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正在趨勢化。
“在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之下,如何將農產品快速保鮮保質地銷售出去,這直接和老百姓的收入掛鉤。”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電商辦主任焦武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改變農產品傳統銷售模式,將現代化產業鏈、價值鏈引入農業生產,就是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表現。
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事實上就是在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
焦武民亦稱,從2015年4月18日,阿里巴巴村淘落戶武都,啟動運營之后,已經在20個鄉鎮建設了45個村級服務站,幫助農民代購網貨接近10萬單;同時,“武都崖蜜”等武都特產也正在借助村淘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未來農村電商將直接影響縣域經濟發展。
武都樣本意義
武都是阿里巴巴在西部地區選擇的首家村淘落戶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負責電商業務的副縣級領導李紅軍向記者表示,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業務在武都區的開展,加深了武都與全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之間的合作,提高了武都電商全社會應用水平和范圍,縮小了武都與國內電商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給武都農村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代買可以讓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消費選擇,把無所不有的網絡超市搬進村子里,讓農村生活物質更加豐富,讓農民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優質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幫助群眾節支;另一方面,代賣讓更多原生態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原產地農產品品牌,提升了農產品銷售價格,幫助群眾致富增收;同時,“ 農村淘寶 ”還為廣大群眾提供充值繳費、代訂車票機票火車票等一系列便民服務,使農村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e化生活服務。
至于阿里巴巴為什么選擇武都作為首個 農村淘寶 落戶地,李紅軍認為,武都長期以來對于農村電商發展比較重視,僅2014年與2015年就實現電商總銷售6.66億元(2014年電商銷售1.53億元,其中線上銷售5480萬元,線下交易9866萬元;2015年電商銷售5.13億元,其中線上銷售2.03億元,線下交易3.1億元)。
電商產品銷售比重為:花椒45%、中藥材21%、油橄欖12%、農林副產品12%、小雜糧4.8%、文化生活服務類5.2%。
但是農民卻無法像城里人一樣通過網絡進行購物。焦武民表示, 農村淘寶 的落戶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從2015年4月18日啟動運營,目前已經發展物流快遞企業49家,建成配送網點167個。
同時帶動武都區寬帶網絡覆蓋率達100%,寬帶網絡接入率達90%。培訓電商技術人員11000余人,實現電商就業創業7200余人,其中婦女電商從業人員700余人,殘疾人電商從業人員50人。
截至2016年5月份,“ 農村淘寶 ”已向當地61戶種養殖農戶發放螞蟻金服無抵押網絡貸款280余萬元,幫助群眾代購網貨近9.8萬單、1200余萬元,其中服裝服飾日用百貨50%、大小家電數碼汽配20%、美容護膚運動健身20%,代訂票務話費充值等10%。
現在看來,當初 農村淘寶 選擇武都是正確的,而且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績,受到了武都人民的認可,武都也欣然成為很多地區學習的樣本。李紅軍向記者表示,僅2015年,先后有十多個地區來武都學習與 農村淘寶 合作的經驗。
農村淘寶 扎根農村
過去的2015年電商市場,“農村電商”絕對是個炙手可熱的關鍵詞。
催動這個熱詞的首先是政策,2015年“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農業+互聯網”的字眼屢屢見諸政策之中,農村電商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解決農民問題、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
而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正好迎合了國家的相關政策,另一方,農村市場對于電商來說也是一片從未開墾之地,空間很大。
2015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首次加入電商競爭,并推出 農村淘寶 APP,這被業界認為是對整個農村市場看好的直接表現;此外, 農村淘寶 合伙人的成功招募也為阿里巴巴在農村市場站穩了腳跟。
一位阿里負責招募 農村淘寶 合伙人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阿里已經早多個省份進行了多輪合伙人招募,每次招募,就報名人數來看都是超過了預期,阿里巴巴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層層篩選,最終選擇符合阿里 農村淘寶 要求的合伙人。
另外,政府對于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的大力支持也是其能夠扎根農村的原因之一。
例如 農村淘寶 與武都的合作,武都區政府免費為其提供運營場地,投資建設“ 農村淘寶 ”區級服務中心,支持 農村淘寶 項目的村級服務站開張運營,激勵和宣傳其培訓工作。
武都也結合自有的地域特色,按照“一鄉一品”的網貨開發要求,以全區申請了“武都崖蜜”“武都木耳”“武都紅芪”“武都辣椒”“武都紋黨參”五款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每個鄉鎮申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藏鄉坪牙”“藏鄉磨壩”“水木裕河”“印象魚龍”“萬象五馬”等40款集體商標。
對此,焦武民認為,之所以武都能夠申請如此多的帶有地域特色的產品,這與 農村淘寶 落戶不無關系。
村淘的互聯網思維使得大家對傳統營銷觀念發生了變化。焦武民說,目前,在全區28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辦電商扶貧網店383家,實現電商扶貧線上銷售3100萬元,貧困戶人均電商增收282元。其中先行試點的70個貧困村開辦網店132家,電商線上銷售額73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3003戶12263人,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95元。
另外,武都區新開發電商扶貧網貨20余種。強抓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如武都花椒系列產品,獲得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認證、甘肅省著名商標、無公害產地、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品牌創建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武都區花椒、油橄欖等農產品國內消費市場知名度,提高了產業產值,增加了農民群眾收入。
同時,隴南產業帶的建成,將會發揮阿里巴巴產業帶資源優勢,幫助全市特色產業的好商好貨集聚發展,幫助買家直達原產地優質貨源,也幫助了隴南賣家提升競爭力,降低競爭成本。實現傳統企業電商轉型,拓寬銷售渠道,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之下,如何將農產品快速保鮮保質地銷售出去,這直接和老百姓的收入掛鉤。”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電商辦主任焦武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改變農產品傳統銷售模式,將現代化產業鏈、價值鏈引入農業生產,就是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表現。
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事實上就是在解決農產品的銷路問題。
焦武民亦稱,從2015年4月18日,阿里巴巴村淘落戶武都,啟動運營之后,已經在20個鄉鎮建設了45個村級服務站,幫助農民代購網貨接近10萬單;同時,“武都崖蜜”等武都特產也正在借助村淘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未來農村電商將直接影響縣域經濟發展。
武都樣本意義
武都是阿里巴巴在西部地區選擇的首家村淘落戶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負責電商業務的副縣級領導李紅軍向記者表示,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業務在武都區的開展,加深了武都與全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之間的合作,提高了武都電商全社會應用水平和范圍,縮小了武都與國內電商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給武都農村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其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代買可以讓廣大農村群眾享受到與城市居民一樣的消費選擇,把無所不有的網絡超市搬進村子里,讓農村生活物質更加豐富,讓農民以較低的價格買到優質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幫助群眾節支;另一方面,代賣讓更多原生態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拓寬了銷售渠道,提升原產地農產品品牌,提升了農產品銷售價格,幫助群眾致富增收;同時,“ 農村淘寶 ”還為廣大群眾提供充值繳費、代訂車票機票火車票等一系列便民服務,使農村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e化生活服務。
至于阿里巴巴為什么選擇武都作為首個 農村淘寶 落戶地,李紅軍認為,武都長期以來對于農村電商發展比較重視,僅2014年與2015年就實現電商總銷售6.66億元(2014年電商銷售1.53億元,其中線上銷售5480萬元,線下交易9866萬元;2015年電商銷售5.13億元,其中線上銷售2.03億元,線下交易3.1億元)。
電商產品銷售比重為:花椒45%、中藥材21%、油橄欖12%、農林副產品12%、小雜糧4.8%、文化生活服務類5.2%。
但是農民卻無法像城里人一樣通過網絡進行購物。焦武民表示, 農村淘寶 的落戶正好彌補了這一點。從2015年4月18日啟動運營,目前已經發展物流快遞企業49家,建成配送網點167個。
同時帶動武都區寬帶網絡覆蓋率達100%,寬帶網絡接入率達90%。培訓電商技術人員11000余人,實現電商就業創業7200余人,其中婦女電商從業人員700余人,殘疾人電商從業人員50人。
截至2016年5月份,“ 農村淘寶 ”已向當地61戶種養殖農戶發放螞蟻金服無抵押網絡貸款280余萬元,幫助群眾代購網貨近9.8萬單、1200余萬元,其中服裝服飾日用百貨50%、大小家電數碼汽配20%、美容護膚運動健身20%,代訂票務話費充值等10%。
現在看來,當初 農村淘寶 選擇武都是正確的,而且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成績,受到了武都人民的認可,武都也欣然成為很多地區學習的樣本。李紅軍向記者表示,僅2015年,先后有十多個地區來武都學習與 農村淘寶 合作的經驗。
農村淘寶 扎根農村
過去的2015年電商市場,“農村電商”絕對是個炙手可熱的關鍵詞。
催動這個熱詞的首先是政策,2015年“推動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農業+互聯網”的字眼屢屢見諸政策之中,農村電商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解決農民問題、拉動消費的新增長點。
而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正好迎合了國家的相關政策,另一方,農村市場對于電商來說也是一片從未開墾之地,空間很大。
2015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首次加入電商競爭,并推出 農村淘寶 APP,這被業界認為是對整個農村市場看好的直接表現;此外, 農村淘寶 合伙人的成功招募也為阿里巴巴在農村市場站穩了腳跟。
一位阿里負責招募 農村淘寶 合伙人的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阿里已經早多個省份進行了多輪合伙人招募,每次招募,就報名人數來看都是超過了預期,阿里巴巴按照相關流程進行層層篩選,最終選擇符合阿里 農村淘寶 要求的合伙人。
另外,政府對于阿里巴巴 農村淘寶 的大力支持也是其能夠扎根農村的原因之一。
例如 農村淘寶 與武都的合作,武都區政府免費為其提供運營場地,投資建設“ 農村淘寶 ”區級服務中心,支持 農村淘寶 項目的村級服務站開張運營,激勵和宣傳其培訓工作。
武都也結合自有的地域特色,按照“一鄉一品”的網貨開發要求,以全區申請了“武都崖蜜”“武都木耳”“武都紅芪”“武都辣椒”“武都紋黨參”五款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每個鄉鎮申請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藏鄉坪牙”“藏鄉磨壩”“水木裕河”“印象魚龍”“萬象五馬”等40款集體商標。
對此,焦武民認為,之所以武都能夠申請如此多的帶有地域特色的產品,這與 農村淘寶 落戶不無關系。
村淘的互聯網思維使得大家對傳統營銷觀念發生了變化。焦武民說,目前,在全區28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辦電商扶貧網店383家,實現電商扶貧線上銷售3100萬元,貧困戶人均電商增收282元。其中先行試點的70個貧困村開辦網店132家,電商線上銷售額73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3003戶12263人,農民人均收入增長595元。
另外,武都區新開發電商扶貧網貨20余種。強抓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如武都花椒系列產品,獲得了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登記認證、甘肅省著名商標、無公害產地、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品牌創建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武都區花椒、油橄欖等農產品國內消費市場知名度,提高了產業產值,增加了農民群眾收入。
同時,隴南產業帶的建成,將會發揮阿里巴巴產業帶資源優勢,幫助全市特色產業的好商好貨集聚發展,幫助買家直達原產地優質貨源,也幫助了隴南賣家提升競爭力,降低競爭成本。實現傳統企業電商轉型,拓寬銷售渠道,也增加了農民收入。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農村淘寶如何助推農產品實現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