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浪潮沖擊下的家電零售業,正在上演“三國殺”。
從現已披露的 蘇寧 云商、國美電器半年報和京東二季報看,京東上半年的收入已經反超兩位“老大哥”,而國美電器的“塊頭”雖然最小,但凈利潤卻最高,積極向O2O(線上線下融合)轉型的 蘇寧 云商則仍在變革與減虧中跋涉。
京東收入反超
當年超越百貨公司的 蘇寧 、國美,如今正被超越,因為京東站上了互聯網的“臺風口”。2014年上半年, 蘇寧 營業收入511.5億元,同比下跌7.89%;國美(上市部分,下同)收入291.2億元,僅約為 蘇寧 的五分之三,但同比增長7.4%;京東的收入增長更驚人,今年只是第二季度的收入已達到630億元,同比增長107%。
蘇寧 對收入負增長的解釋是,去年節能惠民政策帶來了國內家電市場銷售的高基數,今年上半年家電市場疲軟。而國美通過強化“低價”形象,拉動門店收入增長,同時以聯營方式,接手物美、聯華等百貨超市的家電零售業務,實現收入增加。縱使大環境不理想,電商是家電零售市場中成長最快的渠道,京東成為受益者,收入翻倍增長,實現反超。
需要說明的是,家電零售仍是 蘇寧 、國美收入的“大頭”,但是京東已經搭建了成熟的開放平臺,家電零售只是京東收入的一部分。從這點看,不完全具有可比性。
此外, 蘇寧 稱,今年是O2O戰略的執行年,一季度收入下滑,受到內部組織架構調整磨合的影響,二季度收入已經與去年基本持平,并實現環比增長,目前已進入從彎道到直道的加速期。而國美則表示,上半年收入增加主要靠同店增長,下半年電商、店中店、二三級市場新開店將成為“三個新的增長點”。
國美利潤領先
從利潤來看, 蘇寧 、京東都處于虧損狀態,而國美則保持了毛利率和凈利潤的持續增長。
2014年上半年, 蘇寧 凈利潤為虧損7.55億元,同比下降202.93%;國美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15.2%,至6.9億元。而京東2014年第二季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5.825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2830萬元,凈虧損增加主要源于與騰訊戰略協議中所涉及的資產及業務收購帶來的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
蘇寧 稱,虧損主要是收入和毛利率下降造成,去年收購的視頻網站PPTV今年上半年處于調期期也帶來了8000多萬元的虧損額。
在三巨頭中,目前國美的毛利率最高。今年上半年,國美的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8.3%增加至18.8%,凈利潤率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至2.4%,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認為,這得益于高毛利的差異化產品占比達30%,且庫存周轉更快;而 蘇寧 的毛利率同比下跌0.37個百分點,為15.06%;京東的毛利率則只有國美、 蘇寧 的一半,大約為7%。
與此同時, 蘇寧 的費用率在上升,國美的費用率在下降。今年上半年,國美總費用率同比下降約0.8個百分點至16.3%;而 蘇寧 的總費用率則上升2.85個百分點,至16.32%。 蘇寧 解釋說,引進專業人才和提升員工薪資,同店收入下滑帶來租賃費率增加,物流項目投入帶來折舊增加,廣告投放力度加大等,是費用率上升的原因。
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看,今年上半年, 蘇寧 為8.39億元,同比下跌69.22%;而國美則高達32.7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5.09億元大幅提升。
可見,就經營質量而言,國美持續改善; 蘇寧 正在承受投入加大、效益待轉化的“轉型陣痛”之中;京東則延續互聯網公司的“玩法”,“賠本”賺用戶和流量,做大了再說。
蘇寧 國美異同
京東的迅速崛起,堅定了 蘇寧 O2O轉型的決心,國美今年下半年電商業務也將提速。向互聯網轉型, 蘇寧 與國美在相同之處,也有明顯的路徑差異。
蘇寧 更加激進。今年上半年, 蘇寧 易購實現商品銷售收入82.82億元(含稅),雖同比有所下滑,但穩居國內電商第三位,僅次于天貓和京東。截至2014年6月底, 蘇寧 會員總數達1.31億,其上半年首次注冊會員新增1858萬。通過自營與平臺結合, 蘇寧 的商品SKU總數達400萬, 蘇寧 平臺上的商戶總數達8076家(其中上半年引入商戶3975家)。
國美的電商業務起步較慢。今年上半年,線上線下采購、物流資源整合后,國美在線的電商業務開始重新發力,同比增長53.8%,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64.8%,但國美并未透露具體電商收入金額。國美目前線上、線下的會員近1億。據艾瑞的統計,國美在線在國內電商市場的份額,從今年一季度的1.4%,快速提升至二季度的2%,超越亞馬遜、當當,排名第五位。目前,國美在線開放平臺有5000個商家,商品SKU總數200萬。
不過,與京東相比, 蘇寧 、國美的電商體量依然相去甚遠。當然,用戶數量目前還是蘇、美為多,京東的季度活躍用戶由2013年第二季度的1960萬同比增長94%,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3810萬。因此,在發展電商的同時,國美、 蘇寧 都要用活線下門店這張牌,推動門店的互聯網化改造。
截止今年6月底, 蘇寧 在中國大陸、香港、日本共有門店1623家,其中在中國大陸的門店數量今年上半年負增長。 蘇寧 認為門店是其O2O模式的重要一環,門店互聯網化運營有三方面:一是展示、支付、物流、服務等環節優化,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員工有效掌握互聯網工具,在用戶發展、信息溝通、客戶營銷與售后服務上進行產品研發、方法摸索;三是員工激勵授權體系上優化,提升員工線上線下協同的意識。
國美上市部分有門店900多家,整個集團的門店數量也在1500-1600家左右。互聯網化改造,一是WIFI全覆蓋,方便智能產品體驗,以及用戶比價;二是也將逐步實現國美在線商品在門店的虛擬經營。
移動互聯網,是 蘇寧 、國美都看好的彎道超車機會。今年上半年, 蘇寧 、國美APP端銷售收入在其電商收入中占比均為20%;不過京東更高,二季度移動端渠道完成訂單量約占總完成訂單量的24%。京東憑借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關系,已開通微信接口,當然轉化為移動電商的收入尚需時日。這三巨頭今年都積極發展虛擬運營商業務,欲搶占移動互聯網的先機。
蘇寧 、國美也有明顯的差異,前者偏“重資產”,后者走“輕資產”路線。以物流為例,京東斥巨資打造物流基地,在上海打造的“亞洲一號”物流中心已于6月試運行; 蘇寧 在物流建設的投入上也是不惜重金,全國21個城市物流基地投入運營,15個城市物流基地在建,另外23個城市物流基地落實選址。
無論京東還是 蘇寧 ,都把物流作為開放平臺的重要支持手段以及未來競爭的焦點, 蘇寧 已成立獨立的物流公司。國美雖也在發展物流,但不強調自建,國美在線開放平臺,物流支撐也不一定非由國美方面提供,可依托社會資源解決。
另一個例子是開店與售后,國美采取了“隱性擴張”、在百貨超市開“店中店”的模式, 蘇寧 沒有采取這一方式。售后方面, 蘇寧 要打造自己的售后服務體系,國美也側重整合社會資源。按此思路, 蘇寧 互聯網轉型的布局更寬、更廣,繼去年收購視頻網站PPTV后,今年又收購了團購網站“滿座網”。
這也正是 蘇寧 投入大、攤銷大,國美投入相對節制、更重視收入與成本的平衡。 蘇寧 剛公布員工持股方案,1200名中高層員工,將可獲得認購 蘇寧 股東的機會,涉及資金5.5億元,這是 蘇寧 凝聚員工打贏轉型戰的重要策略之一。
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未來 蘇寧 、國美和京東之間的競爭格局仍在演變。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蘇寧國美京東“三國殺” 業績分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