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邦魏理仕近日發布《全球 購物中心 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新建成 購物中心 1250萬平方米,同比達到11.4%的增長。中國依舊是全球最活躍的市場,以575萬平方米的全年新建成面積再次位居全球之首,上海、北京、重慶、成都、南京、深圳和天津入榜全球十大榜單。深圳在建 購物中心 以458萬平方米的數量,位列全球第一位。
全球 購物中心 開發整體放緩
由于投資者與租戶的擴張策略趨于謹慎,2016年全球 購物中心 項目開發呈現整體放緩趨勢,全年在建 購物中心 總面積3350萬平方米,下降22%。但中國零售項目開發熱度不減,2016年在建 購物中心 總面積錄得1970萬平方米,占全球總面積近六成。
其中,深圳和上海未來供應總量最大,中國城市在全球十大在建 購物中心 面積排名中占據八席。
縱觀2017年全年,世邦魏理仕曾在年初的《大中華區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中預測,2017年中國17個主要零售物業市場將面臨800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上海的新增項目所處區位分布相對分散且周邊社區居住人口龐大,后市開業和運營情況相對樂觀。深圳有超過九成新增面積集中在非核心商圈,招租上的激烈競爭預計將導致各項目租金因其運營經驗和硬件條件而出現明顯分化。二線城市將面對持續大量新增供應的考驗,其中成都、南京、杭州等強二線和門戶型城市將因品牌進駐意愿較大而風險相對較弱。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顧問及交易服務商業部主管Rebecca Tibbott表示:“京、滬兩地的核心商圈及成熟的次中心商圈歷來是零售商進駐和擴張的首選區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意識到,隨著消費者品牌認知度的提升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布局非經濟核心區但人口密度大的潛力城市有助于品牌在中國進一步滲透發展。但同時,二線城市的 購物中心 開發和建設進入高峰期,大體量的新增項目入市使得業主在招商層面競爭加劇。”
實體零售市場顯示復蘇跡象
另據世邦魏理仕2017年第一季度市場監測,實體零售市場在歷經數年整固后顯示出較多的復蘇跡象。2017年2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錄得112.6,消費意愿創十年新高。
供應方面,17個中國主要城市新增零售供應約33萬平方米,總體量僅為上季度的1/10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亦縮水一半以上。
實體商業復蘇、項目錯峰開業,和招商中優先關注租戶品質及差異化,將成為 購物中心 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 購物中心 開發整體放緩
由于投資者與租戶的擴張策略趨于謹慎,2016年全球 購物中心 項目開發呈現整體放緩趨勢,全年在建 購物中心 總面積3350萬平方米,下降22%。但中國零售項目開發熱度不減,2016年在建 購物中心 總面積錄得1970萬平方米,占全球總面積近六成。
其中,深圳和上海未來供應總量最大,中國城市在全球十大在建 購物中心 面積排名中占據八席。
縱觀2017年全年,世邦魏理仕曾在年初的《大中華區房地產市場展望》報告中預測,2017年中國17個主要零售物業市場將面臨800萬平方米的新增供應。上海的新增項目所處區位分布相對分散且周邊社區居住人口龐大,后市開業和運營情況相對樂觀。深圳有超過九成新增面積集中在非核心商圈,招租上的激烈競爭預計將導致各項目租金因其運營經驗和硬件條件而出現明顯分化。二線城市將面對持續大量新增供應的考驗,其中成都、南京、杭州等強二線和門戶型城市將因品牌進駐意愿較大而風險相對較弱。
世邦魏理仕中國區顧問及交易服務商業部主管Rebecca Tibbott表示:“京、滬兩地的核心商圈及成熟的次中心商圈歷來是零售商進駐和擴張的首選區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意識到,隨著消費者品牌認知度的提升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布局非經濟核心區但人口密度大的潛力城市有助于品牌在中國進一步滲透發展。但同時,二線城市的 購物中心 開發和建設進入高峰期,大體量的新增項目入市使得業主在招商層面競爭加劇。”
實體零售市場顯示復蘇跡象
另據世邦魏理仕2017年第一季度市場監測,實體零售市場在歷經數年整固后顯示出較多的復蘇跡象。2017年2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錄得112.6,消費意愿創十年新高。
供應方面,17個中國主要城市新增零售供應約33萬平方米,總體量僅為上季度的1/10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亦縮水一半以上。
實體商業復蘇、項目錯峰開業,和招商中優先關注租戶品質及差異化,將成為 購物中心 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深圳在建購物中心面積全球居首 集中非核心商圈