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同質化嚴重,面對來自電商、購物中心的壓力,自營品牌被 百貨 公司看作是建立專屬標簽,形成獨特性的砝碼。
消費趨勢
有什么辦法能讓流失的消費者再回來?這是過去幾年 百貨 公司集體思考的重點問題。
據商業地產服務商睿意德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重點 百貨 企業銷售額增速首次出現下跌。隨后三年里,中國重點 百貨 企業銷售額增速連續下滑至3.4%。
躺著賺錢的時代過去了,一些 百貨 公司不得不關閉門店。2015年7月,萬達宣布關閉或調整全國45家店;2016年上半年,全國又有15家 百貨 關閉。唱衰 百貨 行業的論調在這期間開始頻頻出現。
“ 百貨 會不會死,就看自己愿不愿意變。“新世界 百貨 中國(00825.HK)營運總監王齊若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說,”位置開得不好的、小的 百貨 店,銷售額的確在下滑或者關店”,但他并不認為傳統 百貨 在未來會消失。
新世界 百貨 最近的變化是推出了自營品牌“新說”。和周圍規規矩矩的服裝門店不同,新說店門口擺放著顯眼的花卉植物、龍貓寵物,中間則是首飾、帽子、來自日本的玩偶、手工裝飾品,甚至還有日本著名設計師川久保玲設計的眼鏡。
新世界 百貨 希望通過豐富的場景吸引消費者入店,在挑選商品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小驚喜。“實際上這是一種與客人的無聲交流。”王齊若說。
新說店內60%的商品是服裝、20%為雜物、配飾,另外20%的空間留作快閃店。品牌客群定位在25-40歲的女性,這個群體對時尚、品質和個性化表達都有需求。
為此,新說采取了品牌自營模式。店內的商品全部由新世界 百貨 公司的買手團隊負責采買、選擇設計感強、符合品牌定位的商品。這類商品往往數量不多,存庫壓力小,在個性化上方面有優勢。
“ 百貨 做自營更多是為了追求差異化。以往 百貨 公司同質化嚴重,現在面對來自電商、購物中心的壓力, 百貨 必須建立自己的標簽,形成自己的獨特性。”睿意德上海公司副總經理兼策略顧問部總經理周長青對界面新聞說。
事實上,新世界外,百盛、銀泰 百貨 、廣百股份等老牌 百貨 公司也都已開始嘗試做自營品牌。據中國 百貨 業協會調查,有37.8%的中國 百貨 企業擁有自營品牌。
過去, 百貨 商場大都以聯營模式為主, 百貨 公司負責引入合作品牌,但本身不創立品牌。而自營模式是指 百貨 公司搭建自己的團隊,獨立創造品牌,或通過并購、收購等方式自己去運營品牌。
對 百貨 公司而言,自營模式中最重要的是找準自身的品牌定位,由專業的團隊為品牌選擇符合品牌定位的商品。
新世界 百貨 選擇的定位是生活方式。2014年至今,新世界 百貨 接連推出的自營品牌包括“LOL生活方式概念店”、“N+烘焙面包”、“小餐飲彼得家鮮選”、“文創街區新界8拾8”等。這些自營品牌既可以開在新世界 百貨 旗下商場內,也能獨立開店。
投資自營品牌是新世界 百貨 近年來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據其2016-2017財年中期報告顯示,新世界 百貨 中國自營貨品銷售比例已占到收益的30.9%。
不過,自營模式也意味著 百貨 公司需要承擔更多市場風險。品牌定位是否精準、推出后能不能站住腳,商品是否受歡迎等一系列問題,都考驗著 百貨 公司的智慧。
王齊若表示,自營模式最大的風險是庫存管理,但 百貨 公司不會全部采取自營模式。“自營是輔助,讓 百貨 公司有自己獨特的市場定位和特色, 百貨 公司的主要模式仍舊是聯營。”
但相比購物中心引入品牌、收取租金的商業模式, 百貨 公司的采買制還能夠讓其獲得第一手的消費數據。“品牌方是不會和購物中心分享數據的,但 百貨 公司是采買制,消費者都是去一個柜臺買單,數據都在 百貨 公司手里。 百貨 公司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對商品進行調整。”周長青說。
銀泰 百貨 是最早全場鋪設WIFI收集消費者數據的 百貨 公司,王府井 百貨 則推出了“王府井大數據平臺”,新世界 百貨 也曾利用VIP數據進行圈層營銷。
“ 百貨 行業現在創新很多,企業各有各的路,沒有人敢說已經走出一條成功的路,但是大家都在嘗試,可能會失敗,但是總好過等死吧。 百貨 行業里還是有很多新力量涌動,希望總會出現。”王齊若說。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自營品牌會成為百貨業的救命稻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