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很多從事設計的朋友和我探討一些關于超市 布局 設計的問題,我就以最近經手的一個設計為例,來談談超市平面 布局 設計。
這是一座三層的賣場,面積1.2萬平米左右,建筑本身不規(guī)則,若設計得不好,超市會產生許多死角。如何把一個固定單梯、上下不規(guī)則形狀的建筑,設計成動線流暢、商品過渡銜接自然的賣場,讓我很費腦筋。
當初談設計方案時,客戶說電梯位置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設定,但賣場物業(yè)方卻不允許改變電梯位置。設計交工時間10天,時間不等人,我也不能因為物業(yè)的問題耽誤交工,就只能從建筑本身現有的條件來找方案了。
針對這個建筑做設計,前期需要搜集超市周邊交通、人口數量、顧客消費習慣、臨近商圈和競爭對手等資料。因為時間不巧,我沒有到客戶所在地了解,由客戶向我提供這些資料,我也和客戶運營人員在電話里做了詳細地交談,以了解這家超市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式,并就運營人員談到的具體要求一一做了筆記,這些都是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于不是當地人的我,無法了解當地顧客的生活習慣,如果沒有和客戶的交流溝通,一切設計都是紙上談兵。
了解了客戶的詳細要求后,我開始了設計的第一步,確定每層樓面的經營范圍。經過對樓層可利用面積的計算,并結合客戶要求,我確定一樓為外租區(qū),主要經營高檔化妝品、服裝、金銀珠寶、手機、數碼產品、鐘表眼鏡,還有大小家電,因超市營業(yè)面積有限,且這類商品也適合開放式經營;二樓、三樓為超市。設計的第二步,規(guī)劃一層經營的各類商品的面積和顧客的流動動線。樓面經營的商品決定了超市 布局 的動線和電梯的運動方向。一樓的商品經營面積及通道的設計也要根據商品本身的屬性來 布局 。比如:大小家電屬于同一屬性的商品,需要歸類在一個區(qū)域;化妝品屬于高附加值商品,商家一般會通過精致的裝修來凸顯化妝品的本身,因此精細裝修區(qū)域要規(guī)劃在顯眼的位置。顧客流動動線,要根據賣場指定的進出入口及一層主要的設計通道來設計,主要通道和各區(qū)塊分隔通道一般要保持在3-4米左右。
設計的第三步,模擬建筑自帶電梯的運行方向的幾種可能性,確定二樓、三樓超市的入口和收銀臺位置,規(guī)劃超市顧客流動動線。在超市 布局 設計中,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超市在以后運行中,客流是否可以順暢流動、是否存在銷售死角。
在設計時需要把三層圖紙打印出來,根據電梯上下方向制定出若干套電梯運行方案,再根據方案確定幾套可行的超市收銀臺和入口方案。確定好收銀臺和入口后,在超市經營面積內規(guī)劃顧客動線。動線方案也需要設計兩套以上。最終根據前期和客戶交流溝通的結果,篩選出超市的入口、收銀臺位置、客流動線的最佳方案,作為下一步填充經營設備的框架。在設計動線時,根據超市面積大小,主動線寬度一般一般在3-6米之間,品類之間寬度一般在2-4米之間,兩排貨架之間過道寬度與貨架高度相等,或過道寬度稍大、稍小于貨架高度不超過0.5米。
顧客由一樓上電梯進入二樓超市非食區(qū),在非食區(qū)沿主動線自主到達二樓至三樓電梯口,對于超市底部動線未能到達的區(qū)域,采用功能性商品區(qū)——洗化區(qū)引導顧客深入。三樓下二樓、二樓下一樓的電梯口周轉處與超市營業(yè)區(qū)隔離出來。
第四步,規(guī)劃超市經營商品的區(qū)塊面積及商品過渡銜接。前面我們已經規(guī)劃好超市的主動線,這一步就要從主動線的入口開始,一個區(qū)塊一個區(qū)塊地“填充”商品:一般商品下面的幾類商品主要靠超市周圍 布局 ;過渡銜接為圖書音像、辦公用品、大小家電、家用百貨、休閑百貨;主通道和收銀臺之間商品是季節(jié)性服飾、一般性服飾、針織床上用品、鞋類、洗化、酒水飲料、休閑食品、干雜調味、生鮮加工、日配等。
商品區(qū)塊經營面積的劃分需要對商品有非常高的了解,對商品品類占比非常熟悉,也可以讓商品部提供超市商品品類占比來規(guī)劃。在設計時要注意根據建筑本身得特點,取舍掉一些不適合超市營業(yè)的面積來做倉庫,或對一些可利用的邊角,規(guī)劃出一個品類專屬區(qū)域,變死角為流通。
二樓上到三樓后,沿動線到達超市底部,這個理論上是超市的死角,為了把這個區(qū)域流通起來,在規(guī)劃設計時不能使用高貨架,而應規(guī)劃設計為蔬果區(qū)、散貨區(qū)、日配區(qū),沒有貨架的遮擋,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整個區(qū)域的商品。蔬果區(qū)、散貨區(qū)、日配區(qū)的商品也是顧客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到超市購物的顧客基本都會到這個區(qū)域。買了生鮮、蔬菜后當然還要再買些油鹽醬醋等商品或小點心、零食等,這樣又可以把顧客引導到休閑食品和雜貨區(qū)。顧客購完所有商品,進入收銀區(qū)買單出門。在收銀臺外靠電梯位置設一排柜式出租區(qū),銷售一些小物件。另外,三樓下二樓電梯口也有一個300平米出租區(qū),不要小看了外租區(qū),有超市凈利潤的80%來自外租區(qū)!
這樣,一個超市 布局 設計的基本雛形就完成了,剩余工作就是添加商品分類和超市 布局 局部的細節(jié)修改,這些工作需要和超市商品部協(xié)作完成(不過長期從事超市平面 布局 設計工作的設計師往往也能獨立完成)。細節(jié)決定成敗,超市 布局 局部細節(jié)的修改都是設計師靠日積月累的設計經驗來完成的。
超市 布局 設計不是一個剛會CAD圖紙制作的人就可以做的,它是融合了超市運營、商品品類、商場運作及建筑學的綜合設計。目前除了一些大型連鎖超市有自己的設計部門外,一般的單店或小型連鎖都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加上目前國內超市管理方往往重運營輕設計,超市 布局 設計及商品陳列設計一直是零售企業(yè)的軟肋。
這幾年,國內一大型國有零售超市在大力發(fā)展高端超市,所有設計全部出于一韓國設計公司,每家門店的設計費用都在10萬人民幣以上;03年上海某曇花一現的城市超市,每家門店商品陳列、 布局 、氛圍設計等費用達30萬人民幣,而國內此類的設計師又寥寥無幾。零售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價格已經不是有些消費者選擇購物場所的主要條件了,優(yōu)雅、寬松的購物環(huán)境可能會成為零售業(yè)比拼的對象。
這是一座三層的賣場,面積1.2萬平米左右,建筑本身不規(guī)則,若設計得不好,超市會產生許多死角。如何把一個固定單梯、上下不規(guī)則形狀的建筑,設計成動線流暢、商品過渡銜接自然的賣場,讓我很費腦筋。
當初談設計方案時,客戶說電梯位置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設定,但賣場物業(yè)方卻不允許改變電梯位置。設計交工時間10天,時間不等人,我也不能因為物業(yè)的問題耽誤交工,就只能從建筑本身現有的條件來找方案了。
針對這個建筑做設計,前期需要搜集超市周邊交通、人口數量、顧客消費習慣、臨近商圈和競爭對手等資料。因為時間不巧,我沒有到客戶所在地了解,由客戶向我提供這些資料,我也和客戶運營人員在電話里做了詳細地交談,以了解這家超市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方式,并就運營人員談到的具體要求一一做了筆記,這些都是在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于不是當地人的我,無法了解當地顧客的生活習慣,如果沒有和客戶的交流溝通,一切設計都是紙上談兵。
了解了客戶的詳細要求后,我開始了設計的第一步,確定每層樓面的經營范圍。經過對樓層可利用面積的計算,并結合客戶要求,我確定一樓為外租區(qū),主要經營高檔化妝品、服裝、金銀珠寶、手機、數碼產品、鐘表眼鏡,還有大小家電,因超市營業(yè)面積有限,且這類商品也適合開放式經營;二樓、三樓為超市。設計的第二步,規(guī)劃一層經營的各類商品的面積和顧客的流動動線。樓面經營的商品決定了超市 布局 的動線和電梯的運動方向。一樓的商品經營面積及通道的設計也要根據商品本身的屬性來 布局 。比如:大小家電屬于同一屬性的商品,需要歸類在一個區(qū)域;化妝品屬于高附加值商品,商家一般會通過精致的裝修來凸顯化妝品的本身,因此精細裝修區(qū)域要規(guī)劃在顯眼的位置。顧客流動動線,要根據賣場指定的進出入口及一層主要的設計通道來設計,主要通道和各區(qū)塊分隔通道一般要保持在3-4米左右。
設計的第三步,模擬建筑自帶電梯的運行方向的幾種可能性,確定二樓、三樓超市的入口和收銀臺位置,規(guī)劃超市顧客流動動線。在超市 布局 設計中,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超市在以后運行中,客流是否可以順暢流動、是否存在銷售死角。
在設計時需要把三層圖紙打印出來,根據電梯上下方向制定出若干套電梯運行方案,再根據方案確定幾套可行的超市收銀臺和入口方案。確定好收銀臺和入口后,在超市經營面積內規(guī)劃顧客動線。動線方案也需要設計兩套以上。最終根據前期和客戶交流溝通的結果,篩選出超市的入口、收銀臺位置、客流動線的最佳方案,作為下一步填充經營設備的框架。在設計動線時,根據超市面積大小,主動線寬度一般一般在3-6米之間,品類之間寬度一般在2-4米之間,兩排貨架之間過道寬度與貨架高度相等,或過道寬度稍大、稍小于貨架高度不超過0.5米。
顧客由一樓上電梯進入二樓超市非食區(qū),在非食區(qū)沿主動線自主到達二樓至三樓電梯口,對于超市底部動線未能到達的區(qū)域,采用功能性商品區(qū)——洗化區(qū)引導顧客深入。三樓下二樓、二樓下一樓的電梯口周轉處與超市營業(yè)區(qū)隔離出來。
第四步,規(guī)劃超市經營商品的區(qū)塊面積及商品過渡銜接。前面我們已經規(guī)劃好超市的主動線,這一步就要從主動線的入口開始,一個區(qū)塊一個區(qū)塊地“填充”商品:一般商品下面的幾類商品主要靠超市周圍 布局 ;過渡銜接為圖書音像、辦公用品、大小家電、家用百貨、休閑百貨;主通道和收銀臺之間商品是季節(jié)性服飾、一般性服飾、針織床上用品、鞋類、洗化、酒水飲料、休閑食品、干雜調味、生鮮加工、日配等。
商品區(qū)塊經營面積的劃分需要對商品有非常高的了解,對商品品類占比非常熟悉,也可以讓商品部提供超市商品品類占比來規(guī)劃。在設計時要注意根據建筑本身得特點,取舍掉一些不適合超市營業(yè)的面積來做倉庫,或對一些可利用的邊角,規(guī)劃出一個品類專屬區(qū)域,變死角為流通。
二樓上到三樓后,沿動線到達超市底部,這個理論上是超市的死角,為了把這個區(qū)域流通起來,在規(guī)劃設計時不能使用高貨架,而應規(guī)劃設計為蔬果區(qū)、散貨區(qū)、日配區(qū),沒有貨架的遮擋,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整個區(qū)域的商品。蔬果區(qū)、散貨區(qū)、日配區(qū)的商品也是顧客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到超市購物的顧客基本都會到這個區(qū)域。買了生鮮、蔬菜后當然還要再買些油鹽醬醋等商品或小點心、零食等,這樣又可以把顧客引導到休閑食品和雜貨區(qū)。顧客購完所有商品,進入收銀區(qū)買單出門。在收銀臺外靠電梯位置設一排柜式出租區(qū),銷售一些小物件。另外,三樓下二樓電梯口也有一個300平米出租區(qū),不要小看了外租區(qū),有超市凈利潤的80%來自外租區(qū)!
這樣,一個超市 布局 設計的基本雛形就完成了,剩余工作就是添加商品分類和超市 布局 局部的細節(jié)修改,這些工作需要和超市商品部協(xié)作完成(不過長期從事超市平面 布局 設計工作的設計師往往也能獨立完成)。細節(jié)決定成敗,超市 布局 局部細節(jié)的修改都是設計師靠日積月累的設計經驗來完成的。
超市 布局 設計不是一個剛會CAD圖紙制作的人就可以做的,它是融合了超市運營、商品品類、商場運作及建筑學的綜合設計。目前除了一些大型連鎖超市有自己的設計部門外,一般的單店或小型連鎖都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加上目前國內超市管理方往往重運營輕設計,超市 布局 設計及商品陳列設計一直是零售企業(yè)的軟肋。
這幾年,國內一大型國有零售超市在大力發(fā)展高端超市,所有設計全部出于一韓國設計公司,每家門店的設計費用都在10萬人民幣以上;03年上海某曇花一現的城市超市,每家門店商品陳列、 布局 、氛圍設計等費用達30萬人民幣,而國內此類的設計師又寥寥無幾。零售業(y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價格已經不是有些消費者選擇購物場所的主要條件了,優(yōu)雅、寬松的購物環(huán)境可能會成為零售業(yè)比拼的對象。
樂發(fā)網超市批發(fā)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fā),日用百貨批發(fā)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fā)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fā)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fā)市場行業(yè)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知乎、淘寶平臺規(guī)則
本文來源: 淺談超市平面布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