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70后變成中國的脊梁,80后褪去青春的迷惘,90后又閃亮登場了!2013年,可謂90后入職元年。在我們還未來得及審視這個特殊群體的時候,90后已經作為一種新勢力風行而至,即將成為推動商業社會急速發展的主導力量。在中國,這是一個約1.4億人的龐大群體,其強大的消費能力正在進一步釋放。眺望商業社會的前端,再過一二十年,就是90后的天下。誰抓住了90后商機,誰就搶先占領了屬于自己的市場高地。但是,“個性”極其顯著的90后,著實讓企業和商家費思量。他們向來無視權威,而又不乏自我的現實主張;他們追求新奇刺激的消費觀念,既能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里體驗全新的生活方式,又敢于挑戰時尚前端的消費潮流。而最讓商家困惑和發愁的是,在90后的生活里,似乎從來沒有“顧客忠誠度”這個詞兒。所謂以大牌打動他們,Out了!他們只認能代表他們的價值和情感訴求,并讓他們真切體驗到的東西。面對這個新生代消費群體,攻略在哪里?不得不再次想想蘋果。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蘋果產品“三件套”(iPhone、iPad和MacBook)中,90后已經是主力消費者。而當蘋果風潮逐漸衰退之際,誰能接過挑戰未來新興消費市場的接力棒?抓住90后,從了解他們開始。

一、90后面面觀,破譯90后風“潮”:等不了幾年,90后就會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消費主力。但是,要想讓他們成為你的主力消費人群不那么容易。“幾乎一夜之間,就已經變成90后的天下了。”一直關注校園營銷的新鮮傳媒CEO紀中展感慨地對《中外管理》說。也許許多人還未覺察到,但90后正在以新鮮的氣息和傲視一切的姿態融入這個社會。2013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批90后大學生逐步走出象牙塔,初步到職場“試探”自己的職業人生,這意味著他們即將擺脫父輩的經濟靠山,可以積存自己的經濟實力了。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90后,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飽嘗社會的紛繁復雜。等不了幾年,90后就會成為新經濟時代的消費主力。但是,要想讓他們成為你的主力消費人群,卻不那么容易。因為他們與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有本質的不同。他們可不是好糊弄的。2010年,國內著名體育品牌李寧開啟其驚人的品牌轉型:90后李寧。從李寧公司的戰略意圖看,從1990年成立到2010年正好是20年,啟用“90后李寧”即意味著李寧公司是體育品牌中的“90后”。可這只不過是一廂情愿的“套近乎”。多數90后對此不以為然,甚至將之視為對他們的刻意嘲諷。“我是90后,我就是不喜歡這個廣告!”不少人這樣憤憤表達。鋪天蓋地的廣告海報,除卻林丹和戴維斯這兩位體育明星的光環以外,根本找不到與90后契合的影子。李寧的定位失敗,給正在挖掘90后市場商機的企業一個深沉的提醒:你真的懂90后嗎?

二、社會新鮮人:“我就喜歡‘justdoit’那種愛咋咋地、要咋咋地的范兒。我就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最重要。”——90后語。90后悄然崛起,其消費特征注定與其個性緊密相連,而其個性又與他們成長的時代背景和家庭環境不可隔裂。1990年,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第一波90后孕育而生。從整個社會大環境看,在他們的成長歲月中,沒有60后的人生苦難,沒有70后的思想震蕩,甚至也沒有80后遭遇的夾板氣。他們的父母多是60后一代人,已是目前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創造財富的能力勝過前幾代人。都市中的他們與80后一樣形只影單,但卻從懂事起身邊就有一部電腦。先天相對優越和穩定的物質生活和認知世界的全新方式,既讓90后衣食無憂地長大,也造就了其與70后、80后截然不同的價值觀。“90后更加追求自我,價值觀中的人本化取向極其鮮明和強烈。”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對《中外管理》說。他們渴望獲得一種自我的認同,更希望與這個世界正確溝通。這也正是他們作為個性化一代的鮮明體現。

三、“自我”的覺醒:“90后的我有著一顆80后的心和一張70后的臉。”這是90后對自己的詮釋。一直以來外界對他們“不懂事”的誤判,讓他們甚為反感。事實上,他們早早就能辨識世界的紛繁萬象,心態成熟、淡定,對新事物的認識更加開放和坦然。1992年,中國氣勢磅礴地迎來了市場經濟大潮,異域文化紛紛涌入中國,各路信息也隨之紛至沓來。信息爆炸時代給處于成長期的90后創造了天然的優勢,在零點研究咨詢集團業務總監王佑看來,“90后一開始就是很國際化的,他們的視野更開闊。”而薛勝文則分析說:“與80后相比,90后接受信息的能力、對社會的感知能力、對世界的了解能力以及擺脫傳統束縛的能力要略勝一籌,同時他們駕馭現代技術和信息手段獲取優勢的能力也較強。”正因此,90后身上“自我意識”的覺醒尤為明顯。“第一表現在自我主張,他眼里沒有權威,有自己的觀點,不會盲目地聽從別人;第二是自主決策,他希望自己做主,有充分的話語權;第三是自我成就,他希望自己能夠通過某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北京尚衡知本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李序蒙對《中外管理》這樣總結。開闊的視野及對新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程度,讓90后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家庭購買決策上絕對有話語權。零點研究調查發現:在對不管是日常生活用品,還是電子數碼產品,抑或是諸如房子、車子等大宗消費品的采購中,他們都有三成以上的決策權。其中,半數以上的90后在作消費決策時,以外型和風格的獨特為首選目標——他們追求個性的特質在此得以充分體現。

四、個性中的“個性”:與80后相比,90后更反感被貼標簽。你可以說,80后群體是“個性”的,但90后,“他們不是統一型號的社會產品。”紀中展形象地說。他們的個性是差異化的、多元化的,他們每個人鮮活的個性都是無法復制的。“在自我認同上,80后希望自己很個性,但同時又在尋求一種圈子的感覺。圈子對他認同了,他才覺得自我價值得到了最大的實現。”王佑分析說,“90后則更加強調個體,我就是我,我是唯一的。”縱使同樣都是用iPhone手機,90后依然能將自己的iPhone與別人的區別看待,因為“我用的保護殼跟你不一樣,我跟你就是不一樣的”。據說有的90后女孩為了證明自己的不一樣,甚至會瘋狂地買200多個iPhone保護殼,每天換不同的外殼以保持新鮮度。以藝術般的店內裝飾和桔色的時尚氣息吸引客人,同時還配有舒緩美妙的拉美爵士樂唱片供欣賞。置身于如此溫馨的環境中,顧客可以完全放松。這種煞費苦心的設計風格,讓廣大賣家親們體驗頗深。只有出乎意料的設計,才能使人印象深刻。在90后眼里,那些個性化的產品設計才是最能詮釋他們青春的動感符號。這與時下90后的生活價值觀完全契合。

五、酷炫的體驗、“微營銷”無處不在:更把它當做一種與消費者發生情感共鳴的產品來做。事實上,如今,不與顧客產生情感共鳴,淘寶店很難打動客人,更留不住客人。傳統意義上,即便是皇冠級賣家,多數也只是在奢華裝潢上下工夫,而不重視與消費者進行互動,這也是不能夠打動90后人群的根本原因。當客人進入淘寶店時,音樂會自動響起,這個音樂也可以由可以由客人個性化設置。實際上,哪怕只是點一首歌或者說一段表白,都會打動客人的心。這些極富情調的創意從何而來?我們把客人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改變,懂得客人需要什么,找到與其交流的方式,比傳統意義上的“貴即好”更加討巧。對于90后來說,用這些親和的方式,與他們建一種情感聯系,他們才會覺得這個世界并不孤獨。明白通過何種渠道能夠更親和地把產品和體驗傳播出去。90后是一個圈子群體。微博就是他們多數人的“吐槽”空間。所以,開微博幾乎成為每個淘寶賣家都必須要做的功課,這樣可以與客人保持頻密的互動,有些還與客人成為很好的朋友。成了朋友,以后直接在微博上私信就OK了。因此,聰明地選擇了目標人群最喜歡的方式去做品牌營銷。微博、視頻以及時下火熱的微信,統統不要放過。但是,怎么傳播才能不浪費自己的那一半廣告費?做品牌就是怎么告知的問題,通過一些有意思的辦法,把這個產品告訴別人。但想要與眾不同,仍然離不開酷炫的創意。有創意的內容永遠會被人欣賞、被轉發。2011年盛行一時的微電影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啟發——廣告必須基于內容性和話題性。將廣告創意巧妙地隱藏在一個內容營銷的主題中,無疑是個一箭雙雕的計策。因此我開始揣摩微電影的傳播思路。首先找到人們關心的話題,微電影才能很好地傳播。通過微博研究后他們發現,星座與愛情的關聯是許多人熱衷的話題,而星座話題本身具有自我聯想和他人聯想的病毒傳播作用,每個人都會對號入座,可以有效地進行品牌傳播,使消費者印象深刻。

總而言之,營銷在于第一次就抓住機會,讓用戶第一次感到新奇。用戶看完我們發的微博、微淘、微信后,會不自覺地完成多次傳播。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利用微博營銷打通新時代消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