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莎百貨 (Mark&Spencer)終于想通,要專心賣吃的了。
根據 馬莎百貨 最近公布的年度業績報告,在截至4月1日的12個月內,公司營收為106.2億英鎊(約合949.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稅前利潤為6.13億英鎊(約合53.7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1%,同時,營業利潤同比暴跌至74.1%至1.16億英鎊(合約10.4億人民幣)。
彭博社分析稱, 馬莎百貨 營收的增加主要受益于食品部門的增長。
今年133歲的 馬莎百貨 最近一直在世界各地忙著關店,計劃關閉十個市場中的53家全資商鋪,包括中國內地的10家和法國的7家,以及匈牙利、立陶宛、波蘭、斯洛伐克、羅馬尼亞、荷蘭、比利時和愛沙尼亞的所有商鋪。
關店其實是集團重組計劃的一部分,由CEO Steve Rowe主持。目前這個計劃已接近尾聲, 馬莎百貨 在精簡零售部門后將轉型成以食品為中心的集團。
馬莎百貨 的食品區
今年馬莎在食品領域有了一些新的改變。在店鋪方面,今年4月,馬莎在倫敦高客流量的中心城市地區又開了34家只賣食品的 Simply Food 商店,如今公司在英國的店面達到了959家,而其中615家只賣食品。
和在英國一樣, 馬莎百貨 讓中國消費者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它的食品,比如紅酒、餅干、薯片、蜂蜜等等。而此前瑪莎在中國的門店卻把食品區放在較高的樓層,最好的一樓還是留給服裝,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
馬莎百貨 在中國苦撐8年后,在今年初慘淡收場,將實體店全部關閉,現在專做線上渠道,比如在天貓開設了旗艦店,馬莎發現,公司在中國的業務80%來自線上,這里面主要就是食品。
當然,瑪莎在改變的不僅僅是銷售的品類,它在營銷方面也走出了重大的一步:更加潮流化。
今年5月 馬莎百貨 最新的食品廣告在 Twitter 上首發。廣告剪輯了一系列關于廣告語“人生苦短,好好度過”的蒙太奇鏡頭,以分屬兩個年代的迷人女性開著敞篷車作為結尾。這個廣告語有雙關的意思,既代表聰明體面地生活,又代表精明的消費。在廣告中,女性的角色發生轉變,從家庭主婦變身外出的魅力女性,廣告主人公的衣服也變成了更為流行的粉紅色。
在此之前,瑪莎的廣告語是聽起來年紀有點大的 “only M&S”。
事實上,靠賣食品獲得營收增長的不止馬莎,目前國外零售商一致認為零售業的新增長點是食品。
彭博社的行業分析師最近也以英國為切入點,對食品服務行業近期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并列舉了食品零售商、購物中心、其他領域零售商以及科技公司在食品服務行業所采取的舉措。
就食品零售商而言,由于樂購和家樂福等超市在他們國內市場的日益成熟,食品和銷量和利潤也也引起了食品零售商們的關注。
購物中心也通過開設新型食品店面,來吸引新客戶。據彭博社分析師透露,英國零售巨頭 Hammerson 在南安普頓 WestQuay Watermark 擴建了一個休閑和餐飲服務中心,設有 20 多家餐廳,其中大部分餐廳都是最新入駐該城市。
其他領域零售商如奢侈品公司、日用雜化公司也在嘗試開食品店,如Channel今年跨界開了咖啡店,而MUJI則開設了咖啡店和餐廳,力求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和體驗。
科技公司也加入戰局。包括亞馬遜在印度和芝加哥等地開設了食品雜貨鋪,不只亞馬遜,Alphabet 和蘋果這些重量級科技巨頭也都已經開始與餐廳進行合作,試水餐飲行業。
國內當前的風口,茶飲和小龍蝦,其實也是零售商們看到了食品行業的巨大潛力而為之。
無論國外還是國內,食品零售如今受到青睞,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當前消費者更加注重體驗,往往將其他休閑活動融入,食品行業自然也出現了不同于以往的變化,這主要體現在用餐地點上。最近一兩年流行起來的屋頂餐廳就是一個典型的體驗式用餐。人們在用餐的同時,也在欣賞屋頂的風景,將用餐更加休閑化,而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
其次,年輕一代的多元愛好對食品文化的追求讓食品行業更加多樣化。近年來流行的健康化、快餐化、以及咖啡文化,都是以年輕人為消費主力,他們熱愛新鮮事物,愿意嘗試新品。而食品行業也是一個周期很短的行業,除了一些爆款,很多商品可能只在當季存活。此外,年輕消費者還非常講究飲食的社交化,他們會自動地劃定圈子,與同一圈層的人做類似的事情,比如咖啡店就是文藝青年的聚居地。
更重要的是,技術的不斷創新,讓消費者們對就餐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最近不斷進行數字化嘗試的麥當勞中國就是一個代表,為了促進銷售的增長,麥當勞不得不利用在中國發達的移動支付技術,打造“未來智慧餐廳”。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食品撐住了馬莎百貨營收 轉型還有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