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一個多月的 伊利 股份,在 21 日發布一系列公告后,日前正式復牌。 伊利 定增公告稱,擬向 5 名特定投資者募集 90 億元。資金用途中,“收購中國圣牧股權”一項最引人關注。
中國圣牧成立于 2009 年,創始人為蒙牛前財務總監兼執行董事姚同山,目前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2014 年 7 月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超過 16 億元,同比增長 16.9%,其中,液態奶業務收入占比超過 65%,其余收入來自奶牛養殖業務。
根據公告, 伊利 擬收購中國圣牧 37% 的股權,收購價格約 46 億元。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 伊利 將成為中國圣牧的第一大股東,而這起收購案將成為過去 2 年內全球乳品行業金額第二大的收購動作,僅次于今年 7 月達能對美國豆奶生產商 WhiteWave Foods 的 100 億美元收購案。中國圣牧已于 24 日上午停牌。
伊利 方面解釋稱,此次收購主要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目前有機乳品在 伊利 收入中占比仍較低,收購完成后,通過嫁接公司現有品牌基礎、渠道和市場影響力,可以提升 伊利 現有有機乳制品業務的競爭力;二是有利于強化上游奶源供應。目前,中國圣牧擁有 8 萬余頭有機奶牛,牧場緯度也有助于生產高品質奶源,收購完成后, 伊利 可以有效縮短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有利于獲得香港上市平臺,便于未來進行海外融資和擴大全球市場知名度等。
圣牧的產品
有機奶的確是潛力不小的市場。目前,全球有機奶銷售能夠占到整體乳品行業的 10% 左右,但在中國還遠遠沒達到這一比例。然而,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 伊利 ,在高端奶市場卻不如老對手蒙牛更有優勢。雖然二者在這一領域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速,但后者進入高端奶市場更早——2005 年就推出高端牛奶品牌特侖蘇,2013 年又推出高端酸奶品牌純甄;而 伊利 旗下的對標品牌金典和安慕希,則分別在 2007 年和 2014 年推出。
“(這次收購)將提升 伊利 在高端市場的競爭資本,與在這一領域更有優勢的蒙牛抗衡。”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 Nicolas Wang 表示。據彭博監測的數據, 伊利 和蒙牛共占據中國乳制品市場 40% 的份額,其中 伊利 占 22.3%,蒙牛占 17.3%。蒙牛此前曾長期位居市場第一,在 2013 年之后被 伊利 超越。
除了對高端市場有所布局之外,涉及投資中國圣牧的定增計劃,至少目前看,還可以幫助 伊利 抗衡陽光保險的舉牌,預防“寶能萬科之爭”重演。
陽光保險成立于 2005 年,旗下擁有陽光人壽、陽光財險等多個機構,2016 年前 7 個月,按照保費收入,陽光人壽在中國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 15,陽光財險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 7。此前,陽光保險對 伊利 的持股數沒有太大變化,直到今年 7 月開始持續買入,直至 9 月 14 日持股比例達到 5%,一度引發“門口的野蠻人”的爭議。
對增持一事,陽光保險曾在信息披露報告中表示,“支持 伊利 股份現有股權結構,不主動謀求成為 伊利 股份第一大股東”和“在未來 12 個月內不再增持 伊利 股份”。但 伊利 的態度也很明確,“目前 伊利 發展穩健,但是股權分散,陽光保險持股達到 5%,可能會參與 伊利 未來決策, 伊利 對此態度謹慎。”
伊利 2016 半年報發布時,前 10 名股東中,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最多,為 8.79%;其次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為 6.22%; 伊利 董事長潘剛持 3.89%;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 3.06%;當時陽光人壽的持股比例僅為 1.80%,排名第五。
這次涉及收購圣牧的定增計劃,配合對 294 名員工的 0.99% 股份的股權激勵,持股比例 5% 以上的股東的股權都將被稀釋。其中,陽光保險的持股比例將從 5% 被稀釋至 4.56%。這種股權攤薄措施,是資本市場中抵御惡意收購的一種常見防御措施,也被稱為“毒丸防御”。
此次定增完成后,將只有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超過 5%,但 伊利 股份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據 伊利 公告,除收購中國圣牧股權外,此次定增的 90 億元資金,還將被用于建設新西蘭乳品生產線、國內高附加值乳品體質增效項目,以及投資運營中心、研發中心和云商平臺等項目。
中國圣牧成立于 2009 年,創始人為蒙牛前財務總監兼執行董事姚同山,目前號稱是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2014 年 7 月在港交所上市。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超過 16 億元,同比增長 16.9%,其中,液態奶業務收入占比超過 65%,其余收入來自奶牛養殖業務。
根據公告, 伊利 擬收購中國圣牧 37% 的股權,收購價格約 46 億元。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 伊利 將成為中國圣牧的第一大股東,而這起收購案將成為過去 2 年內全球乳品行業金額第二大的收購動作,僅次于今年 7 月達能對美國豆奶生產商 WhiteWave Foods 的 100 億美元收購案。中國圣牧已于 24 日上午停牌。
伊利 方面解釋稱,此次收購主要出于三方面考慮:一是目前有機乳品在 伊利 收入中占比仍較低,收購完成后,通過嫁接公司現有品牌基礎、渠道和市場影響力,可以提升 伊利 現有有機乳制品業務的競爭力;二是有利于強化上游奶源供應。目前,中國圣牧擁有 8 萬余頭有機奶牛,牧場緯度也有助于生產高品質奶源,收購完成后, 伊利 可以有效縮短產業價值鏈,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三是有利于獲得香港上市平臺,便于未來進行海外融資和擴大全球市場知名度等。
圣牧的產品
有機奶的確是潛力不小的市場。目前,全球有機奶銷售能夠占到整體乳品行業的 10% 左右,但在中國還遠遠沒達到這一比例。然而,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 伊利 ,在高端奶市場卻不如老對手蒙牛更有優勢。雖然二者在這一領域都保持著較快的增速,但后者進入高端奶市場更早——2005 年就推出高端牛奶品牌特侖蘇,2013 年又推出高端酸奶品牌純甄;而 伊利 旗下的對標品牌金典和安慕希,則分別在 2007 年和 2014 年推出。
“(這次收購)將提升 伊利 在高端市場的競爭資本,與在這一領域更有優勢的蒙牛抗衡。”海通國際證券分析師 Nicolas Wang 表示。據彭博監測的數據, 伊利 和蒙牛共占據中國乳制品市場 40% 的份額,其中 伊利 占 22.3%,蒙牛占 17.3%。蒙牛此前曾長期位居市場第一,在 2013 年之后被 伊利 超越。
除了對高端市場有所布局之外,涉及投資中國圣牧的定增計劃,至少目前看,還可以幫助 伊利 抗衡陽光保險的舉牌,預防“寶能萬科之爭”重演。
陽光保險成立于 2005 年,旗下擁有陽光人壽、陽光財險等多個機構,2016 年前 7 個月,按照保費收入,陽光人壽在中國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 15,陽光財險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 7。此前,陽光保險對 伊利 的持股數沒有太大變化,直到今年 7 月開始持續買入,直至 9 月 14 日持股比例達到 5%,一度引發“門口的野蠻人”的爭議。
對增持一事,陽光保險曾在信息披露報告中表示,“支持 伊利 股份現有股權結構,不主動謀求成為 伊利 股份第一大股東”和“在未來 12 個月內不再增持 伊利 股份”。但 伊利 的態度也很明確,“目前 伊利 發展穩健,但是股權分散,陽光保險持股達到 5%,可能會參與 伊利 未來決策, 伊利 對此態度謹慎。”
伊利 2016 半年報發布時,前 10 名股東中,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最多,為 8.79%;其次是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為 6.22%; 伊利 董事長潘剛持 3.89%;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 3.06%;當時陽光人壽的持股比例僅為 1.80%,排名第五。
這次涉及收購圣牧的定增計劃,配合對 294 名員工的 0.99% 股份的股權激勵,持股比例 5% 以上的股東的股權都將被稀釋。其中,陽光保險的持股比例將從 5% 被稀釋至 4.56%。這種股權攤薄措施,是資本市場中抵御惡意收購的一種常見防御措施,也被稱為“毒丸防御”。
此次定增完成后,將只有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超過 5%,但 伊利 股份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據 伊利 公告,除收購中國圣牧股權外,此次定增的 90 億元資金,還將被用于建設新西蘭乳品生產線、國內高附加值乳品體質增效項目,以及投資運營中心、研發中心和云商平臺等項目。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伊利投資圣牧 不止擴張高端奶市場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