一線品牌旺季銷售與平時銷售的差別更大,所以旺季時節的營銷運作把握十分重要。許多企業都習慣把“寶”押在現代渠道商超上,但是否賺錢卻很難講。 經銷商 在算投入和產出,商超也在算投入和產出,這是一個雙方博弈的過程;兩方都算得清楚是雙贏,但如果商超有清晰的估計而 經銷商 沒有,那么必然吃虧。
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已經來到,各個企業總喜歡把貨推到賣場,似乎上架就一定會有銷售,接下來的就是上商超的DM,上促銷員和給銷售獎勵等“屢試不爽”的招術。但實際狀況是,商場整體的銷售不錯,但自己品牌的銷售卻不佳;即使銷售搞得紅紅火火,但利潤不見得理想;或者銷售成績還不錯,但是隨后出現了退貨一大堆。歸根結底,正是不合理的促銷和盲目的價格競爭損失了合理的利潤。那么旺季商超運作究竟應該注意什么呢?
關鍵一:切忌盲投
案例:某白酒 經銷商 ,春節期間與其競爭品牌“賭氣”,在某超市簽了最貴的堆頭,5000元,時間為45天。另外還上一名促銷員,1200元底薪,2.5%的提成(或賣一瓶獎勵5-10元不等)。后來統計,春節期間的實際銷售業績為15000元。讓我們幫他算一算帳,按照正常毛利供應商在40%左右,應該為6000元,促銷員工資加提成1575元,單這個店的這個堆頭就虧損了575元。
分析:原因很簡單,對市場銷售的估計不足。必須指出,市場的分析調查和銷量預估是我們旺季銷售,也是一切銷售的基本功,靠想當然的判斷必然造成盲目投入,自吞苦果。其實這只是顯性的問題,還有許多隱性虧損,并沒有被 經銷商 所察覺。
關鍵二:提前預期
案例:某地級市場某家商超,銷售位列當地前五名,有11間分店,屬于綜合超市業態。中秋期間某知名品牌的貼牌產品,禮盒裝,用代銷的形式在這家商超連鎖機構銷售,共上15個條碼。零售主要價格帶在198元-1000元之間。
從 經銷商 角度看,中秋期間銷售為13.5萬。商超收取 經銷商 總費用應該為2.6萬。雖然超過12-15%的費用線,但還是有點錢賺, 經銷商 覺得可以接受。從商超的角度看,除收取到的費用外,超市的銷售額約為16萬,毛利率約為16%。該供應商算是優質的供應商,16萬的銷售給商超帶來綜合毛利5.1萬,綜合毛利率31.8%,綜合收益遠高于一些知名品牌。
那么春節到了,雙方如何合作呢?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該類白酒春節銷量預計是在中秋期間銷量的2.5-3倍。所以商超總監給采購的指令,春節期間將繼續與該 經銷商 合作,基本條件如下:收費與中秋季節持平也就是2.6萬,保底銷售15萬,到20萬再另外返點1%,25萬返2%,30萬以上返3%。如果從 經銷商 的角度預測春節銷量,按保守的估計春節的銷量比中秋增長一倍,在該商超系統實現銷售30萬,費用為2.6萬,再加上返點3%,總費用為3.5萬,綜合費用率為11.7%,比中秋費用率更低.所以還可以與商超談鼓勵銷售措施。如果說中秋的銷售是打基礎的話,那么春節的銷售就是該 經銷商 吃肉的時候了。
分析: 一般來講,白酒的春節銷售肯定會大幅增長,對于禮盒裝等季節性產品來講,變化的幅度可能還會更大。預測銷售數據是 經銷商 當年訂貨和向商超鋪貨的基礎,所以 經銷商 必須按單品做出預算,否則要么庫存不足,該做的生意做不到;要么面臨巨大的尾貨處理壓力。我們必須清醒一點,并非所有的預算都可以實現,但是投入費用卻實際付出。
關鍵三:促銷對癥
調查:在商超購物的消費者最喜歡的促銷方式,是特價或打折,其次是買贈(買一送一,買大送小,賣酒送火機,買紅酒送酒杯等);而某些廠家比較喜歡用的抽獎遠遠排在后面,消費者喜歡的是及時的、看得到的實惠。商超喜歡的促銷方式,是賣多少箱送現金或者諸如電視、微波爐這些電器,原因是商場可以靈活處理,要么用于大單購物,要么用于商場自己員工的銷售激勵。
分析:促銷的方法要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如前所講的特價和買贈,贈品一定要有特色,特別是禮盒裝的產品,好的贈品有畫龍點睛之妙;促銷的力度要放在真正促進銷售上面,比如與商超簽訂階梯式銷售返利方案,讓商超確實感受到銷售是共同的利益。如果是以長期的銷售為目標,可以將宣傳重點放在品牌推廣上,比如贊助商超的掛旗、堆頭圍板年貨一條街的拱門等。但必須是長期刺激消費者,如果只是在中秋做,春節不做,那這種功夫很容易白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太容易忘記某個品牌了。同時從商超的銷售數據上看,對于非一線品牌來講,促銷員在大賣場的作用不可忽視,上與不上差別非常大。
關鍵四:踩準節奏
我們觀察,每個地區和每間店的春節銷售都不一樣,但都有類似的曲線圖。從中我們可以預計2008年春節銷售進程。商超氣氛布置如年貨一條街等,在2008年元旦后一定會陳列出來。但真正銷售啟動是在年前15天,也就是在2008年的1月25日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前期的銷量比較平穩,經驗不足的零售商備貨時間會比較晚,往往看到銷售起來了,再下一批訂單。我們給 經銷商 的建議,如果有準確的歷史數據,應該在一周前提醒商超,同時自己做好備貨和出貨準備,一旦有需要,及時滿足訂貨需求避免因門店缺貨造成銷售損失。
但在商超的銷售高峰,在春節前5天時(如2月1、2號)商超的大量訂貨必須要控制在 經銷商 的銷售預期之內,如果自己沒貨,也不要采取緊急調貨的方式。因為基本銷售狀況已經定下來。所以,提前預估銷售趨勢十分重要,每年的銷售都差不多,我們不要期望有奇跡發生。要不然,等待我們的將是節后大量退貨。
關鍵五:計劃前列
常言到,“早起的鳥兒有食吃”。2008年春節是在2月7(初一),對商超零售商來講,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商超零售商一般會提前45到60天做春節的銷售計劃,但元旦和元旦前的圣誕節,不少食品零售商稱為雞肋,活動不搞不行,搞了也沒效果,而且也會分散零售商的部分精力。2008年真正談春節銷售的時間也就是在一月初。采購也許有了一些想法,但如果 經銷商 在12月中就將你的春節銷售和營銷計劃放在商超采購的臺面上,那你就容易在采購考慮他的春節營銷計劃進入他的視線。先入為主的道理誰都知道,但真正有行動的并不多。而且,如果你的計劃又是一份有數據支持的報告,那你的美好時光就開始了。
關鍵六:控制供貨
春節銷售對零售商和 經銷商 都至關重要,理想的旺季營銷計劃,必須包括這樣的步驟,零售商和 經銷商 各自做合理的市場分析,收集和挖掘去年的銷售數據,組織市調和進行市調結果分析,共同制定銷售和庫存計劃。制定合理價格避免直接競爭,獲取合理利潤;最后是詳盡的實施計劃和嚴格的過程控制,配合送貨等完成銷售。但實際操作中,以上步驟會有不同程度缺失。
從 經銷商 的角度,不要以為把貨壓到了賣場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才是一個開始。從歷史數據分析中清楚了解零售商在關注什么,要從產品銷售的曲線圖中得到啟發,控制好供貨的節奏。總體銷量的估計很重要但對總體的利潤要求更重要。銷售的詳細計劃,對每個賣場能銷多少要有個清晰的估計。總之,促銷員的安排、銷售獎勵辦法的實施和庫存的控制在旺季運作中一樣也不能少。
一年一度的銷售旺季已經來到,各個企業總喜歡把貨推到賣場,似乎上架就一定會有銷售,接下來的就是上商超的DM,上促銷員和給銷售獎勵等“屢試不爽”的招術。但實際狀況是,商場整體的銷售不錯,但自己品牌的銷售卻不佳;即使銷售搞得紅紅火火,但利潤不見得理想;或者銷售成績還不錯,但是隨后出現了退貨一大堆。歸根結底,正是不合理的促銷和盲目的價格競爭損失了合理的利潤。那么旺季商超運作究竟應該注意什么呢?
關鍵一:切忌盲投
案例:某白酒 經銷商 ,春節期間與其競爭品牌“賭氣”,在某超市簽了最貴的堆頭,5000元,時間為45天。另外還上一名促銷員,1200元底薪,2.5%的提成(或賣一瓶獎勵5-10元不等)。后來統計,春節期間的實際銷售業績為15000元。讓我們幫他算一算帳,按照正常毛利供應商在40%左右,應該為6000元,促銷員工資加提成1575元,單這個店的這個堆頭就虧損了575元。
分析:原因很簡單,對市場銷售的估計不足。必須指出,市場的分析調查和銷量預估是我們旺季銷售,也是一切銷售的基本功,靠想當然的判斷必然造成盲目投入,自吞苦果。其實這只是顯性的問題,還有許多隱性虧損,并沒有被 經銷商 所察覺。
關鍵二:提前預期
案例:某地級市場某家商超,銷售位列當地前五名,有11間分店,屬于綜合超市業態。中秋期間某知名品牌的貼牌產品,禮盒裝,用代銷的形式在這家商超連鎖機構銷售,共上15個條碼。零售主要價格帶在198元-1000元之間。
從 經銷商 角度看,中秋期間銷售為13.5萬。商超收取 經銷商 總費用應該為2.6萬。雖然超過12-15%的費用線,但還是有點錢賺, 經銷商 覺得可以接受。從商超的角度看,除收取到的費用外,超市的銷售額約為16萬,毛利率約為16%。該供應商算是優質的供應商,16萬的銷售給商超帶來綜合毛利5.1萬,綜合毛利率31.8%,綜合收益遠高于一些知名品牌。
那么春節到了,雙方如何合作呢?根據以往的數據顯示,該類白酒春節銷量預計是在中秋期間銷量的2.5-3倍。所以商超總監給采購的指令,春節期間將繼續與該 經銷商 合作,基本條件如下:收費與中秋季節持平也就是2.6萬,保底銷售15萬,到20萬再另外返點1%,25萬返2%,30萬以上返3%。如果從 經銷商 的角度預測春節銷量,按保守的估計春節的銷量比中秋增長一倍,在該商超系統實現銷售30萬,費用為2.6萬,再加上返點3%,總費用為3.5萬,綜合費用率為11.7%,比中秋費用率更低.所以還可以與商超談鼓勵銷售措施。如果說中秋的銷售是打基礎的話,那么春節的銷售就是該 經銷商 吃肉的時候了。
分析: 一般來講,白酒的春節銷售肯定會大幅增長,對于禮盒裝等季節性產品來講,變化的幅度可能還會更大。預測銷售數據是 經銷商 當年訂貨和向商超鋪貨的基礎,所以 經銷商 必須按單品做出預算,否則要么庫存不足,該做的生意做不到;要么面臨巨大的尾貨處理壓力。我們必須清醒一點,并非所有的預算都可以實現,但是投入費用卻實際付出。
關鍵三:促銷對癥
調查:在商超購物的消費者最喜歡的促銷方式,是特價或打折,其次是買贈(買一送一,買大送小,賣酒送火機,買紅酒送酒杯等);而某些廠家比較喜歡用的抽獎遠遠排在后面,消費者喜歡的是及時的、看得到的實惠。商超喜歡的促銷方式,是賣多少箱送現金或者諸如電視、微波爐這些電器,原因是商場可以靈活處理,要么用于大單購物,要么用于商場自己員工的銷售激勵。
分析:促銷的方法要讓消費者直接感受到,如前所講的特價和買贈,贈品一定要有特色,特別是禮盒裝的產品,好的贈品有畫龍點睛之妙;促銷的力度要放在真正促進銷售上面,比如與商超簽訂階梯式銷售返利方案,讓商超確實感受到銷售是共同的利益。如果是以長期的銷售為目標,可以將宣傳重點放在品牌推廣上,比如贊助商超的掛旗、堆頭圍板年貨一條街的拱門等。但必須是長期刺激消費者,如果只是在中秋做,春節不做,那這種功夫很容易白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太容易忘記某個品牌了。同時從商超的銷售數據上看,對于非一線品牌來講,促銷員在大賣場的作用不可忽視,上與不上差別非常大。
關鍵四:踩準節奏
我們觀察,每個地區和每間店的春節銷售都不一樣,但都有類似的曲線圖。從中我們可以預計2008年春節銷售進程。商超氣氛布置如年貨一條街等,在2008年元旦后一定會陳列出來。但真正銷售啟動是在年前15天,也就是在2008年的1月25日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前期的銷量比較平穩,經驗不足的零售商備貨時間會比較晚,往往看到銷售起來了,再下一批訂單。我們給 經銷商 的建議,如果有準確的歷史數據,應該在一周前提醒商超,同時自己做好備貨和出貨準備,一旦有需要,及時滿足訂貨需求避免因門店缺貨造成銷售損失。
但在商超的銷售高峰,在春節前5天時(如2月1、2號)商超的大量訂貨必須要控制在 經銷商 的銷售預期之內,如果自己沒貨,也不要采取緊急調貨的方式。因為基本銷售狀況已經定下來。所以,提前預估銷售趨勢十分重要,每年的銷售都差不多,我們不要期望有奇跡發生。要不然,等待我們的將是節后大量退貨。
關鍵五:計劃前列
常言到,“早起的鳥兒有食吃”。2008年春節是在2月7(初一),對商超零售商來講,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商超零售商一般會提前45到60天做春節的銷售計劃,但元旦和元旦前的圣誕節,不少食品零售商稱為雞肋,活動不搞不行,搞了也沒效果,而且也會分散零售商的部分精力。2008年真正談春節銷售的時間也就是在一月初。采購也許有了一些想法,但如果 經銷商 在12月中就將你的春節銷售和營銷計劃放在商超采購的臺面上,那你就容易在采購考慮他的春節營銷計劃進入他的視線。先入為主的道理誰都知道,但真正有行動的并不多。而且,如果你的計劃又是一份有數據支持的報告,那你的美好時光就開始了。
關鍵六:控制供貨
春節銷售對零售商和 經銷商 都至關重要,理想的旺季營銷計劃,必須包括這樣的步驟,零售商和 經銷商 各自做合理的市場分析,收集和挖掘去年的銷售數據,組織市調和進行市調結果分析,共同制定銷售和庫存計劃。制定合理價格避免直接競爭,獲取合理利潤;最后是詳盡的實施計劃和嚴格的過程控制,配合送貨等完成銷售。但實際操作中,以上步驟會有不同程度缺失。
從 經銷商 的角度,不要以為把貨壓到了賣場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那才是一個開始。從歷史數據分析中清楚了解零售商在關注什么,要從產品銷售的曲線圖中得到啟發,控制好供貨的節奏。總體銷量的估計很重要但對總體的利潤要求更重要。銷售的詳細計劃,對每個賣場能銷多少要有個清晰的估計。總之,促銷員的安排、銷售獎勵辦法的實施和庫存的控制在旺季運作中一樣也不能少。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旺季商超運作的六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