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商家進行促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獨特現象,中國消費者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購物等待心理。商家的促銷,一定程度會上讓消費者獲利,購買產品附加值高于平時,我們應該為商家的這種做法叫好。
促銷對于商家來說,是經營環節的重要一環。商家的促銷好比一艘船,能否成功的渡到市場大河的對岸,取決于商家促銷活動的本身。船造的好,速度就比別人快,船造不好,就會影
響過河的速度,甚至有可能擱淺或者沉沒,可見促銷是一把雙刃劍。
今年的金九銀十顯得更有分量,第一次有了中秋假期,緊接著便是 國慶 黃金周,各路商家都想趁此良辰吉日撈上一把。距離 國慶 還有一段時間,各種促銷大戰已開始上演,針對 國慶 的促銷廣告見諸報端,商家不約而同的把中秋作為了練兵場,借助中秋提前啟動 國慶 市場。不管消費者是不是已經審美疲勞,能否接受這么多的信息量,每天鋪天蓋地的促銷信息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
商家促銷無可厚非,但有很多商家并沒有打造好促銷這艘船,促銷中往往有很多夸大成分,以及限制性促銷行為。這樣的促銷不但對消費者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對自身品牌造成一定損傷,這樣的促銷又怎樣能夠順利渡過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筆者不禁為這些商家的不誠實行為感到擔憂。相反,真正一些有實力,為消費者著想的企業,并沒有天天進行海量信息的宣傳,因為他們有自信,經營市場比較規范,依靠長期積累的品牌效應,即便宣傳不到位,也會在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獲得豐收,比如沃爾瑪、麥當勞等。
限制性促銷行為往往帶有欺詐性質,商家往往利用瞞天過海的形式,打出促銷信息,某某商品降價幅度怎樣大,其實只有幾臺,一般消費者根本買不到;又比如某某活動全場參加,其實是限制定的產品。針對類似的情況,我們看到國家在法律層面不斷完善,以及行政規定對商家進行規范。消費者在法律層面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但有多少消費者會利用法律維權,恐怕少之又少,這也給商家鉆空子找到了理由。本月9日商務部對中秋、 國慶 前將對零售企業促銷安全進行檢查,以規范企業促銷行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大型超市、商場等為重點檢查對象。商務部的行動也給商家提前打了預防針,2007年11月10日,市民在家樂福重慶沙坪壩店搶購特價菜子油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不同程度受傷。這是近年中比較典型的由限制性促銷引發的事故。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在節假日前,對商家的促銷行為進行規范檢察,但仍就有一些隱性的夸大的促銷,看似并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僅是從心理上影響消費者,以強大的噱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這樣隱性欺騙行為最不容易被察覺。
筆者今天看到家電行業的一篇報道,報道內容大致為,國美日前已召開采購峰會,集采了總價值高達200億元的特價商品,醞釀在中秋、 國慶 兩節中全面發動家電促銷大戰,國美的預期是將在彩電等諸多產品上至少拉低現在的價格水平線25%—30%。這樣的信息肯定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商家采購降價是日常經營行為,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樣的信息真實嗎。200億商品是什么概念,并且是特價商品,國美08年半年報,其營業總收入為248.74億,難道一個中秋加 國慶 就可以抵上半年的銷售嗎。我們并不排除國美把下半年全部的貨都置辦好了,那么我想問問,這么大采購現金流從哪來,一下采購這么多商品有必要嗎。再看看聲稱要拉低價格25%-30%,目前家電行業基本處于過冬階段,渠道費用增加,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家電廠商面臨生存困境,利潤不斷收縮,綜觀家電行業除占市場容量較小的小家電、音響外,其他產品最高毛利不過20%左右,降價空間從何談起。
國美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以這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一方面是其表現不夠自信,另一方面跟家電行業長期惡性競爭有關,但不管怎樣,這樣的促銷方式都有點嘩眾取寵。
作為行業領跑的企業,有責任和義務規范行業經營,維護市場次序,帶給行業向上的發展前景,帶給消費者一個可信賴的購物環境,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具有領袖氣質的商業航母。 國慶 市場是一個大蛋糕,不能因為眼饞就違反原則,促銷上的不誠實,是商業道德的問題。在商海中游弋,最好還是把船造的漂亮點、結實點,這樣才不會沉沒。
促銷對于商家來說,是經營環節的重要一環。商家的促銷好比一艘船,能否成功的渡到市場大河的對岸,取決于商家促銷活動的本身。船造的好,速度就比別人快,船造不好,就會影
響過河的速度,甚至有可能擱淺或者沉沒,可見促銷是一把雙刃劍。
今年的金九銀十顯得更有分量,第一次有了中秋假期,緊接著便是 國慶 黃金周,各路商家都想趁此良辰吉日撈上一把。距離 國慶 還有一段時間,各種促銷大戰已開始上演,針對 國慶 的促銷廣告見諸報端,商家不約而同的把中秋作為了練兵場,借助中秋提前啟動 國慶 市場。不管消費者是不是已經審美疲勞,能否接受這么多的信息量,每天鋪天蓋地的促銷信息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
商家促銷無可厚非,但有很多商家并沒有打造好促銷這艘船,促銷中往往有很多夸大成分,以及限制性促銷行為。這樣的促銷不但對消費者造成傷害,同時也會對自身品牌造成一定損傷,這樣的促銷又怎樣能夠順利渡過目前競爭激烈的市場,筆者不禁為這些商家的不誠實行為感到擔憂。相反,真正一些有實力,為消費者著想的企業,并沒有天天進行海量信息的宣傳,因為他們有自信,經營市場比較規范,依靠長期積累的品牌效應,即便宣傳不到位,也會在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獲得豐收,比如沃爾瑪、麥當勞等。
限制性促銷行為往往帶有欺詐性質,商家往往利用瞞天過海的形式,打出促銷信息,某某商品降價幅度怎樣大,其實只有幾臺,一般消費者根本買不到;又比如某某活動全場參加,其實是限制定的產品。針對類似的情況,我們看到國家在法律層面不斷完善,以及行政規定對商家進行規范。消費者在法律層面可以保障自身的利益,但有多少消費者會利用法律維權,恐怕少之又少,這也給商家鉆空子找到了理由。本月9日商務部對中秋、 國慶 前將對零售企業促銷安全進行檢查,以規范企業促銷行為,防止安全事故發生,大型超市、商場等為重點檢查對象。商務部的行動也給商家提前打了預防針,2007年11月10日,市民在家樂福重慶沙坪壩店搶購特價菜子油引發踩踏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不同程度受傷。這是近年中比較典型的由限制性促銷引發的事故。
雖然國家相關部門在節假日前,對商家的促銷行為進行規范檢察,但仍就有一些隱性的夸大的促銷,看似并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僅是從心理上影響消費者,以強大的噱頭,吸引消費者的注意,這樣隱性欺騙行為最不容易被察覺。
筆者今天看到家電行業的一篇報道,報道內容大致為,國美日前已召開采購峰會,集采了總價值高達200億元的特價商品,醞釀在中秋、 國慶 兩節中全面發動家電促銷大戰,國美的預期是將在彩電等諸多產品上至少拉低現在的價格水平線25%—30%。這樣的信息肯定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商家采購降價是日常經營行為,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樣的信息真實嗎。200億商品是什么概念,并且是特價商品,國美08年半年報,其營業總收入為248.74億,難道一個中秋加 國慶 就可以抵上半年的銷售嗎。我們并不排除國美把下半年全部的貨都置辦好了,那么我想問問,這么大采購現金流從哪來,一下采購這么多商品有必要嗎。再看看聲稱要拉低價格25%-30%,目前家電行業基本處于過冬階段,渠道費用增加,市場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家電廠商面臨生存困境,利潤不斷收縮,綜觀家電行業除占市場容量較小的小家電、音響外,其他產品最高毛利不過20%左右,降價空間從何談起。
國美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的代表,以這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一方面是其表現不夠自信,另一方面跟家電行業長期惡性競爭有關,但不管怎樣,這樣的促銷方式都有點嘩眾取寵。
作為行業領跑的企業,有責任和義務規范行業經營,維護市場次序,帶給行業向上的發展前景,帶給消費者一個可信賴的購物環境,這樣的企業才能成為具有領袖氣質的商業航母。 國慶 市場是一個大蛋糕,不能因為眼饞就違反原則,促銷上的不誠實,是商業道德的問題。在商海中游弋,最好還是把船造的漂亮點、結實點,這樣才不會沉沒。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國慶促銷大戰的船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