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梅城走訪發現,電商發展迅猛,消費市場產生分流,壓縮了 實體零售 份額。對于傳統的線下零售店而言,客層變窄、客源分流,不僅商品銷售份額逐漸下降,并且費用不斷攀升,盈利能力減弱。
服裝、食品行業受沖擊最大
原本集中發展服裝專賣店的百花洲一條街,近年來銷售受到很大影響。記者隨機采訪多家專賣店的店主,業績下滑的幅度多數超過一半。整個百花洲商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出現明顯的萎縮狀態。“招租廣告貼出去很久都沒有人來問,最后是降低頂手費才租出去。”一位店主告訴記者。記者看到,在經歷了一輪關店潮之后,不少以往的服裝店正在被特色食品店、藥店等代替。
傳統綜合超市所受沖擊雖然相對小一點,但隨著天貓超市等的興起,同樣避免不了沖擊。“首先是服裝這塊大幅萎縮,接下來的則是食品行業。特別是網上進口食品的出現,對于實體店的食品銷售產生沖擊。這兩塊業績出現明顯下滑。”一位零售商介紹說。
與電商不同,實體店需要多出很多成本,其中租金與人工成本呈現明顯不同。在當前智能化購物環境下,實體店的優勢越來越多地失去。“實體店在為品牌做宣傳并且提供產品體驗環境,但是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資源傾斜,實體店活不下去。”一個運動鞋類品牌商告訴記者。
“觸電”后銷售無大起色
去年開始,大型連鎖大賣場、便利店等都紛紛建設自己的電商平臺。而與這些零售業巨頭的大筆砸錢的方式不同,本地超市零售商對此仍顯得非常謹慎。
“我也做電商,但是效果不好。由于電商平臺被優質品牌壟斷,對于沒有產品優勢的小商家而言只能被淹沒。”陳女士以往也通過到廣州等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批發衣服到實體店以及淘寶店銷售,但是由于網上衣服同質化嚴重且自己的價格成本更高,店內的銷售情況并不好。記者看到,在陳女士的淘寶店內,共上架了56件商品,均為女士服裝,月銷售量最好也不過是3件。陳女士坦言,不知道是否該堅守在服裝行業,傳統的零售商都面臨同樣尷尬境地。據統計,僅有10%的淘寶店主能夠沖出重圍獲得盈利。
一家本地連鎖超市的負責人表示:“盡管電子商務前景值得期待,但線下 實體零售 商‘觸電’仍要十分謹慎。當前國內電商以規模驅動,而非盈利驅動,這就使得電商低價競爭異常激烈,以搶占市場份額。實體銷售商必須要有長期低盈利甚至虧損的打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實體零售份額再減 轉型電商無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